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次生休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油菜,种子,转录,甘蓝,广义,测试,诱导。
次生休眠论文文献综述
席坤,李爱军,杨其东,董军刚,董振生[1](2017)在《油菜种子次生休眠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种子因生理代谢改变继而诱导产生次生休眠。研究选育次生休眠性特强和特弱的品种,对防治产区中大量长期存在的地下油菜种子库、田间混杂以及油菜自生苗的泛滥,均具有重要意义。采取实验室聚乙二醇6000诱导次生休眠和4种不同大田埋藏处理相结合的方法,比较甘、白、芥3类油菜共计54个品种(系)在次生休眠特性方面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在大田埋藏处理中休眠特性差异表现显着,次生休眠特性的变异为0~96.75%,广义遗传率为87.56%~92.56%。所用54个品种(系)中休眠率大于45%的占14.81%,休眠率处于20%~45%的占14.81%,休眠率处于5%~20%的占29.63%,休眠率处于1%~5%的占31.48%,休眠率小于1%的占14.81%。经聚乙二醇6000诱导的种子次生休眠特性的广义遗传率为92.73%。相关性分析表明:田间4种处理方法两两之间均呈极显着相关,与其休眠率结果表现一致;在聚乙二醇诱导法与埋藏处理中,除6个月25cm处理外的其余3种处理均表现出极显着相关特性。综合比较不同品种(系)类型的休眠率为芥菜型>白菜型>甘蓝型,休眠性受遗传因素的影响程度为白菜型>芥菜型>甘蓝型。(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宋扬,张跃辉,陈乐,袁睿,张秀丽[2](2017)在《温度、CaCl_2和光照解除桑树种子次生休眠的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黑龙江省农家桑树的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外源钙浸种、提高温度和光照等对解除桑树种子次生休眠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25℃)条件下,25mmol/L CaCl_2浸种24h,可提高桑树种子的发芽率,其中,未休眠桑树种子的发芽率由81%提高到97%,次生休眠的桑树种子的发芽率由16%提高到44%。在25mmol/L CaCl_2浸种基础上进行不同温度(25,28,30,35,37℃)处理,以及相同温度下照光和遮光处理,进一步探讨次生休眠的桑树种子萌发对温度和光照的响应。结果表明,次生休眠的桑树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随着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35℃温度处理的发芽率达到最高,可达90%左右,说明提高温度是解除桑树种子的次生休眠的有效方法。桑树种子萌发对光照不敏感,且照光对桑树种子的根长和茎长生长具有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2017年05期)
席坤[3](2017)在《油菜种子次生休眠遗传多样性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油菜种子完成生理后熟后,因为受到自然环境中一些不确定因素影响,引起种子生理代谢的改变继而诱导产生的休眠。综合比较研究甘蓝型、白菜型、芥菜型叁类油菜种子的次生休眠特性,合理选育次生休眠性特强和特弱的品种,在防治大量产区中长期存在的地下油菜种子库、田间农作物的生物学混杂以及油菜自生苗的泛滥成灾,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取实验室聚乙二醇6000诱导油菜种子次生休眠和4种不同大田深埋处理(6个月5cm/6个月25cm/9个月5cm/9个月25cm)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广义遗传力的计算结果,综合比较研究甘蓝型、白菜型、芥菜型叁类共计54个品种品系在次生休眠特性方面的遗传多样性。在大田深埋处理中休眠特性差异表现显着。次生休眠特性的变异范围0~96.75%,广义遗传率为87.6%~92.6%。实验所用54个品种(系)中休眠率小于1%的占14.81%,休眠率处于1%~5%的占31.48%,休眠率处于5%~20%的占29.63%,休眠率处于20%~45%的占14.81%,休眠率>45%的占14.81%。