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论文_李如海,张满利,李全英,潘义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产量,因素,水稻,水分,灌水,正交,倒春寒。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论文文献综述

李如海,张满利,李全英,潘义东[1](2019)在《辽宁省主栽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收集到的89份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数据,分析不同产量水平下,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形成的贡献。结果表明:不同产量水平下,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作用不同,低产水平下,穗数对产量的促进作用最大;中产和高产条件下,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各产量水平下,穗数与实粒/穗、千粒重均表现为显着或极显着的负相关。低产到中低产水平,单个产量因素的增加即可达到;中低产到中产水平,需要两个因素的同时提高;中产到高产水平,则需要3个因素共同提高。在实际生产中,要根据目标产量水平,协调好产量因素构成,以获得理想的收获产量。(本文来源于《辽宁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李云霞,刘景辉,李倩,葛军勇,左文博[2](2019)在《不同灌水量对燕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河北省冀北坝上地区常年干旱少雨,地下水位普遍下降且逐年加剧的问题,以当地主要的粮饲兼用作物燕麦为供试材料,采用旱作和水浇地2个燕麦品种,在防雨棚条件下,研究不同灌水量对不同燕麦品种产量及期构成因素的影响,为燕麦抗旱与节水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不同灌水量对燕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不同,随着灌水量的加大,旱作燕麦品种坝莜1号产量呈现单峰曲线变化,在灌水量为350mm时产量最大,之后下降;而水浇地燕麦品种坝莜9号产量随灌水量的加大呈上升趋势。在灌水量为450mm时,坝莜9号产量较坝莜1号高38.23%。坝莜1号和坝莜9号两个燕麦品种的轮层数、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等主要经济性状均随灌水量的增大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灌水量相对较大的处理,能增加水浇地燕麦品种坝莜9号的产量,但降低了坝莜9号的千粒重,增加了旱作品种坝莜1号的千粒重。(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7)

王远征,Olusegun,Idowu,王韵,Homma,Koki,Nakazaki,Tetsuya[3](2019)在《直立穗型基因与环境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相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直立穗型作为继矮化和理想株型后水稻株型适应高产要求的又一重要形态变化,直立穗型的主要生理生态特点为群体结构合理,光照分布均匀,冠层内光照强度、湿度、温度及CO_2等生态条件优越,同时降低了反射辐射,促进了气体交换,水稻生长中后期群体生长率较高,从而具有较高的生物产量。由DEP1基因调控的直立穗型基因(EP基因)被广泛应用到中国粳稻的高产育种中,然而目前EP基因在群体水平上对育种应用价值的研究却很少,本研究的目的为确定EP基因型与不同生态地点、不同年份的环境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通过构建两套以秋田小町及辽粳5号为遗传背景,基因型为EP及NEP的近等基因系,并在2016和2017及2018年种植在沈阳(中国)及京都(日本)两地。秋田小町背景下EP及NEP的平均产量分别为6.67吨/公顷及6.13吨/公顷,辽粳5背景下EP及NEP的平均产量分别为6.66吨/公顷及6.58吨/公顷。EP基因的作用可以增加穗数及每平方米穗粒数从而增加收获指数,但EP基因降低了千粒重。EP基因型与NEP基因型在产量的比值及在生物产量上的比值与抽穗前15天到抽穗后25天间40天均日辐射呈显着正相关,说明EP基因型的有效性取决于太阳辐射的有效性。本实验研究表明,EP基因型始终对水稻物质形成有积极作用,但却需要在高的太阳辐射下对与水稻源产生积极影响,由于EP基因型在两种遗传背景间的对物候学响应的差异,使得仅在秋田小町背景下EP基因型的效用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EP基因型在两个遗传背景下对穗数及每平方米穗粒数的作用都呈现出一致的促进作用,进而EP基因型表现出对水稻经济系数的积极影响。(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7)

徐梦彬,侯莉莉,王飞,周娜娜,徐年龙[4](2019)在《不同播期与播量对大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大麦在江苏省淮河以南地区的适宜播期与播量,以2个大麦新品系2B11-5172和2B12-5496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大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产量的影响极显着,表现为在一定范围内,播期越早、产量越高;播量对产量的影响不显着;播期与播量的互作对产量的影响也不显着。本研究中,早播以10月25日播种、播量为16万粒/667 m~2的组合较合适,晚播以11月4日播种、播量为24万粒/667 m~2的组合较合适。(本文来源于《大麦与谷类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沈跃鹏,周玉琴,赵国轩,赵鹏飞[5](2019)在《倒春寒后灌水对小麦产量及构成叁因素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10多年,倒春寒已成为影响和制约黄怀南片麦区小麦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本试验通过对供试品种进行降温后灌水处理,研究灌水对受冻品种产量及构成叁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低温冷害后及时灌水可以显着提高小麦每穗粒数,减轻倒春寒危害,减少产量损失。(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通讯》期刊2019年10期)

