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机械系统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动力学,机械,系统,往复泵,体系,对称性,教学改革。
机械系统动力学论文文献综述
王天祥,樊勇,马清清[1](2019)在《非线性动力学在机械系统中的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非线性动力系统理论的角度出发,对非线性动力系统进行了分析,根据对Liapunov指数的计算,分析了在非线性问题处理中各方法的优劣及其可靠性。研究机械系统重的非线性动力学问题的几种主要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物流与采购》期刊2019年15期)
李鹏超[2](2019)在《冲击激励下气囊浮筏-船用旋转机械系统的动力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舰船在工作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各种冲击作用,因此,其动力及传动系统拥有良好的抗冲击能力和减振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气囊浮筏耦合船用旋转机械系统为研究对象,讨论了冲击激励下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并在气囊隔振器中安装限位器来对船用旋转机械系统的冲击响应进行限制,最后,对比分析了参数变化对系统非线性动力学行为的影响。其主要工作和内容如下:(1)基于短轴承理论,建立了冲击激励下气囊浮筏-旋转机械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采用理论和数值方法对冲击激励下简单机械振动系统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最后讨论了阻尼对机械振动系统冲击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阻尼的增大,机械振动系统的隔振系数先减小后增大。(2)利用时域模拟法求解了冲击激励下气囊浮筏-旋转机械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如位移响应.、加速度响应、轴心轨迹等;研究了不同冲击幅值和频率以及气囊浮筏-旋转机械系统的转速、刚度等参数下的冲击响应特性。结果表明:冲击激励会使系统的运动状态在瞬间产生比较大的变化,但最终仍会恢复稳定;高转速下系统冲击响应的位移幅值更小,但当转速较低时,系统的位移响应更容易衰减;适当的刚度和阻尼可以有效减小系统的位移响应,但气囊刚度在减小位移响应的同时会增大加速度响应。(3)研究了分段线性隔振系统的动力学特性,推导了冲击激励下含有限位器的气囊浮筏-旋转机械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参数变化对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限位器对系统的减振抗冲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当限位器刚度和阻尼确定时,安装间隙越小,限位器的隔振效果越好;阻尼在限位器刚度较高时对系统的影响比较小,当限位器刚度较低时,存在一个阻尼比,使限位器的缓冲效果最优,且在一定条件下,安装间隙越小,对应的阻尼比越大。(4)建立冲击和基础激励共同作用下气囊浮筏-旋转机械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对比分析了冲击作用下不同基础激励对气囊浮筏-旋转机械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冲击激励相比,基础激励对旋转机械系统的瞬态响应影响较小;但基础激励会使系统稳态响应中的位移出现明显波动,当幅值过大时,转子将进入混沌运动状态。(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王志旺[3](2019)在《往复泵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往复泵具有坚固耐用的优点,克服了活塞泵密封件易磨损等缺点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往复式料浆泵。本文通过ADAMS仿真软件对往复泵机械动力系统分析其受力情况,运用分析的动力学数据和通过数学模型计算的理论结果对比分析。仿真得到的数据为有限元分析提供载荷依据,简化了往复泵产品的设计开发过程,减少了产品的开发成本。(本文来源于《有色设备》期刊2019年01期)
蔡菲[4](2019)在《基于多体动力学方程的考虑关节润滑的机械系统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多体动力学方程,全面分析了关节润滑机械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只考虑间隙的接触属于干接触,利用接触力学模型创建间隙关节元素的接触力,使用工修正摩擦力对关节摩擦力进行计算。全面考虑关节润滑,通过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对流体的压力进行全面计算,然后利用多体系统动力学方程创建全面考虑润滑的机械系统动力学模型。在平面曲柄滑块结构进行实验,利用数值的计算对比间隙之间关节在润滑时候的动态特点。从实验的结果可以看出,对关节润滑进行全面考虑之后的动力学模型与理想的状态更加的接近。(本文来源于《微型电脑应用》期刊2019年01期)
付园[5](2018)在《浅谈数值分析在机械系统动力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数值分析的简介,结合该方法在机械系统动力学中的应用实例,指导机械系统动力学在数值分析的基础上更好更快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山东工业技术》期刊2018年23期)
