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粒长度论文_刘培培,张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端粒长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端粒,长度,人参,动脉瘤,食管癌,转录,白细胞。

端粒长度论文文献综述

刘培培,张梅[1](2019)在《端粒长度与睡眠障碍和细胞衰老相关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端粒系指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特殊弯曲帽状结构,是一种由包含TTAGGG的DNA重复序列和端粒结合蛋白构成的核蛋白复合物。正常人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端粒长度相应缩短,当达到一定临界值时即阻止细胞进一步分裂,导致细胞衰老、死亡。端粒长度决定细胞分裂次数和存活期,是细胞衰老的生物学标志物,端粒长度由基因调控并受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睡眠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生理过程,易受衰老影响。目前端粒长度与睡眠和衰老关系的研究颇受关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有助于了解端粒长度与睡眠和衰老的潜在联系。(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徐之丽,张赛,涂悦,吴焕成,刘洋[2](2019)在《白藜芦醇对颅内动脉瘤形成及端粒长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大鼠颅内动脉瘤(IA)形成及端粒长度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对照组、IA组和白藜芦醇组,每组12只。IA组和白藜芦醇组大鼠予以构建IA大鼠模型,白藜芦醇组大鼠每日按40 mg/kg剂量,将白藜芦醇溶于2 mL生理盐水并灌胃给药;IA组大鼠每日给予2 mL生理盐水灌胃,对照组不进行任何额外操作。12周后,实时荧光定量法测端粒相对长度,以及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和端粒结合蛋白-叁肽肽酶1(TPP1)相对表达量;血管铸型后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IA形成情况。结果白藜芦醇组与IA组相比,IA形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0%vs 66.7%,P>0.05),但白藜芦醇组大鼠Ⅲ期IA形成率显着降低(χ~2=4.800,P=0.028)。与对照组相比,IA组和白藜芦醇组大鼠端粒长度与显着缩短,TERT和TPP1表达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A组比较,白藜芦醇组大鼠端粒长度更长,TERT和TPP1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藜芦醇对IA的形成无影响,但可抑制端粒长度缩短并延缓IA的进展。(本文来源于《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赵永杰,邹婷,段世伟,周晓辉[3](2019)在《新疆地区汉族老年人阿尔茨海默病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外周血DNA绝对端粒长度》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文探讨了新疆地区汉族老年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外周血DNA绝对端粒长度(absolute telomere length,ATL)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AD及MCI发病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择在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就诊的年龄≥60岁的患者,根据诊断及排除标准入选AD组37例(男20例,女17例),MCI组63例(男27例,女36例),对照组126例(男51例,女75例),采集所有受试者晨起空腹血,通过实时荧光法(RTPCR)检测所有样本的ATL,比较其在叁组人群中的差异。结果 MCI组ATL 0.0464(0.0456,0.0476)短于对照组0.0479(0.0463,0.0501)(P=0.0006),且短于AD组0.0503(0.0446,0.0543)(P=0.001)。在男性、患高血压及年龄在76~90岁者中MCI组ATL短于对照组及AD组(P<0.05);在女性、未患高血压、高中以下学历及年龄在60~75岁者中MCI组ATL短于对照组(P<0.05);在高中及以上学历者中MCI组ATL短于AD组(P=0.015)。结论外周血DNA的ATL可能影响新疆汉族人群AD及MCI的发病,且在AD患者中可能存在某种维持端粒长度稳定的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余盛南,陈诗奇,王倩,潘维浙,贾晋[4](2019)在《煤矿工人外周血相对端粒长度与高血压风险的病例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煤矿工人端粒长度与高血压危险的关系,探讨高血压发病影响因素。材料和方法本研究基于山西省北部的大型煤矿集团煤矿工人的病例对照研究,调查于2013年7月-2013年12月进行,招募了437名煤矿工人(215例高血压患者和222名健康对照者),人群的纳入标准为矿区长期工作人员,且年龄在18~65岁。本研究采用了基于以往相关文献的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性别、出生日期、受教育程度、工作类型、工作地点、工作时间、BMI指数、吸烟状况(当前吸烟者和不吸烟者)、饮茶和饮酒状态(饮酒定义为每周饮酒一次以上),静息10 min后,在坐位测量血压,问卷信息采用双轨录入。在问卷调查前告知被调查者研究目的,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得了山西医科大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对于问卷调查采用面对面调查,调查员需经过专业的训练且具备必要的医学知识。高血压定义基于2010年中国高血压管理指南,其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定在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在没有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情况下,禁食12小时后取外周血进行DNA分离,相对端粒长度(relative telomere length)采用实时定量PCR测定。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饮酒和当前吸烟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饮酒者的发病风险是不饮酒者的2.103倍,吸烟者的发病风险是不吸烟者的1.812倍;饮茶和相对端粒长度是高血压的保护因素,饮茶者的发病风险是不饮茶的0.609倍,相对端粒长度在0.57927~1.45126范围内的发病风险是相对端粒长度<0.57927者的0.529倍。对照组中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工作类型(P=0.043)和是否饮酒(P=0.024)对年龄调整相对端粒长度有显着的影响。年龄调整相对端粒长度多重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调整相对端粒长度与BMI、酒精消耗呈负相关。本研究中高血压患者相对端粒长度为1.14176±0.91981,健康对照组的相对端粒长度为1.10599±0.68894,并未发现高血压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相对端粒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饮酒和当前吸烟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饮茶是高血压的保护因素,相对端粒长度与煤矿工人高血压有无关联仍需加大样本量做进一步的人群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第九次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集》期刊2019-09-17)

