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准控制按摩力度的3D智能按摩机论文和设计-刘荣兵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精准控制按摩力度的3D智能按摩机,包括按摩机构和机芯支架,机芯支架上具有轴线固定的枢轴,按摩机构包括悬臂基础板、按摩摆臂和揉捏驱动装置,该按摩摆臂和揉捏驱动装置均设置在悬臂基础板上,悬臂基础板枢转连接在枢轴上;机芯支架上还设有强弱推动装置,该强弱推动装置包括电机、双级蜗轮蜗杆、强弱转轴和齿轮推动组件;强弱转轴可定轴线旋转地设置在机芯架板上;第一级蜗杆设置在电机的输出轴上,第一级蜗轮和第二级蜗杆同轴设置,第二级蜗杆设置在强弱转轴上;齿轮推动组件包括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和扇形齿轮,扇形齿轮与悬臂基础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精确控制按摩的力度和深度。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精准控制按摩力度的3D智能按摩机,包括按摩机构和机芯支架,机芯支架上具有轴线固定的枢轴,按摩机构包括悬臂基础板、按摩摆臂和揉捏驱动装置,该按摩摆臂和揉捏驱动装置均设置在悬臂基础板上,悬臂基础板枢转连接在枢轴上并可带动按摩摆臂及揉捏驱动装置整体绕枢轴的固定轴线自如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芯支架上还设有推动按摩机构整体绕枢轴的固定轴线自如转动的强弱推动装置,该强弱推动装置包括强弱电机、双级蜗轮蜗杆、强弱转轴和齿轮推动组件;所述强弱转轴可定轴线旋转地设置在机芯架板上;所述双级蜗轮蜗杆的第一级蜗杆设置在强弱电机的输出轴上,第一级蜗轮和第二级蜗杆同轴设置,第二级蜗杆设置在强弱转轴上并可以驱动强弱转轴旋转;所述齿轮推动组件包括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和扇形齿轮,扇形齿轮与悬臂基础板固定安装连接,主动齿轮设置在强弱转轴上并受驱旋转。

设计方案

1.一种精准控制按摩力度的3D智能按摩机,包括按摩机构和机芯支架,机芯支架上具有轴线固定的枢轴,按摩机构包括悬臂基础板、按摩摆臂和揉捏驱动装置,该按摩摆臂和揉捏驱动装置均设置在悬臂基础板上,悬臂基础板枢转连接在枢轴上并可带动按摩摆臂及揉捏驱动装置整体绕枢轴的固定轴线自如转动;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芯支架上还设有推动按摩机构整体绕枢轴的固定轴线自如转动的强弱推动装置,该强弱推动装置包括强弱电机、双级蜗轮蜗杆、强弱转轴和齿轮推动组件;

所述强弱转轴可定轴线旋转地设置在机芯架板上;

所述双级蜗轮蜗杆的第一级蜗杆设置在强弱电机的输出轴上,第一级蜗轮和第二级蜗杆同轴设置,第二级蜗杆设置在强弱转轴上并可以驱动强弱转轴旋转;

