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东雪:茶文化下的人生哲学论文

乔东雪:茶文化下的人生哲学论文

摘 要:我国是茶的故乡,距今已经有着47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茶和茶活动因为文化的参与和影响,慢慢的由单纯的物质升华到物质和精神共存。茶文化不断吸收着我国以儒释道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学说,并慢慢的自成体系,成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传统人生哲学,在其内容上多数从儒释道三家文化内涵上提炼而来,因此,茶文化下的人生哲学探讨,同样是对茶文化和儒释道三家文化内涵之间的关系重新梳理、科学认知的过程,在社会风气普遍浮躁、多元文化并存的今天,探讨茶文化下的人生哲学及其思想价值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茶文化;人生哲学;当代价值

在我国茶是当之无愧的国饮,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对茶和茶外之意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正因如此,茶即被认为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百姓开门七件事之一,又被认为是“琴棋书画诗酒茶”的文人七雅之一。茶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神农时期,“神农尝百草,日而七十二遇毒,得茶而解之”。但可以肯定的是,茶在一开始的时候,的确是以药的身份存在的。之后,人们发现喝茶可以生津止渴、凝神静气,逐渐演变成一种日常饮品。我国地域广阔、茶叶的种植区域分布广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和民俗与茶的融合,让茶逐渐在物质属性的基础上,被提炼成为茶文化。茶和茶文化,是茶文化哲学内涵的基础,人们在喝茶的过程中,不断将茶和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相联系、结合,并不断归纳和提升,最终将茶文化上升到人生哲学的高度。当下,茶文化下的人生哲学依然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人们常说“千秋伟业一壶茶”,其根据也正是如此。本文将从茶文化中人生哲学的形成说起,具体分析茶文化中人生哲学的各种表现及价值所在。

1 茶文化中人生哲学的形成

我国是茶的故乡,也是世界上最早利用茶叶的国家。伴随着历朝历代的外事活动,茶也实现了外输过程。而茶文化,因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只在亚洲国家还得以延续和本地化发展,在欧洲及西方国家,就单纯的只是茶的输出了,对茶的追求和理解,也只是停留在外观、口感、香气等外在属性上。日本的茶道文化来源于中国,经历过本土发展后,形成了重仪式而轻实用的茶道文化,并将茶道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客观的说,中国的茶道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还上升不到“道”的高度,但中国的茶文化体系中,“道”的理论却无处不在。人们常说,“茶如人生,人生如茶”,就是对茶文化中人生哲学的一种高度总结。

SPT可发生钙化,本组CT显示6例钙化灶,而MRI均未显示钙化灶,CT优于MRI,这是因为CT的钙化表现为高密度影,而MRI的钙化呈低信号,不强化,且腹部MRI在扫描时会受到呼吸伪影、胃肠道蠕动伪影、化学位移伪影的干扰,导致钙化难以发现。MRI显示出血12例,而CT显示出血3例,MRI优于CT,这是因为CT平扫上出血表现为稍高密度,与肿瘤内的实性成分不易分辨,而MRI软组织分辨率高,序列较多,能显示各期出血。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研究,淡水养殖工作中,为了确保效益的获取和提升,需要在各个流程与发展下,保证工作的严格控制和完善化,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能为养殖行业发展提供保障,也能促进工作的科学开展。

图3为光谱数据经二阶导数处理后,芝麻油中大豆油含量从5%~20%的实际值与拉曼光谱定标模型预测值的相关曲线,横轴为大豆油含量的实际值,纵轴为预测值。数据采用二阶导数预处理后的预测效果最佳,其预测集相关系数R2为96.2%,内部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为1.3%。

和谐中庸思想,是儒家学说最为尊崇的信条和道德标准,提倡的是对世间万物的追求要适度平衡,而不过分。喝茶时人们平心静气的感受,恰好与儒家的和谐中庸之道异曲同工。和谐中庸的内涵的“合适、不过分”,可以说在茶事活动中无处不在,如对火候的掌握,对投茶量的多少,对口感的追求等等,只有达到“合适、适中”的标准,才能给人带来愉悦的享受。不仅如此,儒家所注重的礼仪规范,同样在茶事活动中得以体现,如在以茶待客时,斟茶的次序,茶杯到多满合适,敬茶时采用什么样的手势,说什么样的话,都要遵照一定的礼数进行。而客人在拿到主人所奉之茶后,也多会“一看二闻三品”,即是对主人尊重的表现,同样表达的也是对茶的热爱。茶所蕴含的礼仪,同样已经深深的渗透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招待亲朋,走亲访友,婚丧嫁娶等场合,都离不开茶,因为有了茶,规范的社会秩序和友善的人际交往得以更为和谐进行。