崔玉鑫,李风,杨彬,杨洋,王超飞[6](2018)在《现代机械设计技术之机械系统动力学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机械系统动力学也称多体系统动力学。针对目前国内高等教育对现代机械设计技术中机械系统动力学的重视程度不足,以及课程讲授过程中的问题,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从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归纳总结几点切实可行的教改措施,为机械系统动力学教学提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技术装备》期刊2018年16期)
成建联[7](2018)在《适应新工科建设的机械系统动力学课程教改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机械动力学系统是机械类研究生一门重要的学位课,用以提高学生建模和分析系统的能力。文章针对新工科建设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基于学生在学习机械系统动力学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应的教改思路,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验实践,使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8年32期)
徐永智[8](2018)在《机械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机械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是现代机械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掌握机械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是现代工程设计人员的核心能力,本文以此详述机械系统建模与仿真的过程,以及现代机械动力学建模与仿真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与现状,为现代工程设计人员的设计提供新思路,为机械系统动力学与仿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山东工业技术》期刊2018年11期)
饶晓波[9](2018)在《基于GPU并行计算的旋转机械系统动力学参数关联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多个参数同时变化对旋转机械系统动力学的影响、探寻参数的关联关系,是旋转机械系统动力学研究领域的前沿与热点课题。目前主要是基于单参数分岔讨论对系统动力学的影响,但要研究参数空间中的动力学分布及参数关联关系,由于受可视化手段以及计算任务量巨大的制约,限制了这方面的研究。本文提出了追踪参数空间中动力学行为的GPU并行计算方案,应用CUDA编程技术,实现参数空间中动力学行为的追踪;设计叁种相互补充的稳定相图、选择典型的双参数平面,展示系统各种动力学特征及其转迁规律。发现一些新颖的分形结构,如Farey树和Stern-Broot树等类二叉树等级结构,“混沌之眼”环状层次结构、“混沌喷井”齿状结构。这些结构通过分形的自相似性揭示了参数区域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联关系。另外,发现了旋转机械系统中普遍存在的几种混合模式振荡,如混沌调谐和非混沌调谐的混合模式振荡,叁个尖峰数覆盖的虾形以及尖峰自由振荡形成的“马赛克”相等。这些结果揭示了旋转机械系统复杂动力学背后的共性及规律,能帮助我们更深入的理解旋转机械系统动力学的本质,同时为旋转机械系统动力学参数优化设计、故障的监测与诊断、振动控制等提供大范围参数选择的动力学依据。本文具体研究工作如下: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研究思路,首先研究两类最简单的旋转机械系统,即六角离心调速器与菱形离心调速器,应用GPU并行计算方法追踪这两类旋转系统在参数空间中的动力学特性并揭示参数关联规律。通过获得的大量动力学信息分析表明,六角离心调速器系统主要以Hopf分岔引起运动失稳,并且在主要参数(频率、振幅以及阻尼等)组合平面,其中的锁模结构按照Farey序列排列,这是六角离心调速器系统锁模结构的本质属性。对于菱形离心调速器系统阵发混沌是使其运动失稳的主要因素,并在其所有主要参数平面形成一种特殊的齿状分形结构——“混沌喷井”。另外这类简单旋转系统的锁模结构是按照更一般的Stern-Broot序列排列的,Farey树是其中一棵子树。详细的分类这类离心调速器系统各个动力学变量的振荡情况,发现存在混合模式振荡,并且不同的变量之间存在不同的振荡模式,尖峰数的分布具有等差性质。其次研究了单轴、叁轴、电机-叁轴陀螺体系统在参数空间中的动力学特性及其参数关联关系,这叁类系统的数学模型具有刚性,采用并行隐式RK方法积分系统。通过分析GPU并行计算得到的大量动力学信息表明,陀螺体系统主要以阵法混沌引起运动失稳,并且在以振幅为主的参数平面形成“混沌喷井”结构,发现相对较小的主惯动量和相对较大的转子角动量有利于系统平稳运行。对于叁轴和电机-叁轴陀螺体系统还存在倍周期分岔通向混沌的路,在频率-转子角动量平面中正向和反向的倍周期分岔序列堆积形成“混沌之眼”环状结构。另外着重研究了陀螺体系统的混合模式振荡现象与参数组合之间的关系。发现某些动力学变量的振荡和离心调速器一样具有规律性,尖峰数的分布呈现出等差性质,另一些变量则是非常复杂的振荡,在局部的参数区形成“马赛克”的相。最后研究了复杂故障转子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及其参数关联关系。故障转子系统是多自由度多参数系统,数值求解比低维的离心调速器系统困难,CPU的串行计算受到极大的挑战,GPU并行计算处理这类复杂系统时优势更加凸显。通过GPU并行计算得到故障转子系统大量的动力信息,研究表明在裂纹转子、碰摩转子、碰摩-裂纹耦合转子中,当转速小于临界转速时,系统的各种故障因素(裂纹深度、裂纹角、质量偏心、碰摩间隙、油膜黏度等)对故障转子系统的动力学基本没有影响,系统主要表现为周期1运动;当转速达到临界转速小于二倍临界转速的区域,主要是正向和逆向的倍周期分岔序列;在高转速区域,以拟周期运动为主。对于裂纹转子系统在拟周期区域主要是夹杂一些高周期的亚谐振动,但锁模结构不像离心调速器系统那样形成规律的结构;对于碰摩转子在拟周期区域中主要是嵌入了大面积的周期3运动。对于碰摩-裂纹耦合故障转子,就质量偏心来说,在较大偏心下和裂纹转子相似,在小偏心下和碰摩转子相似。另外在这叁类故障转子中,参数对动力学影响的程度不一样,在裂纹转子中质量偏心的影响最大,在碰摩转子和碰摩-裂纹耦合故障转子中定子刚度的影响最大,质量偏心的影响其次,其它参数对叁类故障转子系统动力学的影响基本相同。叁类故障转子系统在局部的参数区域都会产生混合模式振荡,但是振荡不像陀螺体系统和离心调速器系统具有规律性,属于自由形式振荡。(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期刊2018-03-02)
