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视电梯改造后的安全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冀晋萌,王丽薇[1](2021)在《聚力城乡美景 建设幸福家园》文中指出一个个惠民工程的落实落地,吹响了城乡建设的声声号角;一处处如火如荼的施工场景,擂响了城乡发展的阵阵战鼓。房靓了、路宽了、城美了、人乐了……生活在峰峰矿区的居民惊喜地发现,城区的每一处都在发生着变化,收获、喜悦如期而至。今年以来,峰峰矿区住房和城乡建设?
孙培扬[2](2021)在《闲置酒店建筑转型为综合养老设施的空间优化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王璐瑶[3](2021)在《基于使用后评估的口腔专科医院医疗空间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二十年来,医院建筑的建设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以期改善我国长期以来医疗匮乏的状况,但是大量医院的建设依然未缓解医院人满为患的现状,继而国家推出分级诊疗制度,逐步实现从全科到专业化的医疗过程。口腔专科医院开始迅速发展,其医疗水平医疗环境也慢慢受到社会关注。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关于口腔医院的建设标准,口腔医院的建设都以综合医院的设计方法进行设计,忽视了口腔医疗空间与综合医院的差别以及使用者实际需求和心理感受,使得口腔医院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在此背景下,运用使用后评估的评价方法,对口腔医院医疗空间进行研究,以期改善口腔医院现状。本论文以我国口腔专科医院医疗空间为研究对象,同时引入使用后评估(POE)作为主要的研究方法,进行资料研究、国内口腔医院实例调研与国内外相关案例分析,归纳口腔医院医疗空间调研情况,构建满意度评价表与层次分析模型。以使用者感受和使用效率角度出发,展开对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以及呼市口腔医院的综合评价。首先对口腔医院使用者进行满意度评价,通过数理计算,获得评价结果,并对结果进行检验与多维度对比。其次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因子权重比值,明确设计侧重点。最后以使用者的行为心理需求开展问卷调研,了解使用者对医疗空间使用时的真实需求,将满意度评价结果、层级分析结果与问卷结果统计分析,整合归纳得出口腔医院医疗空间在建筑功能布局、交通流线组织、建筑安全与空间环境舒适性几个方面的设计要点与核心问题,以此为依据提出相应合理的口腔医院医疗空间设计策略,并将理论化的设计策略进行实践转化,对呼和浩特市口腔医院医疗空间进行优化设计。本论文以上研究是对口腔专科医院医疗空间设计研究理论的补充,也是对使用后评估在医疗建筑领域的扩展。以期通过研究改善口腔医院医疗环境,提高医院综合效率,并为后期口腔医院的设计提供基础资料与设计建议,推动口腔医院医疗空间的发展更加专业化。
冯杰[4](2021)在《基于“新旧”共生理念的旧厂房改造为商业建筑设计研究 ——以沈阳电力机械厂旧厂房为例》文中研究说明
信小涛[5](2021)在《社会资本参与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影响因素及策略研究》文中指出
王继辉[6](2021)在《大连市既有住区建筑多品质目标综合更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既有住区建筑品质退化问题日益严峻,品质提升工作已经全面展开,更新模式以专项更新为主,逐步增加综合性更新内容。由于缺乏对既有住区综合品质的认识,国内已经开展的既有住区节能更新、绿色更新以及适老化更新的相关实践与评价研究都是以单一品质为目标,缺乏功能性、舒适性和场所性等多品质目标综合更新的评价研究;同时由于住区更新实践多以政府为主导,居民参与度较低,更新前缺乏对居民实际需求的综合考虑,更新后缺乏对多品质提升效果的评价,在实践当中暴露了很多问题。基于上述问题,本文以20世纪80-90年代大连市老旧住区为研究对象,以多品质目标为出发点,以居民实际需求为基础,聚焦大连市既有住区建筑多品质目标综合更新效果,研究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一方面对既有住区多品质提升效果进行等级评定,另一方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并为进一步的更新提供参考。本文依托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要工作如下:1.选择合理的研究方法,制定科学的研究框架,对国内外住宅更新及评价的相关理论与标准进行对比研究,为评价体系的制定奠定理论基础,并提出“多品质”的综合更新目标。2.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大连市典型性老旧小区的实地调研,初步制定评价体系的指标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网络资料整理、现场问卷及访谈等方式进一步对老旧小区居民更新意愿以及更新项目满意度进行调研,对初步拟定的指标内容进行筛选、优化、调整并确立最终的指标体系。该评价体系由3个层级构成,包括2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以及26个三级指标。3.在建立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比分析多种权重确定方法的适用性,为克服以往仅从专家角度确定指标权重的局限性,突出居民实际需求在更新中的重要地位,采取专家调查权重法和居民居住满意度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来科学的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系数。4.选取更新后的20世纪80-90年代典型老旧小区进行多品质提升效果的实例评价。一方面对评价体系的科学性进行检验;另一方面根据评价结果指导试设计,实现满足居民实际需求的住区多品质提升。
