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酰胆碱酯酶基因论文_黄磊,彭英传,韩召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乙酰胆碱酯酶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乙酰胆碱,基因,抗药性,酵母,多态性,胆碱,转录。

乙酰胆碱酯酶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黄磊,彭英传,韩召军[1](2019)在《大螟乙酰胆碱酯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多态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克隆大螟的乙酰胆碱酯酶基因ace,进行多态性分析,以便寻找抗药性相关的突变位点,为建立高通量药剂筛选方法和适宜的抗药性分子检测方法提供新途径。[方法]利用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大螟的ace全长序列,通过分子特征和构建系统发育树对其进行验证。通过序列比对,分析不同地理种群大螟ace基因的多态性,寻找经典抗药性突变位点,同时测定相应种群的叁唑磷抗性,联合分析相关的抗药性突变位点。[结果]克隆获得了大螟2个ace基因的全长cDNA,分别将其命名为Sinace1和Sinace2(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MK641586和MK641585)。它们均含有乙酰胆碱酯酶家族的保守结构特征,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它们和鳞翅目近缘种的ace基因亲缘关系最近。关键靶标基因Sinace1在4个地理种群的97条基因序列中共发现了比率不同的107种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和21种氨基酸突变类型,但未发现经典抗药性位点的突变。生物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种群的大螟对叁唑磷的敏感性相差较小(1~5倍),对比分析也没有发现种群之间突变比率与抗性水平一致的突变位点。[结论]大螟ace1基因尚未产生可测定的抗药性突变,但本研究率先克隆报道了大螟的2个ace基因全长序列,并揭示了大螟不同地理种群ace1基因的主要多态性位点。(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杨芳芳,李佳慧,张赛南,王珍,廖志银[2](2019)在《重组人乙酰胆碱酯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分泌表达及其对农药的敏感性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乙酰胆碱酯酶是用酶抑制法检测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关键用酶,本研究利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分泌表达人乙酰胆碱酯酶,并评估其对8种农药的敏感性,为工业化大规模生产高敏感性酶源奠定基础。根据GenBank上已发表的人乙酰胆碱酯酶(human acetylcholinesterase, hAChE)基因核酸序列设计引物,从pReceiverM02-h AChE-ORF质粒中扩增出hAChE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片段,接着利用SnaBⅠ和AvrⅡ双酶切将其克隆至载体pPIC9K中,构建pPIC9K-hAChE表达载体,然后将SalⅠ线性化的pPIC9K-hAChE电转化至毕赤酵母GS115中,在含4.00 mg/mL G418抗性平板上筛选获得阳性克隆,最后经0.5%甲醇诱导分泌表达144 h,发现其发酵上清液的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在65 kDa处有一条明显的蛋白条带,大小与预期的hAChE蛋白一致。利用Q-Sepharose FF柱层析法对其总蛋白进行纯化,获得了较纯的人乙酰胆碱酯酶。用Bradford法测得发酵上清液中hAChE蛋白质量浓度为1.330 mg/mL,占总蛋白的5.58%,纯化后比酶活达到1 080nmol/(min·mL)。通过初步计算比对重组工程菌发酵上清液对8种常见农药的半抑制浓度,得出敌百虫>敌敌畏>克百威>马拉硫磷>乐果>甲胺磷>甲萘威>毒死蜱,即人乙酰胆碱酯酶对毒死蜱最敏感。