王萍,闫平,李秀芬,王晾晾,王秋京[6](2019)在《黑土区土壤水分含量对大豆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分析黑土区(黑龙江)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对大豆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以期为大豆生产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利用1994—2017年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的发育期、土壤水分、产量结构资料分析了大豆不同发育阶段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的时空分布规律、基于土壤相对湿度指数(Rsm)的干旱等级划分规律及有效水分贮存量对大豆不同发育阶段产量结构各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994—2017年研究区各发育阶段平均有效水分贮存量在14—18 mm之间变化,共发生干旱82站次,其中轻旱77站次,中旱5站次,没有发生重旱和特旱,其中开花—结荚期、结荚—鼓粒期发生干旱频次较高,且1994—2017年研究区域发生干旱的频次是逐年降低的。大豆的气象产量、株结实粒数、株籽粒重与不同发育期的各层次的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相关性不大;百粒重与叁叶至开花期的20—50 cm土层、结荚—鼓粒期的0—20 cm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相关性较大;茎秆重与播种至出苗期的30—50 cm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呈显着正相关;播种至开花期土壤中的有效水分贮存量尤其是深层土壤在一定范围内越多,株荚数越多;空秕荚率与播种至出苗期的0—20 cm和30—40 cm、出苗至叁叶期的30—40 cm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相关性较大。(本文来源于《气象与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熊洁,丁戈,陈伦林,李书宇,邹小云[7](2019)在《铝胁迫对两个油菜品种生理特性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铝胁迫对两个耐铝油菜品种生理特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为揭示耐铝机制和耐性品种的鉴定、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方式,对两个耐铝性不同的油菜品种进行铝胁迫,并对其生理特性和产量性状等指标的耐铝系数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铝胁迫下,耐铝油菜品种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酶活性和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等渗透调节物质的增幅均大于敏感型品种,而产量、产量构成等指标的降幅则均低于敏感型品种.在低浓度铝胁迫下,油菜SOD、POD、CAT、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的耐铝系数均大于高浓度铝胁迫处理,平均分别增加了18.3%、11.9%、33.1%、39.2%、13.5%、17.1%,而MDA的耐铝系数小于高浓度铝胁迫,各生育阶段表现一致.通过典型相关分析表明,苗期各生理指标耐性系数与产量指标耐性系数间的第一典型相关系数最大(λ_1=0.999 7~(**)),其中油菜苗期的可溶性糖、脯氨酸、CAT耐铝系数与角果粒数、单株产量耐铝系数关系密切.【结论】在油菜耐铝品种选育时可将苗期作为耐铝性鉴定适宜的筛选时期,以苗期的可溶性糖、脯氨酸、CAT耐铝系数作为耐铝性鉴定的首选指标.(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永虎,曹梦琳,杜慧玲,郭平毅,原向阳[8](2019)在《基于杂交谷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最优养分用量和施肥位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氮、磷、钾不同施肥量和基施位置对杂交谷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为杂交谷子生产减肥增效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优化施肥方案。【方法】试验于2016—2017年在山西中部太谷县的山西农业大学创新园区进行,以张杂谷10号为试验材料,选择氮、磷、钾施用量和施肥水平距离及施肥深度5个因素,采用五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地膜覆盖田间小区试验。所有肥料全部作为底肥,氮肥为尿素,磷肥为过磷酸钙,钾肥为硫酸钾。收获前各小区选取有代表性的10穴植株用于考种,测定千粒重和单穗粒数。谷子成熟后,在各试验小区内均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3 m×3行测定最终成穗数。10月上旬收获,脱粒风干后称重、计产,用以研究施肥量和施肥位置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单位面积穗数、单穗粒数、千粒重等)的影响。【结果】产量与单穗粒数、千粒重呈极显着正相关,与单位面积穗数呈显着正相关。氮、磷、钾、施肥水平距离和施肥深度对产量均有极显着影响,且影响程度为氮>磷>钾>施肥水平距离>施肥深度。氮对单穗粒数的影响达到显着水平,磷对单位面积穗数的影响达到极显着水平,对千粒重的影响达显着水平,钾对单位面积成穗数和单穗粒数的影响达到极显着水平,对千粒重的影响达到显着水平,施肥水平距离和施肥深度对单位面积穗数、单穗粒数有显着影响。氮和磷的互作对产量有显着影响;氮和钾的互作对单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均有显着影响;磷和钾的互作对单位面积穗数有显着影响。5个因素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间回归关系极显着,拟合程度较高,可用于实际生产预测。【结论】对于张杂谷10号,施肥量对其产量的影响大于施肥位置,氮肥提高穗粒数,磷肥提高单位面积成穗数和千粒重,而钾肥对单位面积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均极为显着。综合考虑,最佳农艺方案为:施N 225 kg/hm~2、施P_2O_5 136~154 kg/hm~2、施K_2O 93.6~109 kg/hm~2,施肥水平距离16.8~18.8 cm、施肥深度20.8~23.8 cm。(本文来源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李虹彩,张永胜,高恩基[9](2019)在《不同补灌方式对马铃薯产量构成因素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甘肃定西地区进行马铃薯不同补灌技术大田试验,研究不同补灌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及构成因素、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块茎粒数、纵径、单株块茎重对产量的直接影响极显着,其中单株平均块茎重对产量正影响最大,纵径与产量相关系数呈负值,其中沟灌处理马铃薯产量增加主要是通过提高单块茎重量来实现的,滴灌处理主要是通过提高单株块茎数量来实现。可根据马铃薯生产的目的或当地水资源许可情况,采取不同的灌溉方式达到增产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地下水》期刊2019年05期)

