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流感病毒药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流感,病毒,药物,流行性感冒,抗病毒,核蛋白,丁烯。
抗流感病毒药物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卫健委发布2019版《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公布抗流感病毒药物》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即将进入流行性感冒流行季节,加强药品和物资储备,对有流感重症高危因素的患者尽早予以抗病毒治疗。11月13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9版),公布我国目前上市的叁类抗流感病毒药物以及中医流感治疗方案。依据方案,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感染流感病毒后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应给予高度重视,尽早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及其他必要检查,给予抗病毒药物(本文来源于《现代养生》期刊2019年22期)
蔡岩,丁晓丽,章聚宝,周卫红,苗志伟[2](2019)在《抗流感病毒药物合成研究纵览》一文中研究指出流行性感冒(流感)是一种传染性强和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为了更好地抵御流感病毒对人类健康的侵害,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新型抗流感病毒药物的研究和发现工作。针对已上市抗流感药物以及处于研发阶段的抗流感病毒抑制剂的合成方法进行概述,为抗流感药物的合成工艺研究和药物研发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化学教育(中英文)》期刊2019年12期)
俞蕴嘉,张洋,王伟[3](2019)在《靶向病毒核糖核蛋白的抗流感病毒药物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流行性感冒病毒所导致的人畜共患病长久以来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但目前可用于临床的抗流感病毒药物十分有限,且逐渐出现了病毒耐药性的问题。因此,研究者们近来致力于探究新型抗流感药物靶点的发现,并期望针对新靶点设计疗效好且不易发生耐药的抗流感病毒药物。流感病毒核糖核蛋白具有不同毒株间保守性高,在病毒复制周期中作用广泛的特点,是设计开发新型抗流感药物的潜在靶点。本文对目前临床使用的抗流感药物靶点、核糖核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及其相关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新型抗流感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药物》期刊2019年03期)
胡晓宁[4](2019)在《丁烯内酯类化合物抗流感病毒药物筛选及其活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极强的呼吸系统疾病,由流感引发的病毒性肺炎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安全。因为流感病毒具有极高的变异性,很容易造成季节性甚至世界范围的大流行,其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引起全世界的关注。目前已经上市的抗流感病毒药物主要有以金刚烷胺、金刚乙胺为代表的M2通道阻滞剂和以奥司他韦、扎那米韦为代表的NA抑制剂,因为药物潜在的毒副作用及耐受性的产生,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寻找新的毒副作用小且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是非常有必要的。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系列丁烯内酯类化合物筛选,找到毒副作用小且抗病毒活性高的化合物,并进行活性评价及潜在抗病毒机制探索。首先,我们通过MTT和CPE相结合的方法,对91个丁烯内酯类化合物进行了活性筛选。测定化合物对MDCK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CC_(50),然后用100TCID_(50)检测化合物的抗病毒活性并测定了化合物的半数有效剂量EC_(50),计算治疗指数SI。通过与利巴韦林的CC_(50)、EC_(50)及SI值比较,筛选出细胞毒性小,抗病毒活性高,治疗指数大,抗病毒潜力优于利巴韦林的化合物。其次,通过体外抗病毒实验,对筛选出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活性评价及抗病毒机制初步探索。分别在感染病毒前、感染病毒时和感染病毒后加入化合物,测定化合物抗病毒作用的阶段;在加入化合物48h后,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化合物对病毒感染后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NA抑制剂筛选试剂盒,检测化合物对病毒NA的抑制作用,进一步验证化合物对病毒复制的影响。最后,通过建立小鼠感染模型,对化合物进行体内活性评价并进一步探究化合物的抗病毒作用机制。