(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史玉欢,黄婉莹,侯丽娜,张瑞,张永芳[3](2019)在《新型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双配基-(-)-美普他酚改善APP/PS1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老年痴呆症最常见的类型。目前针对该病已上市的药物多为胆碱酯酶抑制剂,但只能改善AD的认知功能障碍,不能有效干预AD的疾病进程。双配基-(-)-美普他酚[Bis(9)-(-)-meptazinol,B9M]是依据多靶点导向配体策略设计研发的新型胆碱酯酶抑制剂,可同时作用于乙酰胆碱酯酶(ACh E)的催化位点和外周阴离子位点,能够有效抑制ACh E活性及由其诱导产生的β-淀粉样蛋白(Aβ)聚集。本研究主要探讨B9M对AD转基因模型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进而分析其潜在的病理机制。方法选用8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作为AD模型,以3个剂量B9M(每天0.2,0.6和2μg·kg~(-1))皮下注射4周,通过筑巢、新物体识别和Morris水迷宫实验,研究B9M对AD模型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实验结束后将小鼠处死,收集脑组织样本进行免疫组化和ELISA等实验,研究B9M对AD小鼠脑内ACh E活性、Aβ含量和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探讨B9M对AD模型小鼠的疾病修饰作用。结果8月龄APP/PS1转基因小鼠筑巢能力明显下降。B9M经皮下给药4周后,B9M给药组的筑巢评分明显高于未给药APP/PS1模型组,提示B9M能够明显提高小鼠的筑巢能力。APP/PS1转基因小鼠新旧物体识别指数为44.09%,接近50%,提示其对新旧物体无识别能力。而B9M连续给药4周可显着提高APP/PS1小鼠的新物体识别指数,进一步表明B9M能够改善AD模型小鼠的识别记忆能力。水迷宫实验结果表明,B9M给药可明显缩短APP/PS1小鼠寻找平台的潜伏期。与模型组相比,B9M给药组(0.6和2μg·kg~(-1))及阳性药物多奈哌齐组小鼠在目标象限穿越平台时间和距离百分比均存在显着性差异。各组小鼠的游泳速度不存在显着性差异,提示B9M能显着提高小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探讨B9M作用机制发现,B9M可通过抑制皮质和海马区ACh E活性降低乙酰胆碱(ACh)水解,提高突触间隙ACh含量。B9M可显着降低APP/PS1转基因小鼠脑内可溶和不可溶性Aβ40和Aβ42含量,显着抑制脑组织中胶质细胞的集聚,减少胶质细胞的增生。B9M 2.0μg·kg~(-1)减少Aβ斑块、抑制胶质细胞活化的效果最为显著,给药剂量是阳性对照药物多奈哌齐的千分之一。结论 B9M皮下连续给药4周可有效提高8月龄APP/PS1转基因小鼠的筑巢和新物体识别能力,改善空间学习和记忆障碍。B9M通过抑制APP/PS1小鼠脑内ACh E活性改善其学习记忆功能,通过减少脑内Aβ斑块、降低Aβ40和Aβ42含量、抑制胶质细胞激活逆转AD相关病理进程,提示B9M具有症状改善和疾病修饰双重作用,是极有潜力的抗AD新药。(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刘晓岚,田兆丰,李永丹[4](2018)在《桃蚜乙酰胆碱酯酶基因克隆及我国多地区桃蚜S431F突变频率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克隆我国桃蚜乙酰胆碱酯酶基因(ace1、ace2)cDNA。我国桃蚜ace1经与NCBI(Gen Bank:AF287291.1)比对未发现氨基酸替换,ace2基因经c DNA末端快速克隆技术得到全长(NCBI已注册的ace2 GenBank:AY147797.1缺失3'端182 bp),ace2全长为2 022 bp,编码674个氨基酸,序列已提交NCBI(GeneBank:KJ561353)。与NCBI(Gen Bank:AY147797.1)比对发现,我国桃蚜ace2除已报道的与桃蚜抗药性有关的S431F突变(氨基酸序列431位丝氨酸变为苯丙氨酸)外,在氨基酸序列55位处发现亮氨酸突变为丝氨酸(L55S)。利用突变检测技术,对2015、2016年采自我国河北、辽宁、江苏、青海等多个地区的桃蚜种群单头乙酰胆碱酯酶基因突变(S431F)频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2015、2016年各种群桃蚜单头乙酰胆碱酯酶基因突变(S431F)频率均大于85%,均已处于高水平突变,突变频率与生物测定抗性水平趋势一致。(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7期)

