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建立货运信息网

浙江建立货运信息网

一、浙江打造货运信息网络(论文文献综述)

黄锦南[1](2021)在《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的《哈萨克斯坦真理报》中国形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哈萨克斯坦是我国的世代友好邻邦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首倡之地和先行先试地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中国在哈萨克斯坦媒体中的国家形象研究越来越受到各学科研究者的重视。然而,已有成果大部分采用了基于还原论的研究方法,并不能完全契合国家形象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其本身固有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特质,忽略了国家形象系统内部的动力学特征和涌现。因此,本论文将网络科学的复杂网络方法引入国家形象研究,以检验该方法在国家形象系统研究中的有效性。本文选取了哈萨克斯坦官方报纸《哈萨克斯坦真理报》为研究对象,收集了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的全部涉华报道和2019年12月至2021年2月与新冠疫情相关的部分涉华报道文本,构建了一大一小、一整体一局部的两种文本数据库,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结合诸如国际关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及中哈两国政府的各项大政方针政策,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在哈萨克斯坦官方媒体中的整体国家形象进行了全面挖掘和研究,并对新冠疫情背景下中国在哈官媒中的国家形象进行了具体的个案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哈真理报》涉华报道主要展现了以下4个角度的中国形象:(1)哈萨克斯坦的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形象;(2)哈萨克斯坦的全方位支持者形象;(3)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形象;(4)灾害频发的国家形象。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1)对国别区域研究的方法创新作出探索,尝试复杂网络方法在国家形象研究中的应用;(2)挖掘和呈现“一带一路”和新冠疫情背景下哈萨克斯坦官方报纸《哈真理报》中的中国形象;(3)为国家形象、国别区域、乃至其他领域研究者提供哈萨克斯坦官方报纸的客观中国形象数据和真实报道文本。

马信辉[2](2021)在《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竞争力研究 ——中国东部沿海7省份案例研究》文中指出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载体,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运行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力量,与区域经济社会存在长期的联动融合发展现象,与此同时,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构成,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直接承担着构建区域高质量、高效率、高频次要素流动环境的职能。因此,客观评价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竞争力,把握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水平与发展趋势,提出有效的提升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竞争力的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从经济学、管理学、交通工程学的视角出发,以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竞争力为研究对象,运用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理论、国家竞争优势、比较优势理论的原理与模型,探索研究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竞争力的基本概念、构成要素,进而构建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竞争力的区域差异、协调发展程度,提出促进不同类型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竞争力的对策建议。对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竞争力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提出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竞争力的基本构成要素:发展基础、发展表现、发展潜力;在概念界定及要素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竞争力3维度9领域34项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分别获得指标主客观权重,使用最小信息熵法计算指标主客观组合权重,得出我国东部沿海7省份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竞争力排名。通过聚类分析,将7省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按照竞争力强弱程度分为3类:创新导向发展阶段区域、转型发展阶段区域、要素导向发展阶段区域,通过内外部协调性分析,得出了不同省份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竞争力内部要素间、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协调关系的基本差异与不同类型。最后,根据聚类分析与内外部协调性分析结果,结合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发展要求与趋势,分别就3类地区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竞争力的提升给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兰筱琳[3](2020)在《“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一带一路”是陆海联动之路。