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小鼠分为7组,分别为正常组、病毒组、利巴韦林组、奥司他韦组及化合物高、中、低剂量组;滴鼻感染病毒2 h后灌胃给药,每天给药一次,连续给药五天。每天观察、检测并记录小鼠的体温、体重及症状变化情况;分别在感染病毒后第1、3、5天收集血样及肺组织,用ELISA和qRT-PCR检测相关细胞因子变化;在感染病毒后第5天取肺组织的同时称量肺重,计算肺指数和肺指数抑制率;用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病毒NP蛋白的表达;qRT-PCR检测病毒载量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在91个丁烯内酯类化合物中,化合物Ⅴf的细胞毒性小,抗病毒活性高,治疗指数大,抗病毒潜力优于利巴韦林和其他化合物;通过叁种不同的加药方式,发现Ⅴf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直接阻断作用不明显,主要作用于病毒复制的后期,可以抑制病毒感染后引起的细胞凋亡,降低NA的活性,减少子代病毒的释放,从而发挥抗病毒作用;在动物感染模型中,Ⅴf可以明显改善病毒感染引起小鼠厌食、呼吸加重、行动迟缓的症状,减少病毒感染后体重的降低,使小鼠体温维持在正常水平,抑制病毒感染引起的肺指数升高,减轻肺组织出血和炎性病变,减少肺组织中病毒NP和M蛋白的表达,降低肺组织中的病毒载量;通过提高血浆中IgG抗体水平,减少TLR3、RIG-I和IRF3的水平,上调抑炎性细胞因子IL-10和IL-13的表达,下调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FN-γ、IL-1β、IL-6和IL-8的表达,减少iNOS引起NO过量产生等途径发挥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减轻肺部炎性反应,保护肺损伤。因此,Ⅴf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卢晓锜[5](2019)在《新型抗流感病毒应急药物GZ830处方前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GZ830为新实体化学药物,初步研究表明其有抗流感病毒作用,本研究首先对GZ830进行系统的处方前研究,充分考察其理化性质、建立准确灵敏的检测方法,考察其降解规律,根据研究结果选择合适的剂型,并对制剂的处方工艺进行研究,优化处方工艺,最后对制备的制剂进行稳定性考察,意在设计并制备得到安全可靠稳定的GZ830制剂。方法:1.首先对原料药特性研究,以肉眼观察、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充分观察GZ830的外观性状;X射线粉末衍射考察原料药的晶型,分别用毛细管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测熔点;在常温条件下,使GZ830溶于不同的溶剂中,考察其溶解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测定A值,根据朗伯比尔定律计算得到GZ830紫外吸收系数;将GZ830置于不同湿度环境下,考察其吸湿性;采用2015版中国药典干燥失重法考察GZ830的干燥失重;采用摇瓶法测GZ830的lgP;分别采用中国药典四部通则0821第叁法、0801项对GZ830进行重金属、氯化物检查。2.其次是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以色谱峰保留时间、分离度、对称因子和理论塔板数等为考察指标,对检测波长、色谱柱、流动相、柱温、流速等色谱条件进行筛选,建立GZ830原料药含量及有关物质的HPLC检测方法;通过精密度、线性、耐受性、系统适应性、专属性、重复性等实验进行方法学的验证;用DAD检查色谱峰的纯度,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降解产物的结构确认。3.探究GZ830降解规律探究,制备一系列不同pH值的GZ830磷酸氢二钠–柠檬酸供试样品溶液并进行高温灭菌,考察GZ830在不同pH条件下的降解情况;将GZ830水溶液置于不同温度下,考察其在不同温度下的降解情况;将浓度约为2.5mg/ml的GZ830水溶液置于常温条件下68T,考察其降解规律。4.进行GZ830掩味微丸的工艺研究,将辅料与GZ830按照1:1进行混合,压片,在加速条件下考察原辅料相容性;以上药率、含水量、微丸稳定性为指标,分别对上药参数和处方工艺进行的摸索,得到了最优的流化床上药参数和处方工艺;按最工艺参数和处方制备GZ830掩味微丸,以口感为目标考察其掩味效果;以外观、含量为考察指标进行加速试验,考察其稳定性。结果:1.GZ830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特殊气味,熔点为207.37oC,易溶于水和甲醇且在水中的紫外吸收系数为207干燥失重率为0.015%且无引湿性,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实验结果为-1.05~0.39,表明GZ830可开发为口服固体制剂。2.建立了HPLC法用于测定GZ830含量及有关物质,方法学验证结果显示,选定的HPLC色谱方法在160~1200μg/ml范围内,GZ830浓度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专属性良好,满足测定的需求。3.降解实验表明,GZ830在蒸馏水中稳定性比在缓冲溶液中稳定;其水溶液在常温条件下主药易水解,在加热条件下易降解为N-N转移产物;GZ830不宜开发为口服液体制剂;4.最佳的上药参数及处方工艺制备得到的GZ830载药微丸,上药效率高,重复性好;在包衣增重为10%条件下,采用水溶性材料包衣,掩味效果差,采用Eudragit E PO包衣,成功掩味,但制剂稳定性差。结论:GZ830不宜开发为包衣微丸制剂。(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胡睿[6](2019)在《抗流感病毒药物用量激增季到来》一文中研究指出农历新年前夕,国家医保局发布通知,要求将奥司他韦等抗流感病毒药物的医保限定支付范围临时调整为“限重症流感高危人群及重症患者的抗流感病毒治疗”。早在去年底,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全国流行性感冒方案(试行)》,推荐了一批抗流感病毒药物,包括神经氨酸酶抑(本文来源于《医药经济报》期刊2019-02-04)