[5](2018)在《关于发布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蝇类抗药性检测方法家蝇不敏感乙酰胆碱酯酶等位基因检测法》的通告》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卫通[2018]3号现发布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蝇类抗药性检测方法家蝇不敏感乙酰胆碱酯酶等位基因检测法》,编号和名称如下:WS/T 594—2018蝇类抗药性检测方法家蝇不敏感乙酰胆碱酯酶等位基因检测法该标准自2018年8月1日起施行。特此通告。(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卫生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陆靖,程鹏,公茂庆,沈波,朱昌亮[6](2017)在《乙酰胆碱酯酶基因突变与蚊虫抗药性关系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量使用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可导致蚊虫产生显着抗药性。抗性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乙酰胆碱酯酶(AChE)对杀虫剂的敏感性下降,而根本原因是AChE基因突变。该文对AChE基因的结构特点、功能、活性位点及AChE基因改变与蚊虫抗药性关系的研究进行归纳概述,并对蚊虫AChE基因研究前景进行分析和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期刊2017年06期)

牟星[7](2017)在《褐色橘蚜乙酰胆碱酯酶基因的分子特性及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学位论文以橘园重要害虫褐色橘蚜Aphis(Toxoptera)citricidus(Kirkaldy)为研究对象,基于其转录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筛选得到2条乙酰胆碱酯酶基因序列,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解析这2个基因在褐色橘蚜不同体段及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模式;最后,分别利用RNAi技术以及真核表达技术从基因沉默及过表达两个方面深入解析这2个乙酰胆碱酯酶基因的分子特性和功能,以期为研究褐色橘蚜抗性发生的分子机理提供基础数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褐色橘蚜乙酰胆碱酯酶Tcace1和Tcace2基因序列及系统发育分析基于本课题组测序获得的褐色橘蚜转录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鉴定得到与昆虫乙酰胆碱酯酶同源的2条乙酰胆碱酯酶基因的序列信息。利用PCR技术克隆获得了褐色橘蚜Tcace1(KP723526)和Tcace2(KP723527)的cDNA全长序列。功能区域预测分析发现由这2条基因序列编码的蛋白质为乙酰胆碱酯酶(AChE,EC3.1.1.7),均具备包括酰基口袋、催化叁联体、氧离子洞、胆碱结合位点、形成叁个分子内二硫键的6个半胱氨酸残基和许多芳香族残基在内的乙酰胆碱酯酶典型的保守结构域,表明其具有乙酰胆碱酯酶保守位点,并可能有催化水解活性。通过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发现TcAChE1和TcAChE2分属两支。此外,这2个乙酰胆碱酯酶与豌豆长管蚜Acyrthosiphon pisum及棉蚜Aphis gossypii乙酰胆碱酯酶同源性最高。2褐色橘蚜Tcace1和Tcace2基因时空表达模式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Tcace1和Tcace2在褐色橘蚜不同发育阶段及不同体段的表达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Tcace1和Tcace2在褐色橘蚜的若虫期以及成虫期均有表达,表达量从若虫期到成虫期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且在无翅成蚜的表达量高于有翅成蚜;两基因在褐色橘蚜头、胸、腹皆有表达,且在头部高表达。3基于RNAi技术的褐色橘蚜Tcace1和Tcace2基因的功能鉴定使用设计的饲喂装置通过饲喂法将Tcace1和Tcace2的dsRNA液导入褐色橘蚜体内,利用qPCR技术检测褐色橘蚜取食dsRNA不同时间后的沉默效率,发现在48 h后目的基因的沉默效果明显,Tcace1和Tcace2的沉默效率分别达到55%和50%,且不存在相互干扰及脱靶效应,沉默效率与对照相比存在显着差异(P<0.05)。且在48 h内,干扰Tcace1基因后褐色橘蚜的死亡率显着上升。使用LC10-LC20的马拉硫磷及西维因分别处理饲喂dsRNA 48 h后的褐色橘蚜24 h,结果发现处理组试虫对药剂的敏感性显着上升(P<0.05)。其中,马拉硫磷处理Tcace1干扰后的试虫死亡率达到74%,处理Tcace2干扰的试虫死亡率为52%,且二者存在显着差异(P<0.05);西维因处理Tcace1干扰后的试虫的死亡率达到84%,处理Tcace2干扰的试虫死亡率为59%,且二者存在显着差异(P<0.05)。进一步检测饲喂2个基因的dsRNA 48 h后存活褐色橘蚜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发现,发现其活性均发生了显着变化(P<0.05):与对照相比,干扰Tcace1后其活性为61%,干扰Tcace2后其活性为73%。综上结果表明,Tcace1和Tcace2在褐色橘蚜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敏感性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且Tcace1较Tcace2发挥的作用更大。4褐色橘蚜Tcace1和Tcace2基因异源表达及活性分析采用Bac-to-Bac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昆虫细胞Sf9中表达出褐色橘蚜Tcace1和Tcace2的重组蛋白。以乙酰胆碱酯酶的3种典型底物乙酰硫代胆碱碘化物acetylthiocholine iodide(ATCHI)、丁酰硫代胆碱碘化物butyrylthiocholine iodide(BTCHI)及丙炔基硫代胆碱碘化物propinylthiocholine iodide(PTCHI)对表达产物进行酶活性测定发现,表达TcAChE1和TcAChE2蛋白的Sf9细胞裂解液的酶活性显着增高,且对底物的亲和性更高,酶促反应速率更快,说明Tcace1和Tcace2在Sf9细胞中得到成功表达,且获得较高活性的可溶性蛋白。进一步统计分析发现,重组蛋白TcAChE1比TcAChE2对底物更具亲和性。比较分析重组蛋白对10种抑制剂的双分子速率常数发现,抑制剂对TcAChE1的双分子速率大于TcAChE2,也即TcAChE1对抑制剂更加敏感。这些结果证实TcAChE1和TcAChE2在褐色橘蚜神经突触内水解乙酰胆碱的重要生理功能,更为重要的是进一步说明TcAChE1是褐色橘蚜介导杀虫剂不敏感性的主要形式。综上所述,本学位论文研究综合利用生化毒理学、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知识和技术手段从褐色橘蚜鉴定出介导其神经冲动及在对杀虫剂不敏感性中起重要作用的2个乙酰胆碱酯酶基因,全面解析了这2个乙酰胆碱酯酶基因的序列特征、系统进化关系、时空表达模式,并且综合运用RNAi扰和真核表达两种方法,分别从基因沉默和基因过表达两个层面对它们的功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为深度挖掘乙酰胆碱酯酶基因在昆虫体内的重要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7-03-24)