实验室经聚乙二醇6000诱导产生的种子次生休眠特性的广义遗传率为:97.24%。相关性分析表明:1、田间不同填埋深度和时间的四种处理方法两两之间均显示极显着相关,其休眠率结果表现一致。2、聚乙二醇诱导法中除6个月25cm处理外,其余叁种组合处理均表现出极显着的相关特性。综合比较不同品种(系)类型的休眠率,结果显示芥菜型油菜的休眠性>白菜型>甘蓝型,但遗传力比较说明在休眠性这一性状中,白菜型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芥菜型>甘蓝型。(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顾思凯[4](2017)在《油菜次生休眠特性与含油量、脂肪酸、硫苷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油菜是我国四大油料作物之一,是重要的油源和饲料来源,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长期以来,对油菜含油量、脂肪酸组分、硫苷含量等主要品质性状的改良一直是国内外油菜研究的主要目标,油菜中各养指标成分的改进对菜籽油的利用率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油菜种子具有显着的次生休眠特性,而该特性是产生自生苗(杂草)并导致基因扩散的重要原因,因此将油菜含油量、脂肪酸组分、硫苷含量与次生休眠育种相结合已成为当前油菜育种发展的方向。前期对油菜次生休眠诱导前后的种子进行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脂肪酸代谢通路基因在诱导后明显富集,并且ABA、GA等激素合成和信号转导途径相关基因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而ABA、GA等激素对油菜主要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暗示油菜次生休眠特性与主要品质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目前对于油菜含油量、脂肪酸组分、硫苷含量与次生休眠特性之间相关性的研究相对欠缺。本研究以我国油菜主产区具有代表性的甘蓝型油菜品种为材料,从营养学、遗传育种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分析品种间的主要品质性状及次生休眠特性的差异,明确品种间的主要品质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品质与次生休眠特性间的相关性,建立油菜成熟种子RNA优质、快速的提取方法,为进一步解析含油量、脂肪酸组分、硫苷含量与次生休眠特性的遗传基础提供技术支持,为以后的油菜营养价值研究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PEG诱导油菜种子休眠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在相同条件下被诱导的休眠水平不同,品种间表现出极显着差异,gral次生休眠率最高达98%,gra6次生休眠率最低为6%。(2)对不同品种油菜含油量、脂肪酸组分和含量以及硫苷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含油量除gra4较低外,其余都超过40%;脂肪酸分析发现gra4和gra5在油酸、亚油酸以及芥酸等含量较多的组分中差异显着;硫苷含量测定中gra4含量最高,达143.09 μmol/L,gra5次之,符合国家低硫苷(饼粕中硫苷<25μmol/L)标准的有5个。(3)次生休眠与含油量、脂肪酸、硫苷之间相关性分析表明:次生休眠与含油量和硫苷在0.05水平上不存在显着相关性;只有在高休眠率(>80%)条件下,次生休眠与棕榈酸在0.05水平上呈显着负相关(r=-0.987),而与其余脂肪酸组分在0.05水平上均不存在显着相关性。