所述齿轮推动组件包括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和扇形齿轮,扇形齿轮与悬臂基础板固定安装连接,主动齿轮设置在强弱转轴上并受驱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准控制按摩力度的3D智能按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弱电机、双级蜗轮蜗杆均设置在机芯架板上,且该机芯架板上设置有用于检测第一级蜗轮的转动角度的传感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精准控制按摩力度的3D智能按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装置包括传感器支架、设置在传感器支架上光电传感器和设置第一级蜗轮上的反光性能不同的多个反光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准控制按摩力度的3D智能按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芯支架上设有驱动其及按摩机构移动的行走驱动装置,该行走驱动装置包括行走滚轮、行走转轴、行走减速器和行走驱动电机,行走滚轮为两个,其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行走转轴上,行走转轴可定轴线旋转地设置在机芯架板上,行走驱动电机通过行走减速器驱动行走转轴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精准控制按摩力度的3D智能按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轴固定安装在机芯架板上,且枢轴与行走转轴的轴线不同且二者平行设置,枢轴邻近行走转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准控制按摩力度的3D智能按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推动组件为两组,该两组齿轮推动组件相隔一定间距,且二者为平行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准控制按摩力度的3D智能按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揉捏驱动装置包括揉捏电机、揉捏转轴和单级蜗轮蜗杆;揉捏电机的壳体固定在悬臂基础板上,其输出轴上设有主动带轮,单级蜗轮蜗杆的蜗杆轴上设有被动带轮,二者通过皮带传动连接;单级蜗轮蜗杆的壳体与悬臂基础板固定安装,揉捏转轴可定轴线旋转地安装在悬臂基础板上,且单级蜗轮蜗杆的蜗轮设置在该揉捏转轴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精准控制按摩力度的3D智能按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机构还包括驱动按摩摆臂实施敲击按摩动作的敲击驱动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精准控制按摩力度的3D智能按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敲击驱动装置包括敲击电机、敲击转轴和偏心凸轮;敲击电机的壳体固定在悬臂基础板上,且其输出轴上设有主动带轮,敲击转轴上设有被动带轮,二者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敲击转轴可定轴线旋转地安装在悬臂基础板上,偏心凸轮固定安装在敲击转轴上。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摩器领域,具体而言是一种精准控制按摩力度的3D智能按摩机。

背景技术

人工推拿按摩能够疏通经络,使气血循环,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现有的按摩椅利用机械的滚动力作用和机械力挤压来模拟人的按摩手法,对人体进行揉捏按摩,按摩后可感到肌肉放松,关节灵活,使人精神振奋,消除疲劳,对保证身体健康有重要作用。市场上普通的按摩椅的按摩头不能前后伸缩调节,因此不能调节按摩的力度和深度,针对这种缺陷,市场上出现了一类高级的按摩椅,这类按摩椅具有3D按摩功能,所谓3D按摩功能是指按摩头在普通的揉捏、捶打按摩以及上升下降调节的基础上,左右按摩头可以前后伸缩,由此可带来深度按摩。

现有的具有3D按摩功能的按摩椅存在的缺陷是:3D按摩功能的调节机构的结构复杂,而且调节结构的运动速度较快,无法准确有效地控制按摩的力度和深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补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压器用高效散热器,其结构简单,提高了散热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精准控制按摩力度的3D智能按摩机,包括按摩机构和机芯支架,机芯支架上具有轴线固定的枢轴,按摩机构包括悬臂基础板、按摩摆臂和揉捏驱动装置,该按摩摆臂和揉捏驱动装置均设置在悬臂基础板上,悬臂基础板枢转连接在枢轴上并可带动按摩摆臂及揉捏驱动装置整体绕枢轴的固定轴线自如转动;机芯支架上还设有推动按摩机构整体绕枢轴的固定轴线自如转动的强弱推动装置,该强弱推动装置包括电机、双级蜗轮蜗杆、强弱转轴和齿轮推动组件;强弱转轴可定轴线旋转地设置在机芯架板上;双级蜗轮蜗杆的第一级蜗杆设置在电机的输出轴上,第一级蜗轮和第二级蜗杆同轴设置,第二级蜗杆设置在强弱转轴上并可以驱动强弱转轴旋转;齿轮推动组件包括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和扇形齿轮,扇形齿轮与悬臂基础板固定安装连接,主动齿轮设置在强弱转轴上并受驱旋转。

上述技术方案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完善:

作为进一步改进,电机、双级蜗轮蜗杆均设置在机芯架板上,且该机芯架板上设置有用于检测第一级蜗轮的转动角度的传感装置。传感装置包括传感器支架、设置在传感器支架上光电传感器和设置第一级蜗轮上的反光性能不同的多个反光部。