曹雪,陈占宽,白仲虎,杨艳坤,陈继峰[8](2016)在《中华蜜蜂乙酰胆碱酯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磷污染是食品安全的重大隐患,乙酰胆碱酯酶(Acetyl cholinesterase,ACh E)可用于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检测。中华蜜蜂是我国独有的蜜蜂当家品种,蜜蜂对农药的敏感性很高,中华蜜蜂来源的乙酰胆碱酯酶基因尚未被克隆并应用于食品安全监测。以中华蜜蜂头部组织总RNA为模板,经RACE方法获得了ACh E基因c DNA全序列,全长约1.8 kb。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 PIC3.5K-ACh E,将目的基因表达盒整合入毕赤酵母GS115的基因组中获得重组菌株,0.5%甲醇诱导重组菌株表达ACh E蛋白,经SDS-PAGE、酶活性分析表明,中华蜜蜂ACh E基因首次克隆成功并首次在毕赤酵母中获得成功表达,筛选出一株酶活性较高的菌株,纯化的重组乙酰胆碱酯酶其活性为10 568 U/mg,可以用于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检测。(本文来源于《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6年12期)

左恺然,康照奎,杨亦桦,吴益东,武淑文[9](2016)在《绿盲蝽毒死蜱抗性和敏感品系乙酰胆碱酯酶-2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表达水平》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明确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乙酰胆碱酯酶-2(acetylcholinesterase-2,ACh E2)与毒死蜱抗性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利用RACE技术获得了绿盲蝽ACh E2基因(Al-ace2)的全长序列,并检测了Al-ace2在绿盲蝽毒死蜱抗性品系(BZ-R)及敏感品系(SLF和BZ)中的氨基酸序列多态性及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Al-ace2开放阅读框长1 935 bp,编码644个氨基酸残基;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含有ACh E的典型结构,如催化叁联体、氧阴离子洞、胆碱结合位点及围绕活性位点丝氨酸的保守结构域FGESAG。与两个敏感品系(SLF和BZ)相比,绿盲蝽毒死蜱抗性品系BZ-R Al-ace2基因中存在T552M氨基酸替换,发生频率为5%,但此位点氨基酸并不保守,也不靠近活性位点,推测其与抗性无关。在绿盲蝽SLF,BZ和BZ-R品系中,Al-ace1表达量均约为Al-ace2的3倍,且Al-ace2转录水平在3个品系间无显着差异。【结论】结果说明,在绿盲蝽体内ACh E2是次要表达的乙酰胆碱酯酶,该ACh E2可能与绿盲蝽BZ-R品系对毒死蜱的抗性无关。(本文来源于《昆虫学报》期刊2016年11期)

