籽粒库论文_徐国伟,吕强,陆大克,王贺正,陈明灿

导读:本文包含了籽粒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籽粒,胚乳,水稻,冬小麦,根系,产量,活性。

籽粒库论文文献综述

徐国伟,吕强,陆大克,王贺正,陈明灿[1](2016)在《干湿交替灌溉耦合施氮对水稻根系性状及籽粒库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新稻20为材料进行土培试验,设置浅水层灌溉(0 k Pa)、轻度水分胁迫(–20 k Pa)和重度水分胁迫(–40 k Pa)3种灌溉方式及0氮(0N,0 kg hm–2)、中氮(MN,240 kg hm–2)和高氮(HN,360 kg hm–2)3种氮水平,研究不同水氮耦合处理对水稻根长、根冠比、根系伤流、根系有机酸含量、根系玉米素及玉米素核苷与籽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方式与施氮量存在显着的互作效应,轻度水分胁迫增加了主要生育期根长、根系伤流量、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总量、根系玉米素及玉米素核苷含量,提高籽粒ATP酶、蔗糖合酶及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活性,降低穗分化后水稻根冠比,且与MN耦合后产量最高,为本试验最佳的水氮耦合运筹模式;重度水分胁迫则显着降低主要生育期根长、根系伤流量、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总量、根系玉米素及玉米素核苷含量,降低籽粒ATP酶、蔗糖合酶及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活性,增加主要生育期根冠比。水稻籽粒产量与主要生育期水稻根长、根系伤流量、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总量、根系玉米素及玉米素核苷含量均呈显着或极显着的正相关,而穗分化至成熟期根冠比与水稻产量呈负相关;同时水稻根长、根系伤流量、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总量、根系玉米素及玉米素核苷含量与籽粒ATP酶、蔗糖合酶及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活性呈显着或极显着的正相关。表明通过适宜的肥水调控发挥水氮耦合效应,可以创造良好的根系形态、提高水稻根系代谢能力和籽粒库的生理活性,促进水稻高产。(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16年10期)

徐国伟,翟志华,王楠,王贺正,陈明灿[2](2015)在《水氮耦合下水稻根系形态代谢差异及其与籽粒库活性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旨在明确不同水氮耦合对水稻根系形态代谢的影响及其与灌浆期光合及籽粒库活性的关系。【方法】以新稻20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设置浅水层灌溉(0kPa)、轻度水分胁迫(-20kPa)和重度水分胁迫(-40kPa)3种灌溉方式及0氮(0N,0 kg/hm~2),中氮(MN,240 kg/hm~2)和高氮(HN,360 kg/hm~2)3种氮水平,研究不同水氮耦合处理对水稻根长、根冠比、根系代谢特性、光合速率及籽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灌溉方式与施氮量存在显着的互作效应,轻度水分胁迫增加了主要生育期根长、根系伤流量、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总量、根系玉米素及玉米素核苷含量,提高灌浆期剑叶光合速率及籽粒ATP酶、蔗糖合成酶及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活性,降低穗分化后水稻根冠比,且与MN耦合后产量最高,为本试验最佳的水氮耦合运筹模式;重度水分胁迫则显着降低主要生育期根长、根系伤流量、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总量、根系玉米素及玉米素核苷含量,降低灌浆期剑叶光合速率及籽粒ATP酶、蔗糖合成酶及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活性增加主要生育期根冠比。相关分析表明,水稻籽粒产量与主要生育期水稻根长、根系伤流量、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总量、根系玉米素及玉米素核苷含量均呈显着或极显着的正相关,而穗分化至成熟期根冠比与水稻产量呈负相关关系;同时水稻根长、根系伤流量、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总量、根系玉米素及玉米素核苷含量与灌浆期剑叶光合速率及籽粒ATP酶、蔗糖合成酶及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活性呈显着或极显着的正相关。【结论】表明通过适宜的肥水调控发挥水氮耦合效应,可以创造良好的根系形态、提高水稻根系代谢能力和灌浆期地上部的生理活性,促进水稻高产。(本文来源于《中国作物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08-19)