最难能可贵的是,通过饮茶,感受茶中蕴含的道家内涵思想,能够使人的内心也达到一个“静”的状态,从而可以更好的沉淀自我,洞悉世间万物,通过事物的表面,分析世间万物之间的内在关联。这种思维模式的建立,能够帮助人们实现与自然的心灵对话,从而到达修身养性的目的。

尽管提起茶道来,世界上首推日本茶道。但也有学者,总结了我国的茶文化内涵,那就是“和、静、怡、真”四个字,其中,“和”既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最高指导思想,也是茶文化思想的最高准则,更是茶文化下人生哲学在儒释道三家文化思想中的具体体现和内涵所在。

2 茶文化人生哲学内涵

抛开茶可以生津止渴、提升性能的物质属性不说,很多人正是因为喜欢对人生进行思考和总结,喜欢对处世哲学和生存智慧进行总结,才爱上茶,并且爱上茶文化。很多人的入世思想,往往追求的是和谐中共,齐家治天下的儒家追求。而往往伴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对事物的看法和认知也会悄然发生改变,在人生追求上,或是追求道家的天人合一,或是追求佛家的超然、释俗、洒脱。完全可以说,中国上下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茶文化哲学思维和中国传统文化,在不断碰撞和融合中前行。本是摸不着看不到的中国传统哲学,也因为有了茶和茶文化这个载体,从而变得更为直观和被容易理解。不仅对习茶之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性格和精神塑造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来。

2.1 道家文化的“天人合一”人生哲学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在唐朝发展到历史的鼎盛时期,并被当时推崇为“国教”。可以说,茶文化和佛教文化,是在同一时期得到发展兴盛的。佛家文化对茶文化的影响,必然也是最为深刻的。佛教传入中国后,也经历了“本土化”的演变过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观念,同样被有机的融入到佛教文化中,其中,“禅茶一味”思想就是最为典型的内容。

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开创性的提出了儒家学说,经过后世不断的补充和完善,最终形成了严谨务实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尤其是在汉代时期,“独尊儒术”的提出,奠定了儒家文化在统治阶级中的地位,在接下来中国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儒家思想始终在人们的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并影响着中国人的性格、文化及价值取向。尽管茶出现的历史,要早于儒家学说定型的年代,但茶文化的发展,确切的说是从唐代得以逐渐发展的。因此,茶文化的发展,必然也受到儒家思想内涵的影响,而其中最为代表性的,就是儒家的和谐中庸人生哲学。

探究茶文化中人生哲理的发展历程,道教是首当其冲的营养基地。老子开创性将世间万物的运行规律,归纳为“道”,一个“道”字,成就了我国哲学领域的最高范畴,也可以说是“顶层建筑”。道也是在不断演化中不断发展演变的,变得更为丰富而更具逻辑性。广义上的道,即包含道家之道、儒家之道、同时也包括佛家之道等等。道不仅是我国茶文化哲学内涵的源头,同时也是我国传统哲学的源头。天人合一,大道无形等思想,至今仍是我国哲学领域内重要的理论之一。儒家文化对茶文化的影响,还体现在茶文化活动的仪式和程序上,中庸和谐的思想,是根植于中华民族血脉中的文化思维,通过仪式和程序上的规范和约束,人们的思想活动也得以规范,并且实际应用到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相处之上。佛教文化对我国的传统哲学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如我们当下所说的“觉悟”、“顿悟”、“当头棒喝”等词语,都来源于佛教学说。茶在刚刚被当做饮品对待时,只是在唐代的皇室贵族和寺院中流行,因此佛教文化对茶文化的影响也最为深刻,茶禅一味和清寂理念,同样影响到人们对茶事活动的理解上,并对茶文化的内涵进行了完善。“入于儒,出于道,逃于佛”,这样的总结,同样是对中国哲学境界的评价,正因为有了佛教文化的参与,茶文化在意境中,也增加了淡泊明志、超凡脱俗的意味,从而更使得文人雅士加深了对茶的钟爱程度。

2.2 儒家文化的和谐中庸人生哲学

“天人合一”的思想,还体现在习茶之人对大自然的探索和认知上。中国人崇尚自然、热爱自然的心态自古有之,而且善于将世间万物通过哲学的思维进行相互关联。被奉为“茶圣”的陆羽,在其著作《茶经》中就曾描述,最好的茶是在大自然中,用当地的水来煮当地的茶,在茶香中可以达到返璞归真,物我两忘的境界,从而可以更好的在“静”的环境中,探寻人生真谛。

严谨地说,茶文化当属于根植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份,其体系中的内容,必然和其生存的土壤息息相关,离不开我国儒释道三种文化的影响和养分滋养。在形成的过程中,儒释道三种文化思想,深深的影响了我国人民的民族性格和传统文化。在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对三种文化既有文化主体的主动吸收过程,又有因为文人的参与而被动接受,就这样,茶逐渐在物质属性的基础之上,逐渐被赋予了独特的哲学内涵。

