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细粉尘论文_刘锡尧,张红飙,魏源

导读:本文包含了微细粉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微细,粉尘,收尘,效率,极板,效果,浓度。

微细粉尘论文文献综述

刘锡尧,张红飙,魏源[1](2018)在《空气净化器对微细粉尘的净化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按照GB/T 18801—2015《空气净化器》中的颗粒物洁净空气量试验方法,采用电称低压冲击(ELPI)系统同时测定试验舱内颗粒物的计数浓度和质量浓度,研究了4台过滤式空气净化器对PM10,PM2.5,PM1.0等微细粉尘的净化特性。结果表明:PM10,PM2.5,PM1.0计数浓度衰减常数相同,质量浓度衰减常数呈递减趋势;对于同一台空气净化器,PM10,PM2.5,PM1.0计数浓度总衰减常数均略低于质量浓度;微细粉尘粒径越小,越难以被空气净化器去除。(本文来源于《暖通空调》期刊2018年10期)

黄妍清,王喜世,朱培,王志刚[2](2018)在《封闭空间内细水雾去除微细粉尘的影响因素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细水雾去除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细粉尘的影响因素,自行设计了小型封闭腔体并进行了不同工况条件下的细水雾降尘实验。首先采用阴影法对5种工作压力下的细水雾特性进行了测量表征,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不同雾化特性细水雾对不同质量浓度PM5粉尘的降尘实验,实验中考虑了喷雾时长为5和10s两种情况,所测试粉尘为面粉;此外,还测试研究了不同粉尘粒径分布对细水雾降尘效果的影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细水雾对PM5粉尘的降尘效率随粉尘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而提高,但当初始质量浓度增加到一定值后,降尘效率的提高不再明显;细水雾雾滴越细越密,其对PM5粉尘的降尘效率越高;延长细水雾喷雾时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细水雾对PM5的降尘效率,且低质量浓度PM5比高质量浓度PM5受喷雾时长影响更大;针对平均粒径相差无几的粉尘,细水雾对粒径分布范围小的粉尘的降尘效率比对粒径分布范围大的粉尘的降尘效率高,预测细水雾降尘效率使用粉尘粒径分布范围比使用平均粒径更准确。(本文来源于《热科学与技术》期刊2018年02期)