赵景阳[7](2021)在《城市修补视角下的郑州市中原区老旧社区改造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八大召开,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建设正式进入了“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城市更新逐渐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主流,“增量型”城市发展模式被“存量型”城市发展模式所取代。城市中老旧社区作为城市的最基本单元,具有“基数大、覆盖面广”的特点,但近年来老旧社区空间环境品质低下,公共设施损坏严重等问题与人们所追求高质量的生活品质相矛盾,迫切需要社区空间品质的提升。本文以郑州市中原区老旧社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分析法、田野调查法、定量分析法等对城市修补理论及建设路片区老旧社区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在总结借鉴国内外老旧社区改造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从老旧社区空间环境治理、实施保障策略、历史文脉传承三个层面提出了城市修补视角下郑州市中原区老旧社区改造的具体策略,最后以郑州市嵩岳小区改造工程实践为例,从实际案例的角度进一步验证改造策略的可行性与科学性。本文内容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在老旧社区的研究背景下提出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梳理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针对老旧社区现存的诸多问题,进一步明确了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构建了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为论文的展开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章通过文献查阅梳理了城市修补的相关理论研究,补充说明城市修补理论的产生背景、内涵以及城市修补与老旧社区改造的关系,以日本古川町社区改造和台南金华社区改造的案例研究对后续的写作提供启示。第三章对郑州市中原区建设路片区内的老旧社区进行了实地调研与走访,进行深入的总结与分析,从社会现状与空间环境两方面梳理了郑州市中原区老旧社区普遍存在的问题。第四章为论文的核心章节,以城市修补视角下老旧社区改造的原则、目标以及框架为基础,提出了老旧社区改造的具体更新改造策略。第五章在更新改造策略完善的基础上指导完成郑州市中原区嵩岳小区项目的改造实践。第六章为结论与展望,笔者认为城市修补与老旧社区改造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将城市修补的理念应用在老旧社区改造的实践中,既能提升社区空间环境品质,又能继承城市社区的历史文脉,恢复城市活力,为今后我国老旧社区改造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王奥奇[8](2021)在《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效果评价体系构建研究》文中提出我国上世纪80-90年代建设的大批量住宅,凭借着自身区位优势,居住率居高不下,然而这些住宅虽然尚未到使用年限,但其需求与现状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导致室内改造愈发普遍,数量日益增长。除了传统的住户自发改造外,政府和企业主导下的批量改造逐渐成为改造的热点,自“十一五”开始,我国就就开始制定相关政策推动既有住区建筑更新,试点改造工程、研究项目也不断推行,此外,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资本利益吸引下的商业改造也不断增加。随着改造的不断深入,政府和企业主导下的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批量改造的数量不断上升。然而,由于室内改造是多专业协同工作,复杂程度较高,涉及大量墙体结构、管线设备等安全性相关的改造内容,专业性较强。由于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缺乏统一的规范指导以及评估标准,而现有住宅规范标准也无法适用于既有改造住宅,因此导致改造标准不一,改造后效果良莠不齐。故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借此提出适应于我国的、针对批量改造下的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效果评价体系,以此引导住宅室内批量改造朝着高品质方向发展。首先,通过国内外成熟的建筑评估标准对比,通过分析其体系构成、评价内容、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归纳总结出六条评价建立要点,包括评价建立的必要性、评价建立依据、指标项来源、指标分级、评分方法及评价结果相关的内容,提出改造后评价需从改造模式入手,结合改造对象特征来建立。故此,后文通过图纸规范调研、入户调研、案例调研,分别了解既有住区建筑的设计特征、居住需求以及改造手段,并在此基础上,梳理需求以及设计影响下的改造内容、改造部位,总结出我国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批量改造下主要的改造模式为(1)居住空间改扩建、(2)建筑设备更新改造、(3)物理环境提升、(4)无障碍改造四类,以此作为本文评价体系建立的依据。在明确了评价建立原则和方法后,从评价内容出发,对国内外评估体系中室内相关的评价内容进行梳理,并进行频度统计,归纳总结出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效果评价体系的雏形。