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传宝姚春明金东卫李宝发(黑龙江省农垦牡丹江管理局中心医院神经科黑龙江密山158300)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0-0130-02
脑桥出血在脑干出血中常见,约占脑出血的10%,多由基底动脉脑桥支破裂所致,中脑出血在原发性脑出血中少见[1]。脑干出血发病急骤,死亡率高,预后差。目前尚无特效治疗。
1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7年1月—2010年11月共收治脑干出血破入第Ⅲ、Ⅳ脑室病例6例。年龄在45岁—56岁,男性4例,女性2例。6例病人均有高血压病史,其中脑桥出血5例,中脑出血1例。所有病人均经头颅CT检查证实诊断。出血量在4—8ml。临床表现:突发头痛、呕吐、眩晕、一侧或双侧肢体无力,偏瘫或四肢瘫,迅速进入昏迷,针尖样瞳孔,双侧锥体束征阳性,高热,呼吸节律改变等。
2治疗方法
6例病人入院后,给予20%甘露醇125ml快速静点,6-氨基己酸6g静点。呼吸节律改变及血氧饱和度低者,予以气管切开。经与家属沟通后,患者直系亲属签署手术同意书。予以备皮、插尿管,在局麻下,行钻孔侧脑室置管外引流术。钻孔位置选取前额发际上2.5cm,右侧旁开2.5cm处。置入直径4mm硅胶引流管于侧脑室额角内,缝合头皮后,并固定引流管。而后行腰穿,置硬膜外麻醉给药用管于腰蛛网膜下腔,并缝扎固定于皮肤。注意置管过程中勿损伤脊髓,腰穿时放液不可过多,以免引起枕骨大孔疝。脑室端引流管接三通,并接一根静点管,分别为输液瓶、腰部引流管及引流瓶。整个装置可使侧脑室与腰蛛网膜下腔压力保持平衡。输液瓶内配置生理盐水100ml+尿激酶20万单位。
3结果
6例病人中,有1例因脑疝、呼吸循环衰竭而于第2天死亡外,其余5例病人经本方法得以存活。术后功能恢复采用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Ⅰ级:完全恢复日常生活;Ⅱ级:部分恢复或可独立生活;Ⅲ级:需人帮助,扶拐可走;Ⅳ级:卧床,但保持一时;Ⅴ级:植物状态生存[2]。本组中,Ⅰ级1例,Ⅱ级2例,Ⅲ级1例,Ⅳ级1例。
4讨论
4.1治疗要点夹闭脑室引流管与腰部引流管连通处,使输液瓶液体平面在侧脑室上15cm处。计数静点滴数及腰部引流量,使进入量与出量相等。若进入量大于腰部引流量,则关闭静点管,使脑室脑脊液自脑室引流管、连通管进入引流瓶中。如此反复,至上下引流液变清凉为止,拔除脑室及腰部引流管。
4.2此方法保证了脑室与腰蛛网膜下腔内压力的平衡,避免了由于血肿压迫,颅内压增高而引起脑疝的几率。
4.3此方法应用尿激酶溶解进入脑室的积血,从而避免了梗阻性脑积水的发生。
4.4此法操作简单,易于实施,不需要特殊器械,容易在基层医院开展,为抢救病人赢得时间。
参考文献
[1]王维治.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68.
[2]王忠诚.神经外科手术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