王宝晴,张超,刘建[3](2018)在《不同风速下巷道断面微细粉尘分布模拟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降低微细粉尘危害,实现作业场所内的有效控尘、防尘,在矩形、拱形模拟巷道内采用网格布点法布置测点,调整风机风速法进行试验,并运用Gambit建模、Fluent开展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当尘源以10 mg/s的速率喷尘时,尘粒自由弥散,巷道中轴线处粉尘浓度小于壁面边缘处;当调节风速为1 m/s时,中轴线处与壁面边缘处浓度基本相等;当尘粒自由弥散时巷道壁的黏滞作用对粉尘扩散和分布起主导作用,且风速是影响微细粉尘悬浮状态的主要因素;降低巷道内微细粉尘浓度的方法主要包括合理设计环境风速和提高巷道壁面光滑性,减小壁面对微细粉尘的黏滞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陆从相[4](2017)在《涡旋电除尘技术去除燃煤锅炉烟气微细粉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大气环境污染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因此,控制燃煤烟尘排放刻不容缓。干式电除尘器是控制燃煤烟尘排放的主流装置之一,对尘粒的收集效率可以达到99.5%以上,但是对微细尘粒的收集效率较低,主要原因是传统电除尘器(ESP)电场中产生的离子浓度低,微细尘粒荷电凝并几率低,造成了微细尘粒收集效果差的问题。涡旋电除尘技术是捕集微细尘粒的一种有效方法,它采用迎气流方向交错布置的涡旋型集尘板,将放电极布置在同排集尘板间隙的出口端,使烟气流在集尘板内表面形成涡旋,提高了放电电场中的离子浓度,可以促进了尘粒的荷电、碰撞、凝并和惯性分离,进而提高了微细尘粒的捕集效果。因此,该项技术解决了微细粉尘收集的难题,为解决大气烟尘污染问题提供技术支撑。由于涡旋型电除尘器(VEP)的荷电、凝并和收尘过程极为复杂,目前尚无比较准确实用的电凝并收尘效率理论计算模型。因此,本文根据紊流传质原理,构建了荷电粒子的二维输运方程、电凝并方程和电凝并收尘效率理论计算模型。通过对模型的计算求解,分析VEP内部流场特性和尘粒的运动特性,揭示荷电粒子的凝并规律和收尘规律。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调控电场工作电压等物理参量,进行微细尘粒电捕集试验,为VEP的实际应用提供最佳设计参数。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加入紊流扩散、弥散、电风和场强分布不均等影响的因素,建立同极性荷电尘粒的二维输运方程和电凝并方程。结合边界条件,采用分离变量法求解输运方程,得到VEP收尘效率公式。耦合电凝并效率公式,得到适合VEP的电凝并收尘效率理论计算修正模型。2.利用MATLAB软件编程求解VEP电凝并收尘效率计算模型,揭示尘粒粒径di变化对尘粒的综合荷电量C、驱进速度ω、电凝并收尘效率η0的影响规律。当尘粒粒径增加时,尘粒的综合荷电量、驱进速度和电凝并收尘效率不断提高。由于电凝并收尘效率的计算值略大于试验收尘效率,两者都随尘粒粒径的增大而增加,两者相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3.7%、0.2%;而Deustch计算收尘效率与试验收尘效率相差较大,两者相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17.2%、4.5%。可见,电凝并收尘效率公式的计算值与实际更为接近。3.采用FLUENT软件模拟VEP的内部流场,多截面系统分析集尘板侧宽B,集尘板排距L、电场平均风速V等物理参量对流场特性的影响,揭示涡旋结构的演化规律;当B为15 mm、L为120 mm、V为3.4 m/s时,在集尘板排间隔中可形成4个左右稳定匀称的涡旋,且放电极附近为高风速湍流区域,集尘极附近为低风速层流区域,这种流场状态对尘粒的捕集最为有利。借助DPM模型,进一步分析尘粒粒径di、电场平均风速V、荷电状态对尘粒运动轨迹和捕集效率η′的影响,揭示尘粒运动轨迹的演化规律,得出各级尘粒的捕集效率。当电场工作电压为18 k V,di分别为1μm、2.5μm、4μm、10μm、15μm时,则尘粒的η′分别为67.4%、70.9%、75.7%、87.8%、94.8%。4.通过调控电场工作电压U、电场平均风速V、同排集尘板间隙D等物理参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离子浓度试验,研究离子的输运特性,确定这些物理参量与离子浓度ne的定量规律。在最优运行参数条件下,VEP放电电场中的ne为7.0×109/cm3以上,远远大于传统ESP电场中产生的离子浓度值。5.通过调控电场工作电压U、烟气停留时间T、集尘板排距L和有效集尘面积S等物理参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影响试验,从宏观角度研究这些物理参量对VEP收尘效率η和分级收尘效率η′的影响规律,寻求最佳设计参数。当U为18 k V,T为0.59 s,L为100 mm,S为1.13 m2时,η为90.4%;对于粒径为0-1μm、1-2.5μm、2.5-4μm、4-10μm、10-15μm的微细尘粒,η′分别为82.5%、84.4%、86.5%、90.6%、95.3%。6.采用粒子图像检测技术(PIV)从微观角度分析VEP内部的流场特性,揭示涡旋结构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一定风速范围内,集尘板排间隔中形成了明显的涡旋区域和层流区域,有利于提高尘粒的荷电效果、凝并几率和捕集效率。风速增加,离子输运率增加,涡旋区域增大,有利于提高电场中的离子浓度和尘粒荷电凝并的几率,进而提高微细尘粒的捕集效率;但是,由于层流层变薄,不利于尘粒的捕集,尘粒容易发生二次飞扬。因此,风速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7.设计双电极VEP试验系统,通过改变电场工作电压U、烟气停留时间T和同排集尘板间隙D等物理参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影响试验,研究这些物理参量对尘粒捕集效率的影响规律,寻找最优设计参数。在最优运行参数条件下,双电极VEP对PM10、PM15的捕集效率分别为92.5%、93.1%。综上可知,与传统ESP相比,VEP可高效捕集微细尘粒,且体积大幅度减小,能耗降低,技术和经济优势明显,是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新型电除尘器。(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7-11-01)

