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智能子结构控制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结构,神经网络,永磁,智能,同步电动机,模糊,控制系统。
智能子结构控制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黎恒[1](2015)在《基于智能滑模变结构控制的磁悬浮球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磁悬浮球系统被看作是研究磁悬浮技术的关键对象,本身属于一类典型的非线性、不稳定的系统。对磁悬浮球系统的控制研究过程包含控制理论、电磁学、信号处理和计算机技术等多门学科领域知识。由于其对实时性的要求很高,所以采用传统控制方法难以取得很好的控制效果。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工作基础上,寻找提高磁悬浮球控制系统整体性能的方法很有研究价值。本文首先介绍了磁悬浮技术的研究发展概况,通过掌握磁悬浮球系统的各部分结构组成的功能及其工作原理,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及线性化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利用MATLAB软件搭建了常规滑模变结构控制器并进行仿真。然后针对滑模变结构控制在切换面上不可避免的“抖振”问题,设计了一种二阶动态滑模变结构控制器,在滑模控制新的切换面中引入含有系统输入的高阶导数,降低趋近律中不连续项的影响,以达到消除“抖振”的效果。接着根据变结构控制的特点并结合RBF神经网络的在线控制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RBF神经网络等效滑模变结构控制的智能滑模控制方案,充分利用RBF神经网络的自学习和处理能力来改善系统的控制效果。在MATLAB环境下对磁悬浮球控制系统进行仿真,验证控制器的控制效果。最后,利用Quanser公司提供的磁悬浮球系统半实物仿真装置,将设计出来的控制器在磁悬浮球实验装置上进行实时控制实验,验证了其在系统上具备较好的控制效果以及较强的鲁棒性。(本文来源于《湖南工业大学》期刊2015-06-10)
董淑伟[2](2015)在《压电智能结构控制驱动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捷联惯导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军事、航空、航天飞行器等不同的领域。振动和冲击可能激发捷联惯导系统产生多峰共振,降低导航精度,且强烈的振动会引起系统性能不稳定或电子元器件损坏,从而影响正常的工作。在捷联惯导系统中引入智能结构设计,展开对智能结构振动主动控制技术的研究,减小捷联惯导系统动态误差,对于提高战略性战术武器的打击精度,扩大捷联惯导系统应用领域,降低惯导系统的成本等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本文主要针对压电智能结构控制驱动系统设计要求,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制定了压电智能结构控制驱动系统的设计方案。其中主要包括高压驱动电源系统、微小型控制器的设计以及控制算法研究。微小型控制器将采集到的振动信号通过EMIF模块传至DSP进行算法处理,然后将经过算法处理的信号经过DA转换传至高压驱动电源系统,压电陶瓷片通过压电效应对系统的振动进行抑制,以达到设计目的。首先,根据性能指标要求,确定驱动电源采用电压驱动型直流放大式电路。进行压电驱动电源核心电路的设计、过流保护电路和相位补偿电路等外围电路的设计和电磁兼容性设计。其次,进行数据采集驱动输出单元设计。主要包括AD采集模块、DA转换模块、DDR2-SDRAM缓存模块和FLASH存储模块的硬件设计,FPGA和DSP通讯的软核处理器的定制、DDR2-SDRAM控制器的设计和EMIF接口控制器的设计。然后,进行了PID控制原理研究,搭建了智能结构PID控制算法仿真模型。分别针对以正弦信号、脉冲信号和阶跃信号作为被控信号叁种情况进行PID控制仿真。针对仿真中出现的控制信号与被控信号在时间上有滞后的现象,分别提出了相关改进措施。最后,搭建试验系统,进行驱动电源样机性能测试、压电驱动电源系统驱动性能测试和智能结构PID控制算法输出信号测试。经过实验验证,驱动电源样机动静态性能良好,具有很好的驱动能力,控制信号与被控信号无相位滞后,能够实现对被控信号的有效控制。(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5-04-10)
吕恩辉[3](2013)在《智能滑模变结构控制算法在转台伺服系统中的仿真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数控转台作为机床生产的重要附件,其性能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机床的整体加工性能。现代数控转台要求高转矩、高精度直至零速定位,同时要求有较高的动态刚度和静态刚度。在各种数控转台中,传统的驱动方式通常是旋转伺服电机加涡轮、蜗杆副和齿轮副机构,由于存在机械传动链,会造成运动响应慢、动态刚度差及其它非线性误差,难以实现高精度加工,采用力矩电机技术的转台伺服系统消除了中间传动环节,具有推力大、响应速度快和定位精度高等特点,但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转台伺服系统愈来愈复杂,并且存在非线性、参数不确定性、机械谐振、未建模动态特性、传感器动力学特性、外负载干扰等因素影响,对控制系统的精度、响应能力、稳定性及鲁棒性的要求则愈来愈高,系统的复杂性与苛求的控制性能要求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本文是以转台伺服系统为研究背景,针对这一存在外在干扰、机械摩擦和参数不确定等因素影响的系统设计了滑模变结构控制器,以便使得系统得到有效控制并达到良好的性能。论文首先分析了数控转台伺服系统的数学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之上设计了基于极点配置的滑模变结构控制器,计算机仿真结果显示,此控制器能有效的控制系统实现良好的控制效果。为了进一步有效削弱滑模变结构本身所具有的抖振,本文将智能控制与滑模变结构相结合分别设计了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器和自适应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器。通过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智能控制与滑模变结构相结合组成的新型控制器能够有效的进一步削弱变结构的抖振,使得系统控制效果进一步增强。通过上述叁组仿真研究对比可知,滑模变结构控制能够有效控制存在非线性和不确定因素的系统,且通过与智能控制相结合更能进一步削弱变结构的抖振使控制效果更优。(本文来源于《沈阳理工大学》期刊2013-12-01)
