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防护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组装式顶部框架,包括安装板、底部横梁和顶部横梁,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轨道,所述安装板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安装口的周围均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安装板的内部设置有凹槽。该组装式顶部框架,通过在安装板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轨道,利用两个轨道可以很好的对爪接定位机构进行限位,使爪接定位机构可以直上直下运动,避免了由于稳定性差导致走道板在调节高度时不能保证平衡和固定的问题,提高了瓜接定位机构上下运动时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走道板的稳定性,便于施工人员进行作业,保证了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主设计要求
1.组装式顶部框架,包括安装板(1)、底部横梁(2)和顶部横梁(12),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轨道(6),所述安装板(1)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安装口(8),所述安装口(8)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安装口(8)的周围均开设有固定孔(9),所述安装板(1)的内部设置有凹槽(7),所述底部横梁(2)和顶部横梁(12)之间固定安装有连接杆(4),所述连接杆(4)的左侧面开设有连墙孔(5),所述连墙孔(5)的数量为七个,七个所述连墙孔(5)等距离分布在连接杆(4)的左侧面,所述顶部横梁(12)的顶面固定安装有卡接块(11),所述底部横梁(2)的底面开设有连接孔(3)。
设计方案
1.组装式顶部框架,包括安装板(1)、底部横梁(2)和顶部横梁(12),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轨道(6),所述安装板(1)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安装口(8),所述安装口(8)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安装口(8)的周围均开设有固定孔(9),所述安装板(1)的内部设置有凹槽(7),所述底部横梁(2)和顶部横梁(12)之间固定安装有连接杆(4),所述连接杆(4)的左侧面开设有连墙孔(5),所述连墙孔(5)的数量为七个,七个所述连墙孔(5)等距离分布在连接杆(4)的左侧面,所述顶部横梁(12)的顶面固定安装有卡接块(11),所述底部横梁(2)的底面开设有连接孔(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顶部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横梁(2)、顶部横梁(12)与安装板(1)的连接处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板(10),所述固定板(10)呈直角三角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顶部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3)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连接孔(3)等距离均匀的分布在底部横梁(2)的底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顶部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7)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丝杆,且该丝杆的大小与凹槽(7)的大小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顶部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6)的大小与爪接定位机构的活动轴的大小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顶部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块(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卡接块(11)与走道板固定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放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组装式顶部框架。
背景技术
框架组合是作为双排脚手架和搁板式脚手架使用最多的一种,由于其对纵向弯曲的抵抗性能较好,且便于迅速组装和拆除,从安全,经济和工作性能来综合评价,以及作为体系的完整的配套性能,常被用在建筑外墙防护支架中。
建筑外墙防护支架常会设有丝杆来调节走道板的高度,再利用瓜接定位机构来进行固定,以便于施工人员可以站在不同的高度进行作业,而现有的顶部框架中没有设置瓜接定位机构上下移动时的轨道,在利用丝杆对走道板进行升降时,常会由于稳定性差导致走道板在调节高度时不能保证平衡和固定,从而影响施工人员作业时的稳定性,并且会给施工人员带来一定的意外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组装式顶部框架,具备对爪接定位机构和丝杆限位和对走道板支撑固定的优点,解决了建筑外墙防护支架常会设有丝杆来调节走道板的高度,再利用瓜接定位机构来进行固定,以便于施工人员可以站在不同的高度进行作业,而现有的顶部框架中没有设置瓜接定位机构上下移动时的轨道,在利用丝杆对走道板进行升降时,常会由于稳定性差导致走道板在调节高度时不能保证平衡和固定,从而影响施工人员作业时的稳定性,并且会给施工人员带来一定意外风险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组装式顶部框架,包括安装板、底部横梁和顶部横梁,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轨道,所述安装板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安装口的周围均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安装板的内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底部横梁和顶部横梁之间固定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左侧面开设有连墙孔,所述连墙孔的数量为七个,七个所述连墙孔等距离分布在连接杆的左侧面,所述顶部横梁的顶面固定安装有卡接块,所述底部横梁的底面开设有连接孔。
