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顺周期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预期损失法,券商行业,顺周期效应
顺周期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周磊[1](2019)在《预期损失法对券商行业顺周期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财政部2017年引入了预期损失法作为金融工具减值计量的基础,本文以券商行业数据为实例,分析了这一方法对券商行业顺周期效应的影响。通过分析本文认为这一方法符合监管机构建立逆周期管理制度的要求,但要实现逆周期效果还需要解决客观标准和模型质量的问题,因此最后提出了应对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商论》期刊2019年20期)
翁玉颖[2](2019)在《基于宏观审慎视角的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融危机后,构建逆周期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与公允价值会计的使用似乎相矛盾,但公允价值会计仍有存在的必要性。文章分析了公允价值会计与宏观审慎政策共存的可能性,并阐述了目前我国5家大型商业银行公允价值会计的运用情况,并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基于金融监管层面和会计准则层面的相关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改革与开放》期刊2019年04期)
李小凤[3](2018)在《基于损益表视角下的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融危机的出现放大了损益表盈余波动,体现出顺周期效应。文章在阐述公允价值顺周期效应内涵的基础上,从银行样本中抽取某银行2013-2016年度损益表,比较公允价值会计在正常和极端两种经济条件下的商业周期对银行损益表的影响,旨在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评估公允价值会计对银行损益造成的影响,最终证明损益表波动深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经济发展波动,但是不一定会具备顺周期性。(本文来源于《财经界(学术版)》期刊2018年23期)
田野[4](2018)在《我国上市证券公司顺周期效应及其应对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金融系统的顺周期效应越来越收到人们的关注。然而,现有文献对于金融系统顺周期效应的研究较为单一,多集中在对于银行业顺周期效应的研究上,鲜有文献对证券行业的顺周期效应进行研究。而伴随着我国证券行业的不断发展,其对于我国投融资和分散风险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愈发重要,已成为金融市场上的重要一环。因此,对于我国证券行业顺周期效应问题的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其不仅有利于了解和掌握我国证券业的发展趋势和波动原因,更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做好预防措施来避免顺周期效应所带来的风险。本文在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后,得出顺周期效应的定义,并系统地分析了我国证券公司顺周期效应的形成机理,最终选取了我国上市证券公司抗风险能力、风险水平,以及盈利能力的顺周期效应叁个研究方向进行实证分析。本文选取了2006-2016年间在我国主板市场上上市的全部36家证券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并构建了面板数据以从证券公司抗风险能力、风险水平、盈利能力和综合能力四个方面对我国上市证券公司的顺周期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上市证券公司存在顺周期效应。(本文来源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期刊2018-06-30)
李玉兰,邢妍[5](2018)在《投资者情绪与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的“顺周期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行为财务学为理论基础,从一个完整并购周期的角度研究投资者情绪与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的关系,以2014年深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首先运用二项Logistic回归研究投资者情绪对公司并购行为的影响,然后采用事件研究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法研究投资者情绪引起的并购行为的短期和长期市场反应情况。结果表明:投资者的乐观情绪对上市公司并购行为有助推作用;上市公司并购行为进一步提升了投资者情绪,二者存在"顺周期效应"。(本文来源于《财会通讯》期刊2018年14期)
陈红平[6](2018)在《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及其应对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剧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紧密相连,金融危机一旦爆发,波及的范围不可估量,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作为可能引起金融危机的因素,自然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这种顺周期效应同样也影响着我国经济的稳定,容易给国内经济市场带来诸多不利。因此,如何削弱顺周期效应产生的不利影响,并将其引导至有利方面意义重大。鉴于此,深入探讨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刻不容缓。本文先是简单介绍了顺周期效应的相关内容,然后分析了其传导机制,最后提出了有效的应对措施。(本文来源于《会计师》期刊2018年06期)
陈倩倩[7](2017)在《盈余管理和顺周期效应双视角下商誉的会计处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07年以前,我国会计准则规定,商誉的后续计量采用摊销法,一般多为直线摊销法(摊销年限多为10年,除合同特殊约定的除外)。但该种后续计量模式是基于商誉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贬值的前提,不太符合商誉的实际情况,因为有些商誉在后续经营中,会因协同作用的发挥而实现升值。因此,2007年开始,为实现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也为使会计准则更符合实际情况,财政部颁布了新会计准则,将商誉由摊销法改为减值测试法。在准则变更的引导下,我国企业开始转变商誉会计处理模式。同时,该项政策的变更使得并购形成的商誉会因经营困境面临巨额减值的风险、加剧企业经营的波动性。因此,本文将以会计准则的变更为切入点,研究商誉的会计处理。目前,对商誉会计处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研究上,部分实证研究也主要通过商誉减值的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进行大样本的数据分析,由于大样本实证研究的宏观性,对商誉后续计量模式改变所产生的深层次问题缺乏深入分析。因此,本文突破以往的研究形式,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着重研究一家公司确认商誉减值的动机及商誉对企业经营带来的影响,以期从案例分析中能够挖掘有价值的信息,为我国会计政策的完善提供借鉴作用。本文主要从盈余管理和顺周期效应两个视角来分析商誉的会计处理:盈余管理视角下,主要分析公司进行商誉减值确认的动机;顺周期效应下,以并购前后公司资产、利润的变动情况来衡量商誉的顺周期效应,还通过财务报表的模拟来研究不同后续计量模式对商誉顺周期效应的抵消作用;最后辅以事件研究法研究投资者的反应。以赛迪传媒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对比分析公司在并购前后、会计准则变更前后财务数据的变化,来挖掘有用信息,以期为我国会计政策的修正及规范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提供一些宝贵的建议。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商誉减值测试法会为管理层利用商誉进行盈余管理提供契机;而投资者会对相关事件做出明显的反应。此外,商誉确实存在顺周期效应,而商誉后续计量模式的改变(将减值测试法改为摊销法加减值测试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商誉的顺周期效应、降低管理层盈余管理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7-05-01)
