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人脸智能识别锁具,包括锁具本体、锁壳和分别设置在锁壳内、外侧的控制装置、门把手,锁壳外侧还固定设置有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的人脸识别器,锁具本体通过防盗螺丝、连接块与锁壳活动连接;连接块的一端开有容纳槽,锁具本体的端部固定设置有可伸入所述容纳槽的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测量端固定连接有采集压力变化的测量板,容纳槽的槽底壁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有异形移动盖,异形移动盖套接在测量板上并通过弹性限位机构限位;锁壳外侧还固定设置有声光报警器,声光报警器、压力传感器均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实现对锁具进行快速拆、装的同时,提高锁具拆卸时的安全性和安装时的固定性、准确性。
主设计要求
1.一种人脸智能识别锁具,包括锁具本体、锁壳和分别设置在锁壳内、外侧的控制装置、门把手,锁壳外侧还固定设置有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的人脸识别器,其特征在于:锁具本体通过防盗螺丝、连接块与锁壳活动连接;所述连接块在与所述锁具本体触接的一端开有容纳槽,所述锁具本体的端部固定设置有可伸入所述容纳槽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测量端固定连接有采集压力变化的测量板,所述容纳槽的槽底壁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有异形移动盖,所述异形移动盖套接在所述测量板上并通过弹性限位机构限位;所述锁壳外侧还固定设置有声光报警器,所述声光报警器、压力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人脸智能识别锁具,包括锁具本体、锁壳和分别设置在锁壳内、外侧的控制装置、门把手,锁壳外侧还固定设置有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的人脸识别器,其特征在于:锁具本体通过防盗螺丝、连接块与锁壳活动连接;所述连接块在与所述锁具本体触接的一端开有容纳槽,所述锁具本体的端部固定设置有可伸入所述容纳槽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测量端固定连接有采集压力变化的测量板,所述容纳槽的槽底壁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有异形移动盖,所述异形移动盖套接在所述测量板上并通过弹性限位机构限位;所述锁壳外侧还固定设置有声光报警器,所述声光报警器、压力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脸智能识别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形移动盖的内壁上均匀开有多个避让槽,所述弹性限位机构设置在每个所述避让槽的槽口处;所述弹性限位机构包括与避让槽间隙配合的半球滑头,以及顶撑并固定设置在所述避让槽的槽底壁与半球滑头之间的压缩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人脸智能识别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槽为四个,并呈环形阵列分布在所述异形移动盖的盖口内壁上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脸智能识别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上开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螺纹通孔,所述锁壳在与连接块触接的一端也开有多个连接孔,所述锁具本体在与所述连接块触接的一端也开有多个螺纹装配槽,且每个所述螺纹通孔、连接孔和螺纹装配槽的尺寸相同、位置一一对应,所述防盗螺丝依次所述穿过连接孔、螺纹通孔和螺纹装配槽将所述锁壳、连接块和锁具本体螺纹连接成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人脸智能识别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盗螺丝为内五角防盗螺丝、内梅花防盗螺丝或内三角防盗螺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脸智能识别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具本体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设置有一组开口朝外的限位筒,所述连接块在与所述限位筒相对应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一可伸入限位筒的导向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人脸智能识别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筒的底壁上固定设置有第一磁力块,所述导向杆的伸入端固定设置有第二磁力块,所述第二磁力块与所述第一磁力块的磁性相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脸智能识别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壳外侧还固定设置有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的针孔摄像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脸智能识别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壳在与门体触接侧的顶、底两端还固定设置防尘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人脸智能识别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板的内侧还设置有吸水垫。