李静[5](2019)在《端粒长度及端粒相关基因与陕西汉族人群食管癌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和目的: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C)的发生发展受遗传与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个体的遗传背景可影响食管癌的发病,而这种遗传背景的差异在人群中主要表现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端粒位于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可保证每条染色体的完整性。端粒长度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息息相关。许多研究表明端粒长度受到基因的调控。本研究旨在探究陕西汉族人群中端粒长度及端粒长度相关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发病的关系,为预测食管癌发病风险提供深刻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策略,研究对象均是2017年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集的食管癌患病人群样本和同一时期同一医院的体检中心收集的健康对照人群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样本的相对端粒长度(RTL),并通过Mann-Whitney U检验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端粒长度与食管癌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之后,通过数据库筛选了9个端粒长度相关基因上的44个SNPs位点,并采用Agena MassARRAY技术平台对这些基因上的44个SNPs位点进行分型。通过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来评估陕西汉族人群中端粒长度相关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易感性的关联。研究结果:1.端粒长度与食管癌风险的关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的RTL较对照组的RTL长,且较长的RTL与较短的RTL均可增加食管癌的发病风险。2.端粒长度相关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遗传易感性的关联分析:(1)等位基因模型分析结果显示:TERT基因上的rs10069690,rs2242652和rs2853676位点与增加食管癌的发病风险相关;(2)遗传模型分析结果显示:ACYP2(rs12615793,rs11896604和rs17045754),TERT(rs10069690,rs2242652和rs2853676)与ZNF208(rs2188972,rs2188971,rs8103163和rs7248488)均与增加食管癌的发病风险相关。(3)单体型分析结果显示:ACYP2基因上的SNPs位点构成的单体型“TTCTATG”与增加食管癌的发病风险显着相关。TERT基因上由SNPs位点构成的单体型“TA”和“TG”以及ZNF208基因上由SNPs位点构成的单体型“ATAA”均与增加食管癌的发病风险显着相关。(4)UALCAN数据库检索结果显示:ACYP2、TERT和ZNF208基因的表达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以及不同特征人群中的表达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基因的高表达与低表达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也是不同的。研究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端粒相关基因的遗传变异以及相对端粒长度与食管癌的发病风险相关。(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6-01)