作为进一步改进,机芯支架上设有驱动其及按摩机构移动的行走驱动装置,该行走驱动装置包括行走滚轮、行走转轴、行走减速器和行走驱动电机,行走滚轮为两个,其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行走转轴上,行走转轴可定轴线旋转地设置在机芯架板上,行走驱动电机通过行走减速器驱动行走转轴旋转。枢轴固定安装在机芯架板上,且枢轴与行走转轴的轴线不同且二者平行设置,枢轴邻近行走转轴。

作为进一步改进,齿轮推动组件为两组,该两组齿轮推动组件相隔一定间距,且二者为平行排列。

作为进一步改进,揉捏驱动装置包括揉捏电机、揉捏转轴和单级蜗轮蜗杆;揉捏电机的壳体固定在悬臂基础板上,其输出轴上设有主动带轮,单级蜗轮蜗杆的蜗杆轴上设有被动带轮,二者通过皮带传动连接;单级蜗轮蜗杆的壳体与悬臂基础板固定安装,揉捏转轴可定轴线旋转地安装在悬臂基础板上,且单级蜗轮蜗杆的蜗轮设置在该揉捏转轴上。

作为进一步改进,按摩机构还包括驱动按摩摆臂实施敲击按摩动作的敲击驱动装置。敲击驱动装置包括敲击电机、敲击转轴和偏心凸轮;敲击电机的壳体固定在悬臂基础板上,且其输出轴上设有主动带轮,敲击转轴上设有被动带轮,二者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敲击转轴可定轴线旋转地安装在悬臂基础板上,偏心凸轮固定安装在敲击转轴上。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采用了双级蜗轮蜗杆对强弱电机进行减速,可以进一步降低强弱推出装置的运动速度,有利于精确控制其按摩摆臂的位置,进而可以更精确地控制按摩的力度和深度。此外,采用双级蜗轮蜗杆减速还可以为提高强弱电机的转速和扭矩提供基础,提高强弱电机的负载能力,进而提高按摩摆臂运动的平顺性,防止出现卡滞等问题,提高了按摩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按摩摆臂和其它按摩构件均位于悬臂基础板上,悬臂基础板的一端部活动枢接在枢轴上,另一端部通过在强弱推出装置的驱动下绕枢轴的轴线摆动,实现了行程放大,增加了按摩手臂的伸出量,进而增加了按摩的深度和力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一侧面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另一侧面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的按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一的强弱推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按摩机构;101.枢轴;102.揉捏驱动装置;1021.揉捏转轴;103.敲击驱动装置;1031.敲击转轴;104.按摩摆臂;105.悬臂基础板;2.机芯架板;3.强弱推动装置;301.强弱电机;302.双级蜗轮蜗杆;3021.第一级蜗杆;3022.第一级蜗轮;3023.第二级蜗杆;3024.第二级蜗轮;303.强弱转轴;304.主动齿轮;305.扇形齿轮;306.传感装置;4.行走驱动装置;401.行走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 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如图1到5所示的一种精准控制按摩力度的3D智能按摩机,包括按摩机构1和机芯支架,机芯支架上具有轴线固定的枢轴101,按摩机构1包括悬臂基础板105、按摩摆臂104和揉捏驱动装置102,该按摩摆臂104和揉捏驱动装置102均设置在悬臂基础板105上,悬臂基础板105枢转连接在枢轴101上并可带动按摩摆臂104及揉捏驱动装置102整体绕枢轴101的固定轴线自如转动;机芯支架上还设有推动按摩机构1整体绕枢轴101的固定轴线自如转动的强弱推动装置3,该强弱推动装置3包括电机、双级蜗轮蜗杆302、强弱转轴303和齿轮推动组件;强弱转轴303可定轴线旋转地设置在机芯架板2上;双级蜗轮蜗杆302的第一级蜗杆3021设置在电机的输出轴上,第一级蜗轮3022和第二级蜗杆3023同轴设置,第二级蜗杆3023设置在强弱转轴303上并可以驱动强弱转轴303旋转;齿轮推动组件包括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304和扇形齿轮305,扇形齿轮305与悬臂基础板105固定安装连接,主动齿轮304设置在强弱转轴303上并受驱旋转。