优选的,所述底部横梁、顶部横梁与安装板的连接处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呈直角三角形。
优选的,所述连接孔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连接孔等距离均匀的分布在底部横梁的底面。
优选的,所述凹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丝杆,且该丝杆的大小与凹槽的大小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轨道的大小与爪接定位机构的活动轴的大小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卡接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卡接块与走道板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组装式顶部框架,通过在安装板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轨道,利用两个轨道可以很好的对爪接定位机构进行限位,使爪接定位机构可以直上直下运动,避免了由于稳定性差导致走道板在调节高度时不能保证平衡和固定的问题,提高了瓜接定位机构上下运动时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走道板的稳定性,便于施工人员进行作业,保证了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2、该组装式顶部框架,通过卡接块可以有效的对走道板进行支撑,进一步提高了走道板的稳定性,另外,通过连接孔、安装口和固定孔与该框架底部的三脚架构件和顶部的走道板进行固定连接,再通过连墙孔与墙体固定连接,使该框架的稳定性和支撑作用更好,从而保证了建筑防护外墙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顶部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顶部横梁的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顶部框架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顶部框架的俯视图。
图中:1、安装板;2、底部横梁;3、连接孔;4、连接杆;5、连墙孔;6、轨道;7、凹槽;8、安装口;9、固定孔;10、固定板;11、卡接块;12、顶部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组装式顶部框架,包括安装板1、底部横梁2和顶部横梁12,底部横梁2、顶部横梁12与安装板1的连接处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板10,固定板10呈直角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稳定性好的原理,保证了底部横梁2和顶部横梁12的稳定性,安装板1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轨道6,轨道6的大小与爪接定位机构的活动轴的大小相适配,利用两个轨道6可以很好的对爪接定位机构进行限位,使爪接定位机构可以直上直下运动,避免了由于稳定性差导致走道板在调节高度时不能保证平衡和固定的问题,提高了瓜接定位机构上下运动时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走道板的稳定性,便于施工人员进行作业,保证了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安装板1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安装口8,安装口8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安装口8的周围均开设有固定孔9,安装板1的内部设置有凹槽7,凹槽7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丝杆,且该丝杆的大小与凹槽7的大小相适配,底部横梁2和顶部横梁12之间固定安装有连接杆4,连接杆4的左侧面开设有连墙孔5,连墙孔5的数量为七个,七个连墙孔5等距离分布在连接杆4的左侧面,该框架通过连墙孔5与墙体固定连接,保证了该框架的稳定性,顶部横梁12的顶面固定安装有卡接块11,卡接块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卡接块11与走道板固定连接,通过卡接块11可以有效的对走道板进行支撑,进一步提高了走道板的稳定性,底部横梁2的底面开设有连接孔3,连接孔3的数量为三个,三个连接孔3等距离均匀的分布在底部横梁2的底面,通过连接孔3、安装口8和固定孔9与该框架底部的三脚架构件和顶部的走道板进行固定连接,再通过连墙孔5与墙体固定连接,使该框架的稳定性和支撑作用更好,从而保证了建筑防护外墙的稳定性。
使用时,先通过安装口8、固定孔9和卡接块11将该框架胡定安装在走道板的底部,再通过连墙孔5将该框架与墙体固定连接,然后将三脚架构件通过连接孔3固定在该框架的底部,使该框架的稳定性和支撑作用更好,从而保证了建筑防护外墙的稳定性,最后将丝杆装入凹槽7内,爪接定位机构放置于轨道6内,便可利用丝杆和爪接定位机构对走道板的高度进行调节和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47323.4
申请日:2019-01-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1(广州)
授权编号:CN209413272U
授权时间:20190920
主分类号:E04G 5/04
专利分类号:E04G5/04;E04G3/20
范畴分类:36E;
申请人:广州达蒙安防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广州达蒙安防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0700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科学大道182号C1区601
发明人:徐栋;朱正明;瞿晶亮
第一发明人:徐栋
当前权利人:广州达蒙安防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朱明福
代理机构:11724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成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