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混合作用论文_刘娥,张敏,高丽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原油混合作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原油,作用,化合物,石油,芳烃,絮凝,油酸。

原油混合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刘娥,张敏,高丽丽[1](2012)在《混合作用对原油芳烃化合物地球化学参数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冀中坳陷苏桥-文安地区原油为例,系统地研究了端元油和混合油中芳烃化合物含量的变化趋势,探讨混源作用对原油芳烃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苏桥-文安地区原油主要形成于弱氧化的淡水湖相沉积,有机质输入以高等植物为主,低等水生生物也有一定贡献,为成熟原油;不同油源原油的混合使得原油芳烃馏分中各化合物的绝对浓度呈线性减少或增加的趋势,而相对含量和分布特征则会发生各种不同的复杂变化,导致许多芳烃地球化学参数变化紊乱;混合油样中的芳烃指标数值不仅取决于混合油的混合比,而且受有关化合物的原始质量分数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石油天然气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山巴依尔[2](2011)在《超声作用对混合原油稳定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原料的限制,我国炼油企业普遍采取原油混炼的措施。不同性质原油混合时,出现絮凝现象(即沥青质的沉淀),给原油储运和加工带来影响,开展混合原油胶体稳定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针对西北局原油和北疆原油混合体系开展研究,采用紫外透光率法测定混合原油的初始絮凝点,以此评价混合原油的稳定性。研究表明当混合原油中西北局原油质量分数为30~55%时,初始絮凝点为负值,即混合原油不稳定,易产生沥青质沉积现象。采用超声波技术对不稳定的西北局和北疆混合原油(质量比4:6)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在频率40 KHz,功率800 W的超声波处理10 min后,混合原油的初始絮凝点由-9.039提高到9.603,混合原油由不稳定转变为稳定。同时超声波能降低混合原油的粘度和残碳。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薄层色谱及显微观测等技术对超声波处理前后混合原油和沥青质组成及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原油经超声波处理后,沥青质、胶质等重组分含量减少,芳香烃含量增多,沥青质颗粒变小。超声波能使沥青质分子间氢键减弱,从而引起沥青质胶粒间缔合作用减弱;沥青质支化度变小,芳香度降低,缩合芳香环层片减小,相对分子量降低。100~280℃下原油热沉积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能减少原油沥青质沉积引起的结垢现象,由此也证明超声波处理能提高混合原油胶体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1-12-20)

宫厚健,辛霞,徐桂英[3](2006)在《卤化钠对HPAM/油酸钠混合水溶液/原油界面张力的调控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The controlling effect of sodium halide on the interfacial tension of crude oil/solution with partially hydrolyzed polyacrylamide (HPAM) and sodium oleate (C17H33COONa) was studied by interfacial tensometer (TX500C, USA). It is found that the effect of NaI on the lowering of interfacial tension is bigger than that of NaCl. It is explained in the ionic radius hydrate.(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期刊2006-07-01)

靳广兴,许书堂,侯读杰,田世澄,洪萍[4](2005)在《控制内蒙古二连盆地达尔其油田石油富集度的关键因素——不同油源原油的混合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3套烃源岩的质量和成熟度描述基础上,通过对原油物理性质、族组成和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的研究,在达尔其油田内划分出成熟度有明显差异的低熟油和成熟油。油源对比结果认为它们分别由都红木组一段低熟烃源岩和阿尔善组二段成熟烃源岩所生。推测成熟度参数介于低熟和成熟之间的原油为混源油。通过原油混合试验和油砂连续抽提试验证实了混源油的推测。通过油藏剖面中不同性质油层的分布特征研究,结合断层发育史与油气运移关系分析认为不同油源原油的混合是控制该油田石油富集度较高的关键因素。此外,还分析了控制混源的断层组合特征。(本文来源于《现代地质》期刊2005年03期)

杨杰,黄海平,张水昌,陈发景[5](2003)在《塔里木盆地北部隆起原油混合作用半定量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塔里木盆地北部隆起油气类型非常复杂,多期充注和储层内的混合作用极为普遍,早期充注原油遭受过生物降解作用的强烈改造,油质非常重,烃类含量和组成发生很大变化,表现为正烷烃和类异戊二烯烃完全消失,甾烷和藿烷被严重破坏,形成大量25-降藿烷,叁芳甾相对富集。后期充注的正常原油油质较轻,正烷烃和类异戊二烯烃完整分布,25-降藿烷和叁芳甾含量极低。两期充注原油在储层内不同的混合程度造成原油物性和分子组成复杂多变,其变化受控于混合比。根据混合油中正烷烃和25-降藿烷的绝对含量以及叁芳甾的相对含量,对油藏内两期充注油的贡献进行了半定量计算,结果表明塔河油田4号构造早期充注的残留油与新近充注的正常油含量相当,塔河3号构造除沙47原油中含20%左右的早期充注油外,基本属晚期充注的产物;哈得逊油田早期充注的残留油含量在5%~15%之间,表明该油田的形成期很晚;乡3井原油中早期充注的残留油约占1/4,羊屋2井主要是晚期充注的贡献。(本文来源于《地球化学》期刊2003年02期)