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一带一路”的陆海统筹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它指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而贸易通道是陆海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更是跨区域互联互通的经络骨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将着眼于中国与沿线国家的陆海均衡发展,既重视陆域和海域互联互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又注重二者的互动衔接,有助于进一步提升陆海交通运输网络效率、构筑“一带一路”跨区域经贸合作“快车道”、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因此,陆海贸易通道的联动发展是“一带一路”陆海联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就多次对包括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斯里兰卡科伦坡港等在内的多个“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枢纽节点进行参观考察并发表重要言论,充分肯定了这些港口对构建全球贸易网络、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在过去的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中国与沿线国家就多项陆海贸易通道的建设发展达成了合作意向;在2019年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中,也展出了“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的相关图片。这些都充分说明,无论对于世界还是中国,“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国家意义和战略价值。鉴于“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现实意义,对其展开理论和实证研究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目前,相关研究较为匮乏,本文以“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作为研究对象,以马克思主义海洋观和国际贸易理论为指导,在积极吸收西方经济学中关于陆海经济联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贸易的相关理论精髓和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界定了陆海贸易通道的内涵、特征、具体内容、作用机制等。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了统计学相关方法,以耦合协调模型对2007-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省份的陆海贸易通道耦合协调程度进行评价,以GML指数模型对2007-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省份的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效率进行测度。此后,本文又以福建省“丝路海运”为案例,分析了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并使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陆海贸易通道的发展前景和演进趋势,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未来“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总体思路、功能布局、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经过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本文得出结论:从耦合协调情况来看,2007-2018年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省份无论在陆域、海域还是陆海综合方面,贸易通道的耦合协调情况都得到了显着改善,“一带一路”倡议使沿线国家的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更为均衡协调。从陆海贸易通道联动效率来看,2007-2018年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虽呈现无效率状态,但近年来效率变化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一带一路”倡议对其沿线国家的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省份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效率经历了增长期、波动期而后又回归增长期,各省份2018年的陆海贸易通道联动效率远高于2007年,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愈发有效率。结合上述结论,本文提出:未来应遵循多层次多角度调整发展格局、扩展交汇试点与示范、打造新的战略支点与开放平台、探索全球化的“中国方案”的联动发展思路,围绕港口展开功能布局,进一步加强“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的联动发展。

周建平[4](2020)在《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空间联系网络结构及其驱动机制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区域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物流作为输送生产生活要素的支柱产业,在城镇化快速提升的进程中,极大地促进要素有效流转,优化区域资源配置,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之一,另一方面伴随区域研究范式从“地方空间”向“流空间”的转变,不同空间尺度物质流动和区域物流空间联系成为区域经济研究的重要议题。而且长江经济带是中国最重要的流域经济带之一,沿着长江中轴横贯东中西三大区域,发展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对中国区域物流发展格局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研究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主要探讨地市级尺度下的区域物流网络格局演化、演化路径、驱动机制等问题。首先运用熵权—TOPSIS法计算长江经济带研究单元的区域物流发展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的空间演化特征及冷热点格局;其次运用引力模型构建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空间联系网络,解构网络时空演化动向,并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剖析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空间联系网络的网络结构特征;然后基于泰尔指数、模糊聚类算法、物流隶属度函数实现轴-辐式物流网络通道构建及城市群物流圈识别;最后运用空间计量模型以及QAP模型分析物流空间联系网络格局形成动因。研究得到主要结论如下:(1)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发展水平格局形态演进持续进行。一方面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发展空间分异特征较为明显,沿着长江经济带呈现从东到西减弱的趋势,逐渐形成了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为主的物流发展水平较高区域(以城市群为依托的群落化空间分布),空间形态由“一核多点”向“多核心”形态发展,呈现高集聚特征,但层级差距现象仍凸显;另一方面随着长江经济带各城市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的提升,空间集聚态势持续加强,长三角热点区是长江经济带物流发展的核心区域。