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安中学李岚
谈到语文,要是问什么是最能体现学生的语文水平的,那恐怕就要说是写作了,众所周知,作文不但综合体现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等,更集中体现了他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思想水平。但是,现在的学生中,你随便问一个,语文学习中,最让他们头疼的是什么。他们肯定会毫不犹豫的,异口同声的告诉你,那就是写作。长期以来,写作成了困扰广大语文教师和学生的一大难题,目前,中学作文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写作水平低下,学生从小学三年级甚至更早就开始了作文训练,至高中毕业,寒窗十载,却只有为数不多的学生能写出一手漂亮的文章。大多数学生在写作中语句不通、立意不明、结构混乱、错别字满篇,写出的作文单调无味,作文写作成了影响学生语文成绩的软肋,影响高考语文成绩的提高。
那么,写作到底是什么呢?写作就是一场心灵与外物的遇合,是心灵对世界的谛听、对世界的感悟。是情感的释放。写作强调“言之有物”,这个“物”就是内容,但它不是自然、社会、艺术的简单“复制”和“粘贴”,外物必须经过心灵的过滤、心灵的思考。比如自然界存在着形形色色的美,大家熟悉的“黄金分割”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为什么按这种比例分割就显得美呢?因为它合乎“美的规律”,而“美的规律”并不是纯然客观的,也同时也要契合心灵的法则。但是,现在大多数学生已经发现不了写作的美了,写作也变成了数学公式,框架化了,结构一成不变,内容大同小异,有些学生从小就在写公车上面让座,拾金不昧,带盲人过马路……到现在高中了,仍然是这些内容,写作的素材变得那么的匮乏,以致于每次的写作要么变成了李白,屈原,陶渊明等等古人的血泪史,要么变成历史教材,政治教材的缩写版,连他们自己都觉得枯燥,那还说什么感染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归根结底,还在于,现在的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没有生活体验,自认为没有东西可写。尤其现在的独生子女,家长包办代替的过多,接触社会更少,缺少人生经历,写作就更为困难。再加上繁重的课业负担,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练不完的题,学生接触的就是几门教材,理所应当的就成了写作的素材。学生用于阅读的时间就少之又少,见得少了,接触面窄了,眼光也就短浅了,写作也便肤浅了。那眼睛成了装饰品,不再是用来发现美的,这样笔下的一切事物都没有了感情,变成了一块块木头,就是因为这样,学生把写作当成了一件苦差事,一说写作,学生就愁眉苦脸,叫苦连天,搔首踟蹰,那一个个的铅字,变成了将要用尽的牙膏,使劲的挤压,才有那么一点点东西跑出来。长久下来,学生对写作便失去了兴趣,再也没有在写作中融进自己的感情,一篇没有感情的文章试问能够打动谁呢?大名鼎鼎的贝多芬曾伫立在故乡美丽的莱茵河畔,眺望峰峦起伏的七峰山,凝望冲出峡谷的莱茵河水,当他入神地欣赏大自然美景的时候,音乐的灵感在心中萌动了,他沉浸在体味和想象中,对走到跟前来攀谈的人抱歉地说:“对不起,我正陷入美好的遐思,别打扰我!”贝多芬热爱家乡,对家乡山水的秀丽、灵动情有独钟,才有了音乐灵感的萌生。我们中学生不是音乐家,更远不及像贝多芬这样的大家,但其间的道理是相通的、契合的。说到底,写作是心灵的感悟,是心灵对自然的感悟,对社会的感悟,对艺术的感悟。
由此可见,写作一定要先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当他有了兴趣以后,他便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写作当中,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谛听,用自己的感情去诠释,此时,便需要老师起好引导的作用,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说话能力。语文教师要在作文课上对学生的观察说话能力进行很好的训练,就必须组织好这堂课的结构,尽量使这堂课生动有趣。
其次,要让学生贴近生活、亲近自然,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大自然的一景一物、审视社会的种种现象、体察各行各业实情;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生活。其实,作文并非一定要写轰轰烈烈的大事,在引导学生多观察社会、生活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调动情感因素,学会为生活感动,善于从身边选材、从小事中挖掘其深远的意义,以小见大。可写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或误会与矛盾、写对存在于同学中的某些现象的分析与看法,进而写自己与老师、家人之间的关心、支持或误会;再写自己与陌生人之间的帮助或矛盾,题材不断扩展,笔触从学校、家庭延伸向社会的各个层面。
接下来还要要求学生多看优秀作文,多翻阅报刊杂志,以及历年来高考中所出现的满分作文,学习他们的的写作格式,搜集他们的写作素材,遇到优美的语言表达,新颖的写作方式,要学会摘抄,多注意好文章的精彩句子,死也要背起来。
同时要教会学生搜集、整理、运用材料。所谓材料,就是作者为着某一写作目的,从生活中搜集、摄取并且写入文章的一系列的事实或论据。为了帮助学生建设好这个材料仓库,必须要求并指导学生对搜集的材料进行整理、归类。可以这样归类:人物篇;故事篇;片段篇;描写篇;风景篇等。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作文的源头问题;
有所观察、有所思索,有所感悟,就应该将它充分表达出来,与人分享。所以有了写作素材还要鼓励他们多动手写作,那就要求学生自拟题目或老师提供一些题目进行训练,让学生走出无话可说、无题材可写的误区,并逐渐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社会的能力,从而培养写作兴趣。每次作文课后老师要认认真真地批改学生的作文,做好批注,多多的激励学生,此时就可以变每次作文变为一次小小的竞赛,由老师挑选出几篇优秀的作文,在课堂上阅读,让学生一块参与讲评,几次作文下来挑选出的范文,可以整理成册,在班上传阅,学生都是有小小的虚荣心的,这样也可以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还可以要求学生向学校的广播站文学园地,以及各大报刊杂志投稿,这样做,学生有了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心里充满了成功的喜悦。在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声中得到了力量,因而会激起一股强大的创作动力。
总之,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激发创作动力,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因人施教。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出发,从点滴细微之处入手,把工夫用在实处,充分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一言以蔽之,只有尽可能地使学生想写、要写,他们才有可能把作文写好、写新,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提高。要让学生变苦写为乐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