王文静,刘福建[3](2010)在《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灌浆期籽粒库活性的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池栽条件下,研究了灌浆期2个不同基因型冬小麦品种——大穗型品种豫麦66号和多穗型品种豫麦49号籽粒库活性的差异。试验采用KI-I2法测定淀粉含量,参照Douglas等和Tsai等的方法测定SS和AGPP活性,采用Chhaya等的方法测定IAAO活性。结果表明,2个品种籽粒中蔗糖合成酶(SS)活性呈单峰曲线,但豫麦66号的峰值出现偏晚,且高值持续期长;籽粒中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变化呈双峰曲线,其峰值分别出现在花后15d和30d;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P)活性呈单峰曲线,均在花后20d达到峰值;豫麦66号淀粉积累高峰出现较晚,但在灌浆中后期淀粉积累量和积累速率均明显高于豫麦49号,显示灌浆后期豫麦66号仍具有较强的库活性。(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0年02期)

孙清明[4](2003)在《不同灌溉模式对冬小麦籽粒库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理解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的生理机制,特别是籽粒建成对供水模式的反应及其机理,本研究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了不同灌水量和灌水模式处理,即春不浇水(CK)、春浇拔节水(Tr1)、春浇起身水和孕穗水(Tr2)、春浇拔节水和开花水(Tr3)和春浇起身水、孕穗水、开花水、灌浆水(Tr4),重点研究了不同供水处理植株C、N物质的运转、胚乳细胞分化、籽粒灌浆特性和相关酶的活性的变化,从籽粒库性能的角度进一步探讨了节水灌溉、高产和高水分利用效率形成的原因。主要结果如下: 1.在试验区生态条件下和严重干旱年份,冬小麦随灌水量增加产量增加,但春浇2水的限水灌溉与春浇4水的充分灌溉产量差异并不显着,特别是拔节水+开花水的2水灌溉模式可实现高产(>450kg/亩)与高水分利用效率(>1.7kg/m~2)的统一。 2.考察不同灌溉处理的千粒重表明,2水处理(Tr2、Tr3)千粒重与4水处理没有明显的差异,甚至Tr3处理还高于Tr4处理;对籽粒胚乳细胞数目的观察表明,不同处理籽粒最大胚乳细胞数没有明显不同,但胚乳细胞最大数目出现的时间则随灌水的减少而提前。暗示田间生长的小麦胚乳细胞分化进程,而非分化的数目对开花后上层土壤水分敏感,处理间粒重的差异主要在于籽粒库的活性差异。 3.对籽粒灌浆和淀粉积累特征的分析表明,不同处理籽粒灌浆持续期(T)、最大灌浆速率(Rmax)和平均灌浆速率(R)存在差异,T值表现为Tr4、Tr3、Tr2处理相同,均显着大于Tr1和CK处理;Rmax表现为Tr4>Tr3、Tr2>Tr1>CK,且前叁者差异较小,Tr1和CK显着低于Tr4;R表现为Tr3>Tr4>Tr2>Tr1>CK,且前四者差异很小,CK明显低于Tr4。对不同阶段灌浆参数的分析看出,籽粒灌浆渐增期和快增期的R值,以Tr4处理最高;缓增期的R值则以Tr3处理最大。说明开花后持续严重干旱(Tr1和CK),缩短灌浆持续时间,降低最大灌浆速率,但并不明显降低平均灌浆速率;灌浆后期的上层土壤干旱(Tr3处理)并不影响、甚至加大灌浆速率。籽粒淀粉积累与籽粒灌浆进程变化一致。 4.不同灌水处理营养器官C、N物质的运转表现不同的变化,随灌水量的减少,花前C、N物质的运转量及其对籽粒淀粉和蛋白质积累的贡献率增加,限水灌溉(Tr3处理)较好地协调了花后同化和花前物质运转的关系,通过保持较高的花后同化并促进贮藏物质运转,从而维持了灌浆期特别是灌浆后期较高的灌浆速率。 5.不同处理籽粒蔗糖合成酶(SS)、ADPG焦磷酸化酶、淀粉合成酶(SSS)活性(以干重为基础表示)的变化趋势均表现为在籽粒生长早期酶活性最高,随灌浆进程活性逐渐下降。与4水处理(Tr4)比较,无水(CK)和1水(Tr1)处理叁种酶的活性均明显降低,但2水处理(Tr2、Tr3)酶活性与之相近,特别是拔节水+开花水(Tr3)处理灌浆前期具有较高的SS活性,灌浆后期具有较高的SSS活性。说明限水(2水)灌溉对籽粒淀粉合成关键酶的活性并无明显降低作用,相反却有增高SS和SSS酶活性的倾向。分析表明,各处理强势粒与弱势粒之间叁种酶活性均表现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有随灌水量减少而减小的趋势。(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03-06-01)