周浩[4](2013)在《基于智能滑模变结构控制的风力发电系统变桨距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变桨距控制系统作为风力发电机组电控系统的外环,它负责空气动力系统的桨距自动调节,稳定高风速段发电机功率输出;在并网过程中实现快速无冲击并网。变桨伺服系统是一个随动系统,其参数复杂多变,结构的非线性和时变性,传统的控制策略难以实现高精度控制,有必要采取先进的控制策略来保证风力发电机组高品质电能的输出和安全稳定运行。本课题在对风力发电基本理论和变桨距原理的研究基础上,建立了风电系统的数学模型,将滑模控制理论应用到变桨距控制中,消除系统参数摄动及外部扰动的影响。此外,考虑到滑模控制的抖振现象,将RBF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理论与滑模控制相结合,实现风力发电变桨距系统的自适应控制。本课题主要内容归纳如下:1、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和桨叶受力情况阐述变桨距调节原理,建立了变桨距风力发电系统各部分的数学模型,并在Matlab软件中搭建了仿真模型,在所建模型基础上,设计了基于PSO的PID控制器并进行了仿真,为后续章节对变桨距控制策略的研究奠定基础。2、分析了变桨距控制研究现状,提出了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变桨距滑模控制方案。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法和递推最小二乘法离线学习得到控制器初始参数,并把滑模误差引入到自适应控制律中,在线调整RBF网络的中心和权值以改善系统动态性能。神经网络控制的加入还有效抑制了滑模控制引起的桨距角抖振现象。3、支持向量机是统计学理论中较新的内容,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与泛化性能。支持向量机与滑模控制相结合,不但可以提高滑模控制的自适应能力,而且为系统的复杂控制和综合问题的分析设计提供了解决方法。本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在线支持向量机的滑模变桨距控制方案。控制前期采用常规滑模控制,产生数据样本用以训练支持向量机滑模控制器得到控制器的基本结构和初步参数。学习结束后,转用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滑模控制,利用在线学习机制实现自适应控制。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变桨距滑模控制器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及对风速扰动的鲁棒性,在保证功率输出稳定在额定值附近的同时,实现桨距角平稳调节。(本文来源于《湖南工业大学》期刊2013-06-10)
徐宏培,吴新开,张敏海[5](2010)在《智能滑模变结构控制的交流伺服控制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对系统速度的精确控制,在分析永磁同步电动机动态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将智能滑模变结构控制策略引入到双闭环矢量控制中,设计了基于智能滑模变结构的交流伺服控制系统.系统的速度环采用模糊神经网络滑模变结构控制,而电流环则采用常规PI控制.然后,利用Matlab6.5软件平台搭建了系统的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智能交流伺服控制系统具有更强的鲁棒性与更好的快速响应性,证明了这种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4期)
宋占魁[6](2010)在《非线性系统的智能滑模变结构控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对非线性系统的辨识和控制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对于建立在微分几何论基础上的非线性系统的解耦和静态反馈线性化控制,将会使得非线性系统的研究模式摆脱局部线性化和小范围运动的限制,实现系统的大范围分析和综合。但是,对于微分几何控制则必须依赖于系统的精确的数学模型,而实际的控制系统则往往会受到时滞,参数的不确定性以及外部扰动的影响,这会使得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带来很大的困难。滑模变结构控制将为复杂非线性系统的控制开辟了广泛的应用前景,因而对变结构控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滑模变结构的控制带来的高频抖振是其应用到实际系统的很大障碍。因此许多先进控制技术: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也已经被综合应用到滑模变结构控制系统设计中去,从而来解决滑模变结构控制系统的高频抖振,同时还要尽量保持滑模变结构所具有的性能。本文在掌握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同时,结合实际应用并在对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提出的新要求基础上,研究了非线性智能滑模控制策略,利用变结构控制的滑动模态来改善参数摄动以及外部扰动的鲁棒特性,同时通过滑模与模糊控制算法的结合来解决高频抖振对实际应用中所带来的瓶颈困难。并对当前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面临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所提出的智能滑模控制策略减弱了非线性系统滑模控制相关文献中对于系统数学模型以及不确定性的严格限制条件。最后理论联系实际,将所提出的非线性系统的智能滑模变结构控制策略成功地应用于倒立摆系统控制中。(本文来源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期刊2010-12-01)
于海波,王社良,吴英[7](2009)在《浅谈土木工程中智能结构控制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智能土木工程结构中主动控制系统的研究是当今土木工程学科中相当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实现土木工程结构智能化将是土木工程的发展方向。本文内容包括智能结构的发展研究现状,对智能控制系统的机理及特性做了介绍,以及智能结构控制系统在应用过程中的关键要点进行了建议和总结,最后对智能结构控制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简单描述。(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期刊2009年29期)
