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满娣罗筠(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人民医院云南腾冲679100)
【摘要】目的了解云南省腾冲县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ADR)应发生的一般情况及特点。方法对我院收集2008—2011年的7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对报告职业、ADR类型、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数、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7例ADR报告中,以护士报告为主占72.73%;一般的ADR占88.31%;大于60岁的患者ADR发生率最高40.26%,其次是小于10岁的患者ADR发生率为23.37%;涉及药品34种;静脉滴注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占85.71%;抗菌物药发生率ADR最高,占41.18%,以氟喹诺酮类及头孢菌素类最多,最常见ADR的临床表现是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占38.63%。结论医务人员应重视ADR的报告及监测工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静脉注射剂,重点关注特殊人群用药,减少ADR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近年来,药害事件不断发生,药品不良反应问题受到医药界公众及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并得到日益重视。我院对2008-2011年收集上报的77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和评价,以提高监测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我院2008—2011年8月上报不良反应报告77份。
1.2ADR关联性评价标准采用ADR监测中心的ADR关联性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1.3统计方法根据ADR/事件报告表利用Excel软件分别对发生ADR人群患者的职业、患者性别、年龄、ADR类型、不良反应的药物分布、给药方式、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我院2008-2011年8月ADR报告情况,见表1:
表12008-2011年8月ADR报告情况(例)
Tab1ADRreportsfrom2008to2011(cases)
2.2发生ADR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公布,见表2。
表2发生ADR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例)
Tab2DistributionofageandsexoftheADR(cases)
2.3引发ADR的给药途径,见表3。
表3引发ADR的给药途径分布
Tab3DistritionofrouteofadministrationoftheADRcases
给药途径例数/n构成比/%
静脉滴注6685.71
口服77.79
其他56.49
合计77100.0
2.4引发ADR的药品种类及构成比。按照《新编药物学》(第17版)[1]进行药品分类,见表4;ADR的抗微生物药种类分布见表5。
表4引发ADR的药品种类分布
Tab4DistributionofthecategoriesofADR-inducingdrugs
表5引发ADR的抗菌药物种类分布
Tab5DistributionofthecategoriesofADR__inducingantimicrobials
药品种类品种数例数/n构成比/%
青酶素类126.45
头饱菌素类5825.81
氟喹诺酮类21135.48
硝基咪唑类239.68
抗病毒药239.68
抗真菌药113.22
抗寄生虫药139.68
合计1431100
2.5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根据WHO药品不良反应术语分类,77例ADR报告所导致器官和(或)系统损害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全身性损害、循环系统等。见表6。
表6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
Tab6Organsandsystemsinvolvedandclinicalmanifestations
3讨论
3.1ADR与报告职业的关系。由表1可知,我院ADR的报告主要以护士为主,医师、药师ADR的报告较少。
3.2ADR与患者性别和年龄的关系。由表2可知,我院77例ADR报告中女性男性无显著差别,其中60岁以上的例数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这是由于老年人生理、生化和病理的改变,对药物的代谢能力降低,耐受性下降,而且老年人常患多种疾病,临床上多药联用也造成了ADR发生率的增加,提示我们应重视老年人群的ADR监测。年龄小于10岁的儿童ADR发生率偏高,这是由于儿童各器官发育未成熟,对药物的代谢、排泄功能存在障碍。
3.3ADR与用药途径的因果关系。由表3可知,以静脉滴注给药方式导致ADR发生率最高,达到85.71%,是口服的11倍,与国内文献报道相似[2]。分析原因,主要与目前注射剂普遍使用有关。因此,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给药方法,避免注射剂的过度使用,减少ADR的发生。
表4、表5显示,在77例ADR报告中涉及最多的药物为抗微生物类,与相关报道一致[3],其中以氟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类引发的ADR多见[4],分别占35.48%、25.81%。这与抗菌药物品种多、血药浓度过高及在临床中广泛应用有密切关系,其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不适当的增大剂量或增加给药次数;(2)不适当的联合用药;(3)给药方法不合理;(4)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特点;(5)过敏反应。因此,要减少或避免抗维生物药物的ADR一定要合理选选择药物。从表6可知,ADR可累及多个器官和(或)系统,最常见的是皮肤及其附件和全身性损害,这与此类反应容易观察密切相关。
在77例ADR中以一般反应的为主,反应严重的较少,多数为可治愈或好转。目前,我院ADR报告量较少,监测力度明显不足,在收集的ADR报告中多数为易监测的ADR,而那些不易观察的、严重的ADR报告较少。ADR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特点、用药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开展ADR检测报告工作的水平又直接影响系统计分析的结果。因此医院应重视ADR的监测报告工作,建立完善的ADR监测体系,加强医务人员临床用药监护知识的培训。医院药师要定期对ADR报告进行深入分析评价,寻找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了解本单位开展ADR工作的情况,及时反馈,对临床安全用药、合理用药和提高ADR监测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均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黄永平,周世文,汤建林等.我院183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09,20(23):1814.
[3]李耘胜,杨斌.我院28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0,21(42):4002.
[4]梁雁,李晓玫.我院114例抗感染药物致严重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0,21(34):3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