龚月桦,高俊凤[5](2003)在《杂交小麦901灌浆期籽粒库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杂交小麦901已在甘肃、青海、宁夏等地推广,该品种比当地主栽品种增产15-39%,但成熟时仍为青枝绿叶,同化物滞留源端。近年来源、流、库关系的研究认为,无论源强度,流的能力还是库本身的特性都会对光合产物的输配产生影响,从而最终影响经济学产量。小麦开花后籽粒便是最活跃的库。为了探讨杂交小麦生育后期同化物滞留源端的原因,笔者对该品系的籽粒库生理特性进行研究。本试验采用大田栽培的杂交小麦901及其父本恢复系R205和常规小麦陕229(对照)为试材,开花后分别于3d、7d、14d、21d、28d、35d、42d取样,进行各项项目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杂交小麦901产量比陕229高15%,但收获指数比陕229低9%。说明还有部分同化物滞留在营养体,这种性状与亲本恢复系相似。开花后每粒小麦含水量呈单峰曲线,若以每粒小麦的水分含量作为籽粒扩张生长的度量,则花后7-21天是小麦扩张生长最快的时期;在此期间,(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年会暨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学术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03-04-01)

李国锋,宋平,曹显祖,梁建生,朱庆森[6](2000)在《籼粳杂交稻籽粒库活性与其充实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两个籽粒充实程度不同的籼粳亚种间杂交稻 PC31 1×早献党 1 8(充实差 )和测 0 3×扬稻 4号 (充实好 )为材料 ,研究两组合的强、弱势粒发育过程中籽粒库活性与其充实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 1 )充实好的亚杂组合强、弱势粒干重、淀粉积累速率都相应高于充实差的亚杂组合 ,两组合的强、弱势粒灌浆特性均表现异步型特征 ;( 2 )在灌浆早期 ,两亚杂组合强、弱势粒胚乳中蔗糖含量都比较高 ,且测扬要明显高于 P早 ;在籽粒发育后期 ,蔗糖含量又有回升 ,尤其是 P早弱势粒 ;( 3)充实好的亚杂组合强、弱势粒胚乳蔗糖合成酶、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和淀粉合成酶活性都相应高于充实差的亚杂组合 ,尤以弱势粒表现更明显 ,3种酶活性变化都与淀粉积累曲线一致 ;( 4 )胚乳细胞质中低 Pi含量、高 ATP水平有利于淀粉体合成淀粉。(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00年02期)

孙庆泉,胡昌浩,董树亭,王空军[7](1999)在《我国玉米品种叶源和籽粒库等生理特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综述了近50年来我国玉米品种的更替状况、叶源特性、籽粒库特性和其它影响产量的生理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学报》期刊1999年04期)

梁建生,曹显祖,徐生,朱庆森,宋平[8](1994)在《水稻籽粒库强与其淀粉积累之间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以源限制型水稻品种亚优2号、献改优63和汕优63为材料,研究籽粒发育过程中籽粒库强与其淀粉积累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强、弱势粒淀粉积累与其胚乳细胞的数目密切相关,两者表现出明显的同步性;(2)强势粒蔗糖合成酶、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和淀粉合成酶最大活性高峰出现时间显着早于弱势粒的出现时间,且前者的活性也较高,这与强、弱势粒中淀粉积累动态一致;(3)蔗糖酶和淀粉磷酸化酶在催化蔗糖降解和淀粉合成中的作用不大;(4)强、弱势粒淀粉积累动态也与其能量代谢活性存在密切的关系。根据以上结果,认为籽粒库强与淀粉的积累间关系密切。(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1994年06期)

王忠孝,徐庆章,杜成贵,赵广玉[9](1993)在《玉米群体库源关系的研究——Ⅰ.不同类型玉米籽粒库充实度与最高产量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1989~1990年,在不同密度下对不同类型11个玉米杂交种的成粒率、籽粒库充实度进行研究表明:虽然不同类型玉米杂交种的最适密度差异很大(变异系数为24.49%),但达到最高产量时的成粒率(%)、籽粒库充实度(%)都趋于一定的值,分别为61.64±3.62(%)、57.60±2.55(%),且变异系数很小,为8.74%和6.60%。根据成粒率、籽粒库充实度,可以确定某品种在某目标产量条件下的最适密度,评判玉米群体的合理与否。(本文来源于《玉米科学》期刊1993年03期)