孙海军,郭庆鼎,李润霞,原传煜[8](2008)在《基于ANFIS的交流永磁直线伺服系统智能滑模变结构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交流永磁直线伺服系统,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 ANFIS 的智能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案。将 ANFIS 引入到传统滑模变结构控制中,以有效削弱滑模控制固有的抖振,消除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的端部效应。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 ANFIS 的智能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简单,有良好的动态性能,较好的鲁棒性。(本文来源于《矿山机械》期刊2008年06期)
吴志华,徐志伟[9](2008)在《时域辨识在垂尾智能结构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时间序列建模法对1:2垂尾模型智能结构振动控制系统进行试验建模,应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了系统的ARX模型,并与其他方法进行比较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最小二乘法具有较高的辨识精度,适用于垂尾模型这种结构,此方法对结构的复杂程度依赖较弱,所建模型可靠。(本文来源于《振动、测试与诊断》期刊2008年01期)
王兴贵,黄忠良[10](2006)在《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的智能变结构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论述了一种同步发电机系统的新颖控制方法,采用基于非线性精确化模型的智能变结构控制方式对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进行控制。通过采用指数趋近律,解决了变结构控制中存在的抖动问题,结合智能控制方式,简化控制系统,使控制规律只与切换函数有关,故更易于实现。当系统参数在运行过程中遇到干扰发生变化时,仿真结果显示:30%的偏差仍然能使系统到达平衡点,且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和鲁棒性。该设计方法具有一定的通用性,特别适用于复杂的电力系统。(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期刊2006年06期)
智能子结构控制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捷联惯导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军事、航空、航天飞行器等不同的领域。振动和冲击可能激发捷联惯导系统产生多峰共振,降低导航精度,且强烈的振动会引起系统性能不稳定或电子元器件损坏,从而影响正常的工作。在捷联惯导系统中引入智能结构设计,展开对智能结构振动主动控制技术的研究,减小捷联惯导系统动态误差,对于提高战略性战术武器的打击精度,扩大捷联惯导系统应用领域,降低惯导系统的成本等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本文主要针对压电智能结构控制驱动系统设计要求,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制定了压电智能结构控制驱动系统的设计方案。其中主要包括高压驱动电源系统、微小型控制器的设计以及控制算法研究。微小型控制器将采集到的振动信号通过EMIF模块传至DSP进行算法处理,然后将经过算法处理的信号经过DA转换传至高压驱动电源系统,压电陶瓷片通过压电效应对系统的振动进行抑制,以达到设计目的。首先,根据性能指标要求,确定驱动电源采用电压驱动型直流放大式电路。进行压电驱动电源核心电路的设计、过流保护电路和相位补偿电路等外围电路的设计和电磁兼容性设计。其次,进行数据采集驱动输出单元设计。主要包括AD采集模块、DA转换模块、DDR2-SDRAM缓存模块和FLASH存储模块的硬件设计,FPGA和DSP通讯的软核处理器的定制、DDR2-SDRAM控制器的设计和EMIF接口控制器的设计。然后,进行了PID控制原理研究,搭建了智能结构PID控制算法仿真模型。分别针对以正弦信号、脉冲信号和阶跃信号作为被控信号叁种情况进行PID控制仿真。针对仿真中出现的控制信号与被控信号在时间上有滞后的现象,分别提出了相关改进措施。最后,搭建试验系统,进行驱动电源样机性能测试、压电驱动电源系统驱动性能测试和智能结构PID控制算法输出信号测试。经过实验验证,驱动电源样机动静态性能良好,具有很好的驱动能力,控制信号与被控信号无相位滞后,能够实现对被控信号的有效控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智能子结构控制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黎恒.基于智能滑模变结构控制的磁悬浮球系统的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5
[2].董淑伟.压电智能结构控制驱动系统设计[D].中北大学.2015
[3].吕恩辉.智能滑模变结构控制算法在转台伺服系统中的仿真应用[D].沈阳理工大学.2013
[4].周浩.基于智能滑模变结构控制的风力发电系统变桨距控制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3
[5].徐宏培,吴新开,张敏海.智能滑模变结构控制的交流伺服控制系统[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6].宋占魁.非线性系统的智能滑模变结构控制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
[7].于海波,王社良,吴英.浅谈土木工程中智能结构控制系统研究[J].科技信息.2009
[8].孙海军,郭庆鼎,李润霞,原传煜.基于ANFIS的交流永磁直线伺服系统智能滑模变结构控制[J].矿山机械.2008
[9].吴志华,徐志伟.时域辨识在垂尾智能结构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振动、测试与诊断.2008
[10].王兴贵,黄忠良.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的智能变结构控制[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