随后,将评价体系与改造模式进行关联性分析,筛选出与我国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相关的评估项,并根据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特点,对指标体系进行适应性调整,最终确定以A功能空间、B墙体结构、C管线设备、D物理环境、E无障碍为一级指标,共3个层级的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参考国内现有住宅规范、评估标准,结合既有住区建筑室内特征,确定指标评分细则。最后,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项的权重值,并确定评分方法,随后基于Excel平台,采用visual basic语言进行开发,建立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效果评价辅助工具,并选取典型案例进行试评价,论证评价工具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本文是依托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方既有住区建筑品质提升与低碳改造的基础理论与优化方法”(51638003)展开的科学研究。立足于批量改造下室内改造的后评估理论研究,研究一方面完善了我国既有住区建筑改造评估理论,另一方面也为规范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批量改造行为以及相关决策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王凯[9](2021)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社区老旧住宅楼提升改造设计研究》文中指出伴随着我国的城市发展由“粗放型”向“存量优化”的模式转变,2019年,国务院正式将“老旧小区改造”列为国家政策,住宅楼的提升改造也逐渐成为建筑学学科关注的新焦点。但在政府主导的老旧住宅楼改造过程中,往往缺少合理科学的指导,改造方式往往呈现出表面、同质、不可持续化,破坏了原有场所的记忆和文化。在此背景下,如何科学的改造老旧小区,是一个急待研究的问题。首先,本文在对国内外老旧住宅楼更新改造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西安市不同年代建成的老旧住宅楼和改造现状进行大量的调研,明晰了西安市老旧住宅楼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其次,以笔者实际参与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社区老旧住宅楼改造的实际工程为例,分析各阶段的工作内容与成果。通过实地调研、居民访谈、图表分析等方法对其住宅单体、室外环境、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居住人群等方面进行研究,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制定老旧住宅楼改造提升的原则和目标;分别从户内空间改造(厨卫空间、起居空间、阳台空间的改造)、公共空间改造(增设电梯、公共楼梯间改造、安装门禁)以及建筑外围护结构改造(节能改造设计、建筑外立面整治、外立面形象设计)三个层面,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社区老旧住宅楼进行提升改造设计和施工,并总结其相应的提升改造策略。最后,论文归纳和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期望能够对今后老旧住宅楼改造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赵悦[10](2021)在《居住者视角下大连既有住区多品质提升菜单方法研究》文中指出住宅存量时代下既有住区改造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传统我国既有住区改造工作是以政府为主导开展的,改造过程中往往由政府发现问题和制定改造方案,改造工程多带有完成任务的性质。随着改造工作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改造工程项目逐渐增多,与民生关联度也越来越高,传统以政府为主导的改造方法逐渐暴露出改造工程过度依赖政府、改造结果千篇一律,缺乏与居民互动等弊端。因此国家开始探索在综合改造应用菜单方法,其目的一是为了使改造能够切实满足居民需求,二是希望形成多元参与,拓宽改造资金来源。但当前菜单方法尚在初步探索阶段,还存在居民可参与项目有限以及改造方式缺乏针对性所带来的居民满意度不高等问题,有待于更进一步完善。现阶段是全国各地区政府陆续开展推广菜单方法的关键时期,但国内相关菜单方法的研究较少,本文将结合大连实地情况,研讨在现有基础上如何优化菜单项目分类,拓展居民参与内容以及如何提高改造方式针对性等问题的策略。并尝试构建具有大连地区特色的既有住区品质提升项目菜单。本文包含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问题提出。首先通过对国内综合更新背景及研究现状的分析,表明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并明确研究对象、范围及研究方法。其次通过梳理当前国内外有关菜单方法更新的相关理论、政策及实施案例,总结其应用方法的优秀经验与存在的问题,并将影响“菜单”制定的因素划分为既有住区建筑现状特征与居住者需求两大类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从居民需求出发、建立具有地区性特征以及针对性改造方式的既有住区品质提升菜单方法。第二部分主要针对大连市的既有住区现状特征以及居住者需求进行实地调研。首先是通过对大连市建于80~90年代既有住区的现状调研,总结大连市既有住区的地区性特色类型,以及当前既有住区在经历一轮改造后在外环境、建筑本体中依旧存在的现状问题。其次是对居民需求类问题调研,调研内容主要包含:1、通过居民自发改造项目的调查与统计,总结居民愿意出资改造项目主要包含哪些内容;2、通过对居住者进行既有住区满意度调研,并依据IPA-KANO模型数据分析结果,将既有住区所存在的品质提升需求划分为基本因素、关键性能因素、次要性能因素以及魅力因素四类,为之后菜单的制定提供依据。第三部分主要在以上研究基础上,构建大连地区的既有住区多品质提升的菜单方法。从居住者需求的视角上将既有住区品质提升项目分为基本类改造项目、优选类改造项目、拓展类改造项目以及特色类改造项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造方式和策略的整理,为既有住区多品质提升菜单方法提供具体改造方式的选择。最终形成具有大连特色的既有住区多品质提升改造菜单。