王志龙,程加省,杨金华,王志伟,乔祥梅[10](2019)在《小麦新品种云麦74丰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全面了解云麦74品种特性和推广应用价值,根据2014~2015年云南省小麦区域试验和2016年云南省生产试验汇总资料,对云麦74的丰产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云麦74区试平均产量4638.22 kg/hm~2,比对照增产3.75%,具有小的变异系数和大的高稳系数,表现出良好的稳产性和适应性。穗粒数和有效穗数与产量呈极显着正相关,千粒重与产量呈负相关。穗粒数是影响云麦74产量的主要因素。综合分析,云麦74是一个具有高产潜力,稳产性强的品种,可通过适期追施拔节肥,增加穗粒数来提高产量。(本文来源于《作物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河北省冀北坝上地区常年干旱少雨,地下水位普遍下降且逐年加剧的问题,以当地主要的粮饲兼用作物燕麦为供试材料,采用旱作和水浇地2个燕麦品种,在防雨棚条件下,研究不同灌水量对不同燕麦品种产量及期构成因素的影响,为燕麦抗旱与节水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不同灌水量对燕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不同,随着灌水量的加大,旱作燕麦品种坝莜1号产量呈现单峰曲线变化,在灌水量为350mm时产量最大,之后下降;而水浇地燕麦品种坝莜9号产量随灌水量的加大呈上升趋势。在灌水量为450mm时,坝莜9号产量较坝莜1号高38.23%。坝莜1号和坝莜9号两个燕麦品种的轮层数、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等主要经济性状均随灌水量的增大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灌水量相对较大的处理,能增加水浇地燕麦品种坝莜9号的产量,但降低了坝莜9号的千粒重,增加了旱作品种坝莜1号的千粒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论文参考文献

[1].李如海,张满利,李全英,潘义东.辽宁省主栽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分析[J].辽宁农业科学.2019

[2].李云霞,刘景辉,李倩,葛军勇,左文博.不同灌水量对燕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C].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3].王远征,Olusegun,Idowu,王韵,Homma,Koki,Nakazaki,Tetsuya.直立穗型基因与环境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相互作用[C].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4].徐梦彬,侯莉莉,王飞,周娜娜,徐年龙.不同播期与播量对大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9

[5].沈跃鹏,周玉琴,赵国轩,赵鹏飞.倒春寒后灌水对小麦产量及构成叁因素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19

[6].王萍,闫平,李秀芬,王晾晾,王秋京.黑土区土壤水分含量对大豆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9

[7].熊洁,丁戈,陈伦林,李书宇,邹小云.铝胁迫对两个油菜品种生理特性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9

[8].李永虎,曹梦琳,杜慧玲,郭平毅,原向阳.基于杂交谷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最优养分用量和施肥位置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9

[9].李虹彩,张永胜,高恩基.不同补灌方式对马铃薯产量构成因素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J].地下水.2019

[10].王志龙,程加省,杨金华,王志伟,乔祥梅.小麦新品种云麦74丰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J].作物研究.2019

论文知识图

绿豆在2015年九叁和林甸产量及产芸豆在2015年九叁和林甸产量及产芸豆在2016年九叁和林甸的产量及红小豆在2015年九叁和林甸产量及红小豆在2016年九叁和林甸产量及大豆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标签:;  ;  ;  ;  ;  ;  ;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论文_李如海,张满利,李全英,潘义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