刘雨川[8](2017)在《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及其应对策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现阶段随着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工业化时代已经到来,经济进步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的问题,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问题很可能会直接的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导致经济出现很多的问题。本文有鉴于此,给合当前的经济情况,在论述什么是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的基础上,分别分析了该效应的传到机制和应对策略。(本文来源于《现代商业》期刊2017年06期)
余思台[9](2017)在《公允价值顺周期效应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允价值的定义最早见于科勒在20世纪50年代编着的《会计词典》中,之后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以及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都对公允价值进行了定义,形成了公允价值的雏形,随着公允价值运用的发展和扩大,对于公允价值运用的经济后果争议和讨论一直非常激烈,而这种争议在2007年8月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中达到了顶峰,代表不同利益的相关者围绕公允价值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辩论,争论的焦点则是公允价值是否具有顺周期效应,其产生的后果是否是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金融界和监管部门的代表们认为,公允价值具有较强的顺周期效应,助长了金融系统的泡沫,直接导致了这次百年难得一见的金融危机,而投资者和证券从业者们认为公允价值的运用,提升了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透明度和有效性,有助于利益相关者及时的了解企业金融资产的真实状况,增强金融系统的弹性,公允价值的运用本身不仅不具有顺周期效应,并非是金融风险的来源,相反还有助于推动金融系统的积极发展。这一次金融危机中暴露出的公允价值顺周期效应问题,将公允价值会计推到争论的风口浪尖,验证其是否具有顺周期效应,力图消除或缓解其顺周期效应,完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包括如何在市场不活跃条件下运用公允价值、金融资产的减值准备如何确定及信息披露等核心问题也成为了公允价值会计的变革方向。正值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进一步趋同的背景下,《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由财政部正式发布,自2014年7月1日执行。39号准则的颁布,使得以前分散在各个准则中的公允价值计量的规则组合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该准则也是第一次单独将计量属性列为一号准则,说明公允价值问题已经引起了足够的重视以及会计准则制定者力图解决公允价值计量争议的尝试。正基于这样的历史背景,本文在其他学者的研究基础上,试图通过文献回顾、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来剖析公允价值顺周期效应,主要以公允价值运用较为广泛的上市银行作为样本进行研究,对公允价值存在的问题及其顺周期效应的传导机制进行梳理,然后通过对我国上市银行经验数据的分析和验证,结果显示我国上市银行系统内的公允价值具有顺周期效应,同时还发现39号准则的执行两年来未明显改善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效应,最后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发展及缓解其顺周期效应、以及会计准则的发展变革方向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17-02-21)
都晓薇[10](2017)在《试论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及应对》一文中研究指出因为具有较强的顺周期效应,公允价值一直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尤其是金融危机以来,关于公允价值会计是否是引发金融危机的关键所在,是否能够推动后金融时代的发展进程,各种质疑有和研究增无减。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将在简要了解公允价值和顺周期效应的前提下,对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产生的机制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最后提出相应的应对之策。(本文来源于《财经界(学术版)》期刊2017年02期)
顺周期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金融危机后,构建逆周期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与公允价值会计的使用似乎相矛盾,但公允价值会计仍有存在的必要性。文章分析了公允价值会计与宏观审慎政策共存的可能性,并阐述了目前我国5家大型商业银行公允价值会计的运用情况,并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基于金融监管层面和会计准则层面的相关政策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顺周期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周磊.预期损失法对券商行业顺周期效应的影响[J].中国商论.2019
[2].翁玉颖.基于宏观审慎视角的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9
[3].李小凤.基于损益表视角下的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8
[4].田野.我国上市证券公司顺周期效应及其应对策略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8
[5].李玉兰,邢妍.投资者情绪与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的“顺周期效应”研究[J].财会通讯.2018
[6].陈红平.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及其应对策略[J].会计师.2018
[7].陈倩倩.盈余管理和顺周期效应双视角下商誉的会计处理研究[D].苏州大学.2017
[8].刘雨川.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及其应对策略分析[J].现代商业.2017
[9].余思台.公允价值顺周期效应实证研究[D].东华大学.2017
[10].都晓薇.试论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及应对[J].财经界(学术版).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