(2)区域物流空间联系网络呈“多层级化”且“紧密化”。整个研究期内物流空间联系势能总体呈现出U型变化趋势。长江经济带最大引力线格局整体上较为稳定,联结格局由初期的以上海大核心为主的“大核心—小核心”的空间形态发展成后期的多核心格局。空间联系在地市级尺度交织形成“三大组团型”的发展模式,复杂化与协同化趋势明显,层级性显着,呈现下游、上游、中游城市空间联系网络结构复杂程度逐渐减弱的趋势,多层次性明显。但物流空间联系网络空间关联程度仍较低,有较大提升空间,而且中心性较高的城市主要为长三角城市及中西部的省会城市,核心城市的领头羊效应明显,带动长江经济带物流不断发展,物流组团式发展的空间关联系较为明显,凝聚子群在空间上大致呈现沿长江从东到西的层级式降维分布。(3)三大城市群物流圈层级化凸显。三大城市群组间差距逐渐下降,说明随着中游城市群发展壮大以及成渝云贵地区城市化战略的不断拓展,城市群之间物流发展差距减小,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也在减小,因此在城市群视角下进行物流中心城市识别,综合模糊聚类结果及城市群发展现状,分别形成了层级化的轴辐式网络结构,以沪苏杭、汉长和成渝的一级轴心城市,和以南京、无锡、合肥,南昌,昆明、贵阳等二级轴心城市形成三大城市群物流圈。(4)多重因素驱动区域物流空间联系网络格局形成。一方面在区域物流空间联系总量的驱动因素中,内源力(经济规模、工业基础、区域创新水平以及物流专业化程度)表现出较强的显着性,对区域物流水平提升的驱动作用凸显。市场力(居民消费水平)对物流空间联系的驱动缺乏显着性。外向力(区位优势)表现出较强的显着性,对区域物流空间联系总量格局的驱动性较强。另一方面在物流空间联系网络的驱动因素中,多维临近及网络结构效应明显,空间临接、认知邻近对区域物流空间联系网络形成具有正向效应,时间距离对区域物流空间联系网络形成具有负向效应。度数中心度差异、中间中心度差异对区域物流空间联系网络均具有负向的驱动效应,接近中心度差异的驱动作用则具有一定动态性。

孙玲[5](2019)在《高速公路服务区物流功能拓展及其运营模式研究 ——以贵州省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在新时代背景下,贵州省社会经济水平逐年上升,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高速公路实现“县县通”,交通与物流的融合发展逐步推进。随着贵州省客货运输量的增加,高速公路服务区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加油、汽修、餐饮等功能,而是应该与产业发展同步,拓展功能,满足司乘人员多元化的服务需求。依托交通的发展,我国将在全国构建覆盖城乡的快递物流服务体系,使得物流与交通联动发展,相互促进。这就需要在大中城市和制造业基地周边加强现代化配送中心规划,形成层级合理、规模适当、需求匹配的物流仓储配送网络。因此,依托贵州省高速公路快速发展的趋势,推动贵州省“黔货出山、网货下乡”的大物流策略,建立物流型高速公路服务区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以贵州省为例,在分析高速公路服务区功能及运营模式的基础上,提出高速公路服务区拓展物流功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出物流型高速公路服务区可根据拓展功能的强弱分为物流集散中心和物流园区两种模式;并对高速公路服务区物流功能的需求进行分析,选取综合指数平滑法和回归分析法建立需求预测模型,预测出高速公路服务区未来物流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通过对高速公路服务区现有的运营管理模式的分析,提出贵州省高速公路服务区功能拓展方向及运营管理模式选择,并以贵州省高速公路遵义服务区为例,对其物流功能拓展及运营模式选择进行了分析。

张岩[6](2019)在《天津机场数字化空港物流体系构建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人类社会经济转型史上正在经历一次最伟大的社会经济转型——数字化转型。以“中国工业2025”、“德国工业4.0”以及“美国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国家战略选择也充分证明了这次经济转型的重要性。我国已经将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推动实体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数字经济与物流行业的融合发展对于推动物流行业转型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天津机场空港物流的发展保持稳步增长态势,而从数字化空港物流发展的现状来看,虽然已经开始了数字化应用,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信息共享机制缺失、货运流程各个环节衔接不畅、设施数字化水平较低。以上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天津空港物流的效率,使得天津机场空港物流成本继续保持高昂态势。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关于航空物流体系、智慧物流体系等方面的研究文献,提出了构建数字化空港物流体系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基于扎根理论方法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式编码处理,得出构建数字化空港物流体系的关键要素,并进一步进行整理验证得出数字化空港物流体系的理论模型架构,同时指出此体系三个成长阶段的结构性表现。其次,对天津机场数字化空港物流发展的现状进行描述,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所处的阶段。最后,从系统体系构建、功能体系构建、支撑体系构建三个方面构建天津机场数字化空港物流体系,并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对策建议。

陈楠[7](2018)在《义乌国际陆港物流园区发展规划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物流产业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产业,因其基础性、高渗透性、服务性及综合性等特性使得其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多重影响。我国大部分城市已纷纷将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十三五”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并且将物流产业视为促进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本前提。打造国际陆港城市是义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改革进入深水区,加快城市发展转型的必然要求。随着全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物流业地位的迅速提升,并且伴随着近年来物流业产业化的发展趋势,义乌物流业为城市商贸业带来繁荣的同时亦带来相应的问题。首先,本次研究借鉴相关物流业态案例,通过分析物流园区规划的相关研究和国内外实践,探讨物流园区规划的理论分析及物流园区的基本发展过程,进而提出物流园区发展的主要问题。其次,探讨义乌物流园区的发展过程、发展趋势、发展目标等方面的内容,研究义乌市域总体规划和金义都市新区规划状况,并分析义乌国际陆港物流园区发展的特征及其存在的诸多问题。最后,根据上述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基于支持系统、空间布局与功能、信息系统等视角提出义乌国际陆港物流园区的发展规划对策,旨在通过分析物流用地空间布局模式,落实物流产业空间、社区集聚需求,以产城融合为理念,打造义乌国际陆港及物流新城。