二、重视电梯改造后的安全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重视电梯改造后的安全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聚力城乡美景 建设幸福家园(论文提纲范文)
棚户区改造圆百姓安居优居梦 |
完善路网建设提升城市发展格局 |
老旧小区改造“改”出居民幸福感 |
凝聚“住建”力量助力旅发大会 |
党建引领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
(3)基于使用后评估的口腔专科医院医疗空间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口腔医疗需求的增长 |
1.1.2 口腔医院医疗空间有待改进 |
1.2 研究内容 |
1.2.1 研究的对象及范围 |
1.2.2 研究的内容 |
1.2.3 概念界定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口腔医院研究现状 |
1.4.2 使用后评估研究综述 |
1.5 研究方法 |
1.6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口腔医院现状调研与分析 |
2.1 口腔医院调研分析 |
2.1.1 调研目的 |
2.1.2 调研对象 |
2.2 实地案例调研 |
2.2.1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使用现状分析 |
2.2.2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使用现状分析 |
2.2.3 呼和浩特市口腔医院使用现状分析 |
2.2.4 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使用现状分析 |
2.3 相关案例分析 |
2.3.1 武汉大学口腔医院 |
2.3.2 波尔图的某牙科诊所 |
2.3.3 Swiss Concept牙科诊所 |
2.4 口腔专科医院调研情况总结 |
2.4.1 功能布局 |
2.4.2 交通流线组织 |
2.4.3 建筑环境安全 |
2.4.4 空间环境需求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口腔专科医院的使用后评估 |
3.1 建筑使用后评估(POE)理论概述相关理论概述 |
3.1.1 使用后评估概述 |
3.1.2 使用后评估的基本程序 |
3.1.3 使用后评估框架建立的原则 |
3.1.4 使用后评估的评价方法 |
3.1.5 评估方法的设计 |
3.2 构建口腔医院医疗空间满意度评价表 |
3.2.1 后评估评价框架的建立 |
3.2.2 评价因素的测量方法 |
3.3 口腔医院医疗空间满意度评价 |
3.3.1 调查问卷信度与效度检验 |
3.3.2 整体样本数据均值分析 |
3.3.3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样本平均值分析 |
3.3.4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样本均值分析 |
3.3.5 呼和浩特市口腔医院样本均值分析 |
3.3.6 满意度评价总结 |
3.4 层次分析法权重分析 |
3.4.1 准则层与子准则层重要度排序 |
3.4.2 准则层与子准则层权重分析 |
3.5 口腔医院医疗空间主观倾向评价 |
3.5.1 问卷设计及采集 |
3.5.2 调查结果数据分析 |
3.6 口腔医院医疗空间设计要点及问题总结 |
3.6.1 功能空间设计要点及问题 |
3.6.2 交通流线设计要点及问题 |
3.6.3 医院环境安全问题设计要点及问题 |
3.6.4 空间环境舒适性设计要点及问题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口腔医院医疗空间设计策略 |
4.1 口腔医院医疗空间设计原则 |
4.1.1 集约有序原则 |
4.1.2 高效安全原则 |
4.1.3 舒适共享以人为本的原则 |
4.2 功能空间设计策略 |
4.2.1 平面布局有序化 |
4.2.2 增加门诊大厅导向性 |
4.2.3 候诊空间多样化 |
4.2.4 医疗单元集约化 |
4.3 交通组织设计策略 |
4.3.1 交通系统高效性 |
4.3.2 增加寻路标识明确性 |
4.4 建筑环境安全设计策略 |
4.4.1 防感染安全性设计 |
4.4.2 增加无障碍设计完善度 |
4.5 空间环境舒适性设计策略 |
4.5.1 驻留空间人性化 |
4.5.2 辅助功能便利性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呼和浩特市口腔医院优化设计 |
5.1 呼和浩特市口腔医院项概述 |
5.1.1 项目概况 |
5.1.2 区位分析及场地环境 |
5.2 呼和浩特市口腔医院现状及优化方法 |
5.2.1 功能空间现状及优化方法 |
5.2.2 交通流线现状及优化方法 |
5.2.3 建筑环境安全现状及优化方法 |
5.2.4 空间环境现状及优化方法 |
5.3 呼和浩特市口腔医院优化设计 |
5.3.1 建筑功能和空间优化设计 |
5.3.2 交通流线优化设计 |
5.3.3 建筑环境安全优化设计 |
5.3.4 空间环境舒适性优化设计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图录 |
附录 B 表录 |
附录 C 口腔医院医疗空间满意度评价问卷 |
附录 D 口腔医院患者主观倾向问卷 |
附录 E 图纸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个人简介 |
