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对板连接器论文和设计-林锡新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线对板连接器,包括第一下胶壳、线束和第二下胶壳,所述第一下胶壳的左右两侧边缘均开设有第一导向槽,且第一下胶壳的前后外壁均固定粘接有第一下卡块,所述第一下胶壳的内部均匀的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下胶壳的顶端安装有第一上胶壳,且第一上胶壳的顶端边缘均匀的开设有定位槽,所述线束放置安装在定位槽的内部,且线束的末端安装有第一端子,所述线束的顶端安装有第一上中针。该线对板连接器中,第一下胶壳和第一上胶壳之间为卡槽连接,便于使用者将第一下胶壳和第一上胶壳之间安装牢固,同时导向槽对第一下胶壳和第一上胶壳配合时起到导向和防呆的作用,使得安装过后的第一上胶壳避免产生偏移。

主设计要求

1.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下胶壳(1)、线束(10)和第二下胶壳(13),还包括第一上胶壳(6),所述第一上胶壳(6)的内部安装有线束(10),其中:所述第一下胶壳(1)的左右两侧边缘均开设有第一导向槽(2),且第一下胶壳(1)的前后外壁均固定粘接有第一下卡块(3),所述第一下胶壳(1)的内部均匀的设置有第一卡槽(4),且第一卡槽(4)的内部放置安装有第一下中针(5);所述第一下胶壳(1)的顶端安装有第一上胶壳(6),且第一上胶壳(6)的顶端边缘均匀的开设有定位槽(9),所述线束(10)放置安装在定位槽(9)的内部,且线束(10)的末端安装有第一端子(11),所述线束(10)的顶端安装有第一上中针(12)。

设计方案

1.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下胶壳(1)、线束(10)和第二下胶壳(13),还包括第一上胶壳(6),所述第一上胶壳(6)的内部安装有线束(10),其中:

所述第一下胶壳(1)的左右两侧边缘均开设有第一导向槽(2),且第一下胶壳(1)的前后外壁均固定粘接有第一下卡块(3),所述第一下胶壳(1)的内部均匀的设置有第一卡槽(4),且第一卡槽(4)的内部放置安装有第一下中针(5);

所述第一下胶壳(1)的顶端安装有第一上胶壳(6),且第一上胶壳(6)的顶端边缘均匀的开设有定位槽(9),所述线束(10)放置安装在定位槽(9)的内部,且线束(10)的末端安装有第一端子(11),所述线束(10)的顶端安装有第一上中针(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胶壳(1)和第一上胶壳(6)之间为卡槽连接,且第一上胶壳(6)的左右两侧外壁均固定粘接有第一导向杆(7),并且第一导向杆(7)和第一导向槽(2)呈一一对应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胶壳(6)的前后外部均固定粘接有第一上卡块(8),且第一上卡块(8)的横切面为“L”型倒钩状设置,并且第一上卡块(8)和第一下卡块(3)之间为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下胶壳(13)设置在第一下胶壳(1)的右侧,且第二下胶壳(13)的左右两侧边缘均开设有第二导向槽(14),并且第二导向槽(14)的内部安装有第二下中针(16),同时第一下胶壳(1)的顶端安装有第二上胶壳(17),所述第二上胶壳(17)的左右两侧外壁边缘均固定粘接有第二导向杆(18),且第二上胶壳(17)的前后外壁均固定粘接有第二上卡块(19),并且第二下胶壳(13)的末端左右两侧均规固定粘接有挡板(2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下胶壳(13)的前后外壁均固定粘接有第二下卡块(15),且第二下卡块(15)和第一下卡块(3)的形状和尺寸均相吻合,并且第二下卡块(15)和第一下卡块(3)均为倾斜状结构设置,同时第二下卡块(15)与第二下胶壳(13)之间的夹角,第一下卡块(3)和第一下胶壳(1)之间的夹角均为3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下胶壳(13)和第二上胶壳(17)的表面均为“网”状结构设置,且第二下胶壳(13)的内部放置安装有第二下中针(16),并且第二上胶壳(17)的内部放置安装有第二线束(2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线束(20)的末端安装有第二端子(21),且第二线束(20)的顶端安装有第二上中针(22),并且第二端子(21)的内壁与第二下中针(16)的顶端外壁紧密贴合,同时第二下中针(16)的顶端端口与第二上中针(22)的末端端口相互接触。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对板连接器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线对板连接器。

背景技术

所谓的线对板连接器就是连接电线和电路板的连接器,连接器的功能主要在于传输电源及讯号,所以线对板连接器可以说是所有链接器的始祖,依各种用途和要求的不同,线对板的种类多不胜数,但在资讯业大多是以针脚脚的距离还有传输的电流和电压来作为区分。

