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制房单元模具,包括:外模(1)、内模和底台(2),所述内模与底台(2)围成可供人操作的内部空间;所述内模包括固定模板(3)和活动模板(5),所述固定模板(3)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台(2)上,所述活动模板(5)至少在垂直方向可活动地连接于该底台(2)。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房单元模具可减少脱模时内模与预制房单元之间的结合力,使脱模更加容易,预制房单元更容易起吊。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预制房单元模具,包括:外模(1)、内模和底台(2),所述内模与底台(2)围成可供人操作的内部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包括固定模板(3)和活动模板(5),所述固定模板(3)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台(2)上,所述活动模板(5)至少在垂直方向可活动地连接于该底台(2)。
设计方案
1.一种预制房单元模具,包括:外模(1)、内模和底台(2),所述内模与底台(2)围成可供人操作的内部空间;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模包括固定模板(3)和活动模板(5),所述固定模板(3)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台(2)上,所述活动模板(5)至少在垂直方向可活动地连接于该底台(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房单元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模板(5)包括:活动模板主体(51)、第一衔接模板(52)和第二衔接模板(53);所述固定模板(3)的顶面与活动模板主体(51)的顶面拼接,所述第一衔接模板(52)和第二衔接模板(53)拼接于所述活动模板主体(51)的侧部和固定模板(3)的侧部之间;该活动模板(5)的底部下方设有供其下移的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房单元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衔接模板(52)和第二衔接模板(53)的宽度从上至下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房单元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衔接模板(52)和第二衔接模板(53)的侧部与所述活动模板主体(51)和固定模板(3)的侧部用螺栓连接,该第一衔接模板(52)和第二衔接模板(53)的底部通过螺栓与所述底台(2)连接并调节高度;所述活动模板主体(51)的底部通过螺栓与所述底台(2)连接并调节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预制房单元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模板(3)和活动模板(5)沿对角线拼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预制房单元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台(2)与内模的顶板之间设有可调节高度的竖向支撑(6),所述底台(2)与内模的侧板之间连接有可调节长度的斜向支撑(7),沿内模宽度方向设有连接所述固定模板(3)和活动模板(5)的侧板的可调节长度的横向支撑(8)。
7.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预制房单元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台(2)的底板在所述第一衔接模板(52)和第二衔接模板(53)的位置处开设有洞口(21)。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制建筑单元的生产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制作预制建筑单元的模具。
背景技术
传统的住宅或办公楼、尤其是高层建筑通常都是在施工现场现浇混凝土来建造的,但这种传统现浇结构的建筑不仅施工工序烦杂,施工周期长,耗费人工,质量难以统一,而且会产生较多的建筑垃圾和极大的噪声和沙尘污染,给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极大的干扰。
为此,现在在建筑工程中逐渐开始采用预先在工厂制作好的预制建筑单元,例如预制厨房、预制卫生间、预制卧房等,将预制建筑单元与建筑的现浇部分结合在一起,可以大大减少现场施工作业量,缩短施工时间、减少人工,并能较大程度地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干扰。
现有的预制建筑单元,在制作时要先安装好外模和内模,然后在内模和外模之间绑扎钢筋后浇灌混凝土以形成建筑单元,待达到足够的强度后再拆除外模,然后将建筑单元吊起使预制建筑单元与内模分离即可。但一般来说,因为内模与建筑单元之间的接触面较大,因而两者之间的结合力也较大,要使预制建筑单元与内膜之间脱模不容易,往往造成预制建筑单元起吊时比较困难,这是预制建筑单元制作时的一个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木方的不足,提供一种容易脱模的预制房单元的模具。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预制房单元模具,包括:外模、内模和底台,所述内模与底台围成可供人操作的内部空间;
所述内模包括固定模板和活动模板,所述固定模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台上,所述活动模板至少在垂直方向可活动地连接于该底台。
所述活动模板包括:活动模板主体、第一衔接模板和第二衔接模板;所述固定模板的顶面与活动模板主体的顶面拼接,所述第一衔接模板和第二衔接模板拼接于所述活动模板主体的侧部和固定模板的侧部之间;该活动模板的底部下方设有供其下移的空间。
所述第一衔接模板和第二衔接模板的宽度从上至下逐渐增大。
所述第一衔接模板和第二衔接模板的侧部与所述活动模板主体和固定模板的侧部用螺栓连接,该第一衔接模板和第二衔接模板的底部通过螺栓与所述底台连接并调节高度;所述活动模板主体的底部通过螺栓与所述底台连接并调节高度。
所述固定模板和活动模板沿对角线拼接。
所述底台与内模的顶板之间设有可调节高度的竖向支撑,所述底台与内模的侧板之间连接有可调节长度的斜向支撑,沿内模宽度方向设有连接所述固定模板和活动模板的侧板的可调节长度的横向支撑。