(6)大连市既有住区建筑多品质目标综合更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研究内容、方法及框架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2.3 研究框架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多品质概念提出 |
2.1 国内外住区评价体系、标准及理论研究 |
2.1.1 国外相关评价体系研究 |
2.1.2 国内相关评价体系研究 |
2.1.3 国内外评价体系对比与启示 |
2.1.4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 |
2.2 既有住区建筑多品质概念提出 |
3 大连市典型性老旧小区调研及对比分析 |
3.1 典型性老旧小区选取 |
3.1.1 调研对象选取原则 |
3.1.2 调研对象概况及代表性体现 |
3.2 老旧小区调研分析 |
3.2.1 调研内容及方法 |
3.2.2 调研现状及问题分析 |
3.3 老旧小区更新策略分析 |
3.3.1 普遍性问题的更新策略 |
3.3.2 特殊性问题的更新策略 |
3.4 实例调研小结 |
4 大连市既有住区建筑多品质目标综合更新评价体系的指标构建 |
4.1 指标体系的确立原则、方法及过程 |
4.1.1 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
4.1.2 指标体系的确立方法 |
4.1.3 指标体系的初步制定 |
4.1.4 指标体系的优化调整 |
4.2 指标体系的指标说明 |
4.2.1 功能性品质 |
4.2.2 舒适性品质 |
4.2.3 场所性品质 |
4.3 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制定 |
4.3.1 评价方法确定 |
4.3.2 评价标准制定 |
5 大连市既有住区建筑多品质目标综合更新评价体系的指标权重及评分方法确定 |
5.1 权重确定方法介绍 |
5.1.1 主观赋权法 |
5.1.2 客观赋权法 |
5.2 权重初探之专家调查法 |
5.2.1 专家调查方法介绍 |
5.2.2 专家问卷数据收集 |
5.2.3 数据处理得到权重 |
5.3 权重赋值之居民满意度结构方程模型 |
5.3.1 方法分析及选择依据 |
5.3.2 结构方程模型应用研究 |
5.3.3 模型构建及数据收集处理 |
5.3.4 利用Smart-PL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确定权重 |
5.4 评分方法及评价结果表达 |
6.多品质目标的既有建筑综合改造评价体系实例应用 |
6.1 案例试评价 |
6.1.1 评价准备 |
6.1.2 评价流程 |
6.1.3 评价结果 |
6.2 基于评价结果的多品质提升优化设计 |
6.2.1 评价结果分析 |
6.2.2 多品质提升优化设计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国内外评价体系表格 |
附录B 老旧住区居民改造意愿网络整理 |
附录C 老旧住区居民改造需求及满意度调查问卷 |
附录D 专家问卷及数据统计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7)城市修补视角下的郑州市中原区老旧社区改造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时代背景——我国城市发展的新阶段 |
1.1.2 政策背景——“城市双修”的产生与实践 |
1.1.3 城市发展背景——老旧社区改造成为郑州市未来城市建设的重点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城市更新的研究现状 |
1.3.2 城市修补理论的研究现状 |
1.3.3 社区改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4 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本文的启示 |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4.1 老旧社区 |
1.4.2 “城市修补” |
1.4.3 更新改造 |
1.5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
1.5.1 研究对象 |
1.5.2 研究内容 |
1.6 研究方法与框架 |
1.6.1 研究方法 |
1.6.2 研究框架 |
2.相关理论研究及实践综述 |
2.1 城市修补理论的研究概述 |
2.1.1 城市修补理论的产生背景 |
2.1.2 城市修补理论的内涵 |
2.2 城市修补的相关理论研究 |
2.2.1 环境行为学理论 |
2.2.2 有机更新理论 |
2.2.3 城市触媒理论 |
2.2.4 拼贴城市理论 |
2.2.5 城市针灸理论 |
2.2.6 相关理论研究树立及城市修补理念的启发意义 |
2.3 老旧社区改造的基础研究 |
2.3.1 成因分析 |
2.3.2 改造动力 |
2.3.3 传统改造模式 |
2.4 “城市修补”视角下老旧社区改造的案例研究 |
2.4.1 日本古川町历史街区的社区改造 |
2.4.2 台湾金华社区改造 |
2.5 本章小结 |
3.郑州市中原区老旧社区发展及其空间环境现状调研概述 |
3.1 郑州市建设发展概况 |
3.1.1 郑州市中原区概况 |
3.1.2 建国后郑州市社区建设发展历程 |
3.1.3 郑州市中原区老旧社区总体特征 |
3.1.4 郑州市老旧社区改造现状 |
3.2 建设路片区老旧社区社会现状调研概况 |
3.2.1 调研内容与方法 |
3.2.2 调研对象的选取 |
3.2.3 用地权属 |
3.2.4 年龄结构 |
3.2.5 职业构成 |
3.2.6 文化活动情况 |
3.2.7 邻里交往关系 |
3.3 建设路片区老旧社区空间环境调研概况 |
3.3.1 空间形态特征 |
3.3.2 建筑现状 |
3.3.3 交通环境 |
3.3.4 公共服务设施 |
3.3.5 公共活动空间 |
3.4 调研建设路片区老旧社区现状问题总结 |
3.4.1 社区管理意识匮乏 |
3.4.2 房屋建筑性能老化 |
3.4.3 道路交通系统混乱 |
3.4.4 公共活动空间缺乏 |
