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45例临床疗效观察

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45例临床疗效观察

王明莉

(简阳市人民医院肾病内科641400)

【摘要】目的:探讨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患者中选取9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单行免疫吸附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71.11%,观察组相关指标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治疗中,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运用。

【关键词】红斑狼疮肾炎免疫抑制剂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4-0113-01

1资料与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患者90例为观察对象,男性18例,女性72例,年龄11-65岁,平均年(36.3±3.6)岁,病程6个月-5年,平均病程(3.1±0.8)年。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其他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单行免疫吸附治疗,术前肝素抗凝,地塞米松抗过敏,常规建立血管通路,分离血浆采用PH-350吸附柱行免疫吸附,常规免疫吸附前1d行甲基泼尼松龙静脉冲击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基础上行免疫抑制剂,行泼尼松片0.5-1mg/kg,同时行CTX冲击,0.57g/m?。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Hb、ESR、lgG、SLEDAI积分进行观察,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作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所得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3讨论

狼疮性肾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若在早期未及时治疗,则可能转为肾衰竭,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早期采取措施控制病情,阻止病情发展,是临床治疗的关键。免疫吸附疗法是一种新型的血液净化治疗方案,目前广泛应用于肾炎的临床治疗中。有学者将免疫吸附疗法应用于狼疮性肾炎治疗中,效果满意,可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1]。也有学者提出[2],在行免疫吸附疗法的同时,加用免疫抑制剂类药物进行联合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快速控制病情,改善患者症状。

我国引进免疫吸附疗法在免疫抑制抵抗的狼疮性肾炎患者后,经研究发现[3],经对50例患者行免疫吸附疗法治疗,其中有34例患者经治疗一个月后症状得以缓解,免疫球蛋白下降,循环免疫复合物减少。经学者观察发现,存在环磷酰胺抵抗患者,经免疫吸附疗法治疗后,其症状可在治疗2个月后得以缓解。

有学者认为,单用免疫抑制剂对狼疮性肾炎进行治疗,其复发率较高,难以对症状作有效控制。因此,在本组研究中,对狼疮性肾炎患者行免疫吸附法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行免疫吸附疗法特异性吸附血液毒素,起到净化血液的作用,在用药物作病情抑制,从而降低病情发作,利于肾功能相关性指标恢复。经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同相关文献报道一致。综合上述,对狼疮性肾炎采取免疫吸附法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是一种安全性高,且效果显著的治疗方案,降低病情复发,快速改善肾功能指标,利于患者恢复,降低致死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吴世芹.甲基泼尼松龙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红斑狼疮性肾炎20例的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3):3626-3627

[2]袁子薇,周明宣,高锦团等.干扰素α诱发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特征及文献复习[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06(4):921-923

[3]傅淑霞,张春霞,张丽萍等.肾脏病患者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并发隐球菌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2,20(1):73-77

标签:;  ;  ;  

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45例临床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