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适宜性评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适宜,评价,丰城市,生态,宝坻区,空间,绥德县。
适宜性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刘森,董志良[1](2019)在《雄安新区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使雄安新区城市建设中更科学合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以避免不利地质条件的影响,论文利用已有调查资料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加权平均综合指数模型对雄安新区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总体上,全区适宜或较适宜进行地下空间开发建设,但要警惕中层位含水砂层、土地承载力的不利影响,应保证要害系统正常运转,发挥应急救灾功能。此外,建议积极利用雄安新区70m以浅地下空间资源,按浅、中、深叁个层位进行规划开发。(本文来源于《河北地质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吴文,李冠华,吴德雯,高雁鹏,芦倩[2](2019)在《基于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景区生态旅游规划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适宜性评价和可视域分析是风景区生态规划的重要手段和依据。以沈阳棋盘山国际风景旅游开发区为研究区域,以景区核心景观沈阳国家森林公园的保护与利用为目标,选取高程、坡度、坡向、植被覆盖类型、距道路或游线距离、距景点及服务设施距离、距居民点距离共7个评价因子,采用因子加权迭加法和可视域分析方法对景区进行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最适宜区、较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2%、45.4%和47.4%,通过优化森林公园游线规划将可视域从61.9%提升至65.4%。并对景区生态旅游规划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与建议。(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9年23期)
付野,艾东,王数,方一舒[3](2019)在《基于反规划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以昆明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确定昆明市空间布局,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Arc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对昆明市全域的土地生态适宜性进行评价分区。结果表明:1)昆明市生态保护核心区面积为7 032.11 km~2,占全区面积的34.75%,为基本农田保护区和生态红线保护区,对保证粮食安全、维护生物多样性及水源涵养具有重要作用;2)昆明市生态保护涵养区面积为4 444.31 km~2,占全市面积的21.15%,集中分布在北部的东川区、寻甸县、禄劝县以及富民县;3)生产生态扩展区面积为7 711.87 km~2,占全市面积的36.70%,主要分布在建设开发区外围,包括禄劝县西南部,富民县东北部和西南部,寻甸县西南部,东川区东部,石林县东南部,晋宁县,西山区等地;4)建设开发核心区面积为1 554.98 km~2,占全市面积的7.40%,集中分布在昆明市的都市核心区。(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刘壮,李远耀,张为,谭建民,刘月[4](2019)在《基于改进斜坡单元法的山区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城镇发展规划中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不仅可为城镇土地利用分类与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后续城市各项专题规划奠定基础。以重庆市云阳县双江镇为例,在充分收集资料和现场调查工作的基础上,首先通过筛选研究区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选取地层岩性、坡度等10个基础指标因子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然后提出基于改进的斜坡单元法——盆域山体阴影法的评价单元划分方法,并与传统栅格单元法的评价单元划分方法进行了对比;最后采用多因子迭加模型开展了研究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斜坡单元法得出的研究区适宜性评价结果更加符合双江镇实际建设用地中土地利用的现状,评价结果的实用性和精度明显优于传统的栅格单元法,可为类似地区城镇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06期)
张凯旋,范雯,施佳颖[5](2019)在《上海郊野森林游憩适宜性评价及开发引导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郊野森林是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户外游憩需求的重要游憩资源,郊野森林游憩功能开发利用的依据是进行森林游憩适宜性评价。采用德尔斐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由游憩资源、游憩设施、游憩区位叁个方面10个指标构成的上海郊野森林游憩适宜性评价体系,并以此评估了上海64个郊野森林2000年、2006年和2012年游憩适宜性,根据评价结果将郊野森林游憩适宜性划分为高度适宜、中度适宜、勉强适宜、不适宜4个等级。结果表明:2000-2012年,上海郊野森林的游憩适宜性呈增加的趋势,处于低适宜性等级的郊野森林向高适宜性等级转化。并基于不同的游憩适宜性等级提出了优先开发高度适宜郊野森林、积极开发中度适宜郊野森林、适度开发勉强适宜郊野森林的分类引导途径。(本文来源于《自然资源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韩海燕[6](2019)在《增减挂钩项目土地复垦后耕地适宜性评价——以绥德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托绥德县吉镇镇等13个乡镇县域内城乡建设增减挂钩项目,对复垦后耕地进行适宜性评价。选取有效土层厚度等6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特尔斐法确定权重,对各评价单元进行适宜性综合分值计算和结果分析。研究表明:在选取的38个评价地块中,有效土层厚度和地形坡度是此次增减挂钩项目土地复垦后耕地适宜性评价的最大影响因子。(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2期)