潘晓[8](2018)在《“海丝”核心区战略下福建省物流业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对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多项与福建省物流业相关的利好政策,明确支持福建省建设“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多区叠加”的政策优势使福建省物流业迎来新一轮的发展契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建省在打造内陆省份出海新通道、辐射内陆、对接台湾、联通东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物流业则在“设施联通”和“贸易畅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面对经济新常态,立足于“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研究福建省物流业发展,对于提升物流业整体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发挥核心区的引领、示范、聚集、辐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福建省物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海丝”核心区战略下福建省物流业如何抓住战略机遇,促进本省物流业发展。首先,总结和评述区域物流发展、物流业效率以及“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下物流业发展相关文献,明确本文研究思路。其次,从区域物流、物流效率评价以及物流战略管理三个方面阐述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再次,在概述福建省物流业现状基础上,采用多时期网络DEA模型,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省份物流业为决策单元,分析福建省物流业运行效率,明确其发展的不足之处。接着,采用灰色预测法与回归预测法相结合的组合预测方法确定福建省物流需求。进而,基于物流业运行效率分析与物流需求预测,以“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战略为背景,运用SWOT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确定福建省物流业发展战略及发展思路。最后,从面向国内和面向国际两个路径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为福建省物流业在“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战略下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郭丽娜[9](2016)在《陕西省道路货运业综合发展水平测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道路货运业在推动国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肩负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保障民生安全、搞活国内贸易流通的重要使命。在国家经济进入新常态,道路货运业传统的经营方式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个性化需求。因而,道路货运业要明确自身定位和特征,主动适应新常态,以经济新常态引领行业的转型升级,以“互联网+物流”推动行业的转型升级。道路运输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首先描述了陕西省道路货运业现状,指出陕西省道路货运综合发展水平是否提升的不确定性,陕西省道路货运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什么位置的未知性。对道路货运业发展水平进行科学测度是了解道路货运业发展状况、发展规模、发展潜力的重要步骤,建立科学准确的评价体系对道路货运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社会经济及货运需求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及投入、产业服务能力及规模、信息化水平和货运安全性等5方面选取20个二级指标,建立了道路货运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从纵向、横向两方面入手,收集了陕西省近十年道路货运相关指标数据,全国2014年31个省市、自治区道路货运相关数据,用以测算比较陕西省道路货运发展水平。纵向采用基于灰色关联度的灰色综合评价法来总结陕西省道路货运发展水平趋势,横向采用因子分析法通过SPSS软件对指标降维计算综合因子得分,将综合因子得分聚类,判定陕西省道路货运发展水平排名,比较分析了陕西省与其他地区发展水平上的差距及原因。文章总体对陕西省道路货运发展水平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指出了陕西省道路货运业发展的限制因素,从多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李翔[10](2015)在《四川对“互联网+”公路货运物流的探索与实践》文中提出该文针对国内公路物流货运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四川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公路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和运营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讨借助"互联网+"思维及技术手段实现公路物流资源整合的方法与途径。通过总结与对比四川省四大公路货运物流信息平台在开发、经营与管理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重点扶植和培育带动四川、辐射西部、影响全国的公路货运信息平台建设,支撑西部开放高地建设的发展目标。最后从建立公路物流货运平台建设和运营标准、实现公路货运信息平台与其他物流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加快示范性"互联网+"公路货运信息平台培育等方面提出了政策保障的建议。

二、浙江打造货运信息网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浙江打造货运信息网络(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的《哈萨克斯坦真理报》中国形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对象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1.5 研究创新点及论文结构
2 整体中国形象系统网络构建与测量
    2.1 关键词同现网络构建及其网络特性分析
    2.2 网络层级分析及核心关键词节点提取
    2.3 核心关键词节点内部网络构建及其加权聚类分析
3 中哈非经济关系属性聚类之中国形象分析
    3.1 中哈首脑外交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3.1.1 不断升级的全面战略伙伴形象
        3.1.2 值得信任、不吝支持的好朋友形象
        3.1.3 潜力巨大、优势互补的合作伙伴形象
    3.2 中哈边境和安全合作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3.2.1 中哈边境繁荣共建者形象
        3.2.2 上合组织框架下哈重要安全合作伙伴形象
        3.2.3 哈打击边境走私活动合作者形象
