共凝聚气浮论文-胡小明

共凝聚气浮论文-胡小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共凝聚气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共凝聚,气浮,管式气浮,乳化液

共凝聚气浮论文文献综述

胡小明[1](2010)在《管式共凝聚气浮净水装置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气浮法是一种高效、快速的分离技术,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该技术迅速发展,己广泛应用于给水、城市污水和工业污水的处理之中。本文全面系统的介绍了气浮技术的发展历史、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并对影响气浮效果的若干技术参数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根据气泡与絮体的粘附理论,设计开发了管式共凝聚混凝气浮净水装置。重点对装置的反应系统、分离系统和排渣进行了改进,并以废乳化液为原水对其性能参数进行实验研究。装置主要由溶气系统、加药系统、混合反应系统、管状分离系统组成。工作流程如下:原水被污水泵提升到混合反应系统中,混凝剂、助凝剂、pH调节剂通过加药系统在泵前定量加入,与此同时,由溶气泵产生的溶气水选择地加入到混合反应系统中的前、中、后3个不同的位置。原水与部分溶气水在经过了混合器中的接触碰撞之后进入到由叁根管构成的分离系统中完成气浮分离。当管顶端浮渣达到一定厚度,关闭水位调节阀,水位上升,浮渣排出。原水的处理效果通过COD和SS的去除率来评价。实验部分包括:混凝实验确定最佳加药量、pH值范围;分别研究进气量、工作压力、流量、回流比、运行时间与处理效果的关系;研究溶气水加入点和加入量对气浮效果的影响;通过开机时间与浮渣厚度的关系,停机后浮渣厚度的变化情况,以及浮渣稳定后不同厚度含水率的情况来确定合理的排渣方案。在实际水样实验中,该设备在pH 7~9,工作压力0.30~0.35 MPa,气水比7%~8%,流量200~300 L/h,回流比50%条件下对于水样(COD在9000~10000 mg/L,SS在2000 mg/L以上)的COD去除率80%以上,SS的去除率可达90%以上。停机后3小时浮渣基本稳定,稳定后浮渣含水率在70%~90%之间。排渣周期为1 h,将表层20 mm厚度浮渣排出。(本文来源于《大连交通大学》期刊2010-06-10)

李福忠,许芝,费庆志[2](2010)在《共凝聚混凝气浮吸附法处理切削废液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共凝聚气浮吸附法处理切削废液,在实验研究中,探讨了各参数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着重考察了混凝剂种类、投药量、助凝剂的投药量、活性污泥的投加量、pH值,加药顺序、溶气压力及回流比等的影响规律,由此确定适合的操作条件。(本文来源于《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叁卷)》期刊2010-05-05)

王晓伟,费庆志,李彦生[3](2008)在《共凝聚气浮-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屠宰废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共凝聚气浮-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屠宰废水,经过气浮处理,COD、SS、NH3-N的去除率分别达75%、90%、55%以上;在生化反应前增加气浮处理,大大降低了COD的有机负荷,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在生化阶段处理水是先经气浮处理的废水,COD质量浓度为500~600mg/L的情况下,生化出水COD平均质量浓度可降到70mg/L以下,达到GB8978-1996的一级排放标准。(本文来源于《工业用水与废水》期刊2008年05期)

仲惟雷,许芝,费庆志[4](2007)在《共凝聚气浮装置的研制及性能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气泡与絮体的粘附和紊流气浮理论,设计了共凝聚气浮反应器的试验装置,该装置采用了气液混合泵溶气,取代了传统气浮装置中的空压机、溶气罐和释放器,实现了混凝和气浮一体化。对COD的质量浓度为5 820~5 860 mg/L的皮革废水处理的试验表明:在工作压力为0.6 MPa,停留时间为30 min左右,处理效果稳定的回流体积比为225%左右,硫酸亚铁投加量为2.66 g/L,COD去除率达90%以上。(本文来源于《工业用水与废水》期刊2007年04期)

许芝,费庆志,胡宏博[5](2007)在《共凝聚气浮破乳吸附法处理乳化废液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共凝聚气浮破乳吸附法处理乳化废液。在实验研究中,探讨了各参数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着重考察了絮凝剂种类、投药量、助凝剂的投药量、活性污泥的投加量、pH值,加药顺序、溶气压力及回流比等的影响规律,由此确定适合的操作条件。(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07年05期)

