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激励介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介质,俄勒冈,摄动,曲率,方法,等离子体,化学反应。
激励介质论文文献综述
刘仕维[1](2018)在《双源激励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质阻挡放电是一种大气压下就可以产生稳定的、相对均匀的等离子体的放电模式,在表面改性、薄膜沉积、离子刻蚀等工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介质阻挡放电是在电极之间加入绝缘介质,外加电压必须是交流电源。工频交流电源激励介质阻挡放电时,放电功率较小,达不到很好的放电效果;高频交流电源激励介质阻挡放电时,注入反应器的能量很大,但注入的能量会有很大一部分转化为热能和光能,因此能量利用效率不高。本文采用双电源激励介质阻挡放电,其中高频电源用于提高放电次数从而增大离子密度,低频电源用于提高电压幅值从而提高放电强度,实现一种更好的在大气压条件下的等离子体源激励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本文主要研究了双源激励供电相比于单高频、单工频供电的优势,工频、高频电源电压幅值对双源激励供电的影响,双源激励供电的仿真研究以及大气压氩气中高频供电和双源供电对介质阻挡放电均匀性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了单高频、单工频及双源激励介质阻挡放电,以及电压总幅值相同时,高频电源和工频电源电压幅值占比不同时,工频、高频电源电压幅值对双源激励供电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放电形貌、电压电流波形和发射光谱强度都可以看出在相同电压下高频供电比工频供电更剧烈,高频的放电功率呈指数增长,而工频放电功率呈线性增长;高频电源和低频电源电压增大都对双源放电有促进作用;双源激励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源中高频占压比越大,放电越贴近高频模式,反之,则贴近工频模式;工频电源对双源激励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源贡献较小,工频电压幅值改变对放电特性的影响较小,而高频电源对双源激励介质阻挡放电的放电特性影响较大,得出高电压的高频电源与低电压的工频电源共同激励放电现象明显,放电效果更好;(2)通过Comsol等离子体一维仿真模型对双源激励供电的介质阻挡放电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从放电产生的电子密度随时间的变化来看,在高频电源上迭加工频电源,对双源激励介质阻挡放电有促进作用,放电时产生的电子密度有明显提高;从电子电流密度的结果来看,双源激励介质阻挡放电和单高频激励供电的特征接近,在单位时间内比单工频供电放电次数多,放电强度高;从活性物质生成量的来看,双源激励介质阻挡放电的形式相较于单高频的供电形式可以有效提高活性物质的生成量;(3)从电气参数、气隙间距及载气流量叁方面研究了单高频电源和双源激励供电对大气压氩气中DBD均匀性的影响并优化其条件。结果表明:外加电压幅值和放电频率的提高对大气压氩气DBD对放电功率、转振温度有明显提高;从放电均匀性的角度考虑,本实验优化的气隙间距为1.3mm;相同载气流量下双源激励供电的亮度和面积要高于单高频放电,并且随着载气流量的增大,放电面积逐渐扩大至气流的下游,气体的振转温度有所下降。(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8-04-30)
周天寿,张锁春[2](2004)在《激励介质的非线性波型动力学(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刻划着名的Belousov Zhabotinsky化学反应的俄勒冈振子为数学模型 ,研究解决了激励介质中一些悬而未决的理论问题 (如波的存在性和稳定性等 ) ,进一步完善了激励介质的非线性波型动力学的理论体系 .通过Painlev啨分析 ,B¨acklund变换和奇异摄动方法 ,分析地给出了一些常见的波型解 (如行波 ,螺旋波 ,靶型波 ,V 型波 ,涡卷波等 ) .在波前的邻域内 ,通过引进新的运动坐标系 ,获得了波在直角坐标下的运动方程 .特别是定量地给出了刻划小幅波的组织中心沿轴向和径向运动的规律 ,并由此可判定波的组织中心何时沿径向呈现膨胀或收缩 ,何时沿轴向有正向或反向漂移 .这一结果很好地与实验和数值模拟结果相吻合 .此外 ,研究了耦合的俄勒冈振子 ,解决了Tyson于 1 979年提出的一个猜想 (即对耦合的俄勒冈振子 ,稳定的回声波可以和稳定的正定态共存 ) ,提出了一套解决类似问题的一般方法 .(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期刊2004年02期)