3.4.5 绿化景观环境不足 |
3.4.6 配套设施服务不周 |
3.4.7 调研片区老旧社区存在的“个性”问题 |
3.5 本章小结 |
4.城市修补视角下郑州市中原区老旧社区更新改造策略构建 |
4.1 更新框架的构建 |
4.1.1 更新原则 |
4.1.2 更新目标 |
4.1.3 更新框架 |
4.2 城市修补视角下老旧社区空间环境修补策略 |
4.2.1 整合优化存量空间 |
4.2.2 优化道路交通系统 |
4.2.3 整治建筑空间环境 |
4.2.4 更新公共活动空间 |
4.2.5 修复绿化景观系统 |
4.2.6 完善公共设施体系 |
4.2.7 修复社区基础设施 |
4.3 城市修补视角下老旧社区历史文脉修复策略 |
4.3.1 重塑社区历史文化 |
4.3.2 人文设施完善 |
4.4 城市修补视角下的老旧社区改造实施保障策略 |
4.4.1 多方协调合作 |
4.4.2 完善法律法规 |
4.4.3 新启示 |
4.5 本章小结 |
5.城市修补视角下嵩岳小区更新设计实践 |
5.1 嵩岳小区概况 |
5.1.1 社区背景 |
5.1.2 项目研究价值与依据 |
5.1.3 嵩岳小区与调研片区的关系 |
5.2 嵩岳小区前期现状调研 |
5.2.1 整体特征 |
5.2.2 调研户数统计 |
5.2.3 社区及单元入口现状 |
5.2.4 建筑楼体现状 |
5.2.5 交通系统现状 |
5.3 改造原则 |
5.3.1 以人为本,重塑社区活力 |
5.3.2 统筹协调,注重文化特色 |
5.3.3 因地制宜,避免大拆大建 |
5.4 城市修补视角下嵩岳小区更新改造策略 |
5.4.1 整合存量空间 |
5.4.2 交通系统优化 |
5.4.3 建筑环境修补 |
5.4.4 公共空间更新 |
5.4.5 绿化景观修复 |
5.4.6 完善公共设施体系 |
5.5 嵩岳小区历史文脉修复策略 |
5.5.1 嵩岳小区文化重塑 |
5.5.2 嵩岳小区人文设施完善 |
5.6 嵩岳小区更新改造保障策略 |
5.6.1 引导居民参与 |
5.6.2 完善法律法规 |
5.6.3 促进多方协调合作 |
5.7 本章小节 |
6.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图录 |
表录 |
附录一 郑州市中原区老旧社区改造调查问卷 |
附录二 群众改造意愿调查表(部分) |
附录三 嵩岳小区测绘平面首层及屋顶层复原图 |
附录四 嵩岳小区改造后总图及鸟瞰图 |
附录五 |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8)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效果评价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存量时代下既有住区建筑的现状 |
1.1.2 既有住区建筑室内的品质提升需求及改造现状 |
1.1.3 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批量改造发展趋势 |
1.2 研究对象及范围 |
1.2.1 研究对象 |
1.2.2 研究范围界定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内容及框架 |
1.6.1 研究内容 |
1.6.2 研究框架 |
2 国内外住宅评价标准对比研究 |
2.1 国外典型评估体系概述 |
2.1.1 国外典型住宅综合性能评估体系 |
2.1.2 国外典型绿色评估体系 |
2.1.3 国外典型使用后评估体系 |
2.2 国内典型评估体系及理论研究 |
2.2.1 相关评估标准 |
2.2.2 相关理论实践研究 |
2.3 比较分析与总结 |
2.3.1 评价体系比较分析 |
2.3.2 评价内容比较分析 |
2.3.3 评价过程比较分析 |
2.3.4 评价结果比较分析 |
2.4 启示与局限 |
2.5 本章小结 |
3 既有住区建筑室内调研及改造模式总结 |
3.1 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影响因素 |
3.1.1 居住模式的转变 |
3.1.2 设计建造影响 |
3.1.3 使用过程影响 |
3.2 既有住区建筑图纸规范调研 |
3.2.1 住宅相关设计规范梳理 |
3.2.2 既有住区建筑设计图纸调研分析 |
3.3 既有住区建筑室内入户调研 |
3.3.1 既有住区建筑居住现状调研 |
3.3.2 既有住区建筑改造现状调研 |
3.3.3 既有住区建筑室内入户调研总结 |
3.4 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批量改造案例调研 |
3.4.1 国内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批量改造案例 |
3.4.2 国外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批量改造案例 |
3.4.3 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批量改造总结 |
3.5 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模式总结 |
3.5.1 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活动统计分析 |
3.5.2 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模式总结 |
3.6 本章小结 |
4 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1 评价建立原则与方法 |
4.1.1 评价构建技术路线 |
4.1.2 评价建立原则 |
4.1.3 评价构建方法 |
4.2 评价体系指标项的筛选 |
4.2.1 国内外评价内容对照分析 |
4.2.2 指标项的分类和提取 |
4.2.3 指标项的筛选 |
4.3 评价体系指标项的适应性调整 |
4.3.1 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特征 |
4.3.2 评价体系指标项的整合 |
4.4 评估体系细则及阐述 |
4.4.1 功能空间 |
4.4.2 墙体结构 |
4.4.3 管线设备 |
4.4.4 物理环境 |