董毓,刘前进[7](2019)在《丰城市规划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借助Mapgis空间分析功能,获得评价区各单元格评价因子的分级数据,并采用评价单元多因子分级加权指数和法进行了丰城市规划区建设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分区评价。结果表明:适宜性差区主要分布在赣江以西,曲江镇-仙姑岭以南一带;适宜性区主要分布于仙姑岭以北、皮湖水库以南、赣江以东等地。评价结果与当地实际情况比较符合,为规划区各板块功能分区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地下水》期刊2019年06期)
陈蕾,郭熙[8](2019)在《基于GIS和NFM的江西省土地茶叶种植适宜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考虑区域自然气候、地理环境以及茶叶生长规律的基础上,选择立地条件、土壤条件、理化性状、土壤管理等4个方面的11个因子作为评价指标,运用生态位适宜度模型,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对江西省土地茶叶种植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江西省生境条件整体较好,茶叶的种植以高度适宜和较适宜两级为主,分别占到44.72%和38.23%,主要分布在一些位于水域周围的低海拔山脉以及缓坡丘陵处;而不适宜区和勉强适宜区分布区域较少,分别约占16.94%和0.11%,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土质较差、土层营养含量较低处。(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2期)
杜东,王志野,李亚楠,白耀楠,刘宏伟[9](2019)在《宝坻区次浅层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引发出的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如何合理地开发地下空间变得日益重要。文章从影响地下空间开发的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及地质环境问题四方面出发,将不利于对地下空间进行开发的断裂带指标作为敏感因子,以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为核心模型,对宝坻区次浅层地质环境(10~30m)进行适宜性分区评价。在适应性分区评价中,将区域划分为适宜区、较适宜区、较不适宜区、不适宜区,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5.11%、34.29%、43.31%、7.29%。最后,对研究得到的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本文来源于《工程技术研究》期刊2019年22期)
钱者东,陈皓,张昊楠,张建亮,高军[10](2019)在《安徽鹞落坪自然保护区聚落用地适宜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保护区大多面临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的双重任务,协调好乡村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是问题的关键。以安徽鹞落坪自然保护区为例,从自然条件、生态限制和社会经济3个方面选取10项指标构建鹞落坪自然保护区聚落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对聚落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鹞落坪保护区适宜建设区域面积仅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1.80%,限制建设区域面积占19.03%,禁止建设区域面积占59.17%;现有聚落面积的75.10%分布在适宜建设区域,8.44%分布在限制建设区域,16.46%分布在禁止建设区域。根据评价结果,对现有聚落斑块分别提出发展、限制和退出3种布局优化策略。该研究有助于实现自然保护区内聚落的合理布局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对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适宜性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生态适宜性评价和可视域分析是风景区生态规划的重要手段和依据。以沈阳棋盘山国际风景旅游开发区为研究区域,以景区核心景观沈阳国家森林公园的保护与利用为目标,选取高程、坡度、坡向、植被覆盖类型、距道路或游线距离、距景点及服务设施距离、距居民点距离共7个评价因子,采用因子加权迭加法和可视域分析方法对景区进行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最适宜区、较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2%、45.4%和47.4%,通过优化森林公园游线规划将可视域从61.9%提升至65.4%。并对景区生态旅游规划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与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适宜性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1].刘森,董志良.雄安新区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J].河北地质大学学报.2019
[2].吴文,李冠华,吴德雯,高雁鹏,芦倩.基于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景区生态旅游规划策略[J].北方园艺.2019
[3].付野,艾东,王数,方一舒.基于反规划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以昆明市为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9
[4].刘壮,李远耀,张为,谭建民,刘月.基于改进斜坡单元法的山区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9
[5].张凯旋,范雯,施佳颖.上海郊野森林游憩适宜性评价及开发引导途径[J].自然资源学报.2019
[6].韩海燕.增减挂钩项目土地复垦后耕地适宜性评价——以绥德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9
[7].董毓,刘前进.丰城市规划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J].地下水.2019
[8].陈蕾,郭熙.基于GIS和NFM的江西省土地茶叶种植适宜性评价[J].湖北农业科学.2019
[9].杜东,王志野,李亚楠,白耀楠,刘宏伟.宝坻区次浅层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
[10].钱者东,陈皓,张昊楠,张建亮,高军.安徽鹞落坪自然保护区聚落用地适宜性评价[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