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式进出水口论文-高学平,秦孜学,朱洪涛,孙博闻

侧式进出水口论文-高学平,秦孜学,朱洪涛,孙博闻

导读:本文包含了侧式进出水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侧式进,出水口,双向水流,响应面法,遗传算法

侧式进出水口论文文献综述

高学平,秦孜学,朱洪涛,孙博闻[1](2019)在《基于响应面模型侧式进/出水口体型多目标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抽水蓄能电站侧式进/出水口扩散段体型优化时传统优化方法通常依据工程经验进行体型调整,导致进流与出流时的水力特性难以同时满足最优的问题,以扩散段体型参数为设计变量,以进/出流各水力指标作为优化目标,利用响应面法建立了两者之间的代理模型.利用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进行了多目标优化,得到最优体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NSGA-Ⅱ可以解决双向水流条件下各目标难以同时满足最优的问题.此外,只须在建立代理模型过程中进行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计算,而优化时无须进行,有效提高了进/出水口体型的优化效率.(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1期)

高学平,毛长贵,孙博闻,张翰[2](2019)在《输水隧洞坡角对侧式进/出水口水力特性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抽水蓄能电站侧式进/出水口具有双向过流的特点,进/出水口自身体型参数对其水力特性具有很大的影响,但连接的输水隧洞布置型式也同样会影响进/出水口水力特性,若输水隧洞布置不恰当,将可能导致进/出水口出现不利的水力特性。利用RSM紊流模型,以某侧式进/出水口为研究对象,在进/出水口体型不变的前提下,研究出流工况不同隧洞坡角对进/出水口内部流态、拦污栅断面流速不均匀系数、水头损失系数及流量分配等水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隧洞坡角等于扩散段垂向扩散角时,进/出水口内部流态较好,反向流速区的沿程范围、拦污栅断面流速不均匀系数及水头损失系数均最小。因此,当进/出水口扩散段垂向扩散角不大且各隧洞坡角均满足地形、地质条件的情况下,隧洞坡角等于扩散段垂向扩散角时,可获得较优的水力特性。(本文来源于《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期刊2019年02期)

高从闯,王实甫,黄艳,陈忠宾,吴浩[3](2018)在《竖井式进出水口闸门控制策略与运行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江苏溧阳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进出水口采用竖井式进出水口型式,每个进出水口安装8套事故检修闸门,这在国内尚属首次,对闸门的控制和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介绍了竖井式进出水口闸门运行工况、技术要求及控制策略,对闸门运行过程中需关注的问题做了阐述,以期为今后采用同类型设计的水电站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来源于《水电站机电技术》期刊2018年03期)

高学平,李建国,孙博闻,田野,张翰[4](2018)在《利用多岛遗传算法的侧式进/出水口体型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工建筑物体型优化一般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或数值模拟对设定体型进行水力特性研究,针对不利的水力指标调整体型再进行研究,直至获得满意的较优体型,这是传统的做法。双向水流条件下的侧式进/出水口体型优化可视为多目标优化问题。本文将加权后的水头损失系数定为目标函数,以孔口断面流速不均匀系数和孔口间流量不均匀系数为约束条件,将多目标优化转化为单目标优化,利用多岛遗传算法进行进/出水口体型优化,可以获得最优体型。此外,参数化建模方法和基于CFD的响应面模型的应用,加快了建模与数值模拟速度,提高了优化效率。以某下水库侧式进/出水口为例,按照本文方法得到的推荐体型与原体型相比,进/出流的总水头损失系数降低3.35%,出流时流速不均匀系数减小14.50%,进/出流的流量不均匀系数均小于20%。该研究方法为水工建筑物体型优化提供了便捷的途径。(本文来源于《水利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高昂,吴时强[5](2018)在《抽水蓄能电站侧式进出水口体型及水力特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侧式进出水口是抽水蓄能电站广泛采用的水流过渡结构形式,是连接库区与输水管道的咽喉。该部位双向过渡水流结构较为复杂,对工程的运行效率及安全有重要影响,而合理的进出口体型是保证水流合理过渡和工程安全的关键。研究侧式进出水口体型及水力特性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模型试验、数值模拟及原型观测。文章对进出水口前漩涡、进出口段水流过渡和水头损失等方面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分析了漩涡形成机理、诱涡因素及抑制漩涡形成的工程与非工程措施;明确了均衡过渡水流的工程要求及满足水流均衡过渡的结构体型设计准则;列举了部分工程进出水口体型参数、过渡水流特征数及进出流水头损失系数。(本文来源于《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期刊2018年02期)