如图2、图4和图5所示,双级蜗轮蜗杆302的外壳和强弱电机301的前部安装法兰固定安装,机芯架板2上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一立式支架,双级蜗轮蜗杆302的蜗壳与该立式架板固定安装,从而将双级蜗轮蜗杆302和强弱电机301一起固定安装在机芯架板2上。第一级蜗杆3021直接加工在强弱电机301的电机输出轴上,第一级蜗杆3021和第一级蜗轮3022相啮合,第一级蜗轮3022固定安装蜗轮轴,蜗轮轴的两端部通过滚动轴承安装在蜗壳上,第二级蜗杆3023直接加工在该蜗杆轴上,第二级蜗轮3024固定安装在强弱转轴303上,为简化制图工作量,图5中的第二级蜗杆3023和第二级蜗轮3024采用简化画法,其具体结构和第一蜗轮和第一蜗杆类似,二者的传动比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如图2所示,强弱转轴303的一端部通过滚动轴承安装在双级蜗轮蜗杆302的外壳内,另一端部通过滚动轴承安装在机芯架板2上。强弱转轴303的中部固定安装有两个主动齿轮304,也即设置两组齿轮推动组件,二者为平行排列。扇形齿轮305和主动齿轮304相啮合,且扇形齿轮305固定安装在悬臂基础板105上。从而在主动齿轮304驱动扇形齿轮305运动时带动悬臂基础板105绕其后端轴线旋转。

如图3所示,该机芯架板2上设置有用于检测第一级蜗轮3022的转动角度的传感装置306。传感装置306包括传感器支架、设置在传感器支架上光电传感器和设置第一级蜗轮3022上的反光性能不同的多个反光部。该反光部为黑白交错的图案,主要是利用白色的反光性能强于黑色,光电传感器通过检测黑白图案可以判断第一级蜗轮3022转动的圈数,进而将该信号传递给主控制单片机,单片机根据该信号来控制强弱电机301的转速及启停。由于本实施例中采用了双级蜗轮蜗杆302,减速比较大,因此可以降低单级蜗轮蜗杆的减速比,减小蜗轮蜗杆的体积,同时还可以适当地提高强弱电机301的转速和扭矩,进而提高按摩的力度。由于双级蜗轮蜗杆302的速度更低,所以控制的精度会更为精准,减小受强弱电机301的启停时间误差的影响。此外,在其它实施方式,传感装置306还可以是其它检测装置,例如光栅尺等,当然还可以安装在其它位置,例如强弱电机301的尾部,或者强弱转轴303上。

