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尾扇头蜱论文-刘光远,才学鹏,白启,刘晓华,H.Wang

附尾扇头蜱论文-刘光远,才学鹏,白启,刘晓华,H.Wang

导读:本文包含了附尾扇头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饲喂方式,配对方式,附尾扇头蜱,生物学特性

附尾扇头蜱论文文献综述

刘光远,才学鹏,白启,刘晓华,H.Wang[1](2006)在《不同饲喂方式和配对方式对附尾扇头蜱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同期脱落的附尾扇头蜱的成蜱雌、雄分开,逐个秤重并编号,根据实验要求分成平均体重相同的多组和按个体大小分成多组,观察附尾扇头蜱在不同的饲喂方式和配对方式下,雌、雄蜱的吸血程度、饱血天数、雌蜱的产卵量、卵的个数,分析差异性和规律,阐述其生物学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6-08-01)

刘光远,才学鹏,白启,刘晓华,H.Wang[2](2006)在《附尾扇头蜱唾液腺分泌蛋白的多态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饲喂于豚鼠体上的雌、雄蜱,在不同的叮咬方式和配对方式下,其唾液腺蛋白组分的变化情况用 SDS-PAGE电泳方法进行分析,找出生物学现象和规律;阐述其生物学意义。试验结果摘要如下: 雄蜱各个组混合样品SDS-PAGE电泳图谱的比较分析发现,各个组之间相同天数的蛋白组分元明显差异,但在每组内不同叮咬天数之间比较,蛋白组分有显着的增减变化。雄蜱叮咬后的唾液腺蛋白组分与未叮咬雄蜱唾液腺蛋白组分相比有明显差异,叮咬雄蜱的唾液腺蛋白组分显着增多,特别是大个体组和中等个体组雄蜱。(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6-08-01)

刘光远,才学鹏,白启,刘晓华,H.Wang[3](2006)在《附尾扇头蜱唾液腺IgG结合蛋白的识别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蜱的唾液腺蛋白组分的研究目前已成为生物学、免疫学和生物药学研究和开发的主要目标之一.目前从蜱的唾液腺中发现了许多对蜱的免疫和生物制药有用的蛋白,如组胺结合蛋白(Histamine-Binding protein)、IgG结合蛋白(Immunoglobulin-G binding protein)、IL-2结合蛋白(IL-2 Binding protein)、p29 蛋白、HL34和35蛋白等。对有些蛋白的研究已有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已分别分离、克隆和表达了多种蛋白, 某些蛋白已测出了其模拟结构.1gG结合蛋白的研究已得到了许多学者的重视,从各种蜱中分离出了多个蛋白,目前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已知蛋白的重组表达和功能测定上。Wang等从附尾扇头蜱的唾液腺中分离、测定和表达了叁个IgG结合蛋白,并预测了他们的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6-08-01)