(4)脂肪酸不同成分间相关性分析表明:脂肪酸不同成分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豆蔻酸与十七碳烷酸呈正相关;棕榈酸与花生一烯酸和芥酸呈负相关,与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花生二烯酸呈正相关;十七碳一烯酸与花生一烯酸、花生二烯酸、山嵛酸、芥酸、二十四碳一烯酸呈负相关,与硬脂酸和油酸正相关;硬脂酸与花生一烯酸、花生二烯酸、山嵛酸、芥酸、二十四碳一烯酸呈负相关,与油酸呈正相关;油酸与花生酸、二十四碳烷酸呈显着负相关,与花生一烯酸、花生二烯酸、山嵛酸、芥酸、二十四碳一烯酸均呈极显着负相关;亚油酸与亚麻酸、芥酸呈显着正相关,与花生一烯酸、花生二烯酸负相关;花生酸与花生一烯酸、花生二烯酸、山嵛酸、芥酸、二十四碳一烯酸均呈显着正相关,与二十四碳烷酸呈极显着正相关;花生一烯酸与花生二烯酸、山嵛酸、芥酸、二十四碳烷酸以及二十四碳一烯酸呈正相关;花生二烯酸与山嵛酸、芥酸、二十四碳烷酸、二十四碳一烯酸呈正相关;芥酸与二十四碳一烯酸呈极显着正相关;二十四碳烷酸与二十四碳一烯酸呈正相关。(5)含油量与脂肪酸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含油量与十七碳烷酸、油酸呈显着正相关,与花生酸、花生二烯酸、山嵛酸、芥酸、二十四碳烷酸、二十四碳一烯酸呈负相关。(6)硫苷与脂肪酸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硫苷与棕榈酸,亚油酸呈显着负相关,与花生酸呈显着正相关;硫苷与豆蔻酸、十七碳烷酸、硬脂酸、油酸呈极显着负相关,与花生一烯酸、花生二烯酸、山嵛酸、芥酸以及二十四碳烷酸呈极显着正相关。(7)成熟油菜次生休眠种子RNA提取结果表明:将天根植物提取液与康为世纪全能型植物RNA提取试剂盒结合提取富含多酚、多脂肪、多蛋白的油菜种子效果较好,可以缩短提取时间以防RNA的降解,所提RNA无论是浓度还是质量均满足后期分子实验要求。(8)综合营养成分指标gra3适宜推广栽培做食用油,其含油量较高(>60%)、亚油酸含量较高、亚麻酸含量偏低以及硫苷含量偏低(<1%),在保证高出油率的同时也不影响口感;综合营养指标和次生休眠率两方面因素,gra7更适合推广,其较低的次生休眠特性有利于降低自生苗的发生,从而保证油菜品质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7-05-01)
刘福霞,赵祥强,张丽华,唐瑭,卢长明[5](2014)在《油菜次生休眠种子转录组的RNA-seq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油菜种子次生休眠特性是油菜产区自生苗长期留存并持续危害的主要原因,也是转基因油菜环境安全评估的重要性状.为探讨该性状的分子生态学特征,本研究以强次生休眠油菜品种的成熟种子为材料,对次生休眠前种子(CK)和次生休眠后种子(SD)的转录组进行了RNA-seq分析.2份样本测序所得的有效数据均超过了4 Gb,并从头拼接出序列长度?100 bp的转录本314261个,其中29740个转录本的序列长度?500 bp.根据功能注释信息,在?500 bp的长序列转录本中有1641个成员被分类到24种COG类群,有16515个成员被GO分类到2648个功能节点.在P?0.001显着性水平和2倍以上RPKM变化条件下,鉴别出452个代表性的长序列差异表达转录本,其中343个成员有序列高度相似的拟南芥同源基因对应.数据显示,绝大多数ABA,GA合成代谢和信号转导基因能从休眠种子转录组中找到同源转录本,但它们的表达水平在样本间多无显着差异.综合GO富集、KEGG富集以及种子休眠调控基因同源转录本的差异表达信息,脂肪酸代谢信号有可能参与到油菜种子次生休眠的诱导发生.本研究结果对于认识油菜自生苗发生规律和评估转基因油菜环境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4年27期)
油清波,刘燕,曾新华,赵祥祥,卢长明[6](2013)在《甘蓝型油菜种子次生休眠遗传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次生休眠是指原来无休眠的种子由于不适宜环境条件的影响而诱发的休眠,是导致油菜产区地下种子库长期存在和油菜自生苗繁衍并造成危害的根本原因.本研究用4种埋藏法和PEG处理评价油菜49个品种种子次生休眠特性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甘蓝型油菜种子的休眠存在显着性差异,4种埋藏检测方法检测油菜次生休眠特性的变异范围为0~44%,广义遗传率为40%~53%.49个品种中次生休眠率低于2%的品种占45%,次生休眠率2%~20%的品种占38.8%,次生休眠率20%~40%的品种占16.3%(如早丰4号、中双9号、红油2号、中双5号和Tower等).PEG法检测的次生休眠性广义遗传率达到82.1%.相关性分析表明,甘蓝型油菜种子在不同埋藏时间和深度得到的休眠性呈极显着相关,而PEG诱导甘蓝型油菜种子数据只与部分条件下的埋藏处理之间存在相关性.埋藏实验显示,部分品种的种子可进入深层次的休眠,需要破眠处理才能发芽,这些品种的种子可能会在土壤中存活更长时间.(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3年27期)
