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管夹论文和设计-肖鹏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管夹,包括第一管夹和第二管夹,所述第一管夹设有母接头,所述第二管夹设有套接于母接头的公接头,所述公接头可转动地连接于母接头;所述母接头的内壁凹设有卡槽,所述公接头凸设有卡持于卡槽的凸缘。本实用新型双管夹的第一管夹设有母接头,第二管夹设有公接头,母接头与公接头相互套接并可转动地连接,使得第一管夹与第二管夹能够调整相对转动角度,相应使得该双管夹不仅可以装配两根轴线相互平行的管线,还可以装配两根轴线相互交叉的管线,增加了该双管夹的使用场合;同时,该双管夹的母接头设有卡槽,公接头设有卡持于卡槽的凸缘,提高了双管夹的结构牢固性。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双管夹,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夹和第二管夹,所述第一管夹设有母接头,所述第二管夹设有套接于母接头的公接头,所述公接头可转动地连接于母接头;所述母接头的内壁凹设有卡槽,所述公接头凸设有卡持于卡槽的凸缘。

设计方案

1.一种双管夹,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夹和第二管夹,所述第一管夹设有母接头,所述第二管夹设有套接于母接头的公接头,所述公接头可转动地连接于母接头;所述母接头的内壁凹设有卡槽,所述公接头凸设有卡持于卡槽的凸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接头设有容公接头套接的圆形孔槽,所述公接头为配合于圆形孔槽的圆柱体,所述卡槽环设于圆形孔槽的内周面,所述凸缘环设于圆柱体的外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的前端为挤压端,该挤压端采用倒角工艺处理;所述凸缘的后端为止回端,该止回端卡持于卡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接头设有连通卡槽的排气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孔槽包括位于槽口的第一圆形槽和位于槽底的第二圆形槽,所述卡槽位于第一圆形槽和第二圆形槽之间;所述圆柱体包括套接于第一圆形槽的第一柱体和套接于第二圆形槽的第二柱体,所述凸缘位于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之间并对应于所述卡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形槽的槽口扩设有容凸缘挤压至卡槽的锥台形扩展槽。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形槽的直径大于第二圆形槽的直径,并小于卡槽的直径;所述凸缘的直径大于第一圆形槽的直径,并小于卡槽的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柱体过盈配合于第一圆形槽,所述第二柱体过盈配合于第二圆形槽。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夹包括设置所述公接头的固定座,所述母接头的顶端面抵压于所述固定座。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夹和第二管夹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以及连接于第一夹臂的锁紧臂,所述锁紧臂可组装或分离于所述第二夹臂。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管路装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同时装配两根管线的双管夹。

背景技术

双管夹主要用于隔离相邻的两个水管或水管与其他部件(如线束、其他系统管类件等)。其中,对于相邻且较长的管类件,不仅需要采用双管夹隔离避免相邻管类件之间产生摩擦和干涉,还需要对管类件自身进行固定,以避免较长的管类件下垂造成管类件与其他部件产生摩擦和干涉的现象。

现有的双管夹包括第一管夹和第二管夹。第一管夹和第二管夹呈一体式结构,不能够调整相对转动角度,只适用于装配两根相互平行的管线。当需要将两根相邻的管线按任意角度进行装配时,容易导致其中一根管线的轴线发生扭曲,进而改变其中一根管线的走向,使得水路流通不畅,并且影响其中一根管线的使用寿命。

生产厂家在研发过程中,对于双管夹的结构还有待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调整相对转动角度的双管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管夹,包括第一管夹和第二管夹,所述第一管夹设有母接头,所述第二管夹设有套接于母接头的公接头,所述公接头可转动地连接于母接头;所述母接头的内壁凹设有卡槽,所述公接头凸设有卡持于卡槽的凸缘。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双管夹的第一管夹设有母接头,第二管夹设有公接头,母接头与公接头相互套接并可转动地连接,使得第一管夹与第二管夹能够调整相对转动角度,相应使得该双管夹不仅可以装配两根轴线相互平行的管线,还可以装配两根轴线相互交叉的管线,增加了该双管夹的使用场合;同时,该双管夹的母接头设有卡槽,公接头设有卡持于卡槽的凸缘,提高了双管夹的结构牢固性。

优选的,所述母接头设有容公接头套接的圆形孔槽,所述公接头为配合于圆形孔槽的圆柱体,所述卡槽环设于圆形孔槽的内周面,所述凸缘环设于圆柱体的外周面。

优选的,所述凸缘的前端为挤压端,该挤压端采用倒角工艺处理;所述凸缘的后端为止回端,该止回端卡持于卡槽。

优选的,所述母接头设有连通卡槽的排气孔。

优选的,所述圆形孔槽包括位于槽口的第一圆形槽和位于槽底的第二圆形槽,所述卡槽位于第一圆形槽和第二圆形槽之间;所述圆柱体包括套接于第一圆形槽的第一柱体和套接于第二圆形槽的第二柱体,所述凸缘位于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之间并对应于所述卡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圆形槽的槽口扩设有容凸缘挤压至卡槽的锥台形扩展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圆形槽的直径大于第二圆形槽的直径,并小于卡槽的直径;所述凸缘的直径大于第一圆形槽的直径,并小于卡槽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第一柱体过盈配合于第一圆形槽,所述第二柱体过盈配合于第二圆形槽。

