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水敏性黄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黄土,水敏性,土水特征曲线,时空分布规律
水敏性黄土论文文献综述
孙萍萍,张茂省,冯立,王帅,党心悦[1](2019)在《黄土水敏性及其时空分布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土是一种具有水敏性的特殊土,天然状态下可以长期保持直立高陡的状态,遇水后呈现出崩解、湿陷、滑动、流变等变形行为。开展黄土的水敏性特性及其时空分布规律研究,对指导黄土高原工程建设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在非饱和土力学的框架下,引入吸应力的概念,对黄土的水敏性及其力学机制进行解释,即水敏性的本质是,随着含水率的增大,土体内部吸应力逐渐减小,对应不同的外界边界条件时,产生崩解、湿陷、滑动、流变等不同的宏观变形行为。在黄土高原从西到东、从北向南不同空间位置的黄土剖面的不同的层位,系统采集黄土样品,基于TRIM试验测试技术,开展样品的土-水特征曲线与吸应力特征曲线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脱湿与吸湿条件下的各曲线呈现相同的变化规律,均存在3个明显的特征段。黄土对水的敏感程度随其沉积年代和在黄土高原分布位置的不同,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空间上,从西向东、由北向南,水敏性增强;时间上,沉积年代由老到新,水敏性增强。(本文来源于《西北地质》期刊2019年02期)
张茂省,胡炜,孙萍萍,王雪莲[2](2016)在《黄土水敏性及水致黄土滑坡研究现状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土是具有"水敏性"的特殊土,水是诱发黄土滑坡最积极的因素,黄土水敏性的力学机制及致滑机理已成为黄土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基础问题。本文在搜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将黄土水敏性及水致黄土滑坡研究现状按照黄土水敏性、考虑优势通道的黄土斜坡水分运移规律和刻画方法、水致黄土滑坡失稳力学机制、基于水的黄土滑坡防控关键技术共四方面内容加以总结归纳。建议明确黄土水敏性的概念和内容,以黄土水敏性力学本质为突破口,研究建立基于吸应力理论的黄土水敏性参数和指标体系,开展考虑优势入渗的黄土斜坡稳定性有限元分析,并建立一套基于水的水致黄土滑坡风险防控关键技术体系。(本文来源于《地球环境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王炜,骆亚生,李浩东[3](2014)在《非饱和黄土平面应变下结构性及水敏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在平面应变条件下非饱和黄土的结构性发展规律及其抗剪强度与含水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不同含水率、不同围压下的非饱和黄土平面应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陕西子洲非饱和黄土的应力应变曲线呈现强硬化性;平面应变条件下,非饱和黄土结构特性曲线分为上升段和稳定段两段,分界点为原状黄土应力应变曲线的转折点(斜率突变点);最大结构应力分担比随着围压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针对试验样,给出了平面应变条件下非饱和原状黄土抗剪强度的计算公式,对实际工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人民长江》期刊2014年04期)
李鹏,胡再强,焦黎杰,田春亮[4](2010)在《水敏性黄土的湿剪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改制的应力式直接剪切仪,首先对不同剪应力水平作用下原状黄土浸水饱和湿剪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其次选取了一个剪应力水平对不同增湿浸水量作用下原状黄土和扰动黄土湿剪演化规律进行了进一步探索,并在此基础上定义了黄土水敏性结构参数mω。结果表明,黄土在湿剪过程中剪位移随时间变化曲线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湿剪迅速发展阶段和湿剪稳定阶段;浸水饱和增湿后试样抗剪强度值受剪应力水平影响较小,竖向变形以增湿湿陷变形为主;而其水敏性结构参数在低固结压力、低含水率条件下对水的敏感性较强,在高固结压力、高含水率条件下对水的敏感性较小。(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0年09期)