但是目前使用的线对板连接器在安装胶壳和针座的过程中不具备导向的功能,易使得该胶壳在安装的过程中产生偏移,并且在安装胶壳和针座过后,不具备对其之间的连接进行锁紧的功能,使得其之间的连接牢固性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线对板连接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使用的线对板连接器在安装胶壳和针座的过程中不具备导向的功能,易使得该胶壳在安装的过程中产生偏移,并且在安装胶壳和针座过后,不具备对其之间的连接进行锁紧的功能,使得其之间的连接牢固性不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线对板连接器,包括第一下胶壳、线束和第二下胶壳,还包括第一上胶壳,所述第一上胶壳的内部安装有线束,其中:

所述第一下胶壳的左右两侧边缘均开设有第一导向槽,且第一下胶壳的前后外壁均固定粘接有第一下卡块,所述第一下胶壳的内部均匀的设置有第一卡槽,且第一卡槽的内部放置安装有第一下中针;

所述第一下胶壳的顶端安装有第一上胶壳,且第一上胶壳的顶端边缘均匀的开设有定位槽,所述线束放置安装在定位槽的内部,且线束的末端安装有第一端子,所述线束的顶端安装有第一上中针;

优选的,所述第一下胶壳和第一上胶壳之间为卡槽连接,且第一上胶壳的左右两侧外壁均固定粘接有第一导向杆,并且第一导向杆和第一导向槽呈一一对应布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上胶壳的前后外部均固定粘接有第一上卡块,且第一上卡块的横切面为“L”型倒钩状设置,并且第一上卡块和第一下卡块之间为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下胶壳设置在第一下胶壳的右侧,且第二下胶壳的左右两侧边缘均开设有第二导向槽,并且第二导向槽的内部安装有第二下中针,同时第一下胶壳的顶端安装有第二上胶壳,所述第二上胶壳的左右两侧外壁边缘均固定粘接有第二导向杆,且第二上胶壳的前后外壁均固定粘接有第二上卡块,并且第二下胶壳的末端左右两侧均规固定粘接有挡板。

优选的,所述第二下胶壳的前后外壁均固定粘接有第二下卡块,且第二下卡块和第一下卡块的形状和尺寸均相吻合,并且第二下卡块和第一下卡块均为倾斜状结构设置,同时第二下卡块与第二下胶壳之间的夹角,第一下卡块和第一下胶壳之间的夹角均为30°。

优选的,所述第二下胶壳和第二上胶壳的表面均为“网”状结构设置,且第二下胶壳的内部放置安装有第二下中针,并且第二上胶壳的内部放置安装有第二线束。

优选的,所述第二线束的末端安装有第二端子,且第二线束的顶端安装有第二上中针,并且第二端子的内壁与第二下中针的顶端外壁紧密贴合,同时第二下中针的顶端端口与第二上中针的末端端口相互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该线对板连接器中,第一下胶壳和第一上胶壳之间为卡槽连接,便于使用者将第一下胶壳和第一上胶壳之间安装牢固,同时导向槽对第一下胶壳和第一上胶壳配合时起到导向和防呆的作用,使得安装过后的第一上胶壳避免产生偏移,并且使得第一下中针和第一上中针通过第一端子相互对接,以利于线束之间连接后的稳定性能;

2、第一上卡块的横切面为“L”型倒钩状设置,利于将第一下胶壳和第一上胶壳之间连接牢固,并且避免中针与端子配合时出现脱落的情况,并且第二下卡块与第二下胶壳之间的夹角,第一下卡块和第一下胶壳之间的夹角均为30°,利于将第二下胶壳和第二上胶壳之间连接牢固,以利于将中针与端子配合牢固;

3、第二下胶壳和第二上胶壳的表面均为“网”状结构设置,能够将第二下中针和第二上中针分别嵌入第二下胶壳和第二上胶壳的内部,以利于中针与端子之间的配合连接,并且第二端子的内壁与第二下中针的顶端外壁紧密贴合,对中针与端子之间配合牢固后的中针具有夹持的作用,以利于连接后的线束稳定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连接器拆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上胶壳和第一上中针配合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连接器组合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下胶壳和第一下中针配合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连接器拆装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上胶壳和第二上中针配合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下胶壳和第二下中针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下胶壳和第二下中针配合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图9中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配合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下胶壳、2-第一导向槽、3-第一下卡块、4-第一卡槽、5-第一下中针、6-第一上胶壳、7-第一导向杆、8-第一上卡块、9- 定位槽、10-线束、11-第一端子、12-第一上中针、13-第二下胶壳、 14-第二导向槽、15-第二下卡块、16-第二下中针、17-第二上胶壳、 18-第二导向杆、19-第二上卡块、20-第二线束、21-第二端子、22- 第二上中针、23-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线对板连接器,包括第一下胶壳1、线束10和第二下胶壳13,还包括第一上胶壳6,第一上胶壳6的内部安装有线束10,其中,第一下胶壳1的左右两侧边缘均开设有第一导向槽2,且第一下胶壳1的前后外壁均固定粘接有第一下卡块3,第一下胶壳1的内部均匀的设置有第一卡槽4,且第一卡槽4的内部放置安装有第一下中针5,第一上胶壳6 安装在第一下胶壳1的顶端,且第一上胶壳6的顶端边缘均匀的开设有定位槽9,第一下胶壳1和第一上胶壳6之间为卡槽连接,且第一上胶壳6的左右两侧外壁均固定粘接有第一导向杆7,并且第一导向杆7和第一导向槽2呈一一对应布置,便于使用者将第一下胶壳1和第一上胶壳6之间安装牢固,同时导向槽对第一下胶壳1 和第一上胶壳6配合时起到导向和防呆的作用,使得安装过后的第一上胶壳6避免产生偏移,并且使得第一下中针5和第一上中针 12通过第一端子11相互对接,以利于线束10之间连接后的稳定性能,第一上胶壳6的前后外部均固定粘接有第一上卡块8,且第一上卡块8的横切面为“L”型倒钩状设置,并且第一上卡块8和第一下卡块3之间为活动连接,利于将第一下胶壳1和第一上胶壳 6之间连接牢固,并且避免中针与端子配合时出现脱落的情况;