4.4.5 无障碍 |
4.5 本章小结 |
5 指标权重确定及辅助评价工具 |
5.1 指标权重确定 |
5.1.1 权重确定方法 |
5.1.2 确定指标权重 |
5.2 综合评分计算 |
5.3 辅助评价工具 |
5.3.1 评价软件的程序设计 |
5.3.2 评价软件的程序实现 |
5.4 评价使用流程 |
5.5 评价体系及辅助工具应用 |
5.5.1 案例介绍 |
5.5.2 评价过程及结果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自发改造内容详述 |
附录B 批量改造内容详述 |
附录C 室内改造效果评价指标权重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9)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社区老旧住宅楼提升改造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时代背景 |
1.1.2 政策背景 |
1.1.3 城市发展背景 |
1.2 研究对象及范围 |
1.2.1 概念解析 |
1.2.2 研究对象 |
1.2.3 研究范围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1.5 研究的方法与思路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内容 |
1.5.3 技术路线 |
2 西安市老旧小区现状及改造现状研究 |
2.1 西安市住宅的建设和发展历程 |
2.1.1 西安市城市发展概况 |
2.1.2 西安市城市住宅建设概况 |
2.1.3 居民生活方式的变迁 |
2.2 西安市老旧小区现状调研及特点分析 |
2.2.1 调研目的 |
2.2.2 调研对象的选择 |
2.2.3 1949-1978 年老旧小区现状调研 |
2.2.4 1979-1989 年老旧小区现状调研 |
2.2.5 1990-2000 年老旧小区现状调研 |
2.2.6 西安市老旧小区特点分析 |
2.3 西安市老旧小区改造现状调研 |
2.3.1 西安市老旧小区改造政策 |
2.3.2 西安老旧小区改造现状 |
2.3.3 西安老旧小区改造问题总结 |
2.4 小结 |
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社区老旧住宅楼现状 |
3.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及其社区发展概况 |
3.1.1 社区概况 |
3.1.2 社区居民概况 |
3.2 住宅楼概况 |
3.2.1 住宅建设年代 |
3.2.2 住宅楼类型 |
3.2.3 住宅楼层数 |
3.2.4 住宅楼结构 |
3.2.5 住宅楼户型 |
3.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社区家属楼调研及分析 |
3.3.1 户型现状 |
3.3.2 外立面现状 |
3.3.3 屋顶现状 |
3.3.4 公共空间现状 |
3.3.5 室外环境现状 |
3.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社区访谈调研及分析 |
3.4.1 被调查居民的基本情况 |
3.4.2 居民改造意愿 |
3.4.3 户内使用问题 |
3.4.4 改造意向调查 |
3.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社区家属楼主要存在的问题 |
3.5.1 功能适应性层面 |
3.5.2 住宅便利性层面 |
3.5.3 住宅物理性能层面 |
3.5.4 安全层面 |
3.5.5 公共服务设施层面 |
3.5.6 住宅楼改造可能出现的问题 |
3.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改造设计工作机制 |
3.6.1 角色定位 |
3.6.2 社区建筑师在改造中的作用 |
3.7 小结 |
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社区老旧住宅楼户内空间改造 |
4.1 户内空间的改造原则 |
4.1.1 改善户型布局 |
4.1.2 挖掘原有空间潜力 |
4.1.3 满足住户需求 |
4.2 户内空间改造案例分析 |
4.3 户内空间改造设计 |
4.3.1 厨卫空间的改造 |
4.3.2 起居空间的改造 |
4.3.3 阳台空间的改造 |
4.4 户内空间改造的策略总结 |
4.4.1 厨卫空间改造策略 |
4.4.2 起居空间的改造策略 |
4.4.3 阳台空间改造策略 |
4.5 小结 |
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社区老旧住宅楼公共空间改造 |
5.1 公共空间改造原则 |
5.1.1 改善公共空间整体环境 |
5.1.2 满足无障碍使用要求 |
5.1.3 增强公共空间安全性 |
5.2 公共空间改造案例分析 |
5.3 公共空间改造设计 |
5.3.1 加建电梯 |
5.3.2 公共楼梯间改造设计 |
5.3.3 安装门禁系统 |
5.4 公共空间改造的策略总结 |
5.4.1 根据住宅特点,加建电梯 |
5.4.2 综合性改造公共楼梯间 |
5.4.3 更换及补充设施设备 |
5.4.4 制定公共空间管理制度 |
5.5 小结 |
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社区老旧住宅楼外围护结构改造 |
6.1 住宅楼外围护改造的原则 |
6.1.1 提高居住舒适性,节能减排 |
6.1.2 提升外立面形象 |
6.1.3 延续小区历史文脉 |
6.2 住宅外围护结构改造案例分析 |
6.3 住宅外围护结构改造设计 |
6.3.1 节能保温改造 |
6.3.2 住宅外立面整治 |
6.3.3 外立面形象设计 |
6.4 住宅楼外围护改造的策略总结 |
6.4.1 延续场所历史文脉 |
6.4.2 实现住宅的可持续发展 |
6.4.3 改造应适宜且经济 |
6.4.4 考虑居民实际需求 |
6.4.5 结合城市形象与小区特色 |
6.4.6 制定外立面管理机制 |
6.5 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对本文研究内容的总结 |
7.2 研究的不足之处 |
