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妍(乌鲁木齐市第六十三中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19)
一
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所,以语言、表情、动作、姿态为表现方式,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活动。演讲者要有鲜明的观点、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思想等,要善于用流畅生动、深刻风趣的语言和恰当的修辞打动听众。
语文教师如果认真领会演讲的艺术性、逻辑性、感染性,并巧妙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定会产生出其不意的效果。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是很重要的四个环节。其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更是不可忽视,但教师在教学中又常感到,花很大的力气讲作文,练作文,可收获不大不少学生,面对作文,要么懒惰,要么畏惧,最终应付了事,很难写出好的作文。其实,多动动脑是可以改善状况的,而课前的三分钟演讲是一种可行的办法。每节语文课的前几分钟时间,让两位同学上台演讲,每人2~3分钟,主题和内容自定,轮流进行。学生习惯了坐在台下听课,一听要上台讲,而且人人有份,不像以往总是“尖子生”展示“才艺”,又兴奋又紧张。结果全班轮流讲的过程中,学生面貌大不一样。每位要上台的同学想到要在四五十人面前讲演,于是认真地查资料,写稿,练习朗诵,力求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
一段时间后,不少同学在日记中表示,准备一次三分钟的演讲比写一篇作文花的力气多得多,但收获也大得多,这种感觉是全新的。而且,每次的演讲结束,教师让学生在中午阅读时间评一评,大家各抒己见。在争论中,学生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逐渐提高。每个班都有几个学习能力较弱,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面对演讲,他们似乎很尴尬,要么因为不懂、不会而无话可说,要么因为害羞、自卑而有话不说,有话难说。教师就需要想想办法,课下多指导,多鼓励,多帮助,安排学生在这些学生上台时用热烈地掌声,专注的眼神来鼓励他们,让这些同学在全新的体验中得到乐趣,提高能力。
因为这一切是在学生喜欢和感兴趣的状态下进行的,渐渐地,即使那些平时学习不主动的学生也积极地做准备。演讲时,同学们听得很认真,有些学生讲得精彩,大家就热烈鼓掌,之后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走入课文的学习。
二
演讲以讲为主,以演为辅,不仅对学生有用,如认真加以利用,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有很大帮助。
语文课本中的有些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距较远,同学们读来很难产生共鸣。如《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雷电颂》、《紫藤萝瀑布》等。学生积极性不高,课堂上气氛沉闷,教师教的也很费力。类似情况如何解决?许多教师选择了利用多媒体,用一幅幅画面,生动地展开教学内容。这确是一个快捷简便的办法。但如果只靠这一种办法,是远远不够的。应用时稍不注意,就造成“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状况,更重要的是,那些好文章的精华,栩栩如生的形象,深层的文化内涵等,学生并未深入到文章中去体味和领悟。因此,如果再加入教师的讲演,去感动学生、感染学生,让他们带着好奇、兴奋去学习看似难懂而又文质兼美的文章,将会有出乎意料的作用。
例如,讲解七年级下册的《黄河颂》,在课前先播放《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在雄伟豪壮的乐曲中,开始了教学演讲:同学们,刚才请你们听的一首歌是由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作词、著名作曲家冼星海谱曲的《黄河大合唱》中的一段《保卫黄河》。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历来为人们所传诵。人们歌咏它,因为它古老,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化;它沧桑,与它的人民一起经历过抗争和苦难。上个世纪,日本侵略军入侵中国,民族危在旦夕,黄河以它磅礴的气势,激励它的儿女奔赴战场。当时有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投入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来,他们通过自己创作的形象反映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诗人光未然也加入其中。
1938年,他与抗敌演出队的同志们来到黄河岸边,当他看到黄河激流澎湃的气势,激发了他胸中蕴蓄的诗情,于是创作了这组歌颂黄河、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为它谱曲,这组歌随后唱遍大河上下,激励中华儿女为祖国尊严而战。诗共分八个乐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其中的第二乐章———《黄河颂》。
也许有些老师认为,这不就是课前的激情导入吗?事实上,用演讲来进行激情导入有着更高的要求:精神、情感、姿势、眼神、音量、动作都要恰如其分。演讲要做到“使人知”、“使人信”、“使人激”、“使人动”。根据课文的内容,或以饱满的精神,澎湃的激情抓住学生,给他们以“醍醐灌顶”般的震动,如《雷电颂》、《海燕》;或以丰厚的情感,亲切的眼神,“润物细无声”的感染学生,如《组歌》、《紫藤萝瀑布》;或以清醒的头脑,睿智的思想,引导学生感悟生活,如《傅雷家书》,《我的母亲》。一篇文章的学习不可能整堂课用一种情感,一种语调。要根据内容适当转换,如《黄河颂》的学习在结尾时,让学生联系今天的生活进行反思: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曾养育了无数的华夏儿女,它以澎湃的气势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为国效力。今天的它怎样了呢?请同学们来看一个短片。这就是今天的黄河。由于黄河中下游森林、植被遭破坏,水土流失严重,除了上游以外,黄河中下游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黄河。在开封一段,由于泥沙沉积,黄河的河床已经高出开封市十多米,成了一条地上河,时刻威胁着开封市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给两岸人民带来了忧患,成了一条肆虐的巨龙,再加上人们环保意识淡薄,使得黄河污染严重,母亲河已不再是往日温和的模样。可喜的是,人们现在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成立了保护母亲河的组织,呼吁人们爱护环境,还母亲河以本来面目。今天,我们也在班上发起一个保护母亲河的倡议:请你当一位黄河小卫士,写几句话,呼吁大家来共同保护我们的母亲河———黄河,让它继续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奋勇向前。
教师在演讲这一段内容时要用痛心的语调引起学生的深思,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三
课堂是一个交与学,师生互动的场所,为了让四十五分钟的时间轻松又高效的度过,需要考虑诸多因素,使每一个环节合理化、艺术化。而把演讲带入课堂时也需要注意几点:
第一,演讲要巧妙地融入课堂并为课堂教学服务
时代的要求使许多语文教师不断提高自己,“一专多能”也尽显教师的亲和力、感召力。尤其在一些大赛课上,各位教师更是各有千秋,百花齐放。但无论哪种形式,要想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都得紧密联系文本。教师们的“才艺表演”,重点决不是“展示自我”,而是如何让它更好的服务与课堂。因此,课堂演讲也只有巧妙的结合主题、才会收到好的效果。
第二,感染学生是课堂演讲的主要任务
有些学生学习劲头不高,常觉得“上学没意思”,“上语文课没意思”,老师提问题不想思考,懒得回答。教师一定要静下心来想想办法。有些语文教师,有文学底蕴,有教学能力,但缺乏教学热情,只是为教而教。试想台上的教师都平淡苍白,学生又怎么可能投入呢?学生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这就要求教师要“怀情而教”,在教学过程中把文章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恰到好处地“表演”出来,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课文的情境中去,把文中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变为自己的喜怒哀乐。做到这些,教师首先自己要投入地研究文本,领悟教材,再巧妙地用演讲创设情境,更好地把每一位同学的情感调动起来。
第三,演讲内容的设置要精炼
课堂上的演讲要做到“锦上添花”,而不是“遍地开花”。如同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把握好度,防止供大与求,产生副作用。课堂演讲也同样,教师的演讲是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易学、爱学、乐学,产生学习动机,进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内容上。如果激情引导过多,过长,虽可刺激学生的感官,使他们处于兴奋状态,但也会分散学生注意力,造成学习疲劳,降低学习效果,因而失去演讲应有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