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热带西风急流不同模态和能量频散对梅雨异常的影响

副热带西风急流不同模态和能量频散对梅雨异常的影响

论文摘要

本文利用1960-2015年NCEP/NCAR全球逐日平均再分析资料和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全国2474站日降水量资料,首先探讨了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气候态特征,然后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方法对梅雨期的急流模态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其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的影响,最后运用波包传播诊断方法(WPD)研究了丰、枯梅年梅雨季不同阶段斜压波波包特征。主要的结论如下:(1)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无论是强度变化还是位置变化都表现出季节性变化特征,急流中心冬季强度最强,夏季最弱;冬季位置最为偏南,夏季位置最为偏北。梅雨期急流强度比夏季强,急流位置较夏季略偏南。急流轴6月13日北抬至37.5°N,这是夏季急流第一次发生北跳,急流的北抬先于雨季开始,比入梅日偏早1个候。(2)丰梅年和枯梅年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丰梅年纬向风水平切变和垂直切变比枯梅年大,急流轴位置较枯梅年偏南。丰梅年,6月1日到7月17日急流轴基本稳定在37.5°N左右,维持时间较长,这可能是导致梅雨量偏多的原因。枯梅年,急流轴平均位置偏北,在6月初至7月上旬,急流轴一直在35°N-40°N之间跳动,急流轴呈现多变不稳定的特征,这是导致梅雨量偏少的重要原因。(3)梅雨期200hPa纬向风EOF第一模态在空间场上呈纬向对称型分布,第一特征向量大致围绕38°N呈现符号相反的分布,第一模态表现了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存在经向偏移的特点。第二模态则表示出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强度变化特征。急流位置偏南时,梅雨量偏多,急流位置偏北时,梅雨量偏少。急流偏南时,副高偏强,30°N-40°N范围内表现为明显的北风距平,冷空气易南下,与北上的暖湿气流在长江中下游附近交汇,上升气流的辐合作用加强,促进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的发生发展。急流强度偏强时,梅雨量偏多,低纬地区东风强度偏强,中纬地区西风强度偏强,对应500hPa副高的强度偏强,梅雨强度偏强。(4)丰梅年,30-35d的周期信号比较显著,15d和22d的周期的信号比较弱,枯梅年中30-35d和20d的周期信号都比较显著,丰梅年梅雨季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比较稳定,枯梅年急流呈现多变的不稳定特征。滤除30d以上尺度变化后发现,2-10d频域内的信号突出了,10-15d的周期信号比较集中。(5)丰梅年,3-7d天气尺度扰动波包大值带从亚洲西部逐渐向东北方向延伸,经由我国东北地区一直延伸至阿留申群岛。急流入口区位于黑海附近,对应波包次大值中心,说明存在强的扰动。枯梅年波包中心的位置与丰梅年相比明显偏东且枯梅年波包的强度较强。说明丰梅年西风急流的扰动能量位置与枯梅年相比明显偏西,当波包中心偏西且稳定时,梅雨强度偏强。10-15d天气尺度扰动波包强度与3-7d的波包值相比较强,枯梅年强度强于丰梅年。(6)副热带西风急流在梅雨前后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沿急流带传播的波包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丰梅年,梅雨前期和梅雨后期波包的扰动距离急流带更偏北。梅雨期,位于急流带北侧的波包大值带扰动非常活跃,从地中海附近有斜压波自西向东传播,长江中下游地区附近的波包强度较强。枯梅年的波包大值带与丰梅年大体一致,梅雨期,波包大值区显著减弱。10-15d天气尺度扰动波包强度与3-7d的波包值相比较强。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研究现状
  •   1.3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与梅雨的相关研究
  •   1.4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   2.1 资料简介
  •   2.2 方法介绍
  •     2.2.1 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
  •     2.2.2 相关分析
  •     2.2.3 小波分析
  •     2.2.4 波包传播诊断方法(WPD)
  • 第三章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时空分布特征
  •   3.1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气候态特征
  •     3.1.1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垂直结构
  •     3.1.2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水平分布
  •   3.2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移动特征
  •     3.2.1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经向移动
  •     3.2.2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纬向移动
  •   3.3 丰、枯梅年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特征比较
  •     3.3.1 丰、枯梅年的划分
  •     3.3.2 垂直结构特征
  •     3.3.3 水平分布特征
  •     3.3.4 经向活动特征
  •     3.3.5 强度变化特征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不同模态对梅雨的影响
  •   4.1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模态特征
  •   4.2 第一模态对梅雨异常的影响
  •     4.2.1 PC1与梅雨的相关分析
  •     4.2.2 影响机制探讨
  •   4.3 第二模态对梅雨异常的影响
  •     4.3.1 PC2与梅雨的相关分析
  •     4.3.2 影响机制探讨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丰梅年和枯梅年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斜压波波包传播特征
  •   5.1 窄带信号的选取
  •   5.2 丰、枯梅年波包结构特征
  •   5.3 丰、枯梅年梅雨期间波包传播特征
  •     5.3.1 丰、枯梅年梅雨期间3-7d斜压波波包传播特征
  •     5.3.2 丰、枯梅年梅雨期间10-15d斜压波波包传播特征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致谢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高爽