优选的,所述第二管夹包括设置所述公接头的固定座,所述母接头的顶端面抵压于所述固定座。

优选的,所述第一管夹和第二管夹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以及连接于第二夹臂的锁紧臂,所述锁紧臂可组装或分离于所述第一夹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双管夹的立体示意图一,(锁紧臂6组装于第二夹臂5);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双管夹的平面示意图一,(锁紧臂6组装于第二夹臂5);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双管夹的立体示意图二,(锁紧臂6分离于第二夹臂5);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双管夹的平面示意图二,(锁紧臂6分离于第二夹臂5);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双管夹的立体示意图三,(第一管夹与第二管夹的相对转动状态);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管夹的平面示意图,(锁紧臂6分离于第二夹臂5);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管夹的立体示意图一,(锁紧臂6分离于第二夹臂5);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管夹的立体示意图二,(锁紧臂6分离于第二夹臂5);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管夹的平面示意图,(锁紧臂6分离于第二夹臂5);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管夹的立体示意图一,(锁紧臂6分离于第二夹臂5);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管夹的立体示意图二,(锁紧臂6分离于第二夹臂5);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管夹与第二管夹的连接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的说明,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限制。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前”、“后”、“左”、“右”、“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简化文字描述以区别于类似的对象,而不能理解为特定的次序间的先后关系。

参阅图1、图2及图5,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双管夹,包括可转动地连接的第一管夹1和第二管夹2。相对第一管夹1扭动第二管夹2可以调整第一管夹1和第二管夹2的相对转动角度。

参阅图6、图7及图8,第一管夹1包括固定座3、设置在固定座3上的第一夹臂4和第二夹臂5以及连接于第一夹臂4的锁紧臂6。第一夹臂4和第二夹臂5相对设置呈半封闭结构。锁紧臂6包括连接于第一夹臂4的衔接端61和连接于第二夹臂5的卡接端62。锁紧臂6的衔接端61通过弹性衔接件41连接于第一夹臂4,弹性衔接件41使得锁紧臂6能够相对第一夹臂4弯折,以张开和封闭第一管夹1,方便于将管线放置于第一管夹1。该弹性衔接件41与第一夹臂4、锁紧臂6一次注塑成型。弹性衔接件41呈一柔性的线体结构,其厚度尺寸明显小于第一夹臂4的厚度,方便于锁紧臂6相对第一夹臂4弯折。锁紧臂6的卡接端62通过卡齿卡接于第二夹臂5,以将管线锁紧固定于第一管夹1。管线为水路结构中的水管、油路结构中的油管或容导线贯穿的线管等管体。

第一夹臂4位于锁紧臂6的一端设有卡钩42,锁紧臂6的衔接端61开设有配合卡钩42嵌入的插口63。卡钩42嵌入于插口63中能够增加第一夹臂4与锁紧臂6的连接牢固性。其中:卡钩42与插口63的配合结构与弹性衔接件41均能够连接第一夹臂4与锁紧臂6,若其中任一连接方式发生损坏,另一连接方式仍能够维持第一夹臂4与锁紧臂6的连接状态,以提高第一夹臂4与锁紧臂6的连接可靠性,防止管线脱离于第一管夹1。

锁紧臂6的卡接端62设有单向导入的齿条,齿条上设有多个第一卡齿64。第二夹臂5位于锁紧臂6的一端设有容齿条导入的卡接部。卡接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卡臂51和第二卡臂52。第一卡臂51和第二卡臂52之间的空间构成容齿条导入的导入空间。第一卡臂51上设有与多个第一卡齿64配合的第二卡齿53,第二卡齿53与第一卡齿64的配合可以防止齿条松脱于卡接部,相应使得锁紧臂6固定连接于第二夹臂5并固定管线。第二卡齿5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卡齿53相较于一个第二卡齿53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二卡齿53与第一卡齿64的锁紧性能。第一卡臂51、第二卡臂52及第二夹臂5一次注塑成型。第一卡臂51固定连接于第二卡臂52,第一卡臂51和第二卡臂52之间设有连接条54,以控制导入空间的张开幅度,当齿条导入至导入空间时,连接条54提高第二卡齿53与第一卡齿64的配合度,防止第一卡齿64松脱于第二卡齿53。

