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振华浙江省嵊州市城南小学312400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其他学科的学习、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营造和谐气氛,使学生敢问
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创设课堂教学中的民主环境,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坚持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观念,善于吸收教育科学以及所教的小学科学最新研究成果,将其灵活运用于教学实践,并努力营造和谐气氛,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的能力。问题在争辩中生成与延续,学生经历着“疑惑——猜想——实验——顿悟”,享受着问题带来的快乐与成就感,整个课堂充满了交往与互动,这符合新课改素质教育的精神。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其敢于在课堂上提问,首先一定要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其次,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批评,挖掘其可贵之处,特别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课堂上要少些不准,多些允许,提倡讨论、辩论,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2.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
教师为了能激发学生在课堂上想问的欲望,必须向学生阐明两个观点,使学生意识到提问的必要性:(1)提问,不仅仅是教师的事,更是你们学生自己的事。(2)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人类的每一项发明和创造,都是以提出问题为起点的,从无例外。(3)能提出问题,也是一个人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一个人创新精神和开拓精神的重要尺度之一。没有可问的教学情境,无所谓让学生提出问题,因此,要构造开放式的课堂结构,给学生创设足够的提问空间。
二、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
1.什么是真正的问题
问题并非与问句相等同。例如,当学生学习了重力知识时,如果问学生:“在地面上将一个铁块向上抛时,它将向上还是向下运动?”绝大多数学生会不假思索地正确回答:“铁块先向上运动后逐渐下落。”如果问学生:“在宇宙飞船上将一个铁块向上抛时,它将向上还是向下运动?”绝大多数学生则无法立即作出回答。两个问句的区别在于,前者不具有问题性(仅凭经验即可回答),而后者具有问题性(必须组织新的知识组合方可回答)。尽管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往往不加区分地将两类问句都称为问题,但实际上,只有具有问题性的问句才称得上是真正的问题。学生明白了这一点后,就不再为提问而提问。经历了这种对思维的再思维后,学生的提问质量明显提升了。
2.拓宽提问的思路
(1)在知识的来龙去脉上提问。如果某个知识是在什么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或派生出来的,或者与什么旧知识相关但又搞不清的,那就在此提问。如学习常见的电路图时,就可以提出串联和并联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有什么异同点、在生活中这两种连接各有什么优势等。
(2)在知识的“为什么”上提问。如果对某个问题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不是这样还搞不清楚或说不出来,就可据此提问。例如:为什么一个面包在阴暗潮湿的地方会发霉?颜色的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
(3)在知识的外延上提问。在教学了常见的电路图后,学生又提出了诸多深层次的提问,例如我们教室的电路图是怎样设计的、家里楼上楼下的来去开关又是怎么回事……通过这些问题的质疑,活跃了思维,开拓了视野,受益不小。
3.引导学生有价值的提问
(1)有价值的问题具有探索性。例如,在学习“植物的根、茎和叶”时,教材上只提到植物的茎能把根吸收上来的水和无机盐向上输送到叶、花、果实等器官,至于能否向下运输并没有说明。对此,学生完全可以提出问题:茎的运输方向只能向上吗?能否设计一个简单的试验来加以验证呢?这样的问题具有很强的求知性,必须通过探索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2)有价值的问题具有实践性。根据生活和生产的实际而提出的问题可以使学生感到学习的现实意义,认识到知识的价值,从而被解题者所认同。(3)有价值的问题具有矛盾性。矛盾性是思维碰撞的火花。通过故意创设原有认识和新情意的矛盾,造成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能够收到锻炼思维、加深印记的奇效。
4.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学生会问。
有效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同时还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积极思考。我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自然现象,以及学生了解但并不是十分理解的知识,让学生在初步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后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和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其次,教师的提问也很关键,教师善于提出问题,会影响学生养成“发现——提出——探究”问题的好习惯。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问“为什么”,少问“是什么”。
总之,在科学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能够使学生的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让学生大胆提问,敢于标新立异、追根问底,提高自身科学素养,开发创造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