徐庆章,王忠孝,杜成贵[10](1992)在《不同类型玉米籽粒库充实度与最高产量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过去常用密度试验、消光系数、叶向值(株型)来确定玉米品种的最适种植密度,但因密度试验相当繁琐,消光系数、叶向值法的精度也较差,所以难以同产量指标结合起来。1989年笔者在做库源关系试验时发现,在最适密度时,成粒率和库源比值趋于“一定值”(暂简称为“一定值”规律),这为找到一种确定品种最适密度的简单实(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1992年03期)

籽粒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旨在明确不同水氮耦合对水稻根系形态代谢的影响及其与灌浆期光合及籽粒库活性的关系。【方法】以新稻20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设置浅水层灌溉(0kPa)、轻度水分胁迫(-20kPa)和重度水分胁迫(-40kPa)3种灌溉方式及0氮(0N,0 kg/hm~2),中氮(MN,240 kg/hm~2)和高氮(HN,360 kg/hm~2)3种氮水平,研究不同水氮耦合处理对水稻根长、根冠比、根系代谢特性、光合速率及籽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灌溉方式与施氮量存在显着的互作效应,轻度水分胁迫增加了主要生育期根长、根系伤流量、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总量、根系玉米素及玉米素核苷含量,提高灌浆期剑叶光合速率及籽粒ATP酶、蔗糖合成酶及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活性,降低穗分化后水稻根冠比,且与MN耦合后产量最高,为本试验最佳的水氮耦合运筹模式;重度水分胁迫则显着降低主要生育期根长、根系伤流量、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总量、根系玉米素及玉米素核苷含量,降低灌浆期剑叶光合速率及籽粒ATP酶、蔗糖合成酶及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活性增加主要生育期根冠比。相关分析表明,水稻籽粒产量与主要生育期水稻根长、根系伤流量、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总量、根系玉米素及玉米素核苷含量均呈显着或极显着的正相关,而穗分化至成熟期根冠比与水稻产量呈负相关关系;同时水稻根长、根系伤流量、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总量、根系玉米素及玉米素核苷含量与灌浆期剑叶光合速率及籽粒ATP酶、蔗糖合成酶及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活性呈显着或极显着的正相关。【结论】表明通过适宜的肥水调控发挥水氮耦合效应,可以创造良好的根系形态、提高水稻根系代谢能力和灌浆期地上部的生理活性,促进水稻高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籽粒库论文参考文献

[1].徐国伟,吕强,陆大克,王贺正,陈明灿.干湿交替灌溉耦合施氮对水稻根系性状及籽粒库活性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6

[2].徐国伟,翟志华,王楠,王贺正,陈明灿.水氮耦合下水稻根系形态代谢差异及其与籽粒库活性的关系[C].中国作物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5

[3].王文静,刘福建.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灌浆期籽粒库活性的差异[J].华北农学报.2010

[4].孙清明.不同灌溉模式对冬小麦籽粒库性能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03

[5].龚月桦,高俊凤.杂交小麦901灌浆期籽粒库特性的研究[C].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年会暨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学术论文摘要汇编.2003

[6].李国锋,宋平,曹显祖,梁建生,朱庆森.籼粳杂交稻籽粒库活性与其充实关系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0

[7].孙庆泉,胡昌浩,董树亭,王空军.我国玉米品种叶源和籽粒库等生理特性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1999

[8].梁建生,曹显祖,徐生,朱庆森,宋平.水稻籽粒库强与其淀粉积累之间关系的研究[J].作物学报.1994

[9].王忠孝,徐庆章,杜成贵,赵广玉.玉米群体库源关系的研究——Ⅰ.不同类型玉米籽粒库充实度与最高产量的关系[J].玉米科学.1993

[10].徐庆章,王忠孝,杜成贵.不同类型玉米籽粒库充实度与最高产量的关系[J].中国农业科学.1992

论文知识图

不同年型下叶片净光合速率衰减频率不同年型下叶片净光合速率衰减频率不同处理小偃503粒重的变化不同类型小麦净不合速率变化6不同干旱胁迫下2种授粉方式玉米叶片叶...源库增量比与籽粒充实度及结实率的关...

标签:;  ;  ;  ;  ;  ;  ;  

籽粒库论文_徐国伟,吕强,陆大克,王贺正,陈明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