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子秧歌论文_王珍

导读:本文包含了鼓子秧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秧歌,商河,民间舞蹈,文武场,山东,舞蹈,山东省。

鼓子秧歌论文文献综述

王珍[1](2019)在《阳信鼓子秧歌发展现状之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阳信鼓子秧歌诞生于黄河叁角洲地域的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洋湖乡,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山东叁大秧歌之一。由最初2007年洋湖乡被山东省文化厅命名为"山东省秧歌艺术之乡",到2009年"阳信鼓子秧歌"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再到2010年阳信鼓子秧歌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现在非遗的视野中被人们所逐渐知晓,影响力逐渐扩大,阳信鼓子秧歌的发展现状较之前有了明显的变化,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积极发展态势。(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9年21期)

穆世琇[2](2019)在《晋北平鲁区踢鼓子秧歌艺术的文化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平鲁区踢鼓子秧歌是晋北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舞蹈艺术。它融拳术、舞蹈、戏曲为一体,是千百年来当地人民生活智慧和艺术创作的结晶。本文力求从文化视角探究平鲁区踢鼓子秧歌形成的原因,从表现主题、表现形式和艺术创新3个维度归纳分析,发现崇尚英雄、集武术和戏曲元素于一身以及不断地自我创新是传承和发展平鲁区踢鼓子秧歌的内驱动力,也是保护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使命。(本文来源于《艺术科技》期刊2019年12期)

苏锐[3](2019)在《鼓子秧歌给商河带来了什么》一文中研究指出提起家乡的鼓子秧歌,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的群众充满自豪。近年来,为保护传承文化遗产,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商河大力推动鼓子秧歌进村庄、进校园、进广场。得益于体系化的传承模式,鼓子秧歌如今已成为当地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老民俗新生机6月8日(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报》期刊2019-06-28)

徐成龙[4](2019)在《研究山东鼓子秧歌“场图”启迪舞蹈艺术创新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当地俗称 “跑秧歌”“跑十五”的山东鼓子秧歌来说,“跑”是其区别于其他秧歌的典型特征,“跑场”是鼓子秧歌的特色,而“场图”便是鼓子秧歌跑场所遵循的路线图。在农耕文明历史悠久的鲁西北地区,作为一种融合齐鲁大地的传统文化内涵和精神意蕴于一体、凝聚着共同情感(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06-21)

徐成龙[5](2019)在《山东鼓子秧歌的“跑场”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鼓子秧歌”是在传统年节特别是春节至元宵节期间,广泛流传在鲁西北平原地区的民俗艺术活动,当地俗称“跑秧歌”“跑十五”等。鼓子秧歌活动通常以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为中心,包括周边的济阳、惠民、临邑、阳信、乐陵等县,以自然村落为单位自发组织。鼓子秧歌作(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报》期刊2019-06-07)

赵玉薇[6](2019)在《舞蹈生态学视角下的朔州踢鼓子秧歌》一文中研究指出踢鼓子秧歌作为山西省极具特色的代表性舞种之一,广受人民喜爱。其中,朔州地区的踢鼓子秧歌以其粗犷刚劲的舞蹈风格以及程式化的戏曲动作独树一派,极具研究价值。文章从舞蹈生态学的角度,运用访谈法、观察法对朔州踢鼓子秧歌的舞蹈形态及外部生态环境进行细致探究,追踪其动作程式、历史渊源及发展状况,从而在微观上更加完善对踢鼓子秧歌的整体研究。(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9年08期)

杨易杰,郭笑晗[7](2019)在《山西踢鼓子秧歌的源与流》一文中研究指出踢鼓子秧歌是山西民间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农耕文化,给叁晋文明增添了一抹亮色。本文通过追溯踢鼓子秧歌的历史渊源及变迁过程探寻踢鼓子秧歌的"源",进而提出现阶段踢鼓子秧歌发展之"流向",以期实现踢鼓子秧歌的新发展,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贡献已力(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9年06期)

王雨霏[8](2019)在《晋北踢鼓子秧歌的艺术特征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踢鼓子秧歌是山西晋北朔州地区一种常见的民间舞蹈,在历经数百年发展过程之后,踢鼓子秧歌也成为了承载当地民众思想情感和审美追求的重要艺术形式。本文立足于踢鼓子秧歌的发展渊源和发展路径,从动作特征、表现形式、外形及文化内涵这几个层面来全面阐述踢鼓子秧歌的艺术特征,并深入分析其审美形态,从而帮助大众更加了解晋北踢鼓子秧歌。(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9年05期)