请参阅图2-7,线束10放置安装在定位槽9的内部,且线束 10的末端安装有第一端子11,线束10的顶端安装有第一上中针 12,第二下胶壳13设置在第一下胶壳1的右侧,且第二下胶壳13 的左右两侧边缘均开设有第二导向槽14,第二下胶壳13的前后外壁均固定粘接有第二下卡块15,且第二下卡块15和第一下卡块3 的形状和尺寸均相吻合,并且第二下卡块15和第一下卡块3均为倾斜状结构设置,同时第二下卡块15与第二下胶壳13之间的夹角,第一下卡块3和第一下胶壳1之间的夹角均为30°,利于将第二下胶壳13和第二上胶壳17之间连接牢固,以利于将中针与端子配合牢固;

请参阅图8-11,第二导向槽14的内部安装有第二下中针16,第二上胶壳17安装在第一下胶壳1的顶端,且第二上胶壳17的左右两侧外壁边缘均固定粘接有第二导向杆18,第二下胶壳13和第二上胶壳17的表面均为“网”状结构设置,且第二下胶壳13的内部放置安装有第二下中针16,并且第二上胶壳17的内部放置安装有第二线束20,能够将第二下中针16和第二上中针22分别嵌入第二下胶壳13和第二上胶壳17的内部,以利于中针与端子之间的配合连接,第二线束20的末端安装有第二端子21,且第二线束 20的顶端安装有第二上中针22,并且第二端子21的内壁与第二下中针16的顶端外壁紧密贴合,同时第二下中针16的顶端端口与第二上中针22的末端端口相互接触,对中针与端子之间配合牢固后的中针具有夹持的作用,以利于连接后的线束10稳定工作,第二上胶壳17的前后外壁均固定粘接有第二上卡块19,挡板23分别固定粘接在第二下胶壳13的末端左右两侧。

工作原理:对于这类线对板连接器,首先将第一下中针5的顶端嵌入第一下胶壳1内部的第一卡槽4中,此时第一下中针5的外壁与第一卡槽4的内壁紧密贴合,再将第一端子11嵌入第一上胶壳 6表面开设的定位槽9中,然后在第一导向杆7的导向作用下,将第一上胶壳6盖在第一下胶壳1的上端,此时第一导向杆7嵌入第一下胶壳1左右两侧壁的第一导向槽2中,并将第一上卡块8 的末端进行按压,使得第一上卡块8末端的凸块嵌入第一下卡块3的内壁中,便松开对第一上卡块8的按压,便可将第一下胶壳1和第一上胶壳6之间连接牢固,同时第一下中针5的顶端嵌入线束 10末端第一端子11的内壁中,此时第一下中针5的顶端与第一上中针12的末端相互贴合,其次因第二下胶壳13和第二上胶壳17 的表面均为“网”状结构设置,再按照上述方法将第二下中针16和第二下胶壳13之间放置安装牢固,再将第二上中针22与第二上胶壳17之间放置安装牢固,并在第二导向槽14和第二导向杆18之间,第二下卡块15和第二上卡块19两两之间相互配合的作用下,将第二下胶壳13和第二上胶壳17之间连接牢固,就这样完成整个线对板连接器的使用过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设计图

线对板连接器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77847.8

申请日:2019-01-1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3(浙江)

授权编号:CN209626467U

授权时间:20191112

主分类号:H01R 12/71

专利分类号:H01R12/71;H01R13/502;H01R13/02;H01R13/518

范畴分类:38E;

申请人:浙江捷仕泰电子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浙江捷仕泰电子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25000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石帆街道朴湖村

发明人:林锡新;林锡旭;刘祚杰;林旭芝;李浩;魏西朋

第一发明人:林锡新

当前权利人:浙江捷仕泰电子有限公司

代理人:洪中清

代理机构:33247

代理机构编号:温州市品创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线对板连接器论文和设计-林锡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