    3.3 中哈人文交流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3.3.1 哈萨克斯坦文化传播的支持者形象
        3.3.2 中哈人文交流的推动者形象
        3.3.3 丝路复兴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形象
    3.4 关键词节点“2017 阿斯塔纳世博会”的中国形象分析
        3.4.1 阿斯塔纳世博会的积极参与者形象
        3.4.2 阿斯塔纳世博会的全方位支持者形象
        3.4.3 历史悠久、底蕴丰厚的可持续发展大国形象
4 经济属性聚类之中国形象分析
    4.1 哈对华出口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4.1.1 哈对华出口贸易的积极推动者形象
        4.1.2 哈出口贸易的重要市场形象
    4.2 中哈交通运输合作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4.2.1 富有成效的交通运输合作伙伴形象
        4.2.2 哈过境运输潜力释放的驱动者形象
    4.3 中哈投资合作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4.3.1 中哈投资合作的推动者形象
        4.3.2 带来多重利好和雪中送炭的对哈投资者形象
    4.4 中国国内经济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4.4.1 飞速发展、迎难而上的经济强国形象
        4.4.2 攻坚克难、施工高效的基建强国形象
5 游离核心关键词节点之中国形象分析
    5.1 游离核心关键词节点“技术”的中国形象分析
        5.1.1 自主创新、积极进取的科技强国形象
        5.1.2 科技惠民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5.2 灾难属性游离核心关键词节点的中国形象分析
        5.2.1 灾害频发的国家形象
        5.2.2 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6 中国形象之新冠疫情涉华报道个案分析
    6.1 中哈关系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6.1.1 哈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形象
        6.1.2 哈重要经济合作伙伴形象
    6.2 中国国内抗疫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6.2.1 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6.2.2 医疗系统强大、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大国形象
7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2)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竞争力研究 ——中国东部沿海7省份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文献综述
        2.1.1 区域竞争力相关文献综述
        2.1.2 区域竞争力评价相关文献综述
        2.1.3 综合交通运输系统评价相关文献综述
    2.2 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理论概述
        2.2.1 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概念的演化及界定
        2.2.2 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构成要素分析
        2.2.3 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与区域发展关系
    2.3 竞争优势与比较优势理论概述
        2.3.1 竞争优势理论
        2.3.2 比较优势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区域综合交通系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竞争力界定
        3.1.1 区域的界定
        3.1.2 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竞争力概念
        3.1.3 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竞争力构成要素
    3.2 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2.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
        3.2.3 具体评价指标的阐释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竞争力的评价与分析
    4.1 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竞争力的评价
        4.1.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1.2 评价指标的组合赋权
    4.2 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竞争力的分析
        4.2.1 评价得分计算
        4.2.2 聚类特征分析
        4.2.3 协调性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竞争力提升对策
    5.1 Ⅰ类地区的对策建议
    5.2 Ⅱ类地区的对策建议
    5.3 Ⅲ类地区的对策建议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与创新点
        6.1.1 研究结论
        6.1.2 研究创新点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范围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范围
    第四节 文献综述
        一、“一带一路”相关研究综述
        二、陆海关系相关研究
        三、研究述评
    第五节 研究方法与框架结构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框架
    第六节 论文创新与不足
        一、本文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内涵与理论
    第一节 陆海贸易通道的内涵及功能
        一、贸易通道的内涵
        二、陆海贸易通道的内涵及功能
    第二节 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主要内容
        一、联动发展的内涵
        二、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内涵及特征
        三、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具体内容
        四、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作用机制
        五、推动“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重大意义