剧晓晨[5](2017)在《孔板除尘器对微细粉尘收集效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PM2.5是影响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物之一。环保部门对大气环境标准的制定日益严格,如何减少PM2.5的排放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问题。静电除尘器使用范围广,处理烟气量高,但对微细粉尘的收集效率难以进一步提高,主要原因是离子风对细粉尘的扰动作用影响细粉尘的收集。本文以减小离子风对细粉尘扰动为目的,设计了一种新型线-孔板放电结构,具体研究了线-孔板结构的放电机理以及粉尘在线-孔板结构中运动状态。实验粉尘选用以面源污染为主的建筑粉尘和未燃烧的原煤粉作为研究对象。首先研究了线-板放电结构和线-孔板放电结构放电特性,测量两种放电结构伏安特性的差别;其次,对比了孔板除尘器和传统除尘器在不同工况条件下(放电电压和烟道流速)对建筑粉尘和煤粉的收集效率及PM2.5收集效率,并分析了造成两种除尘器对粉尘收集效率不同的原因;最后讨论了电压和烟气道流速对孔板除尘器收集建筑粉尘和煤粉造成的影响,找出建筑粉尘和煤粉收集效率最佳时的条件,结果表明:各个电压下,线-孔板结构放电电流略高于线-板结构,但差别不明显,由此可以推断两种放电结构中的离子浓度、粉尘的荷电效果相差不大。烟气道流速为1.5m/s,孔板收尘极对离子风的分流作用造成孔板除尘器对建筑粉尘和煤粉全效率和PM2.5收集效率均高于传统除尘器。因此,离子风在静电除尘器分析除尘效率和微细粉尘运动的过程中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放电电压为40kV烟气道流速低于1.5m/s时,对于建筑粉尘和煤粉来说,由于孔板改变了流体分布,导致孔板除尘器PM2.5收集效率和全效率均高于传统除尘器;流速高于1.5m/s时,烟道气流对孔板的冲刷作用过大,导致粉尘随气流流向而逃离除尘器,此时孔板除尘器PM2.5收集效率和全效率低于传统除尘器。在实际电除尘器运行过程中,静电除尘器的流速很少能够达到2m/s,因此,孔板除尘器在不同工况条件下(放电电压和烟气道流速)对粉尘的收集效果整体优于传统除尘器。在孔板除尘器中,固定流速,不同电压下电场力和离子风力对粉尘影响效果不同。随着电压的增加,建筑粉尘和煤粉PM2.5收集效率先增加再下降,且两者差距逐渐减小。在孔板除尘器中,固定电压,烟气道流体力和离子风力共同作用下,建筑粉尘和煤粉PM2.5收集效率随着烟气道流速的增加先增加再降低。建筑粉尘和煤粉的密度不同导致孔板除尘器对两种粉尘PM2.5收集效率的最佳烟气道流速不同。(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7-06-01)

聂雪丽,李清,沈恒根[6](2016)在《钢铁行业袋式除尘用滤料孔径与微细粉尘捕集特性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钢铁行业袋式除尘用滤料,采用泡点法进行孔径及孔径分布测试,并进行了除尘滤料冷静态过滤性能测试。通过对实验数据分析得到:针刺滤料平均孔径为22.22~26.83μm,孔径分散程度较高;覆膜针刺过滤材料平均孔径仅为1.0μm左右,孔径分布较为集中;针刺滤料的孔径会影响到其透气性,透气性随着最大孔径的增加而增加;针刺滤料孔径及孔径分布对过滤效率有直接的影响,孔径越大,孔径分布分散程度越高,过滤效率越低,过滤阻力越小;过滤风速为1.0 m/min时覆膜滤料对微细颗粒物的捕集效率达到80%左右,约为普通针刺毡滤料的2~4倍,阻力约为普通针刺毡滤料的14~32倍。(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6年09期)