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具,具体涉及一种人脸智能识别锁具,属于锁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人脸识别系统以人脸识别技术为核心,广泛采用区域特征分析算法,融合了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与生物统计学原理于一体,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从视频中提取人像特征点,利用生物统计学的原理进行分析建立数学模型,是一项新兴的生物识别技术,现被应用于安全性等级要求极高的锁具领域。
现有的人脸识别锁具,大多为一体式固定结构,体积较大,结构复杂,当锁具损坏时,特别是人脸识别电子系统定期维护与保养时,需要拆卸锁具及后续再安装,现有的一体式结构拆卸不便,费时费力,反复拆装容易缩短锁具的使用寿命。为克服上述问题,新一代可拆卸的人脸识别锁具应用而生,但往往都结构简单,例如利用滑杆和定位杆的配合来安装。因拆卸与安装、固定属于反向工程,易拆、易装的锁具必然固定性、安全性不佳,达不到锁具的安全等级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人脸智能识别锁具,结构简单,可实现对锁具进行快速拆、装的同时,提高锁具拆卸时的安全性和安装时的固定性与准确性。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人脸智能识别锁具,包括锁具本体、锁壳和分别设置在锁壳内、外侧的控制装置、门把手,锁壳外侧还固定设置有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的人脸识别器,锁具本体通过防盗螺丝、连接块与锁壳活动连接;所述连接块在与所述锁具本体触接的一端开有容纳槽,所述锁具本体的端部固定设置有可伸入所述容纳槽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测量端固定连接有采集压力变化的测量板,所述容纳槽的槽底壁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有异形移动盖,所述异形移动盖套接在所述测量板上并通过弹性限位机构限位;所述锁壳外侧还固定设置有声光报警器,所述声光报警器、压力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异形移动盖的内壁上均匀开有多个避让槽,所述弹性限位机构设置在每个所述避让槽的槽口处;所述弹性限位机构包括与避让槽间隙配合的半球滑头,以及顶撑并固定设置在所述避让槽的槽底壁与半球滑头之间的压缩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避让槽为四个,并呈环形阵列分布在所述异形移动盖的盖口内壁上 。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块上开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螺纹通孔,所述锁壳在与连接块触接的一端也开有多个连接孔,所述锁具本体在与所述连接块触接的一端也开有多个螺纹装配槽,且每个所述螺纹通孔、连接孔和螺纹装配槽的尺寸相同、位置一一对应,所述防盗螺丝依次所述穿过连接孔、螺纹通孔和螺纹装配槽将所述锁壳、连接块和锁具本体螺纹连接成一体。
进一步地,所述防盗螺丝为内五角防盗螺丝、内梅花防盗螺丝或内三角防盗螺丝。
进一步地,所述锁具本体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设置有一组开口朝外的限位筒,所述连接块在与所述限位筒相对应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一可伸入限位筒的导向杆。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筒的底壁上固定设置有第一磁力块,所述导向杆的伸入端固定设置有第二磁力块,所述第二磁力块与所述第一磁力块的磁性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锁壳外侧还固定设置有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的针孔摄像头。
进一步地,所述锁壳在与门体触接侧的顶、底两端还固定设置防尘板。
进一步地,所述防尘板的内侧还设置有吸水垫。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脸智能识别锁具,结构简单,可实现对锁具进行快速拆、装的同时,提高锁具拆卸时的安全性和安装时的固定性与准确性;防尘板及吸水垫的设置,延长了锁具的使用寿命;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的声光报警器、压力传感器、人脸识别器和针孔摄像头,实现了锁具的智能控制和报警,安全性更佳,实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细节放大图;
图3为弹性限位机构的安装示意图;
其中:1、锁壳;2、控制装置;3、锁具本体;4、连接块;5、人脸识别器;6、防盗螺丝;7、螺纹装配槽;8、导向杆;9、限位筒;10、第一磁力块;11、第二磁力块;12、压力传感器;13、测量板;14、异形移动盖;15、连接杆;16、半球滑头;17、压缩弹簧;18、针孔摄像头;19、声光报警器;20、防尘板;21、吸水垫;22、连接孔;23、螺纹通孔;24、容纳槽;25、避让槽;26、门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在下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仅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示例性说明,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构成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一种人脸智能识别锁具,如图1所示,包括锁壳1和锁具本体3,控制装置2固定设置在锁壳1的内侧,门把手26固定设置在锁壳1的外侧,人脸识别器5也固定设置在锁壳1的外侧并位于门把手26的上方。