王庭慧[6](2019)在《大鼠大强度游泳、运动自愿程度和端粒长度的关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目前关于运动对机体染色体端粒长度的影响观点不一,本研究拟通过观察机体氧化应激过程、炎症反应和端粒酶作用机制叁个方面探索运动与端粒长度的关系,在端粒表现方面为运动与健康的关系机制提供理论数据。但同时,运动具有高度的自愿性因素,有人本性就喜欢进行体育活动,属于高运动自愿性。而也有相当比例的人群天生不喜爱运动,即低运动自愿性,所以在研究运动对机体染色体端粒长度的影响时,需要考虑运动对低运动自愿性大鼠造生的心理应激对端粒长度的影响,因此本文将对运动、运动自愿性和端粒长度叁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选取7周龄SD大鼠16只进行研究,先通过自发活动转轮笼获得大鼠的运动自愿程度,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将大鼠分为运动组和静养组,各8只。运动组进行5周大强度递增负荷游泳运动,第1周,尾部无负重,第2周,尾部负重5%,第3-5周,尾部负重10%,30min/天,5天/周,观察其SOD、MDA、IL-6、TNF-α、p16基因表达、端粒酶活性和端粒长度的变化,并对活动自愿程度与端粒长度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分析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Pearson相关。结果:与静养组相比,运动组血清SOD无显着性变化(P=0.109),MDA非常显着性降低(P=0.001),SOD/MDA显着性提高(P=0.01)。与静养组相比,运动组大鼠血清IL-6无显着性变化(P=0.638),TNF-α无显著性变化(P=0.627)。与静养组相比,运动组大鼠p16基因表达非常显着性降低(P=0.001),端粒酶活性显着性升高(P=0.02)。与静养组相比,运动组大鼠白细胞端粒长度无显着性变化(P=0.1)。静养组大鼠活动自愿程度与端粒长度之间无相关性(r=-0.393,P=0.44),运动组大鼠活动自愿程度与端粒长度之间正相关,且显着相关(r=0.926,P=0.008)。结论:1.5周大强度游泳运动可以降低机体的氧化应激水平。2.5周大强度游泳运动能够提高端粒酶活性,同时抑制p16基因的表达,对端粒起到保护作用。3.运动过程中,大鼠的运动自愿程度越高,对于延缓端粒长度缩短越有效。(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期刊2019-06-01)