赵祥祥,赵祥强,刘福霞,陈桂敏,唐瑭[7](2013)在《油菜次生休眠种子转录组的RNA-seq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油菜种子次生休眠特性的分子机制,本文对一个油菜强次生休眠品种在次生休眠诱导前(CK)和诱导后(SD)的种子转录组进行了RNA-seq分析。2个样品测序的有效数据均超过4G,从头拼接获得3 14261个序列长度≥100bp的转录本,其中长序列转录本(≥500bp)29740个。根据长序列转录本的功能注释信息,有1641个转录本可被分类到24种COG类群,有16515个转录本可被GO分类到2648个功能节点。在2倍以上RPKM变化和p≤0.00l显着性水平条件下,从上述转录本中鉴别出452个代表性差异表达转录本,其中343个成员找到了对应的拟南芥同源基因,且有17个成员的差异表达信息同样出现在己报道的休眠种子差异表达数据中。BLAST分析显示,绝大多数ABA、GA合成代谢和信号转导基因在油菜休眠种子存在表达证据,但多数成员的表达水平在样本问差异不显着,难以清晰判断这2种植物激素相关基因在次生休眠诱导发生中的表达变化。在31个己知的种子休眠调控基因中,有29个基因在油菜种子转录组中获得了转录本信息,而在仅有的5个表达差异显着的基因中有4个成员涉及脂肪酸代谢,暗示脂肪酸代谢信号可能参与到油菜种子次生休眠诱导发生。本研究不仅丰富了油菜次生休眠种子表达谱信息,也提供了分离油菜种子次生休眠基因的重要信息。(本文来源于《中国遗传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2009-2013)》期刊2013-09-18)
油清波[8](2013)在《甘蓝型油菜次生休眠特性的遗传多样性与外源基因的种间转移》一文中研究指出油菜基因可以通过种子和花粉向其他品种甚至物种进行扩散。基因扩散造成的环境风险问题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本研究围绕油菜外源基因扩散的环境风险问题,重点研究了甘蓝型油菜次生休眠特性的遗传多样性和转基因油菜不育基因转移到白菜后的表现。次生休眠是指原来无休眠的种子由于不适宜环境条件的影响诱发的休眠,是导致油菜产区地下种子库长期存在和油菜自生苗繁衍并造成危害的根本原因。本研究用4种埋藏法和PEG处理法评价油菜49个品种种子次生休眠特性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甘蓝型油菜种子的休眠存在显着性差异,四种埋藏检测方法检测油菜次生休眠特性的变异范围在0-44%之间,广义遗传率在40%-53%之间。49个品种中次生休眠率低于2%的品种占45%,次生休眠率2%-20%之间的品种占38.8%,次生休眠率20%-40%的品种占16.3%(如早丰4号、Tower、中双9号、红油2号、中双5号等)。PEG法检测的次生休眠性遗传率达到82.1%。相关性分析表明,甘蓝型油菜种子在不同埋藏时间和深度得到的休眠性呈极显着相关,而PEG诱导甘蓝型油菜种子数据只与部分条件下的埋藏处理之间存在相关性。埋藏实验显示部分品种的的种子可进入深层次的休眠,这些品种的种子可能会在土壤中存活更长时间。本研究为防止油菜自生苗导致基因扩散提供了科学依据。转barnase基因雄性不育甘蓝型油菜Ms8已在加拿大大面积应用于油菜生产。该基因是否可以向白菜类物种转移,转移后外源基因如何表达,关系到该基因使用的环境安全性,但迄今为止,还没有研究报道。本课题主要研究了转不育基因甘蓝型油菜Ms8的不育基因barnase转移到白菜品种后,不育基因对白菜是否表达,表达部位,以及基因对白菜育性的影响等。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多代回交,外源基因可以转入到白菜品种十月红中后,外源基因可在新的受体品种中稳定遗传,可在受体中正常表达产生有功能的蛋白质,并使受体相关性状发生改变。表达部位与甘蓝型油菜中基本相同,表达量约为甘蓝型油菜的一半。育性表现为完全雄性不育。在不同白菜受体品种中表达量和不育程度具有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南民族大学》期刊2013-05-01)