王利[7](2016)在《新型极板对微细粉尘收集效果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人体危害性较大的PM2.5微细粉尘污染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家及各省市已经开始对PM2.5进行监测并逐步加强了对其进行治理的力度。文章以静电除尘器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提高对微细粉尘尤其是PM2.5的除尘效率的方法。以PM2.5叁大来源之一的建筑粉尘(砖粉)为待处理粉尘,研究其荷电状态下在放电空间内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分析电除尘器对微细粉尘除尘效率低的原因。文章结合国内外除尘器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设计了一种新型金属网-袋收尘极板的电-袋复合式除尘装置,在通过线板放电伏安特性证实其设计合理性的基础上,进行了新型极板与传统极板收集效果的对比实验,得出结论:金属网-袋结构的新型极板符合线板式电晕放电的伏安特性规律,并且相较于传统极板其放电特性更佳,可以直接应用新型极板对旧静电除尘器进行改造。随着放电电压增大而增强的离子风是造成微细粉尘除尘效率低的重要原因,单一提高放电电压不能提高除尘器对微细粉尘的除尘效率,如何减弱离子风的反吹作用是今后研究除尘器效率的热点方向。设计的金属网-袋结构的新型极板通过布袋对微细粉尘的强粘附性减小了微细粉尘受离子风扰动的影响,并且其透气性破坏了离子风的双螺旋结构,在一定电压下,新型极板收集的微细粉尘累积百分比高于传统极板,即微细粉尘收集效果相对传统极板增强。此外,在新型极板金属网-袋区域正对电晕线放置的前提下,金属网-袋结构增大了被分流的离子风由风源即电晕线处垂直指向金属网-袋区域的风速,同时减小了离子风风源指向相邻金属网-袋区域即极板上斜对电晕线的金属网-袋区域的风速。离子风流场的变化促使微细粉尘在收尘极板上的分布规律发生了变化,新型金属网-袋收尘极板上收集的微细粉尘的累积百分比在正对电晕线区域增大,在斜对电晕线区域减小。另外,随放电电压增大,离子风被分流作用越明显,正对与斜对电晕线的金属网-袋区域微细粉尘收集效果的上述差异越大。因此,合理进行金属网-袋结构布置,可以进一步提高除尘器对微细粉尘的除尘效率。结合静电除尘器与布袋除尘器的优点设计的金属网-袋结构的新型极板对微细粉尘的收集效果明显增强,实现了两类除尘器的一体化设计,为更新改造现有静电除尘器提供了实验及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6-05-01)

李庆,王利,杨青,剧晓晨,殷宇朝[8](2016)在《板-袋收尘极板对微细粉尘收集效果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静电除尘器对微细粉尘尤其是PM2.5的除尘效率,以PM2.5叁大来源之一的建筑粉尘为研究对象,使用1种新型电袋复合除尘器来研究它对微细粉尘的收集效果,用除尘效率来表征新型电袋复合除尘器微细粉尘的收集效果的优劣,通过分析收集粉尘的中位径、体积平均径、面积平均径、累积百分比等参数,研究了新型极板对离子风及收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提高放电电压不能提高对微细粉尘的除尘效率,需考虑离子风对微细粉尘运动方式的影响;袋收尘极对微细粉尘具有较强的束缚作用,可以减弱离子风对收集到的微细粉尘的扰动,并且布袋良好的透气性也减弱了离子风在电场中所形成的螺旋结构流体的强度;新型电袋复合除尘器对所收集粉尘的累积百分比相对传统除尘器提高了12%~35%(对于PM2.5)及1%~43%(对于PM10)。因此,改变除尘器收尘极板的设计可以提高除尘器对微细粉尘的除尘效率。(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6年02期)

李庆,杨青,殷宇朝,剧晓晨,张晓军[9](2015)在《新型收尘极板对微细粉尘收集效率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静电除尘器对于微细粉尘的收集率,减弱离子风对除尘效率的影响。本文选取建筑砖粉为研究对象,将静电除尘器中的常规收尘极板改变为多孔纤维状极板,通过分析常规收尘极板和新型极板在不同极板间距下收集粉尘的粒径分布,研究了新型极板对离子风以及微细粉尘收集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收尘极板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弱离子风风力以及其双螺旋结构作用的范围,同时由于纤维布料良好的黏附性,有效减弱了微细粉尘的二次扬尘现象,进而提高了除尘器对微细粉尘的收集效率。(本文来源于《静电放电:从地面新技术应用到空间卫星安全防护—中国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全国静电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5-08-12)