    第三节 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理论溯源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海洋观
        二、马克思的国际贸易理论
        三、陆海经济联动的相关理论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相关理论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建设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贸易通道的建设情况
        一、中蒙俄经济走廊
        二、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
        三、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
        四、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
        五、中巴经济走廊
        六、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第二节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贸易通道的建设情况
        一、中国-印度洋-非洲-地中海蓝色经济通道
        二、中国-大洋洲-南太平洋蓝色经济通道
        三、北冰洋蓝色经济通道
    第三节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陆海贸易通道的联动建设情况
        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陆海贸易总体情况
        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情况
    第四节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对沿线国家的贸易潜力影响分析——以中欧班列为例
        一、中欧班列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二、基于贸易强度指数的中国与中欧班列沿线国家贸易联系分析
        三、基于贸易潜力指数的中国与中欧班列沿线国家贸易潜力分析
第三章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评价模型设计
    第一节 指标体系的理论选择
        一、理论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二、理论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
    第二节 指标体系的实证筛选
        一、筛选依据
        二、实证指标体系构成
    第三节 指标体系的研究对象
第四章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耦合协调性评价
    第一节 研究设计
        一、指标体系和权重
        二、评价方法
    第二节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耦合协调性评价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
        二、实证分析
    第三节 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省份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耦合协调性评价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
        二、实证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效率评价
    第一节 评价方法
        一、变异系数法
        二、归一法
        三、GML指数模型
    第二节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效率评价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
        二、实证分析
    第三节 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省份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效率评价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
        二、实证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案例分析——以福建“丝路海运”为例
    第一节 “丝路海运”的构建意义
        一、深化港航合作,加速形成便捷高效物流网络
        二、务实陆海联动,无缝衔接“一带一路”贸易通道
        三、推出中国标准,优化服务水平和营商环境
        四、夯实合作基础,打造经贸投资新高地
    第二节 “丝路海运”下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实践模式
        一、“港口+互联网”联动发展模式
        二、“港口+城市”联动发展模式
        三、“港口+港口”联动发展模式
        四、“港口+服务”联动发展模式
    第三节 “丝路海运”下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建设成效
        一、优化航线网络布局,组建“丝路海运联盟”
        二、推进陆海通道联动,延伸“丝路海运”物流链条
        三、深化对外经贸合作,提升“丝路海运”营商环境
    第四节 “丝路海运”下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二、政策保障
        三、环境保障
        四、服务保障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预测分析与前景展望
    第一节 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前景预测
        一、灰色预测模型的基本原理
        二、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一带一路”沿线陆海贸易通道运输量预测
        三、基于预测结果的“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前景分析
    第二节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一、传统安全风险
        二、非传统安全风险
    第三节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趋势分析
        一、陆海贸易通道网络布局加快形成
        二、陆海贸易通道外部环境持续改善
        三、陆海贸易通道结构更加合理
        四、陆海贸易通道配套设施协同建设
第八章 加强“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总体思路
        一、经济地理重组和发展格局调整
        二、扩展陆海贸易通道交汇试点与示范
        三、打造新的战略支点与开放平台
        四、助力国内发展的同时拓展全球化的“中国方案”
    第二节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功能布局