高丽[6](2005)在《共凝聚气浮反应器的研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全面系统地总结气浮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根据气泡与絮体的粘附理论和紊流气浮理论,研制开发了共凝聚气浮反应器的实验装置。通过释气量和气泡的微细程度两个主要评价指标对气浮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价。以大连交通大学洗衣房排放的洗衣废水作为原水,检验共凝聚气浮反应器的可行性、稳定性,并确定优化了技术参数。 研制开发了共凝聚气浮反应器。采用液体置换间歇测定法测定装置和气泡稳定时间,对其释气量和气泡粒径等气浮关键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释气量随着气水比的降低而降低,随着运行压力的增高而增大。气泡的稳定时间随气水比的减小而逐渐增大,随气液混合泵运行压力的降低而减小。0.4MPa就可以作为气液混合泵较佳的运行压力。根据斯托克斯公式计算得到工作压力为0.4MPa时释气水中肉眼可辨的微气泡最小直径的近似值在30~40gm之间。 开展了共凝聚气浮反应器实际运行处理洗衣废水的实验研究,验证了新型气浮反应器具有良好水质净化效能。采用PAC作为混凝剂,最佳投加量为250 mg·L~(-1),采用PAM作为助凝剂,最佳投量为6 mg·L~(-1)。PAM在气液混合泵前吸入,COD和SS的去除率均高于在污水泵前吸入的情况。处理水量为300~600 L·h~(-1),工作压力为0.3~0.6 MPa,停留时间为5~10 min,处理效果稳定的回流比为40%~50%,确定了溶气水口与污水进水口之间的最佳距离是10cm左右,COD的去除率在80%左右,SS去除率达到了90%以上,出水可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本文来源于《大连交通大学》期刊2005-06-09)

费庆志,高丽,姚驰[7](2005)在《共凝聚气浮反应器的设计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气泡与絮体的粘附理论和紊流气浮理论,设计了共凝聚气浮反应器的试验装置,并通过对洗衣废水进行试验,确定运行参数,考察设备性能,对设备进行改进混凝剂与原水在输水管线中混合,混凝过程在气浮反应池中进行溶气水释放的微气泡在微絮体的空隙内释放长大,与微絮体形成共聚复合体,在上浮过程中起到了“核”的作用,提高了絮体的上浮速度,使气浮达到了最优的去除效果该设备采用了气液混合泵溶气,取代了传统气浮装置中的空压机、溶气罐和释放器,减小了占地面积,节省了投资费用(本文来源于《环境化学》期刊2005年02期)

费庆志,高丽,姚驰[8](2004)在《共凝聚气浮反应器的设计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气泡与絮体的粘附理论和紊流气浮理论,提出了共凝聚气浮反应器的试验装置,并通过对洗衣废水进行试验,确定运行参数,考察设备性能,对设备进行改进。混凝剂与原水在输水管线中混合,混凝过程在气浮反应池中进行。溶气水释放的微气泡在微絮体的空隙内释放长大,与微絮体形成共聚复合体,在上浮过程中起到了“核”的作用,提高了絮体的上浮速度,使气浮达到了最优的去除效果。该设备采用了气液混合泵溶气,取代了传统气浮装置中的空压机、溶气罐和释放器,减小了占地面积,节省了投资费用,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七届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期刊2004-09-01)

费庆志,张耀斌,许芝,于波[9](2003)在《共凝聚气浮/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油脂生产废水》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共凝聚气浮/生物接触氧化组合工艺在处理油脂生产废水中的应用。在进水COD、SS、动植物油、氨氮、总磷含量分别为4000、1000、200、50、200mg/L的情况下,出水相应指标分别为14.4、13.3、未测出、未测出、1.72mg/L,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8.7%、99.8%、100%、95%以上。(本文来源于《大连铁道学院学报》期刊2003年02期)

共凝聚气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采用共凝聚气浮吸附法处理切削废液,在实验研究中,探讨了各参数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着重考察了混凝剂种类、投药量、助凝剂的投药量、活性污泥的投加量、pH值,加药顺序、溶气压力及回流比等的影响规律,由此确定适合的操作条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共凝聚气浮论文参考文献

[1].胡小明.管式共凝聚气浮净水装置的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0

[2].李福忠,许芝,费庆志.共凝聚混凝气浮吸附法处理切削废液的研究[C].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叁卷).2010

[3].王晓伟,费庆志,李彦生.共凝聚气浮-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屠宰废水的研究[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8

[4].仲惟雷,许芝,费庆志.共凝聚气浮装置的研制及性能试验[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7

[5].许芝,费庆志,胡宏博.共凝聚气浮破乳吸附法处理乳化废液的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07

[6].高丽.共凝聚气浮反应器的研究及应用[D].大连交通大学.2005

[7].费庆志,高丽,姚驰.共凝聚气浮反应器的设计及应用[J].环境化学.2005

[8].费庆志,高丽,姚驰.共凝聚气浮反应器的设计及应用[C].中国化学会第七届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2004

[9].费庆志,张耀斌,许芝,于波.共凝聚气浮/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油脂生产废水[J].大连铁道学院学报.2003

标签:;  ;  ;  ;  

共凝聚气浮论文-胡小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