此外,茶文化中儒家哲学的体系,还体现在对完美人格的追求之上。茶也是修身养性、勤俭朴实、淡雅廉洁君子风范的体现,寄托人们对美好品德和完美人格的追求与向往,正因如此,茶通常被人们称为“饮中君子”,成为修身养性必备的载体之一。

2.3 佛家文化的“禅茶一味”人生哲学

茶是自然的产物,产于灵山秀水之间,有着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蕴含着古朴、幽静的特征。无论是漫步于茶山之上,还是在茶席中品茶闻香,回归自然、放松自我的情绪会油然而生。正因为如此,人们在喝茶的时候,无论是从家具的陈设和布置上,还是从装点植物选择上,还是从茶具的材质、器型的构造上,都追求一种和谐自然的氛围。这样的心灵追求,不仅体现在茶上,更体现在人的内心世界和处事指导思想上,尤其是当一些文人墨客在仕途上受到挫折、或无法实现人生理想和抱负时,很自然的就会由满腔热血转向为释然超俗,由“入世”到“出世”的转换也会变得怡然自得。在诸多古代文化作品中,关于茶人追求天人合一情境的描述大量存在。如被称为江南四大才子的唐伯虎,多幅画作中就体现了人们在竹林中品茶论道的场景。

在唐代时期,茶是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只供皇室贵族与僧侣寺院中饮用。佛家弟子通过修禅打坐,克制住人心的很多欲望和杂念,最终达到顿悟的目的。僧人们在喝茶的过程中,发现茶具备提神醒脑的作用,可以更好的促使人自省和修的,这样的功效恰恰迎合了佛家提倡的枯寂淡泊的追求。正是有了这样的感受,“禅茶一味”的哲学内涵才得以提出。

孔子一生,仕止久速,造次颠沛,纂修删述,盛德大业,靡一不具《论语》;及门弟子德性气质、学问造诣、浅深高下、进止得丧,靡一不具《论语》。《论语》多记言,少记事。知孔子之言者,即知孔子之事。知及门弟子之言者,即知及门弟子之事矣。[注] 朱彝尊撰,林庆彰、蒋秋华、杨晋龙、冯晓庭主编:《经义考新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3851-3852页。

禅茶一味的人生哲学中,包含了“苦、静、凡、放”四层含义,苦,指的是人生经历中所承受的各种苦难,如生老病死等等;静,指的是内心的祥和与平静,可以驱赶外界的干扰与困惑,正所谓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入定;凡指的是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每一处小细节,看似微不足道,但实际上都会对整个人生的轨迹产生影响,“细节决定成败”同样是“凡”的表现;至于“放”,指的是放心心里负担和追求,从而达到内心的纾解和放松。

例1~例4“勿”都修饰谓语,可见“勿”的用法在两部文献中无太多差别,例1和例2“勿”后的动词“令”接宾语“烟”,“示”接宾语“人”,“先秦时期,禁止性否定副词‘勿’后动词、介词一般不出现宾语。至迟到东汉,‘勿’后动词或介词已经完全不受是否接宾语的限制了。”[8] 相对而言“勿”在北方使用频率更大。

所谓禅茶一味的人生哲学,并非只有遁入空门之人才能感悟的到。通过对茶的深刻理解,思索茶文化中蕴含的道理及内涵,同样也可达到这样的理解。正如现在有很多人,喜欢在书房之内悬挂“茶禅一味”的书法作品,就是表达了自己人生品格及内心道德追求的一种表现。

3 结语

茶文化之所以流传千百年之后,仍然在当代熠熠发光,有其价值所在。是因为其蕴含的人生哲学,涵盖了我国儒释道三家文化精髓,同样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所得。总而言之,通过习茶品茶,可以让人达到忘掉忧虑,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追求的目的。区区几千字,不足以将茶文化中的人生哲学详尽描述,但通过梳理茶文化中哲学内涵的形成与传统文化的关联,可以更好的理解茶文化,利用茶文化,充分发挥茶文化的当代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彬番,余悦.中国茶文化经典[M].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24-44.

[2]李申.简明儒学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2-21.

[3]白莹.试析中国茶文化的哲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22):449.

[4]唐黎标.中国茶文化中的哲学思想[J].烹调知识,2017(11):52-53.

作者简介:乔东雪(1994-),女,河南南阳人,2017级硕士生,研究方向:中国哲学。收稿日期:2019年5月26日。

标签:;  ;  ;  ;  ;  ;  ;  ;  ;  ;  

乔东雪:茶文化下的人生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