管亚军,梁凤来,张心平,马挺,刘如林[6](2001)在《混合菌群对原油的降解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本研究室保藏的菌种中筛选到一组处理油田污水的混合菌群 ,经鉴定该菌群由N1、N2 (假单胞菌属Pseu domonassp .) ,N3 (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sp .) ,N4 (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sp .) ,N5(纤维单胞菌属Cellu lomonassp .) ,N6(棒杆菌属Corynebacteriumsp .)组成 .利用气相色谱分析了各组成菌在降解原油中的作用和效果 ,证实N5和N6是关键菌株 ,N1~N4 菌株起辅助作用 ,它们的协同作用使混合菌群得以高效降解目标原油(本文来源于《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1年04期)

张劲军,赵堂华,刘忠晖,黄启玉[7](1993)在《剪切作用对添加降凝剂后新疆混合原油流变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系统地研究了模拟管流的中低速剪切持续时间对添加降凝剂的新疆混合原油流变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原油析蜡高峰区2~20℃的温度范围内.将以1312s~(-1)高速剪切加剂原油的凝点及剪切温度以下的表观粘度大幅度上升.增加降凝剂的加入量反而会加剧剪切引起的流变性的恶化.如果高速剪切后温度保持恒定,则该温度下的(表观)粘度不受影响.25℃以上的高速剪切对凝点及2℃时的原油的表观粘度均无影响.不论原油加降凝剂与否,经历动冷后原油的屈服值远小于静冷的原油.(本文来源于《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3年06期)

牛丕俊,蒋晓强,冯波[8](1989)在《对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和混合醇对原油的降凝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报道了对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和混合醇的酯化反应及其对原油的降凝作用,并对酯化率和对原油的降凝作用进行了测定。(本文来源于《河南化工》期刊1989年01期)

原油混合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原料的限制,我国炼油企业普遍采取原油混炼的措施。不同性质原油混合时,出现絮凝现象(即沥青质的沉淀),给原油储运和加工带来影响,开展混合原油胶体稳定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针对西北局原油和北疆原油混合体系开展研究,采用紫外透光率法测定混合原油的初始絮凝点,以此评价混合原油的稳定性。研究表明当混合原油中西北局原油质量分数为30~55%时,初始絮凝点为负值,即混合原油不稳定,易产生沥青质沉积现象。采用超声波技术对不稳定的西北局和北疆混合原油(质量比4:6)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在频率40 KHz,功率800 W的超声波处理10 min后,混合原油的初始絮凝点由-9.039提高到9.603,混合原油由不稳定转变为稳定。同时超声波能降低混合原油的粘度和残碳。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薄层色谱及显微观测等技术对超声波处理前后混合原油和沥青质组成及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原油经超声波处理后,沥青质、胶质等重组分含量减少,芳香烃含量增多,沥青质颗粒变小。超声波能使沥青质分子间氢键减弱,从而引起沥青质胶粒间缔合作用减弱;沥青质支化度变小,芳香度降低,缩合芳香环层片减小,相对分子量降低。100~280℃下原油热沉积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能减少原油沥青质沉积引起的结垢现象,由此也证明超声波处理能提高混合原油胶体稳定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原油混合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1].刘娥,张敏,高丽丽.混合作用对原油芳烃化合物地球化学参数的影响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2

[2].山巴依尔.超声作用对混合原油稳定性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

[3].宫厚健,辛霞,徐桂英.卤化钠对HPAM/油酸钠混合水溶液/原油界面张力的调控作用[C].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2006

[4].靳广兴,许书堂,侯读杰,田世澄,洪萍.控制内蒙古二连盆地达尔其油田石油富集度的关键因素——不同油源原油的混合作用[J].现代地质.2005

[5].杨杰,黄海平,张水昌,陈发景.塔里木盆地北部隆起原油混合作用半定量评价[J].地球化学.2003

[6].管亚军,梁凤来,张心平,马挺,刘如林.混合菌群对原油的降解作用[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

[7].张劲军,赵堂华,刘忠晖,黄启玉.剪切作用对添加降凝剂后新疆混合原油流变性的影响[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

[8].牛丕俊,蒋晓强,冯波.对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和混合醇对原油的降凝作用[J].河南化工.1989

论文知识图

油水乳化分散后状态油水形成乳状液、未分散成小碎屑状态3....添加不同浓度菌剂下的石油降解率R不同混合气与不同原油之间的混相特征不同气体与不同原油之间的混相特征注入氮气后不同饱和压力下俪油体积系救...

标签:;  ;  ;  ;  ;  ;  ;  

原油混合作用论文_刘娥,张敏,高丽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