王强,石桥,刘金[7](2018)在《以碱性聚合酶2(PB2)为靶点的抗流感病毒药物的虚拟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流感病毒的碱性聚合酶2 (PB2)亚基筛选新的抗流感病毒先导化合物.方法:基于SPECS数据库,通过文献限制条件初筛出了282717个化合物,再利用分子对接软件SYBYL,与PB2的活性位点进行对接,筛选出了对21个PB2有潜在抑制活性的中靶化合物.结果:所选中靶化合物能以氢键、π-π相互作用等方式与PB2靶点稳固螯合,有潜在的抗流感病毒活性.结论:中靶化合物可作为先导化合物用于新型抗流感病毒药物开发.(本文来源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苏扬清,俞飞,孟令宽,李维嘉[8](2018)在《抗流感病毒药物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流行面广、传染性强、发病率高等特点,其波及范围之广、造成经济损失之大位于传染性疾病之首。目前,应对流感病毒感染的主要措施是疫苗接种和药物治疗。但是疫苗不仅在使用范围上有一定的局限制,而且常规的季节性流感疫苗不能足够有效地防治持续不断突变的流感病毒。因此药物治疗仍然是最好的控制流感病毒传播的手段。(本文来源于《法医临床学专业理论与实践——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二十一届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8-08-06)
张强[9](2018)在《破解流感防治“卡脖子”难题》一文中研究指出连日来,流感再次成为网络热词,比尔·盖茨也宣布再次投入1200万美元用于研制新型流感药物。看似常见的流感病毒变异性高、传播迅速、危害性极强。即便是进入21世纪之后,每次流感暴发,各国卫生机构也都严阵以待。很多人都存有疑问,我国在流感防治领域究竟(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8-05-15)
张磊,仇玉青[10](2018)在《H7N9耐药野生型病毒株存在获证实》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记者张磊 通讯员仇玉青)近日,美国《感染性疾病杂志》刊发由中日友好医院曹彬教授团队联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昌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同完成的研究论文《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关键位点患者体内动态变化》。该研究证明存在H7N9野生型耐药病毒株,说明(本文来源于《健康报》期刊2018-05-08)
抗流感病毒药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一种传染性强和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为了更好地抵御流感病毒对人类健康的侵害,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新型抗流感病毒药物的研究和发现工作。针对已上市抗流感药物以及处于研发阶段的抗流感病毒抑制剂的合成方法进行概述,为抗流感药物的合成工艺研究和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流感病毒药物论文参考文献
[1]..卫健委发布2019版《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公布抗流感病毒药物[J].现代养生.2019
[2].蔡岩,丁晓丽,章聚宝,周卫红,苗志伟.抗流感病毒药物合成研究纵览[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9
[3].俞蕴嘉,张洋,王伟.靶向病毒核糖核蛋白的抗流感病毒药物研究进展[J].中国海洋药物.2019
[4].胡晓宁.丁烯内酯类化合物抗流感病毒药物筛选及其活性评价[D].郑州大学.2019
[5].卢晓锜.新型抗流感病毒应急药物GZ830处方前关键技术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9
[6].胡睿.抗流感病毒药物用量激增季到来[N].医药经济报.2019
[7].王强,石桥,刘金.以碱性聚合酶2(PB2)为靶点的抗流感病毒药物的虚拟筛选[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8].苏扬清,俞飞,孟令宽,李维嘉.抗流感病毒药物研究进展[C].法医临床学专业理论与实践——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二十一届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8
[9].张强.破解流感防治“卡脖子”难题[N].科技日报.2018
[10].张磊,仇玉青.H7N9耐药野生型病毒株存在获证实[N].健康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