纪瑞锋[7](2019)在《内外源性人参皂苷对人参端粒长度的影响及其机制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参属(Panax)是五加科下的一个小型属,该属植物中几乎所有植物均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其中人参(P.ginsengC.A.Mey.)是人参属中历史最为悠久、用途最为广泛、临床最为常用的传统中药材之一,在国内外均有着十分巨大的市场需求。作为五加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参在仿野生条件下栽培周期可长达二叁十年,野外更是长达数百年,是极其罕见的寿命漫长的草本植物。端粒是位于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由简单重复的DNA序列和端粒结合蛋白组成的一种复合体结构,在高等生物体中,细胞中的端粒常常会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多而逐渐磨损,磨损至某一临界值时(Hayflick极限),细胞停止分裂进入衰老阶段,因此端粒被称为“分子时钟”、“生命时钟”。植物中的端粒序列具有维护染色体和遗传稳定性、影响植物的生理病理过程、与植物寿命密切相关等重要作用,是非常值得关注的研究对象,人参中的端粒长度更是与人参的年龄呈线性相关,是人参年龄鉴定的最佳生物标志物。人参中最主要的药理活性成分以及质量评价的最重要指标性成分是人参皂苷,连续种植多年的人参土壤中含有的人参皂苷具有显着的自毒性效应,使得人参出现明显的连作障碍问题,外源添加人参皂苷的实验也表明了人参皂苷对人参种子和幼苗的生长发育具有显着的影响,外源性的人参皂苷对人参自身的生理活动的这种显着的影响提示我们在植物界分布极其狭窄的人参皂苷可能与人参中的端粒长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生理学联系,从而维持了人参漫长的生命周期。为了验证人参皂苷与人参端粒长度之间存在生理学联系的科学假说,本论文开展了如下工作:1.开发了快速测定人参端粒长度的Q-PCR方法,并通过经典的端粒长度测定的TRF方法对其进行了评价,首次确立了可以用于人参端粒长度高通量测定的方法。首先采用端粒长度测定公认的“金标准”TRF方法对人参主根的端粒长度进行测定,其次开发了 Q-PCR方法对人参主根的相对端粒长度进行测定,并参照已有研究将Q-PCR方法测定结果与TRF方法进行了相关性考察,结果表明两者相关性良好(R2=0.7577),所建立PCR方法可用于人参中端粒长度的高通量快速测定。2.考察了外源性人参皂苷对人参悬浮细胞端粒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某些二醇型人参皂苷可以使端粒长度缩短,而某些叁醇型人参皂苷可以使端粒长度延长,首次确立了外源性人参皂苷与人参端粒长度存在密切的生理学联系,首次提出了二醇型和叁醇型的某些人参皂苷在人参体内的生理功能可能具有拮抗性。采用外源添加的方法,向人参悬浮细胞的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六种人参皂苷GS1-GS6及两种植物激素茉莉酸甲酯和油菜素内酯,分别于培养一天及七天后收集人参悬浮细胞,采用Q-PCR方法对不同处理后的人参悬浮细胞中的端粒长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培养基中加入二醇型人参皂苷GS1、GS3一天和七天均可以使人参悬浮细胞的端粒显着缩短,培养基中加入叁醇型人参皂苷GS2一天和七天,加入GS5七天,均可使人参悬浮细胞的端粒显着延长。3.选取代表性的二醇型及叁醇型人参皂苷处理的悬浮细胞,对其转录水平的差异进行了分析,获得了大量有注释的差异表达基因,为人参皂苷的多种潜在生理功能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选取对照组及50μM的MJ、GS1、GS2处理一天后的叁份生物学重复样品,进行转录组学研究。结果表明,MJ作为植物激素,对人参悬浮细胞的转录情况影响最大,与叁种处理对人参悬浮细胞端粒长度的影响结果一致。KEGG数据库的注释分析表明,MJ处理后植物激素信号转导(plant hormone signal transduction)、淀粉和蔗糖代谢(starch and sucrose metabolism)两条通路差异基因较多,人参皂苷GS1、GS2处理后内质网中的蛋白质处理(protein processing in endoplasmic reticulum)、植物-病原体互作(plant-pathogen interaction)两条通路差异基因较多,表明这两种处理与MJ处理不同,并非通过激素信号转导途径而是通过病原体途径对人参悬浮细胞产生影响的。4.建立了人参的再生体系及遗传转化体系,并采用人参皂苷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的过表达及干扰,首次对内源性人参皂苷与人参端粒长度的生理学联系进行了探讨。采用多种来源的人参外植体暗培养诱导人参愈伤组织,再将其转入分化培养基中光培养获得丛生芽,将丛生芽转入生根培养基中,光培养即可获得生根的人参再生苗。以人参主根中的RNA反转录的cDNA为模板克隆了人参皂苷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利用Gateway克隆技术构建了相应的表达载体,采用冻融法将获得的载体转化到根癌农杆菌EHA105、发根农杆菌C58C1中,并采用叶盘法对人参进行侵染。将获得的载体包裹至金粉表面并用基因枪轰击直接将微弹导入人参愈伤组织中,通过农杆菌侵染法、基因枪法对人参遗传转化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索。(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期刊2019-05-31)