锁具本体3通过防盗螺丝6、连接块4与锁壳1活动过渡连接。连接块4上开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螺纹通孔23,锁壳1在与连接块4触接的一端、与每个螺纹通孔23相对应位置处均开有连接孔22,锁具本体3在与连接块4触接的一端、与每个螺纹通孔23相对应位置处均开有螺纹装配槽7,上述每个螺纹通孔23、连接孔22和螺纹装配槽7的尺寸相同、位置一一对应,即每个螺纹通孔、连接孔的孔径与螺纹装配槽的内槽径相同。安装时,防盗螺丝6依次穿过连接孔、螺纹通孔和螺纹装配槽,通过专用扳手旋紧防盗螺丝,将锁壳、连接块和锁具本体螺纹连接在一起并固定为一整体;拆卸时,同理反向为之,必须使用专用扳手才可安全拆卸,提高了锁具的安全性。上述防盗螺丝为内五角防盗螺丝、内梅花防盗螺丝、内三角防盗螺丝中的一种。
如图1和2所示,连接块4在与锁具本体3触接的一端开有容纳槽24,锁具本体3的端部固定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2,压力传感器12可伸入容纳槽24的内部,压力传感器12的测量端固定连接有采集压力变化的测量板13,容纳槽24的槽底壁通过连接杆15固定连接有异形移动盖14,异形移动盖14套接在测量板13上并通过弹性限位机构限位。
图3中,异形移动盖14的内壁上均匀开有多个避让槽25,具体地,避让槽25为四个,并呈环形阵列分布在所述异形移动盖14的盖口内壁上。弹性限位机构设置在每个避让槽25的槽口处;弹性限位机构包括与避让槽25间隙配合的半球滑头16,以及顶撑并固定设置在避让槽25的槽底壁与半球滑头16之间的压缩弹簧17。
进一步地,锁具本体3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设置有一组开口朝外的限位筒9,连接块4在与限位筒9相对应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一导向杆8,导向杆8可伸入限位筒9内,起到安装导向作用,方便作业人员实现锁具的快速安装。
进一步,限位筒9的底壁上固定设置有第一磁力块10,导向杆8的伸入端固定设置有第二磁力块11,第二磁力块11与第一磁力块10的磁性相反。利用第一磁力块10与第二磁力块磁力块11之间的异性吸附力辅助固定导向杆8,从而保证在安装、拆卸防盗螺丝时锁壳不易滑落。
进一步地,锁壳1在与门体触接侧的顶、底两端还固定设置防尘板20,防尘板20的内侧还设置有吸水垫21,提高锁壳处的防护性,灰尘和雨水等不易进入锁壳1和锁具本体3内部,延长锁具特别是其内部包括控制装置2、压力传感器12等在内的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
为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和盗窃等犯罪行为的可追溯性,锁壳1外侧还可以固定安装有针孔摄像头18,实时监控门体及锁具周边的安全情况,并将监控录像传输至控制装置2予以存储和调用。
锁壳1外侧还固定设置有声光报警器19,上述声光报警器19、压力传感器12、人脸识别器5、针孔摄像头均与控制装置2电性连接,实现数据交互和智能控制及报警。
控制装置2的控制核心为PLC控制器,技术人员在安装前将相应的逻辑语言编入至PLC控制器中。拆卸时,用户先利用人脸识别器5进行人脸识别后,解锁,此时控制装置2控制压力传感器12暂停工作,不进入开锁警报模式,接着利用专用扳手来拆卸防盗螺丝6,将多个防盗螺丝6都拆下后,手握锁壳1前端的门把手26缓缓拉动至锁具本体3和连接块4分离,半球滑头16在受到测量板13的挤压力时会缩进避让槽25中,实现测量板13与异形移动盖14的分离,完成拆卸。当外人或者不法分子在未经过人脸识别解锁时,压力传感器12一直处于工作状态,由于作用力是相互的,测量板13也会受到半球滑头16的挤压力,压力传感器12迅速测得压力变化,并将信号传输至控制装置2,控制装置2判断存在非法开锁行为后,立即控制声光报警器19进行声光警报。
安装时,将导向杆8对准限位筒9后缓慢推入锁具,至锁具本体3与连接块4接触,利用专用扳手重新拧上防盗螺丝6,并通过第一磁力块10与第二磁力块磁力块11之间的吸附力辅助固定导向杆8,保证在安装防盗螺丝时锁壳不易滑落,即可完成安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脸智能识别锁具,结构简单,可实现对锁具进行快速拆、装的同时,提高锁具拆卸时的安全性和安装时的固定性与准确性;防尘板及吸水垫的设置,延长了锁具的使用寿命;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的声光报警器、压力传感器、人脸识别器和针孔摄像头,实现了锁具的智能控制和报警,安全性更佳,实用性更强。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单词“包括”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数据或步骤。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19535.9
申请日:2019-01-2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4(南京)
授权编号:CN209417806U
授权时间:20190920
主分类号:G07C 9/00
专利分类号:G07C9/00
范畴分类:40F;
申请人:南京邮电大学
第一申请人:南京邮电大学
申请人地址:210003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新模范马路66号
发明人:徐威;陈义豪;王钰琪;梁定康;肖建
第一发明人:徐威
当前权利人:南京邮电大学
代理人:张霞
代理机构:32102
代理机构编号: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压力感测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