罗光华,宋俊贤,姚静,郑少秋,方继朝[10](2016)在《叁化螟两个乙酰胆碱酯酶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乙酰胆碱酯酶(ACh E)是有机磷(Organophosphate,OP)和氨基甲酸酯(Carbamate,CB)类杀虫剂的作用靶标。昆虫乙酰胆碱酯酶基因(ace)表达量的上升或基因突变导致其对杀虫剂的敏感性下降是昆虫产生抗药性的重要原因。本研究利用RT-PCR技术和c 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成功克隆到叁化螟(Scirpophaga incertulas Walker)的两个乙酰胆碱酯酶基因,分别命名为Siace1和Siace2。Siace1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长2 085 bp,编码含694个氨基酸的乙酰胆碱酯酶1(Si ACh E1)。Siace2的ORF长1 917 bp,编码含638个氨基酸的乙酰胆碱酯酶2(Si ACh E2)。将叁化螟的两个乙酰胆碱酯酶与已报道的各物种的乙酰胆碱酯酶进行相似性比较,结果显示在蛋白水平上,Si ACh E1与台湾稻螟的ACh E1有最高的相似性,达到94%;Si ACh E2与二化螟的ACh E2具有最高的相似性,为98%。本研究为水稻上重要螟虫的乙酰胆碱酯酶基因对比研究提供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乙酰胆碱酯酶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乙酰胆碱酯酶是用酶抑制法检测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关键用酶,本研究利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分泌表达人乙酰胆碱酯酶,并评估其对8种农药的敏感性,为工业化大规模生产高敏感性酶源奠定基础。根据GenBank上已发表的人乙酰胆碱酯酶(human acetylcholinesterase, hAChE)基因核酸序列设计引物,从pReceiverM02-h AChE-ORF质粒中扩增出hAChE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片段,接着利用SnaBⅠ和AvrⅡ双酶切将其克隆至载体pPIC9K中,构建pPIC9K-hAChE表达载体,然后将SalⅠ线性化的pPIC9K-hAChE电转化至毕赤酵母GS115中,在含4.00 mg/mL G418抗性平板上筛选获得阳性克隆,最后经0.5%甲醇诱导分泌表达144 h,发现其发酵上清液的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在65 kDa处有一条明显的蛋白条带,大小与预期的hAChE蛋白一致。利用Q-Sepharose FF柱层析法对其总蛋白进行纯化,获得了较纯的人乙酰胆碱酯酶。用Bradford法测得发酵上清液中hAChE蛋白质量浓度为1.330 mg/mL,占总蛋白的5.58%,纯化后比酶活达到1 080nmol/(min·mL)。通过初步计算比对重组工程菌发酵上清液对8种常见农药的半抑制浓度,得出敌百虫>敌敌畏>克百威>马拉硫磷>乐果>甲胺磷>甲萘威>毒死蜱,即人乙酰胆碱酯酶对毒死蜱最敏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乙酰胆碱酯酶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黄磊,彭英传,韩召军.大螟乙酰胆碱酯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多态性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9

[2].杨芳芳,李佳慧,张赛南,王珍,廖志银.重组人乙酰胆碱酯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分泌表达及其对农药的敏感性评估[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9

[3].史玉欢,黄婉莹,侯丽娜,张瑞,张永芳.新型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双配基-(-)-美普他酚改善APP/PS1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机制[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9

[4].刘晓岚,田兆丰,李永丹.桃蚜乙酰胆碱酯酶基因克隆及我国多地区桃蚜S431F突变频率检测[J].江苏农业科学.2018

[5]..关于发布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蝇类抗药性检测方法家蝇不敏感乙酰胆碱酯酶等位基因检测法》的通告[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8

[6].陆靖,程鹏,公茂庆,沈波,朱昌亮.乙酰胆碱酯酶基因突变与蚊虫抗药性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7

[7].牟星.褐色橘蚜乙酰胆碱酯酶基因的分子特性及功能分析[D].西南大学.2017

[8].曹雪,陈占宽,白仲虎,杨艳坤,陈继峰.中华蜜蜂乙酰胆碱酯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鉴定[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6

[9].左恺然,康照奎,杨亦桦,吴益东,武淑文.绿盲蝽毒死蜱抗性和敏感品系乙酰胆碱酯酶-2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表达水平[J].昆虫学报.2016

[10].罗光华,宋俊贤,姚静,郑少秋,方继朝.叁化螟两个乙酰胆碱酯酶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J].江苏农业学报.2016

论文知识图

标准曲线辛硫磷诱导各组织ace2基因转录水平分...辛硫磷诱导不同时间后AChE1在脑组织...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机制Fig.1-1Theac...基因的进化树分析标准曲线

标签:;  ;  ;  ;  ;  ;  ;  

乙酰胆碱酯酶基因论文_黄磊,彭英传,韩召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