肖健豪,袁倩,张斯淼,李晓东,段世伟[8](2019)在《外周血PON1基因高甲基化、端粒长度变短与脑梗死发病相关》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对氧磷酶1(paraoxonase1,PON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和端粒长度与中国山东地区汉族人群脑梗死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52例确诊脑梗死患者为病例组,152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提取外周静脉血基因组DNA,使用荧光定量甲基化特异性PCR(quantitative methylationspecif icPCR,qMSP)测定受试者的血液PON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及端粒长度。每个样本的甲基化程度以甲基化参考百分比(PMR)来表示。结果:病例组中PON1甲基化程度显着高于对照组(Z=-3.898,P=0.0001),性别亚组显示差异主要在男性中更为显着(Z=-3.786,P=0.0002)。病例组患者的端粒长度显着低于对照组(Z=-11.843,P<0.0001),且男女亚组中端粒长度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然而,并没有发现PON1甲基化水平与端粒长度的相关性(病例组r=0.023,P=0.775;对照组r=-0.157,P=0.054)。结论:PON1启动子区高甲基化和端粒长度变短与脑梗死发病相关,是中国山东地区汉族人群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临床与病理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李骥[9](2019)在《端粒长度与非小细胞肺癌TKI治疗疗效及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NSCLC患者中端粒长度与TKI靶向治疗疗效的相关性研究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呈现持续上升和年轻化趋势。靶向治疗是驱动基因阳性晚期肺腺癌患者的最重要治疗手段,使晚期肺癌患者的预后得到明显改善。吉非替尼是一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用于治疗EGFR驱动基因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具有非常好的疗效。然而,一半的患者在接受吉非替尼治疗后的10个月左右会出现耐药而病情进展,但目前尚缺乏预测吉非替尼治疗效果的理想预测指标。端粒是人类染色体末端保护复合体,由短重复核苷酸序列“TTAGGG”组成,随着细胞分裂,端粒长度逐渐缩短,使细胞不能很好的适应环境改变而导致细胞分裂受到阻滞,组织补给受到干扰。目前研究发现端粒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预后及耐药密切相关。但目前缺乏端粒与EGFR-TKI疗效及相关性的研究。本课题拟研究外周血白细胞相对端粒长度是否可作为EGFR-TKI靶向治疗预后的生物标志物,我们收集了ⅢB期或IV期EGFR驱动基因阳性的TKI为一线治疗的肺腺癌患者182例,全组患者中位年龄为55岁,其中男性76例,女性106例,具体为19外显子缺失88例(48.4%),L858R突变94例(51.6%)。用Q-PCR方法测量每位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相对端粒长度。随后我们计算了白细胞相对端粒长度与晚期肺腺癌对吉非替尼疗效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与相对较长的端粒相比,相对较短的白细胞端粒长度与吉非替尼疗效较差显着相关: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Survival Time,MST)分别为14.3个月vs 19.1个月,p值=0.01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 survival time,m PFS)分别为10.3个月vs13.0个月,p值=0.164。多因素分析显示,相对短端粒长度是接受TKI治疗的EGFR驱动基因阳性患者独立的生存不良预后因素:危险比(HR)=1.65,95%置信区间(CI)=1.28-2.12,p值=0.006。第二部分: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端粒长度与发病风险关系的研究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多见于年轻女性,分为乳头状、滤泡状、髓样和未分化癌。乳头状甲状腺癌又分为乳头状和微乳头状癌。端粒主要由短重复核苷酸序列“TTAGGG”组成,是人类线性染色体末端的DNA-蛋白质复合体,可提供非转录DNA缓冲物,与端粒结合蛋白一起构成特殊的“帽子”结构,随着细胞分裂,端粒长度逐渐缩短,从而导致细胞不能很好的适应环境改变,导致细胞分裂受到阻滞,组织补给受到干扰。目前研究发现端粒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预后及耐药密切相关。有研究提出端粒长度可能导致乳头状甲状腺癌的发病易感性,为了验证这一假设,我们检测了白细胞相对端粒长度,用于研究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这是一项在中国汉族人群中进行的病例对照研究,共收集了1200例PTC患者和1201名年龄、性别相互匹配的健康人做为对照组。经统计分析,相对端粒长度(RTL)较短的患者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病风险升高显着相关:OR=1.61,95%CI=1.35-1.92,p值=1.30×10-7。有趣的是,当我们根据对照组中相对端粒长度(RTL)的四分位数分为四组时,我们观察到相对端粒长度和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病风险之间呈反向U形关联。当把第一个四分位数组(最长的一组)作为参考组进行比较时,第二,第叁和第四(最短组)四分位数的个体ORs(95%CIs)为5.61(4.04-7.78),p值=6.10×10-25;9.33(6.78-12.83),p值=6.99×10-43和1.23(0.83-1.81),p值=0.300,而这种反向U形关系在年轻人中更为明显。由此得出,白细胞相对端粒长度可能是识别PTC个体风险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我们的研究在中国人群中首次表明白细胞端粒长度与PTC风险相关。在白细胞端粒长度与PTC风险之间有明显的倒U形关系,这种相关性在年轻群体中显得更为明显。这些发现支持了端粒长度与PTC的易感性显着相关的假设。(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期刊2019-05-01)