刘光远[4](2004)在《附尾扇头蜱生物学特性和唾液腺分泌蛋白分析及IgG结合蛋白的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硬蜱科的蜱能够传播许多种疾病,是吸血媒介中仅次于蚊类(Mosquitoes)排在第二位的极其重要的人类和动物疾病的传播媒介。它们具有地理分布范围广、气候适应能力强以及叮咬宿主的多样性的特点,是一个极为成功的生物种群。硬蜱属蜱的生活史与它们的宿主特异性有关,在长期的进化和寄生生活中形成某些针对其宿主的机能来抑制止血和免疫应答。 Ribeiro记载,蜱具有很强的能力逃避或抑制宿主的凝血系统,使其对宿主的选择性减到最小。另外一些蜱在唾液中需要一些特殊的拮抗物,用来逃避宿主的免疫反应。同时,Wang等研究认为,雄蜱可以帮助雌蜱吸血。刺激宿主对蜱的免疫反应的主要抗原决定簇来源于唾液,由蜱的唾液腺分泌。唾液腺是蜱体内最大的腺体,从一开始吸血,蜱就将唾液注入宿主体内,大多数硬蜱的唾液中包含有粘结混合物,用来将蜱的口器固定于宿主的皮肤,各种各样的酶和不同类型的生物活性分子也来自于蜱的唾液腺和唾液。这些成分是获得成功吸血的基础,它们使血液不断进入叮咬部位,抵抗宿主的止血剂和炎症介质以及帮助蜱逃避宿主的排异反应。唾液腺成分分析表明它们有调节宿主的细胞因子应答和降低淋巴细胞对T-细胞有丝分裂应答的能力,蜱通过唾液分泌的麻醉毒素也能引起宿主的疾病甚至死亡。唾液腺也是蜱传病传播的主要器官。此外,这些活性成分提供的唾液活性传递(SAT)在非毒血症蜱传性病毒病的传递中起重要的作用。蜱的唾液腺蛋白组分的研究已成为生物学、免疫学和生物药学研究和开发的主要目标之一,从蜱的唾液腺中已经发现了许多对蜱的免疫和生物制药有用的蛋白,如组胺结合蛋白(Histamine-Binding protein)、IgG结合蛋白(Immunoglobulin binding protein) 、IL-2结合蛋白(IL-2 Binding protein)、 p29蛋白、HL34和35蛋白等。对有些蛋白的研究已有了突破性进展,已分离、克隆和表达了多种蛋白,某些蛋白已测出了其模拟结构。IgG结合蛋白的研究已得到了许多学者的重视,从各种蜱中分离出了多个蛋白,目前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已知蛋白的重组表达和功能测定上。Wang等从附尾扇头蜱的唾液腺中分离、测定和表达了叁个IgG结合蛋白,并预测了他们的功能。本项研究旨在观察附尾扇头蜱在不同的饲喂方式下,雌、雄蜱的吸血能力,唾液腺分泌蛋白组分的变化情况,雌、雄蜱不同体重配对时各自的吸血情况、雌蜱的卵块重量和个数、饱血天数以及雄蜱不同体重下的唾液腺分泌蛋白的多态性,不同叮咬天数雄蜱唾液腺中IgG结合蛋白的分布情况以及它们的分离和序列测定等内容。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组数据的差异性和规律,推测其生物学意义。经研究获得以下结果:1.雄蜱无论配对与否,配对方式如何,各组相同天数的蜱相比较,吸血程<WP=6>度无显着变化,雄蜱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仅仅存在于叮咬点,当与雌蜱配对时,方可发挥生物活性的联合作用。或许生物活性物质并不能进入宿主的体液循环,经体液传递到达雌蜱的叮咬点起联合作用;抑或是进入体液循环的量很少,不足以引起蜱的联合作用。说明雄蜱帮助雌蜱吸血的功能是有条件的,联合吸血作用是雌、雄蜱在叮咬过程中达到严格意义上的联合方可发挥作用。2.雌蜱的体重增加明显,自第6天起,叁个组的雌蜱在体重增加程度上有明显差异,单一雌蜱组和雌、雄同体不混合组雌蜱虽体重增加达3倍以上,但在叮咬第6~10天之间,体重趋于相对恒定状态,始终叮咬于动物体,并不饱血脱落。而混合组雌蜱的体重增加极为明显,最高增加量可达100倍以上。T-检验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各组之间或不同叮咬天数之间,混合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在体重变化上差异显着。由此得出,雌蜱在整个发育期间,必须与雄蜱交配方可完成全部吸血过程,如不进行交配,则雌蜱虽大量吸血,但并不能饱血脱落。3.雄蜱个体与个体之间蛋白组分有明显的差别,叮咬雄蜱无论是何种叮咬方式、如何配对或在何种动物上叮咬,体重小的雄蜱(此处的“体重”是指饥饿时的体重)与体重大的雄蜱相比,它们的唾液腺蛋白组分有明显差别。小个体雄蜱的唾液腺蛋白组分中,有9条蛋白带发生变化,其中分子量为49.7kDa 、35.8kDa、16kDa、12.4kDa和10.8kDa的蛋白缺失;部分小个体雄蜱的21.5kDa的蛋白量明显减少,24.9kDa和23.3kDa的蛋白量显着减少;29.3kDa的蛋白量明显增加。本研究的意义是发现了雄蜱唾液腺分泌蛋白的分子个性现象,运用蜱的分子个性这一概念,成功地解释了硬蜱吸血时的聚集现象:不同表型的蜱协同抵抗宿主的免疫反应。并在理论和实验中阐明了这一群集习性对强者与弱者个体的不同影响,及强弱共存对提高种群适应性的优势。分子个性这一概念,进一步提炼了表现型多样性的内涵,对实用领域,如抗蜱和抗蜱传病原体疫苗的开发与应用,也有指导意义。4.在对雌蜱唾液腺蛋白组分的研究中发现,在叮咬过程中,叁个蛋白增加,一个蛋白减少。在混合组中,分子量为54kDa(F-A)、29.05kDa(F-B)和24.36kDa(F-C)的叁个蛋白在吸血后才逐渐出现,蛋白量随着吸血天数的增加而增加,分子量为 21.08kDa(F-D)的蛋白则随着吸血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饱血后完全消失。根据文献推测,叁个增加的蛋白或许为IgG结合蛋(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期刊2004-05-01)

附尾扇头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饲喂于豚鼠体上的雌、雄蜱,在不同的叮咬方式和配对方式下,其唾液腺蛋白组分的变化情况用 SDS-PAGE电泳方法进行分析,找出生物学现象和规律;阐述其生物学意义。试验结果摘要如下: 雄蜱各个组混合样品SDS-PAGE电泳图谱的比较分析发现,各个组之间相同天数的蛋白组分元明显差异,但在每组内不同叮咬天数之间比较,蛋白组分有显着的增减变化。雄蜱叮咬后的唾液腺蛋白组分与未叮咬雄蜱唾液腺蛋白组分相比有明显差异,叮咬雄蜱的唾液腺蛋白组分显着增多,特别是大个体组和中等个体组雄蜱。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附尾扇头蜱论文参考文献

[1].刘光远,才学鹏,白启,刘晓华,H.Wang.不同饲喂方式和配对方式对附尾扇头蜱生物学特性的影响[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06

[2].刘光远,才学鹏,白启,刘晓华,H.Wang.附尾扇头蜱唾液腺分泌蛋白的多态性分析[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06

[3].刘光远,才学鹏,白启,刘晓华,H.Wang.附尾扇头蜱唾液腺IgG结合蛋白的识别和分析[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06

[4].刘光远.附尾扇头蜱生物学特性和唾液腺分泌蛋白分析及IgG结合蛋白的识别[D].甘肃农业大学.2004

标签:;  ;  ;  ;  

附尾扇头蜱论文-刘光远,才学鹏,白启,刘晓华,H.Wang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