锁紧臂6上设有容手指向第二夹臂5方向施力的第一施力凸块65,第二夹臂5设有容手指向锁紧臂6方向施力的第二施力凸块55,当齿条导入于卡接部时,可通过单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分别施力于第一施力凸块65和第二施力凸块55,使得第一卡齿64与第二卡齿53紧密卡合,锁紧臂6组装于第二夹臂5并锁紧管线,如图1、图2所示。当管线需要分离于第一管夹1时,手动扒开卡接部的第一卡臂51与第二卡臂52,以增加第一卡臂51与第二卡臂52之间的相对距离,反向移动锁紧臂6或第二夹臂5,使得第一卡齿64与第二卡齿53相对松脱,锁紧臂6相应分离于第二夹臂5,方便于拆卸管线,如图3、图4所示。

第一夹臂4、第二夹臂5及锁紧臂6合围成一圆形的固定空间,以方便固定圆形的管线。该固定空间的尺寸取决于所需装配管线的尺寸,第一管夹1的尺寸相应增大或缩小,而采用对应型号的第一管夹1。当然,第一夹臂4、第二夹臂5及锁紧臂6亦可以合围成一方形的固定空间,以方便固定方形的管线。第一夹臂4、第二夹臂5及锁紧臂6的内壁凸设有摩擦块10,摩擦块10抵压于管线以限制管线相对第一管夹1轴向滑动。

参阅图9、图10及图11,本实施例中,第二管夹2亦包括固定座3、设置在固定座3上的第一夹臂4和第二夹臂5以及连接于第一夹臂4的锁紧臂6。

参阅图6、图7、图9及图10,第一管夹1与第二管夹2的区别之处在于:第一管夹1的固定座3上设置有用以连接第二管夹2的母接头7,第二管夹2的固定座3上设置有用以连接第一管夹1的公接头8。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母接头7亦可以设置于第二管夹2的固定座3上,公接头8相应的设置于第一管夹1的固定座3上。

参阅图12及图13,公接头8与母接头7相互套接,公接头8可转动地连接于母接头7,使得第一管夹1与第二管夹2能够调整相对转动角度,相应使得双管夹不仅可以装配两根轴线相互平行的管线,还可以装配两根轴线相互交叉的管线,增加了该双管夹的使用场合;同时,该双管夹的母接头7设有卡槽71,公接头8设有卡持于卡槽71的凸缘81,提高了双管夹的结构牢固性。

母接头7设有容公接头8套接的圆形孔槽70,如图7所示。公接头8为配合于圆形孔槽70的圆柱体,如图10所示。卡槽71环设于圆形孔槽70的内周面,凸缘81环设于圆柱体的外周面。圆形孔槽70包括位于槽口的第一圆形槽72和位于槽底的第二圆形槽73。卡槽71位于第一圆形槽72和第二圆形槽73之间。圆柱体包括套接于第一圆形槽72的第一柱体82和套接于第二圆形槽73的第二柱体83。凸缘81位于第一柱体82和第二柱体83之间并对应于卡槽71。

第一圆形槽72的槽口扩设有容凸缘81挤压至卡槽71的锥台形扩展槽74。第一柱体82上对应于锥台形扩展槽74的位置环设有锥台体84,锥台体84配合于锥台形扩展槽74,提高第一柱体82与第一圆形槽72的配合度。第一圆形槽72的直径大于第二圆形槽73的直径,并小于卡槽71的直径。凸缘81的直径大于第一圆形槽72的直径,并小于卡槽71的直径。该凸缘81通过挤压的方式安装于卡槽71中,例如:手工挤压或机械挤压。第二柱体83的顶端采用倒角工艺处理,以方便于通过第一圆形槽72和第二圆形槽73。凸缘81的前端为挤压端,该挤压端采用倒角工艺处理。凸缘81的后端为止回端,该止回端卡持于卡槽71。止回端与卡槽71的接触面垂直于圆柱体的轴心线,以增加凸缘81松脱于卡槽71的难度。凸缘81通过挤压的方式安装于卡槽71中,可以防止凸缘81松脱于卡槽71,提高第一管夹1与第二管夹2的连接性能。再次参阅图6及图13,母接头7设有连通卡槽71的排气孔75,以方便于将公接头8安装于母接头7。

参阅图13,第一柱体82过盈配合于第一圆形槽72,第二柱体83过盈配合于第二圆形槽73,以固定第一管夹1与第二管夹2的相对转动角度。母接头7的顶端面抵压于第二管夹2的固定座3,通过顶端面与第二管夹2的固定座3之间的摩擦力可以进一步固定第一管夹1与第二管夹2的相对转动角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设计图

双管夹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90022.X

申请日:2019-01-1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557802U

授权时间:20191029

主分类号:F16L 3/237

专利分类号:F16L3/237;F16L3/10

范畴分类:27G;

申请人:江苏亨昇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江苏亨昇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3033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春江镇胜利路30号

发明人:肖鹏

第一发明人:肖鹏

当前权利人:江苏亨昇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徐琳淞

代理机构:32338

代理机构编号:常州易瑞智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双管夹论文和设计-肖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