车利利[9](2019)在《鼓子秧歌作为乡村仪礼的当代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年节,是当地村落互赠礼物最频繁的时期。鼓子秧歌是当地村落只在年节期间表演的大型民俗活动。本文将当地鼓子秧歌这一民俗活动放置在年节期间村落礼物交换语境中加以深描,从乡村仪礼的视角解读村民在庙前祭拜、村际串演、政府门前汇演的秧歌民俗活动,阐释了在现代化进程中跑秧歌群体的变化、跑秧歌的动因以及鼓子秧歌本体的变迁。全文共分为绪论、正文四部分和结语:绪论主要介绍研究目的和意义、相关研究综述以及研究方法。第一部分描写鼓子秧歌的表演体系。细描了19世纪50年代鼓子秧歌的角色、服装及道具;并描绘了车家村常跑的“场子”,阐释了场子寓意,概括了场子之间的转换规律。第二部分是写传统村落鼓子秧歌的仪礼性展演。将鼓子秧歌作为叁种仪礼类型进行深描与分析,阐述了各自的运作程序、交换原则以及对村落的文化功能。鼓子秧歌作为乡村仪礼对于维持村落秩序、维护村际关系、调节村落氛围具有重要作用。村民能够在送秧歌的过程中用肢体语言宣泄情绪、表达思想,获取归属感与荣誉感。第叁部分主要描写了现代化进程中秧歌仪礼的嬗变。在现代化进程中,村落发生了剧烈变迁,鼓子秧歌也逐渐“咕咕”不起来了。然而县城自发组织的秧歌队却如火如荼,通过跑秧歌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深入挖掘了村落秧歌队“咕咕”不起来的原因,县城自发秧歌队的特征、兴盛原因以及秧歌形式与内容的变迁。以鼓子秧歌为主线描述了村落的变迁,当地农村人从村落到城市所产生的情感缺失,从秧歌中能获得怎样的情感慰藉等。鼓子秧歌自身的表演形式与表演内容也发生了一系列变迁。结语部分是对本文的回顾与总结,指明对鼓子秧歌的传承与创新,需要从对鼓子秧歌自身的关注转移到对当地民众的关注。(本文来源于《温州大学》期刊2019-03-01)

曲煜[10](2019)在《山东鼓子秧歌的区域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鼓子秧歌作为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倍受关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民族文化特色,鼓子秧歌来源于民间并植根于我国古老的传统的农耕文明,随着这种文化繁衍,在山东民间艺术中位列秧歌之首。本文以山东鼓子秧歌为研究对象,解读山东鼓子秧歌的地域特征,试图回答其与地域的潜在关系,并在传统社会的基础上对鼓子秧歌进行探索。把地域文化、鼓子秧歌和民俗文化理论的特征与演变结合在一起综合阐述。在全面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山东鼓子秧歌作为一种传统民俗,在发展与传承上存在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本文来源于《中国文艺家》期刊2019年02期)

鼓子秧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平鲁区踢鼓子秧歌是晋北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舞蹈艺术。它融拳术、舞蹈、戏曲为一体,是千百年来当地人民生活智慧和艺术创作的结晶。本文力求从文化视角探究平鲁区踢鼓子秧歌形成的原因,从表现主题、表现形式和艺术创新3个维度归纳分析,发现崇尚英雄、集武术和戏曲元素于一身以及不断地自我创新是传承和发展平鲁区踢鼓子秧歌的内驱动力,也是保护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使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鼓子秧歌论文参考文献

[1].王珍.阳信鼓子秧歌发展现状之探析[J].北方音乐.2019

[2].穆世琇.晋北平鲁区踢鼓子秧歌艺术的文化成因[J].艺术科技.2019

[3].苏锐.鼓子秧歌给商河带来了什么[N].中国文化报.2019

[4].徐成龙.研究山东鼓子秧歌“场图”启迪舞蹈艺术创新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5].徐成龙.山东鼓子秧歌的“跑场”特色[N].中国民族报.2019

[6].赵玉薇.舞蹈生态学视角下的朔州踢鼓子秧歌[J].北方音乐.2019

[7].杨易杰,郭笑晗.山西踢鼓子秧歌的源与流[J].北方音乐.2019

[8].王雨霏.晋北踢鼓子秧歌的艺术特征探讨[J].北方音乐.2019

[9].车利利.鼓子秧歌作为乡村仪礼的当代变迁[D].温州大学.2019

[10].曲煜.山东鼓子秧歌的区域特性研究[J].中国文艺家.2019

论文知识图

洛川蹩鼓鼓子秧歌-鼓子秧歌鼓子秧歌旅游节第二届研讨会,笔...回族儿童“鼓子秧歌”毛毳摄:《醉美家乡》晋北踢鼓子秧歌自1952年起,踢鼓子秧歌就受到...

标签:;  ;  ;  ;  ;  ;  ;  

鼓子秧歌论文_王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