    导师: 肖天贵

    关键词: 副热带西风急流,模态,梅雨异常

    来源: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气象学,气象学

    单位: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分类号: P426.6;P442

    DOI: 10.27716/d.cnki.gcdxx.2019.000020

    总页数: 60

    文件大小: 6153K

    下载量: 16

    相关论文文献

    • [1].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变化对我国降水分布的影响[J]. 农业灾害研究 2020(03)
    • [2].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变化特征[J]. 黑龙江气象 2019(01)
    • [3].冬季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变化及其与海表温度的关系[J]. 气象科学 2013(04)
    • [4].夏季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不同尺度波的特征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 2017(06)
    • [5].夏季东亚高空西风急流气候特征分析[J].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2(04)
    • [6].西风急流对一次华南早春极端暴雨影响的分析[J]. 海洋湖沼通报 2018(01)
    • [7].夏季东亚高空副热带西风急流季节内异常的环流特征及前兆信号[J]. 大气科学 2018(04)
    • [8].副热带西风急流对云南雨季开始的影响[J]. 气象科技进展 2012(04)
    • [9].夏季东亚西风急流与陕西降水的关系[J]. 陕西气象 2011(06)
    • [10].南半球冬季双西风急流及数值模拟[J]. 大气科学学报 2009(03)
    • [11].夏季亚洲副热带西风急流气候特征[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8(01)
    • [12].青藏高原大气热力异常对西风急流的影响[J]. 气象科学 2019(02)
    • [13].盛夏两类东亚高空西风急流北跳的动力过程[J]. 大气科学 2011(04)
    • [14].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时间演变特征及其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关系[J].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11(06)
    • [15].对流层上层副热带西风急流与东亚冬季风的关系[J]. 高原气象 2008(04)
    • [16].初夏至盛夏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变化与江淮出梅的关系[J]. 大气科学学报 2010(01)
    • [17].新疆夏季降水年际变化与亚洲副热带西风急流[J]. 应用气象学报 2008(02)
    • [18].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及其年际变率的海气耦合模式模拟[J].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1(04)
    • [19].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变化多模式模拟结果分析[J]. 气象科学 2010(05)
    • [20].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变化与亚洲夏季风爆发的关系[J]. 暴雨灾害 2008(02)
    • [21].亚洲副热带高空西风急流活动的气候特征及其与我国部分地区夏季降水的关系[J]. 高原气象 2012(01)
    • [22].春季西风急流异常对甘肃极端天气的影响[J]. 中国沙漠 2012(04)
    • [23].青藏高原热力状况对东亚夏季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影响[J].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09(01)
    • [24].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变化特征及其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关系研究[J]. 河南科技 2019(17)
    • [25].高空西风急流东西向形态变化对梅雨期降水空间分布的影响[J]. 气象学报 2008(04)
    • [26].夏季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特征指数表征方法对比分析[J].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12(03)
    • [27].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年际变化特征分析[J].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18(01)
    • [28].云南雨季开始期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变化和冷空气活动[J]. 热带气象学报 2015(05)
    • [29].夏季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季节内变化及其与我国东部降水的关系[J]. 气象科学 2020(04)
    • [30].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西风急流关系研究[J]. 高原气象 2018(03)

    标签:;  ;  ;  

    副热带西风急流不同模态和能量频散对梅雨异常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