所述底台的底板在所述第一衔接模板和第二衔接模板的位置处开设有洞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房单元模具的内模由独立的固定模板和活动模板拼接而成,拆模时可先将活动模板向下移向内缩,由此可大大减小内模与预制房单元之间的接触面积和结合力,因而更容易脱模和起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预制房单元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所述内模的示意图;
图3为所述固定模板与底台固定连接的示意图;
图4为所述内模的第一衔接模板和第二衔接模板下移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所述内模的活动模板主体下移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所述第一衔接模板和第二衔接模板的竖向结构示意图;
图7为所述第一衔接模板和第二衔接模板的横向剖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预制房单元模具沿长度方向的竖向剖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预制房单元模具沿宽度方向的竖向剖面图;
图10为所述活动模板主体与底台连接处的放大图;
图11为所述预制房单元的预制底板的示意图;
图12为所述预制房单元的墙体和顶板与底板组合时的示意图;
图13为制作完成的预制房单元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房单元模具主要由外模1、内模和底台2组成,其中,内模具有包围周边的墙体以及封闭墙体顶部的顶板,底台2由型钢焊接成一框架结构且在框架结构上固定设置有底板22,该内模与底台2围成可供工人在内部操作的空间。本实用新型的特别之处在于:所述内模包括固定模板3和活动模板5,其中的固定模板3通过焊接或其它常用的方式固定在底台2的上方,而活动模板5至少在垂直方向通过螺栓等方式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底台2,相应地,所述活动模板5的底部下方设有可供其下移的活动空间。这样在脱模时,通过向下移动活动模板5可方便地使其与预制房单元分离,从而大大减少脱模的难度。
预制房单元的外形通常大致呈方形,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模板3和活动模板5沿方形的对角线拼接,有利于模具的设计和减少拼接所需部件。所述活动模板5包括以下三个独立部件:活动模板主体51、第一衔接模板52和第二衔接模板53。
其中,所述活动模板主体51的顶面与固定模板3的顶面用螺栓等方式拼接在一起,如图10所示,该活动模板主体51的底部通过可调节的螺栓92与所述底台2连接并调节高度,在内模组装好的状态下,该活动模板主体51的底部距离底台2连接处可预留150毫米以上的空间。
所述第一衔接模板52和第二衔接模板53分别位于活动模板主体51的两端侧,用于活动模板主体51侧部和固定模板3侧部之间的拼接。
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第一衔接模板52和第二衔接模板53可以采用相同的结构,其宽度从上至下逐渐增大由此其立面大致呈梯形,该第一衔接模板52和第二衔接模板53两侧设有侧板55,两侧板55之间由上至下每间隔一定距离固设有可增加强度的肋板54。两侧侧板55上每间隔一定距离设有螺孔56,相应地,活动模板主体51和固定模板3的端部侧面对应位置处也设有螺孔,采用螺栓穿过螺孔可将第一衔接模板52和第二衔接模板53与活动模板主体51和固定模板3的侧部拼接在一起。所述第一衔接模板52和第二衔接模板53的底部通过可调节的螺栓91与所述底台2连接以便调节高度。在内模组装好的状态下,该第一衔接模板52和第二衔接模板53的底部距离底台2连接处可预留300毫米以上的空间。为了方便调节螺栓91,如图3所示,所述底台2的底板22在所述第一衔接模板52和第二衔接模板53的位置处开设有洞口21。
如图8和图9所示,所述底台2与内模的顶板之间设有可调节高度的竖向支撑6,所述底台2与内模的侧板之间连接有可调节长度的斜向支撑7,沿内模宽度方向设有连接所述固定模板3和活动模板5的侧板的可调节长度的横向支撑 8。这些支撑除了支承和稳固内模外,还用于配合调节活动模板5的移动。
使用本实用新型模具制作预制房单元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 如图11,将四周旁板安装在一平面上,扎钢筋后在旁板内浇筑混凝土形成预制房单元的底板101;
2. 如图1所示,将内模安装在底台2上,在内模外绑扎钢筋;
3. 安装外模;
4. 在内模和外模1之间以及内模顶部浇灌混凝土形成包括墙体和顶板的预制件102;
5. 拆除外模;
6. 调节所述第一衔接模板52和第二衔接模板53向下移动(如图4),再调节活动模板主体51向下移动并向内缩(如图5)使预制件102与活动模板5分离;
7.如图12所示,将预制件102脱模并吊装至上述预制底板101的上方,定位后浇筑混凝土使两者组合在一起形成如图13所示的预制房单元10。
上述步骤6中调节所述第一衔接模板52和第二衔接模板53时,先拆除该第一衔接模板52和第二衔接模板53侧部与固定模板3和活动模板主体51侧部的连接螺栓,再调节该第一衔接模板52和第二衔接模板53底部与底台2之间的连接螺栓91以及竖向支撑6,使该第一衔接模板52和第二衔接模板53向下移大约300毫米。
调节活动模板主体51时,先放松该活动模板主体51底部与底台2之间的连接螺栓92,再调节竖向支撑6、横向支撑8以及斜向支撑7使该活动模板主体51向下移大约150毫米并向内缩,由此使得预制件102与活动模板5分离,方便内模与预制件102之间的脱模。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和原则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或者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97424.2
申请日:2019-01-2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755588U
授权时间:20191210
主分类号:B28B7/22
专利分类号:B28B7/22
范畴分类:26K;
申请人:有利华建筑预制件(深圳)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有利华建筑预制件(深圳)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8017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石厦北二街新天世纪商务中心A座28楼
发明人:黄天祥;黄慧敏
第一发明人:黄天祥
当前权利人:有利华建筑预制件(深圳)有限公司
代理人:王志明;潘笑玲
代理机构:44279
代理机构编号:深圳市万商天勤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79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