刘洋[10](2019)在《人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与贲门癌发病风险及预后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和目的: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缩短的白细胞端粒长度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有关,包括胃癌、食管癌、肺癌等。但是有关端粒长度是否可以增加贲门癌的发病风险,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论。本研究利用外周血样本评估白细胞端粒长度与贲门癌发病风险的关系,同时探索外周血端粒长度对于评估贲门癌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共纳入524例经病理学确诊的贲门癌病例和51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所有研究对象均为中国汉族人。采集每位研究对象的晨起空腹外周静脉血,提取外周血白细胞DNA,然后采用qPCR的方法检测相对端粒长度。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并分析端粒长度与贲门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同时随访贲门癌患者的生存信息,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贲门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并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时间的比较。同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相对端粒长度与贲门癌预后的关系。结果:贲门癌病例组的外周血白细胞相对端粒长度显着短于正常对照组(1.10±0.54 vs.1.24±0.58,P<0.001)。以对照组相对端粒长度的中位数作为截断值进行二分位分析时发现,拥有较短端粒长度的人群其贲门癌的发病风险明显升高(OR=1.71,95%CI=1.31-2.24,P=9.05×10~(-5))。四分位分析显示,相对端粒长度越短,贲门癌的发病风险越高,二者呈显着的剂量依赖关系(P for trend=3.38×10~(-5))。而且,较短的端粒长度与吸烟在贲门癌发病中具有联合作用,短端粒吸烟者其贲门癌的发病风险是长端粒不吸烟者的7.03倍(95%CI=4.55-10.86,P=1.43×10~(-18))。另外,拥有较短相对端粒长度的贲门癌患者其总生存期明显短于长端粒的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21.2个月和29.2个月(P=0.029)。较短的端粒长度与贲门癌患者的不良预后显着相关(HR=1.40,95%CI=1.05-1.88,P=0.024)。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外周血白细胞相对端粒长度与贲门癌发病风险显着相关,端粒长度越短贲门癌的发病风险越大。而且较短的端粒长度与吸烟在增加贲门癌发病风险中具有联合作用。同时,拥有较短的端粒长度的贲门癌患者其总生存期更短,预后更差。(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期刊2019-05-01)

端粒长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大鼠颅内动脉瘤(IA)形成及端粒长度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对照组、IA组和白藜芦醇组,每组12只。IA组和白藜芦醇组大鼠予以构建IA大鼠模型,白藜芦醇组大鼠每日按40 mg/kg剂量,将白藜芦醇溶于2 mL生理盐水并灌胃给药;IA组大鼠每日给予2 mL生理盐水灌胃,对照组不进行任何额外操作。12周后,实时荧光定量法测端粒相对长度,以及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和端粒结合蛋白-叁肽肽酶1(TPP1)相对表达量;血管铸型后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IA形成情况。结果白藜芦醇组与IA组相比,IA形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0%vs 66.7%,P>0.05),但白藜芦醇组大鼠Ⅲ期IA形成率显着降低(χ~2=4.800,P=0.028)。与对照组相比,IA组和白藜芦醇组大鼠端粒长度与显着缩短,TERT和TPP1表达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A组比较,白藜芦醇组大鼠端粒长度更长,TERT和TPP1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藜芦醇对IA的形成无影响,但可抑制端粒长度缩短并延缓IA的进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端粒长度论文参考文献

[1].刘培培,张梅.端粒长度与睡眠障碍和细胞衰老相关性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9

[2].徐之丽,张赛,涂悦,吴焕成,刘洋.白藜芦醇对颅内动脉瘤形成及端粒长度的影响[J].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2019

[3].赵永杰,邹婷,段世伟,周晓辉.新疆地区汉族老年人阿尔茨海默病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外周血DNA绝对端粒长度[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9

[4].余盛南,陈诗奇,王倩,潘维浙,贾晋.煤矿工人外周血相对端粒长度与高血压风险的病例对照研究[C].中国毒理学会第九次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集.2019

[5].李静.端粒长度及端粒相关基因与陕西汉族人群食管癌的相关性研究[D].西北大学.2019

[6].王庭慧.大鼠大强度游泳、运动自愿程度和端粒长度的关联性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9

[7].纪瑞锋.内外源性人参皂苷对人参端粒长度的影响及其机制初探[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9

[8].肖健豪,袁倩,张斯淼,李晓东,段世伟.外周血PON1基因高甲基化、端粒长度变短与脑梗死发病相关[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9

[9].李骥.端粒长度与非小细胞肺癌TKI治疗疗效及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研究[D].济南大学.2019

[10].刘洋.人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与贲门癌发病风险及预后关系的研究[D].济南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杂交保护的反应模式图

标签:;  ;  ;  ;  ;  ;  ;  

端粒长度论文_刘培培,张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