如图1和图3所示,机芯支架上设有驱动其及按摩机构1移动的行走驱动装置4,该行走驱动装置4包括行走滚轮、行走转轴401、行走减速器和行走驱动电机,行走滚轮为两个,其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行走转轴401上,行走转轴401可定轴线旋转地设置在机芯架板2上,行走驱动电机通过行走减速器驱动行走转轴401旋转。枢轴101固定安装在机芯架板2上,且枢轴101与行走转轴401的轴线不同且二者平行设置,枢轴101邻近行走转轴401。在本实施例中的行走驱动装置4还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行走驱动装置4,例如采用中国专利文献CN200920182527.5,CN01217976.0,CN201220127615.7中公开的行走驱动装置4。在本实施例中,行走减速器为单级蜗轮蜗杆减速器。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揉捏驱动装置102包括揉捏电机、揉捏转轴1021和单级蜗轮蜗杆;揉捏电机的壳体固定在悬臂基础板105上,其输出轴上设有主动带轮,单级蜗轮蜗杆的蜗杆轴上设有被动带轮,二者通过皮带传动连接;单级蜗轮蜗杆的壳体与悬臂基础板105固定安装,揉捏转轴1021可定轴线旋转地安装在悬臂基础板105上,且单级蜗轮蜗杆的蜗轮设置在该揉捏转轴1021上。本实用新型的揉捏驱动装置102还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揉捏驱动装置102,例如采用中国专利文献CN200920182527.5,CN01217976.0,CN201220127615.7中公开的揉捏驱动装置102。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按摩机构1还包括驱动按摩摆臂104实施敲击按摩动作的敲击驱动装置103。敲击驱动装置103包括敲击电机、敲击转轴1031和偏心凸轮;敲击电机的壳体固定在悬臂基础板105上,且其输出轴上设有主动带轮,敲击转轴1031上设有被动带轮,二者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敲击转轴1031可定轴线旋转地安装在悬臂基础板105上,偏心凸轮固定安装在敲击转轴1031上。本实用新型的敲击驱动装置103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敲击驱动装置103,例如采用中国专利文献CN200920182527.5,CN01217976.0,CN201220127615.7中公开的敲击驱动装置103。

此外,需要强调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按摩摆臂104,以及驱动按摩摆臂104实施揉捏按摩的揉捏驱动装置102和驱动按摩摆臂104实施敲击按摩的敲击按摩装置均设置在悬臂基础板105上,悬臂基础板105的后端部与枢轴101枢转连接,并可以绕该枢轴101的轴线转动,推动机构为齿轮推动件,为了增加推出量,提高按摩的深度和力度,本实施例中的枢轴101应尽可能靠近后端部,但应避免和行走转轴401产生干涉,枢轴101和行走转动平行设置,枢轴101和揉捏转轴1021、敲击转轴1031均平行设置。同时,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对按摩摆臂104的位置控制不精准的问题,本实施例中设置了双级蜗轮蜗杆302减速器,不仅进一步降低了转速,使按摩摆臂104的位置控制更加精准,同时也为进一步提高电机转速,增加扭矩提供了技术基础。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强弱电机301的输出轴上的第一蜗杆带动第一蜗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二蜗杆和第二蜗轮转动,第二蜗轮带动强弱转轴303旋转,强弱转轴303旋转时带动两个主动齿轮304转动,主动齿轮304和扇形齿轮305啮合并带动整个按摩机构1以枢轴101的轴线为中心线摆动,实现了按摩摆臂104的伸出,同时根据传感装置306发出的位置信号来控制电机的启停,进而控制按摩摆臂104的位置,实现对按摩摆臂104的精准控制,提高了3D按摩的按摩体验。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 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1.按摩机构;101.枢轴;102.揉捏驱动装置;1021.揉捏转轴;103.敲击驱动装置;1031.敲击转轴;104.按摩摆臂;105.悬臂基础板;2.机芯架板;3.强弱推动装置;301.强弱电机;302.双级蜗轮蜗杆;3021.第一级蜗杆;3022.第一级蜗轮;3023.第二级蜗杆;3024.第二级蜗轮;303.强弱转轴;304.主动齿轮;305.扇形齿轮;306.传感装置;4.行走驱动装置;401.行走转轴等术语, 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设计图

一种精准控制按摩力度的3D智能按摩机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48323.6

申请日:2019-01-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3(浙江)

授权编号:CN209770830U

授权时间:20191213

主分类号:A61H7/00

专利分类号:A61H7/00;A61H23/02

范畴分类:申请人:新昌县新荣冠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新昌县新荣冠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12500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泰坦大道212号

发明人:刘荣兵

第一发明人:刘荣兵

当前权利人:新昌县新荣冠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郭福利

代理机构:35222

代理机构编号:厦门智慧呈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2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一种精准控制按摩力度的3D智能按摩机论文和设计-刘荣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