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乡镇基层的党政办干部,接待来访、安排走访、陪同调研可谓“家常便饭”。特别是在全党开展大走访、大调研的当下,基层每年接待、安排数十场次走访调研活动已是司空见惯,人来人往、迎来送往不计其数。无论是调研还是走访,基层始终是个热门、吃香的地方。笔者有幸参与了很多场次的各类走访和调研,成为大走访大调研中的常客,对于其中所见所闻亦是感触良多、有所思考。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入院单双数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9例,男19例,女20例,年龄31~75岁,平均(57.14±5.92)岁,病程0.90~7年,平均(4.24±1.75)年;观察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30~77岁,平均(58.13±4.79)岁,病程0.40~6.97年,平均(4.21±1.20)年。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会关于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且均造影诊断为冠心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踏上新时代的征程,迎着解放思想的东风,全国各地纷纷开展新一轮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冠以各类头衔的都有,诸如“六个一”“阳光扶贫”“三进三帮”等等之类的。此轮大走访大调研,虽然各地做法不一,但都有着相同的时代意蕴。总体来看,这一轮大走访大调研主要还是通过摸准情况、补上“短板”,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可谓意义重大。
从基层观察来看,当前各地开展大走访大调研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部分党员干部把大走访大调研视为上级压下来的“硬任务”,在实际走访调研中“轻轻地我来了”却“不带走一片云彩”;或带着问题走了,却留下遥遥无期的“请听下回分解”;或搞口头整改、纸上整改等“假动作”“虚作为”;甚至“下来一个人、折腾一群人”,形式主义中还夹带着官僚主义。这种以短期运动式、兵团式推进走访调研的做法,不但连续性不强,还难以起到成效。而且这种讲究战术,注重走访调研留痕完成任务,却忽视战略层面政治意义和社会作用的不良做法,非但满足不了新时代深化改革的人民期盼,反而降低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疏远了与人民群众的感情。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一方面大走访大调研是“调查研究”基础上的一项好传统;另一方面,大走访大调研也是针对新时期、解决新问题的一种新方法。从社会管理角度来看,大走访大调研由于牵涉面广泛、联系全覆盖等特点,是将原有的垂直管理、区块管理体系拓展为扁平管理、网状管理新格局。为此,“大”时代下的为民服务,就应当有“大”的样子,以顶层设计推动大走访大调研取得实效,同时还要解决怎么“走”的问题,就是要注重“走四方”,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走下去,用“脚板”补上发展“短板”,一步一个脚印推动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向纵深发展。
一、走出去,贵在走“心”
“坐而论道,莫如起而行之;广开言路,其事方可有成。”有些党员干部不愿走出去,害怕与群众发生关系,自然他的群众观也被办公室的围墙所封闭。俗话说,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走下去就都是办法。心正方能行正,“走心”就是要有推己心以置民之度,善于将心比心,常思“换把椅子坐一坐”“倒过来想一想”,多从群众角度换位思考。要提高政治自觉,将被动“坐堂”转变为主动“上门”,把老百姓反映之事当成大事来看待、去解决。民心一片磁针石,真假冷暖皆自知。在走访调研中,能否真切地为群众把准“脉搏”、开好“药方”、治愈“病根”,老百姓心里始终有一杆衡量干部为民政绩的“实心秤”。当然,精准定位是走出去的第一步,要分类分层制订大走访大调研方案,既做到全覆盖,又注重抓精准,让走访调研过程更有共同语言,便于同各类群众打成一片,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先一公里”。
二、走进去,重在走“深”
“走出去”是一种态度,而“走进去”更是一份责任。在大走访大调研中,部分党员干部蜻蜓点水、浮于表面,完成任务的心态切不可取。要把群众需求“绑在腿上”,力争多走访一些“干货”、多挤出一些“水分”。当前在走访调研中还存在这样的现象,一些党员干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以“历史遗留问题”“大家都这样”“不是你一个”来推脱责任。其实,越是大家都面临的共性困难,越是要设法解决。为此,要正确把握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共同利益、不同群体特殊利益之间的结合点,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关切。要深挖一层,从民众的表情中明察秋毫,从民众的言行见微知著,从民众的建议中从谏如流,使大走访大调研成为疏通群众所想所盼和党委政府所需所用的“连心桥”,努力促成“民之所望”变为“施政所向”,让干部基层走访调研不再是有想法、缺办法的“走过场”,让群众反映的困难不再成为困难。
三、走上去,旨在走“实”
【英国《国际核工程》网站2018年10月2日报道】 俄罗斯核燃料产供集团(TVEL)主管科技工作的副总裁亚历山大·乌格尔耶莫夫2018年9月27日宣布,产供集团计划与俄罗斯原子能工业公司(Rosenergoatom)达成协议,近期在VVER-1000反应堆中对耐事故燃料元件进行辐照试验。但没有指明具体将对哪种耐事故燃料进行辐照试验。
良好的开局是成功的一半。大走访大调研是人民群众“出考卷”,落实就是党员干部“交答卷”。大走访大调研要注重经常“走上去”,就是要让走访调研成果“连天线”,符合党委政府施政所需,成为各级领导决策所用。对此,党员干部要对走访调研中反映的问题向有关部门据理力争,争取转化为党委政府的决策内容、文件措施。因为大走访大调研过程中,企业或群众反映的很多问题都不是本部门、本岗位所能解决的,都需要跨部门、跨层级协调解决。但我们绝不能以不是我条线、我部门的就不去协调解决,或一转了之没了下文。当然,我们也不能过于感情用事、盲目解决,引发面上不平衡。要打好统仗,力避各自为战,着力打破上下级、部门间不相往来的局面,点线面结合疏通问题解决的“中梗阻”,实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四、走下去,难在走“常”
要深刻领会大走访大调研的大战略、大意图。笔者认为,大走访大调研不仅是“良心工程”,更是一项长期制度安排;不仅在于解决一时之忧,更在于解决长远之患。缺乏顶层设计、制度支撑的大走访大调研只能是“一阵风”“大呼隆”。要从顶层设计的高度,以大走访大调研推动形成社会治理“升级版”,成为破解社会管理难题的一次改革实践。要转变政府管理理念,深化网格化治理模式,建立大走访大调研“永远在路上”的长效机制。注重从收集到的问题中发现“共性”,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形成党委政府政策文件,取得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良好效果。将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标尺,用群众反馈推动服务优化,并借助“互联网+”平台,探索形成“落实—反馈—再落实—再反馈”的闭环管理。用机制保障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常流水”“不断线”,畅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变“大走访”为“常走访”。
基层是大舞台,走访是大考场。“答卷”答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社会民生、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我们既要看到大走访大调研春风一度的惊喜变化,更要看到群众对春日永在的期盼。不让大走访大调研成为“一阵风”“大呼隆”,则需要各级党员干部按照新时代发展要求、人民所盼,撸起袖子加油干、甩开膀子向前走,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让联系服务群众的每一步都落得更加坚定有力。
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上述较为主观的体验性和参与度的效果评价提供了实现可能,如加拿大NuraLogix公司开发的透颜光学成像技术、美国Humanyze公司研发的情绪传感器徽章等。这些技术能真实、客观地呈现学员培训中过程性的各类指标,有效避免了传统问卷、访谈测评等评价方式因主观性强而影响评价有效性、真实性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培训评价结果。
标签:群众论文; 党员干部论文; 基层论文; 走出去论文; 注重论文; 政治论文; 法律论文; 中国共产党论文; 党的建设论文; 思想建设论文; 《办公室业务》2019年第14期论文;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桃源镇人民政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