闫广武[3](2003)在《激励介质中非线性化学波的格子Boltzmann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构造了用于非线性化学波的格子Boltzmann模型.通过设置无对流速度场,使用多重尺度和Chapman Enskog展开,得到了平衡态分布函数的各向同性解.算例考虑了用划痕起搏,在ε2尺度上给出了Selkov系统的模拟结果,再现了远离热力学平衡态的螺旋波结构的经典结果,并与传统数值方法及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本文来源于《计算物理》期刊2003年04期)
周天寿,张锁春[4](2000)在《激励介质中波的运动方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数学方面,建立了一种运动坐标系,运用摄动方法,得到了二维,叁维激励介质中波的运动方程.它为研究激励介质中各种波形解奠定了基础,也给进一步进行理论分析带来了方便.(本文来源于《应用数学学报》期刊2000年04期)
周天寿[5](2000)在《激励介质中非线性波型动力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刻划Belousov-Zhabotinsky化学反应的Oregonator模型为例,致力于激励介质中非线性波型动力学的理论研究。至目前为止,尽管已有大量的实验报告和数值模拟结果,但仍有大量悬而未决的理论问题,理论体系很不完备。本文一方面较全面地给出了激励介质中各种常见的波型解的形式,并应用摄动方法,获得了波的某些运动规律(包括波前和组织中心的运动);另一方面,研究了一些诸如波的存在性和稳定性等基本问题,进一步完善了激励介质中非线性波型动力学的理论体系。具体内容如下: 在第二章,我们借助Painlevé分析技巧,首次给出了行波或平面波的波速和色散关系在薄的边界层内的显式表示,由此获得了这些波的级数表示,并把这种技巧推广到其它类似的反应扩散方程中去。此外,我们建立一种新的运动坐标系,获得了在直角坐标系下刻划波的曲率效应的Eikonal方程。这种形式的方程克服由它的原始形式出发难求解的缺陷,它有明显的优点:容易求解且包含了一些常见的波型解。 在第叁章,运用Bcklund变换,给出了Oregonator模型中行波的近似解析解。对于小幅波的情形,利用摄动方法我们给出了此模型中包括螺旋波在内的一些非线性波型解的形式。为了获得靶型波,我们采用双时间的摄动方法,推导出决定靶型波的一关键方程。由此我们获得了二维和叁维情形下靶型波的具体形式。对叁维涡卷波和V-形波,我们也给出了它们的具体形式。 在第四章,我们应用摄动方法,较简捷地获得了组织中心沿径向和轴向的运动规律。特别地,对于小幅波,我们首次显式地给出了组织中心运动所遵守的线性律中的系数,由此容易判断组织中心沿径向运动是否为扩张或收缩,沿轴向运动是否为正向漂移或反向漂移。我们的这一结果很好地与Winfree的数值结果相吻合。此外,对等扩散的情形,我们还获得了组织中心的一封闭系统。 在第五章,我们研究了Oregonator型的激励介质所对应的常微分方程的动力(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期刊2000-12-01)
激励介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刻划着名的Belousov Zhabotinsky化学反应的俄勒冈振子为数学模型 ,研究解决了激励介质中一些悬而未决的理论问题 (如波的存在性和稳定性等 ) ,进一步完善了激励介质的非线性波型动力学的理论体系 .通过Painlev啨分析 ,B¨acklund变换和奇异摄动方法 ,分析地给出了一些常见的波型解 (如行波 ,螺旋波 ,靶型波 ,V 型波 ,涡卷波等 ) .在波前的邻域内 ,通过引进新的运动坐标系 ,获得了波在直角坐标下的运动方程 .特别是定量地给出了刻划小幅波的组织中心沿轴向和径向运动的规律 ,并由此可判定波的组织中心何时沿径向呈现膨胀或收缩 ,何时沿轴向有正向或反向漂移 .这一结果很好地与实验和数值模拟结果相吻合 .此外 ,研究了耦合的俄勒冈振子 ,解决了Tyson于 1 979年提出的一个猜想 (即对耦合的俄勒冈振子 ,稳定的回声波可以和稳定的正定态共存 ) ,提出了一套解决类似问题的一般方法 .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激励介质论文参考文献
[1].刘仕维.双源激励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
[2].周天寿,张锁春.激励介质的非线性波型动力学(英文)[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
[3].闫广武.激励介质中非线性化学波的格子Boltzmann模型[J].计算物理.2003
[4].周天寿,张锁春.激励介质中波的运动方程[J].应用数学学报.2000
[5].周天寿.激励介质中非线性波型动力学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