赵祥祥,刘福霞,唐瑭,赵祥强,王兴龙[9](2013)在《成熟油菜次生休眠种子RNA的快速高效提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成熟油菜次生休眠种子富含多糖和多酚、老健组织部分富含RNA酶、生理活性低等特点,通过选用RNAplant plus reagent植物总RNA提取试剂,添加β-巯基乙醇抑制RNA酶活性、防止酚类物质氧化,应用醋酸钠去除多糖类物质对RNA的影响,以及缩短抽提时间等措施,建立成熟油菜次生休眠种子RNA的快速高效提取方法。结果表明:采用本方法提取的RNA D260nm/D280nm为1.92~2.05,28SrRNA和18SrRNA条带清晰而完整,且无明显降解,可以应用于后续的mRNA分离、建库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期刊2013年01期)
代玉荣,吴灵东,张鹏[10](2011)在《水曲柳种子次生休眠解除过程中的物质转化与内源激素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高温诱导得到的水曲柳次生休眠种子为材料,探讨种子次生休眠解除过程中物质转化和内源激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次生休眠解除过程中,种子的脂肪酶活性和脂肪酸质量分数快速增加;β-淀粉酶活性显着提高,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利用加快;种子内源ABA质量分数持续下降,GA3/ABA、IAA/ABA和ZT/ABA均显着升高,种子贮藏物质的转化与内源激素的变化关系密切,内源激素在种子次生休眠解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次生休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黑龙江省农家桑树的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外源钙浸种、提高温度和光照等对解除桑树种子次生休眠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25℃)条件下,25mmol/L CaCl_2浸种24h,可提高桑树种子的发芽率,其中,未休眠桑树种子的发芽率由81%提高到97%,次生休眠的桑树种子的发芽率由16%提高到44%。在25mmol/L CaCl_2浸种基础上进行不同温度(25,28,30,35,37℃)处理,以及相同温度下照光和遮光处理,进一步探讨次生休眠的桑树种子萌发对温度和光照的响应。结果表明,次生休眠的桑树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随着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35℃温度处理的发芽率达到最高,可达90%左右,说明提高温度是解除桑树种子的次生休眠的有效方法。桑树种子萌发对光照不敏感,且照光对桑树种子的根长和茎长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次生休眠论文参考文献
[1].席坤,李爱军,杨其东,董军刚,董振生.油菜种子次生休眠遗传多样性的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17
[2].宋扬,张跃辉,陈乐,袁睿,张秀丽.温度、CaCl_2和光照解除桑树种子次生休眠的效果分析[J].种子.2017
[3].席坤.油菜种子次生休眠遗传多样性的比较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4].顾思凯.油菜次生休眠特性与含油量、脂肪酸、硫苷的相关性研究[D].扬州大学.2017
[5].刘福霞,赵祥强,张丽华,唐瑭,卢长明.油菜次生休眠种子转录组的RNA-seq分析[J].科学通报.2014
[6].油清波,刘燕,曾新华,赵祥祥,卢长明.甘蓝型油菜种子次生休眠遗传多样性[J].科学通报.2013
[7].赵祥祥,赵祥强,刘福霞,陈桂敏,唐瑭.油菜次生休眠种子转录组的RNA-seq分析[C].中国遗传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2009-2013).2013
[8].油清波.甘蓝型油菜次生休眠特性的遗传多样性与外源基因的种间转移[D].中南民族大学.2013
[9].赵祥祥,刘福霞,唐瑭,赵祥强,王兴龙.成熟油菜次生休眠种子RNA的快速高效提取方法[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3
[10].代玉荣,吴灵东,张鹏.水曲柳种子次生休眠解除过程中的物质转化与内源激素变化[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