李建国[6](2017)在《芝瑞抽水蓄能电站侧式进/出水口水力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抽水蓄能电站在电力系统中具备削峰填谷、调频、调相、紧急事故备用等多种功能,是现代电力系统有效的、不可或缺的调节工具。进/出水口是抽水蓄能电站输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水平直接关系到电站的安全和效益。本文以芝瑞抽水蓄能电站为对象,研究侧式进/出水口的水力特性,并对进/出水口体型优化进行研究。(1)侧式进/出水口数学模型及验证。采用Realizable k-?模型对某下水库侧式进/出水口建立数学模型,并根据物理模型试验结果验证数值模拟的可靠性。(2)侧式进/出水口水力特性研究。针对芝瑞下水库侧式进/出水口设计体型水头损失系数偏大(1.87~1.95)、出流工况孔口内出现反向流速、孔口间流量分配不均匀(发电工况流量不均匀系数45.92%)等问题,分别对其进行流态优化和流量分配优化,得到一个各方面均较优的体型(流速不均匀系数1.52~1.60;发电工况流量不均匀系数16.92%,抽水工况流量不均匀系数8.68%),同时进一步研究该进/出水口体型进流工况是否形成漩涡。(3)进/出水口明渠段水力特性研究。为全面了解该进/出水口的水力特性,对明渠连接段开展了研究。研究工况包括多台机组同时抽水工况、多台机组同时发电工况,以及多台机组抽水和发电同时运行的组合工况。重点分析明渠内表面流态和是否形成贯穿水深的环流,综合评价进/出水口的水力特性。最不利工况中,环流区最大流速约0.20m/s,不会造成库岸冲刷。(4)侧式进/出水口体型优化研究。水工建筑物体型优化一般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或数值模拟对设定体型进行水力特性研究,针对不利的水力指标调整体型再进行研究,直至获得满意的较优体型,这是传统的做法。双向水流条件下的侧式进/出水口体型优化可视为多目标优化问题。本文将加权后的水头损失系数定为目标函数,以孔口断面流速不均匀系数和孔口间流量不均匀系数为约束条件,将多目标优化转化为单目标优化,利用多岛遗传算法进行进/出水口体型优化,可以获得最优体型。此外,参数化建模方法和基于CFD的响应面模型的应用,加快了建模与数值模拟速度,提高了优化效率。(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7-12-01)

张兰丁[7](2016)在《侧式进/出水口工程布置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抽水蓄能电站侧式进/出水口具有双向流动特性,本文研究内容主要依托琅琊山和响水涧抽水蓄能电站上、下水库进/出水口水工模型试验研究,仅限于出流工况。对中低水头、大流量侧式进/出水口水力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给出了流速分布、水头损失、门井水位波幅等水力要素分布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并据此给出了侧式谢出水口体型布置参数如门井段几何尺寸、扩散段长度、扩散角(立面及平面)、分流墩布置、与隧洞或明渠衔接方式等,为侧式进/出水口体型规范化设计提出了有益建议,并用于琅琊山工程。上述研究成果又用于响水涧上、下水库进/出水口工程设计并通过水工模型试验验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克服铅直平面内压力管道弯道效应以及消涡等项工程措施,并用于响水涧工程未见原型不利流态。(本文来源于《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文集2016》期刊2016-11-16)

张兰丁[8](2016)在《侧式进/出水口工程布置进流工况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侧式进/出水口由于双向流动特性优越,被广泛用于抽水蓄能电站和其他输水工程。本项研究依托琅琊山抽水蓄能电站下库进/出水口和响水涧抽水蓄能电站上、下库进/出水口进行,通过水工模型试验对侧式进/出水口的水力特性进行了研究。模型试验包括进、出流两种工况。由于侧式进/出水口在进流时易产生有害的漩涡流态,威胁工程安全运行,本文重点给出了克服侧式进/出水口进流工况外部漩涡流态的工程试验研究成果,给出了两种典型工程布置的有旋流动理论解。其中设于响水涧抽水蓄能电站下库进/出水口拦污栅排架上的消涡挡板经过试验验证已用于工程实践并已申请专利。通过测量响水涧抽水蓄能电站上库进/出水口外上方表面漩涡的切向流速,采用作者2001年提出的立轴漩涡理论解,计算漩涡的涡深,进而得知外上方有旋流动的强度,并将其作为判断上库进/出水口外边界开挖方案是否合理的依据。通过模型试验研究论证了几个开挖方案,修改了上库进/出水口的外边界,已用于工程实践。(本文来源于《水电与抽水蓄能》期刊2016年04期)