吴兴辉[5](2006)在《黄土的水敏性与结构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不同初始含水量的原状黄土,不同初始含水量及不同干密度的重塑黄土高压侧限固结试验、侧限湿陷试验、均压固结试验、K_0固结及叁轴湿陷试验,深入分析了黄土的强度特性;分析了湿陷系数、孔隙比、湿陷变形量和湿陷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特征;并从以上几方面揭示了黄土的水敏性和结构性,研究了黄土的压缩变形和湿陷变形随时间变化的特性,目的在于通过试验研究揭示黄土湿陷性与时间的相关关系,从而提出一个能够反映黄土发生湿陷的时间影响因素指标。通过研究,本文主要取得了如下一些有益的成果:对原状黄土和重塑黄土的高压侧限固结、侧限湿陷试验、均压固结试验、K_0固结及叁轴湿陷试验的数据分析,在充分认识黄土的强度特性、湿陷变形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能够计算任一时刻湿陷系数的关系式,同时结合叁轴湿陷试验提出了体积湿陷系数这一指标。通过对比说明,体积湿陷系数可以很好的符合按照传统公式求得的湿陷系数。从而证明所提的这一指标是合理的。本文所提出的时间影响因素指标,摈弃了以往黄土本构关系研究中的多参数、复杂的本构关系,另辟蹊径,立足于规范规定的基本计算方法,并对这一基本算法予以深化,建立了一个能够计算任一时刻湿陷系数的关系式,从而可以得到黄土湿陷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利用上述关系,我们可以了解黄土湿陷过程中湿陷速率的变化。本文的研究为当前土力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水敏性和结构性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为更进一步研究黄土的水敏性和结构性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也在此问题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06-03-01)
张继文[6](2004)在《水敏性黄土增湿的应力等效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土地区工程实践中绝大多数事故的根源可以追溯到黄土地基土层含水量的变化,而黄土的变形和强度随含水量的变化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单纯对某一含水量下或饱和浸水条件下的黄土特性研究已不能满足工程实践的需要。在黄土层较厚、饱和浸水几率较小的的地区,用完全饱和状态下的湿陷变形进行设计,无疑会给工程带来不必要的浪费,而将黄土的压缩变形和增湿变形统一起来加以考虑无疑对黄土地区工程建设具有进步意义。 黄土湿陷的诱因是力和水。在一定的应力水平下处于变形稳定状态的湿陷性黄土,当只增大应力水平或其含水量时,二者都会出现变形增大甚至强度破坏现象。因此,单就其变形的后果而言,湿陷性黄土在一定应力状态下的浸水增湿与对黄土施加附加力荷载有等效作用。 本文在对大量文献资料中关于增湿状态、增湿水平、增湿历史、增湿路径与增荷应力状态、应力水平、应力历史、应力路径诸方面相似性分析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增湿等效应力的概念和它的理论依据,并且通过增湿条件下的压缩、剪切和叁轴试验和变形等效原理,揭示了增湿等效应力与黄土初始干重度,初始含水量,增湿应力,增湿含水量变化的规律性,提出了相应的增湿等效应力计算表达式,最后对增湿等效应力的合理性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作了综合检验,从而为使黄土的水敏性统一纳入应力一应变研究和发展“可能湿陷势”“可能湿剪势”的增湿设计理论打下了基础。关键词:水敏性黄土变形等效原理增湿等效应力(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04-03-01)
水敏性黄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黄土是具有"水敏性"的特殊土,水是诱发黄土滑坡最积极的因素,黄土水敏性的力学机制及致滑机理已成为黄土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基础问题。本文在搜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将黄土水敏性及水致黄土滑坡研究现状按照黄土水敏性、考虑优势通道的黄土斜坡水分运移规律和刻画方法、水致黄土滑坡失稳力学机制、基于水的黄土滑坡防控关键技术共四方面内容加以总结归纳。建议明确黄土水敏性的概念和内容,以黄土水敏性力学本质为突破口,研究建立基于吸应力理论的黄土水敏性参数和指标体系,开展考虑优势入渗的黄土斜坡稳定性有限元分析,并建立一套基于水的水致黄土滑坡风险防控关键技术体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敏性黄土论文参考文献
[1].孙萍萍,张茂省,冯立,王帅,党心悦.黄土水敏性及其时空分布规律[J].西北地质.2019
[2].张茂省,胡炜,孙萍萍,王雪莲.黄土水敏性及水致黄土滑坡研究现状与展望[J].地球环境学报.2016
[3].王炜,骆亚生,李浩东.非饱和黄土平面应变下结构性及水敏性研究[J].人民长江.2014
[4].李鹏,胡再强,焦黎杰,田春亮.水敏性黄土的湿剪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0
[5].吴兴辉.黄土的水敏性与结构性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
[6].张继文.水敏性黄土增湿的应力等效特性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