7.3 研究展望 |
致谢 |
附录 |
图录 |
表录 |
参考文献 |
(10)居住者视角下大连既有住区多品质提升菜单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既有住区品质提升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国外既有住区品质提升发展与相关理论 |
1.2.2 国内既有住区品质提升发展与相关理论 |
1.2.3 小结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相关概念界定 |
1.5 研究内容、方法以及技术路线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1.5.3 技术路线 |
2 既有住区品质提升菜单方法研究 |
2.1 我国既有住区品质提升菜单方法发展历程 |
2.1.1 发展既有住区品质提升菜单方法背景概述 |
2.1.2 既有住区品质提升菜单项目内容研究 |
2.1.3 菜单项目内容分析 |
2.2 既有住区品质提升菜单方法应用案例 |
2.2.1 北京毛纺北小区改造项目 |
2.2.2 北京劲松北社区改造项目 |
2.2.3 巴黎圣托尼改造项目 |
2.2.4 我国现阶段菜单方法应用中的问题 |
2.3 本章小结 |
3 既有住区品质提升菜单方法影响因素研究 |
3.1 既有住区现状特征类影响因素 |
3.1.1 既有住区规划设计问题 |
3.1.2 既有住区的地理环境特征 |
3.1.3 既有住区阶段性改造前提 |
3.2 居住者需求类影响因素 |
3.2.1 居住者改造需求重点 |
3.2.2 居住者出资项目与方式 |
3.3 本章小结 |
4 大连市既有住区现状特征实态调研 |
4.1 大连市既有住区建筑发展历程及分布特征 |
4.2 大连市既有住区调研计划制定 |
4.2.1 调研对象的选取及依据 |
4.2.2 调研计划制定 |
4.3 大连市既有住区调研基本情况概述与改造现状 |
4.3.1 基本情况概述 |
4.3.2 阶段性改造前提 |
4.4 大连市既有住区外环境现状实地调研 |
4.4.1 大连市既有住区外环境现状调研 |
4.4.2 大连市既有住区外环境普遍性问题与特殊性问题分析 |
4.5 大连市既有住区建筑本体现状实地调研 |
4.5.1 大连市既有住区建筑公共部分现状调研 |
4.5.2 大连市既有住区户内空间现状调研 |
4.5.3 大连市既有住区建筑本体普遍性问题与特殊性问题分析 |
5 既有住区居住者需求调研与分析 |
5.1 居住者出资改造项目调研与分析 |
5.2 居住者满意度问卷调查计划 |
5.2.1 问卷调查的目的 |
5.2.2 居住满意度调查问卷的设计 |
5.2.3 调查问卷的收集 |
5.3 问卷调查统计分析 |
5.3.1 基本信息统计分析 |
5.3.2 居住满意度统计分析 |
5.4 基于IPA-Kano分析的居住者改造需求分析 |
5.4.1 IPA-Kano分析方法的选择 |
5.4.2 IPA-Kano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构建居住者视角下的既有住区多品质提升菜单方法 |
6.1 既有住区多品质提升菜单方法的原则与实施流程 |
6.1.1 既有住区品质提升菜单方法应用原则 |
6.1.2 既有住区品质提升菜单方法实施流程 |
6.2 构建居住者视角下的既有住区多品质提升菜单方法 |
6.2.1 菜单项目划分依据 |
6.2.2 菜单项目出资方式确定 |
6.3 既有住区多品质提升菜单方法策略总结 |
6.3.1 基本类改造项目 |
6.3.2 优选类改造项目 |
6.3.3 拓展类改造项目 |
6.3.4 特色类改造项目 |
6.4 既有住区多品质提升菜单方法应用提案 |
6.4.1 对象的选取与问题调研 |
6.4.2 菜单项目选定 |
6.4.3 设计方案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山东省既有住区品质提升菜单方法调查表 |
附录B 既有住区居民满意度调查问卷 |
附录C 案例调研 |
附录D 既有住区多品质提升菜单方法问卷调查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四、重视电梯改造后的安全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聚力城乡美景 建设幸福家园[N]. 冀晋萌,王丽薇. 邯郸日报, 2021
- [2]闲置酒店建筑转型为综合养老设施的空间优化策略研究[D]. 孙培扬.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3]基于使用后评估的口腔专科医院医疗空间设计研究[D]. 王璐瑶. 内蒙古工业大学, 2021(01)
- [4]基于“新旧”共生理念的旧厂房改造为商业建筑设计研究 ——以沈阳电力机械厂旧厂房为例[D]. 冯杰. 沈阳建筑大学, 2021
- [5]社会资本参与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影响因素及策略研究[D]. 信小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
- [6]大连市既有住区建筑多品质目标综合更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王继辉. 大连理工大学, 2021
- [7]城市修补视角下的郑州市中原区老旧社区改造的策略研究[D]. 赵景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8]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效果评价体系构建研究[D]. 王奥奇.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9]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社区老旧住宅楼提升改造设计研究[D]. 王凯.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10]居住者视角下大连既有住区多品质提升菜单方法研究[D]. 赵悦.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