郑明亮[10](2018)在《机械系统结构动力学方程的李群分析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给复杂机械系统动力学特性定量和定性分析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新途径,笔者将现代李群分析方法引入到机械结构动力学中。首先,通过矩阵解耦技术得到有限自由度机械结构振动系统在无限小群变换下导致的守恒量形式;其次,利用机械连续结构体叁维弹性动力学方程允许的李点对称构造出方程组的系列群不变解。结果表明借助李群分析可以得到机械系统结构动力学更深层次的力学规律和运动现象。本研究不仅可以得到结构振动响应的精确解,同时也为数值计算提供了有效的验证手段。(本文来源于《轻工机械》期刊2018年01期)
机械系统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舰船在工作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各种冲击作用,因此,其动力及传动系统拥有良好的抗冲击能力和减振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气囊浮筏耦合船用旋转机械系统为研究对象,讨论了冲击激励下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并在气囊隔振器中安装限位器来对船用旋转机械系统的冲击响应进行限制,最后,对比分析了参数变化对系统非线性动力学行为的影响。其主要工作和内容如下:(1)基于短轴承理论,建立了冲击激励下气囊浮筏-旋转机械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采用理论和数值方法对冲击激励下简单机械振动系统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最后讨论了阻尼对机械振动系统冲击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阻尼的增大,机械振动系统的隔振系数先减小后增大。(2)利用时域模拟法求解了冲击激励下气囊浮筏-旋转机械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如位移响应.、加速度响应、轴心轨迹等;研究了不同冲击幅值和频率以及气囊浮筏-旋转机械系统的转速、刚度等参数下的冲击响应特性。结果表明:冲击激励会使系统的运动状态在瞬间产生比较大的变化,但最终仍会恢复稳定;高转速下系统冲击响应的位移幅值更小,但当转速较低时,系统的位移响应更容易衰减;适当的刚度和阻尼可以有效减小系统的位移响应,但气囊刚度在减小位移响应的同时会增大加速度响应。(3)研究了分段线性隔振系统的动力学特性,推导了冲击激励下含有限位器的气囊浮筏-旋转机械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参数变化对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限位器对系统的减振抗冲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当限位器刚度和阻尼确定时,安装间隙越小,限位器的隔振效果越好;阻尼在限位器刚度较高时对系统的影响比较小,当限位器刚度较低时,存在一个阻尼比,使限位器的缓冲效果最优,且在一定条件下,安装间隙越小,对应的阻尼比越大。(4)建立冲击和基础激励共同作用下气囊浮筏-旋转机械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对比分析了冲击作用下不同基础激励对气囊浮筏-旋转机械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冲击激励相比,基础激励对旋转机械系统的瞬态响应影响较小;但基础激励会使系统稳态响应中的位移出现明显波动,当幅值过大时,转子将进入混沌运动状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机械系统动力学论文参考文献
[1].王天祥,樊勇,马清清.非线性动力学在机械系统中的问题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9
[2].李鹏超.冲击激励下气囊浮筏-船用旋转机械系统的动力学特性[D].西安科技大学.2019
[3].王志旺.往复泵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J].有色设备.2019
[4].蔡菲.基于多体动力学方程的考虑关节润滑的机械系统模型[J].微型电脑应用.2019
[5].付园.浅谈数值分析在机械系统动力学中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8
[6].崔玉鑫,李风,杨彬,杨洋,王超飞.现代机械设计技术之机械系统动力学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
[7].成建联.适应新工科建设的机械系统动力学课程教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8
[8].徐永智.机械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J].山东工业技术.2018
[9].饶晓波.基于GPU并行计算的旋转机械系统动力学参数关联关系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8
[10].郑明亮.机械系统结构动力学方程的李群分析法[J].轻工机械.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