李庆,王利,杨青[10](2015)在《微细粉尘收集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静电除尘器对微细粉尘尤其是PM2.5的收集率,减弱电晕放电离子风对除尘效率的影响,本文以建筑粉尘为研究对象,使用一种新型电袋复合除尘实验装置研究其对微细粉尘的收集效果。通过对收集粉尘的中位径、体积平均径、面积平均径等参数进行分析,研究了新型除尘极板对离子风以及收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袋收尘极对微细粉尘具有较强的束缚作用,可以减弱离子风对收集到的微细粉尘的扰动,另外,布袋良好的透气性也减弱了离子风在电场中所形成的螺旋结构流体的强度,两种作用均可以提高除尘器对微细粉尘的收集效果。(本文来源于《静电放电:从地面新技术应用到空间卫星安全防护—中国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全国静电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5-08-12)

微细粉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细水雾去除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细粉尘的影响因素,自行设计了小型封闭腔体并进行了不同工况条件下的细水雾降尘实验。首先采用阴影法对5种工作压力下的细水雾特性进行了测量表征,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不同雾化特性细水雾对不同质量浓度PM5粉尘的降尘实验,实验中考虑了喷雾时长为5和10s两种情况,所测试粉尘为面粉;此外,还测试研究了不同粉尘粒径分布对细水雾降尘效果的影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细水雾对PM5粉尘的降尘效率随粉尘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而提高,但当初始质量浓度增加到一定值后,降尘效率的提高不再明显;细水雾雾滴越细越密,其对PM5粉尘的降尘效率越高;延长细水雾喷雾时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细水雾对PM5的降尘效率,且低质量浓度PM5比高质量浓度PM5受喷雾时长影响更大;针对平均粒径相差无几的粉尘,细水雾对粒径分布范围小的粉尘的降尘效率比对粒径分布范围大的粉尘的降尘效率高,预测细水雾降尘效率使用粉尘粒径分布范围比使用平均粒径更准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细粉尘论文参考文献

[1].刘锡尧,张红飙,魏源.空气净化器对微细粉尘的净化特性[J].暖通空调.2018

[2].黄妍清,王喜世,朱培,王志刚.封闭空间内细水雾去除微细粉尘的影响因素实验研究[J].热科学与技术.2018

[3].王宝晴,张超,刘建.不同风速下巷道断面微细粉尘分布模拟试验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8

[4].陆从相.涡旋电除尘技术去除燃煤锅炉烟气微细粉尘研究[D].江苏大学.2017

[5].剧晓晨.孔板除尘器对微细粉尘收集效率研究[D].河北大学.2017

[6].聂雪丽,李清,沈恒根.钢铁行业袋式除尘用滤料孔径与微细粉尘捕集特性关系研究[J].环境工程.2016

[7].王利.新型极板对微细粉尘收集效果的实验研究[D].河北大学.2016

[8].李庆,王利,杨青,剧晓晨,殷宇朝.板-袋收尘极板对微细粉尘收集效果的影响分析[J].高电压技术.2016

[9].李庆,杨青,殷宇朝,剧晓晨,张晓军.新型收尘极板对微细粉尘收集效率影响的研究[C].静电放电:从地面新技术应用到空间卫星安全防护—中国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全国静电学术会议论文集.2015

[10].李庆,王利,杨青.微细粉尘收集效果分析[C].静电放电:从地面新技术应用到空间卫星安全防护—中国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全国静电学术会议论文集.2015

论文知识图

为微细粉尘声凝并示意图交变电场中微细粉尘的凝并蒸汽相变促进微细粉尘脱除的技术...电场模拟离子风双螺旋结构等离子体源装置示意图不同工作电压下粉尘颗粒的运动轨迹

标签:;  ;  ;  ;  ;  ;  ;  

微细粉尘论文_刘锡尧,张红飙,魏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