高学平,李岳东,田野,孙博闻[9](2016)在《抽水蓄能电站侧式进/出水口流量分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抽水蓄能电站侧式进/出水口流量分配,规范规定进/出水口相邻中边孔道的流量不均匀程度不超过10%,但实际工程设计难以达到此要求。本文以某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侧式进/出水口为例,通过改变进/出水口各体型参数,利用叁维紊流数学模型,重点研究了扩散段分流墩中边孔道宽度比、扩散段分流墩中墩墩头位置、扩散段长度等体型参数对各孔流量分配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4孔流道的侧式进/出水口,调整扩散段分流墩中边孔道宽度比、中墩墩头较边墩墩头缩进距离、扩散段长度,能有效改善流量分配不均匀程度,但相邻中边孔道的流量不均匀程度较难满足小于10%的要求。其他体型参数,例如圆变方渐变段长度,对流量分配不均匀程度的改善作用较小。研究成果对侧式进/出水口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水力发电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李岳东[10](2015)在《抽水蓄能电站侧式进/出水口流量分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抽水蓄能电站侧式进/出水口流量分配,规范规定进/出水口相邻中边孔道的流量不均匀程度不超过10%,但实际工程设计难以达到此要求。国内外对侧式进/出水口流量分配有很多研究,但均未提出系统的解决方案。本文首先以某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侧式进/出水口为研究对象。利用叁维k-ε紊流模型,对其进/出水口原体型进行了数值模拟与物理模型试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其次,对进/出水口体型参数变化对流量分配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重点研究了扩散段分流墩中边孔道宽度比、扩散段长度、扩散段分流墩中墩墩头位置等体型参数对各孔流量分配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4孔流道的侧式进/出水口,分流墩中边孔道宽度比、扩散段长度、中墩墩头较边墩墩头缩进距离对流量分配起决定性作用。当扩散段分流墩中孔宽为0.24D(D为隧洞段洞径)、边孔宽为0.26D,分流墩中边孔宽度比为0.24:0.26;扩散段长为5.7D;扩散段分流墩中墩墩头缩进距离为0.43D时,相邻中边孔流量不均匀程度将得到改善且接近10%。其他体型参数,例如圆变方渐变段长度,对相邻中边孔流量不均匀程度的改善作用较小。最后,为验证优化方法的可行性,以另一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侧式进/出水口为研究对象,模拟计算了原体型与按优化方法优化后体型的流量分配。研究结果表明,优化体型进/出水口各孔流量分配有明显改善,相邻中边孔流量不均匀程度明显减小,验证了优化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5-12-01)

侧式进出水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抽水蓄能电站侧式进/出水口具有双向过流的特点,进/出水口自身体型参数对其水力特性具有很大的影响,但连接的输水隧洞布置型式也同样会影响进/出水口水力特性,若输水隧洞布置不恰当,将可能导致进/出水口出现不利的水力特性。利用RSM紊流模型,以某侧式进/出水口为研究对象,在进/出水口体型不变的前提下,研究出流工况不同隧洞坡角对进/出水口内部流态、拦污栅断面流速不均匀系数、水头损失系数及流量分配等水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隧洞坡角等于扩散段垂向扩散角时,进/出水口内部流态较好,反向流速区的沿程范围、拦污栅断面流速不均匀系数及水头损失系数均最小。因此,当进/出水口扩散段垂向扩散角不大且各隧洞坡角均满足地形、地质条件的情况下,隧洞坡角等于扩散段垂向扩散角时,可获得较优的水力特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侧式进出水口论文参考文献

[1].高学平,秦孜学,朱洪涛,孙博闻.基于响应面模型侧式进/出水口体型多目标优化[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高学平,毛长贵,孙博闻,张翰.输水隧洞坡角对侧式进/出水口水力特性影响研究[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9

[3].高从闯,王实甫,黄艳,陈忠宾,吴浩.竖井式进出水口闸门控制策略与运行管理[J].水电站机电技术.2018

[4].高学平,李建国,孙博闻,田野,张翰.利用多岛遗传算法的侧式进/出水口体型优化研究[J].水利学报.2018

[5].高昂,吴时强.抽水蓄能电站侧式进出水口体型及水力特性研究进展[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8

[6].李建国.芝瑞抽水蓄能电站侧式进/出水口水力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7

[7].张兰丁.侧式进/出水口工程布置新进展[C].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文集2016.2016

[8].张兰丁.侧式进/出水口工程布置进流工况新进展[J].水电与抽水蓄能.2016

[9].高学平,李岳东,田野,孙博闻.抽水蓄能电站侧式进/出水口流量分配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2016

[10].李岳东.抽水蓄能电站侧式进/出水口流量分配研究[D].天津大学.2015

标签:;  ;  ;  ;  ;  

侧式进出水口论文-高学平,秦孜学,朱洪涛,孙博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