        一、以港口整合提升为重点,优化陆海贸易通道集疏运体系
        二、以临海工业园区为突破口,形成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增长极”
        三、以“港口+腹地”为纽带,打造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助推器”
        四、以港口规模效应、错位竞争为原则,扩大“一带一路”辐射作用
    第三节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实施路径
        一、从国际维度来看
        二、从国内维度来看
    第四节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投融资机制
        二、安全保障机制
        三、法律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4)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空间联系网络结构及其驱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2.3 技术路线
    1.3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1.3.1 研究方法
        1.3.2 数据来源
    1.4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研究进展
    2.1 相关理论
        2.1.1 流空间理论
        2.1.2 区位理论
        2.1.3 增长极理论
        2.1.4 点—轴理论
    2.2 流空间研究进展
        2.2.1 国外研究进展
        2.2.2 国内研究热点分析
        2.2.3 国内研究内容及动向
    2.3 区域物流研究进展
        2.3.1 国外研究进展
        2.3.2 国内研究热点分析
        2.3.3 国内研究内容及动向
    2.4 文献评述
第三章 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空间演化动向
    3.1 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的构建
        3.1.1 指标选取原则
        3.1.2 指标选取依据
        3.1.3 指标体系构建
    3.2 研究方法
        3.2.1 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评价方法
        3.2.2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
    3.3 实证结果
        3.3.1 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的时空分异
        3.3.2 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水平冷热点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区域物流空间联系网络格局分析
    4.1 研究方法
        4.1.1 修正的引力模型
        4.1.2 最大引力线和势能模型
        4.1.3 社会网络测度及分析模型
    4.2 区域物流空间联系网络时空演化特征
        4.2.1 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空间联系总量趋势面分析
        4.2.2 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空间联系最大引力线格局
        4.2.3 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空间联系网络结构
    4.3 区域物流空间联系网络结构测度
        4.3.1 网络密度分析
        4.3.2 多重中心性分析
        4.3.3 凝聚子群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城市群视角下区域物流中心城市及辐射范围识别
    5.1 研究方法
        5.1.1 城市群区域物流发展水平差异测度模型
        5.1.2 物流中心城市等级识别模型
        5.1.3 城市群内轴心城市辐射范围分析
    5.2 区域物流中心城市识别及辐射范围分析
        5.2.1 城市群区域物流发展差异测度
        5.2.2 模糊聚类区域物流中心城市等级识别
        5.2.3 轴-辐式物流网络通道构建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区域物流空间联系网络格局的驱动机制
    6.1 区域物流空间联系总量的驱动因素分析
        6.1.1 空间计量模型
        6.1.2 驱动力选取
        6.1.3 计量结果分析
    6.2 区域物流空间联系网络的驱动因素分析
        6.2.1 QAP模型
        6.2.2 计量结果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7.1 主要研究结论
        7.1.1 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向“多核心”形态发展
        7.1.2 区域物流空间联系网络呈“多层级化”且“紧密化”
        7.1.3 三大城市群物流圈层级化凸显
        7.1.4 多重因素驱动区域物流空间联系网络格局形成
    7.2 政策建议
        7.2.1 深化创新驱动物流发展
        7.2.2 逐步推广绿色物流模式
        7.2.3 打造高效物流服务链条
        7.2.4 完善物流枢纽网络体系
    7.3 研究展望
附录 :文中数据处理所用的部分代码
    (1)百度地图API获取两城市间最短行驶距离代码
    (2)泰尔指数R语言代码
    (3)模糊聚类算法MATLAB代码(调用FCM工具箱)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 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学位论文数据集

(5)高速公路服务区物流功能拓展及其运营模式研究 ——以贵州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技术路线及主要内容
        1.3.1 技术路线
        1.3.2 主要内容
第二章 服务区物流功能拓展的必要性
    2.1 高速公路服务区概述
        2.1.1 高速公路服务区功能及困境
        2.1.2 高速公路服务区发展趋势
        2.1.3 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分类
    2.2 物流园区概述
        2.2.1 物流园区的功能及特点
        2.2.2 物流园区的发展趋势
        2.2.3 物流园区的选址要点
    2.3 服务区物流功能拓展的必要性
        2.3.1 高速公路服务区与物流园区的共通点分析
        2.3.2 高速公路服务区拓展物流功能的优势
        2.3.3 高速公路服务区拓展物流功能的必要性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速公路服务区扩展物流功能的需求分析
    3.1 高速公路服务区物流功能扩展路径分析
        3.1.1 高速公路服务区物流功能拓展定位及初步条件
        3.1.2 高速公路服务区物流功能拓展路径
        3.1.3 高速公路服务区物流功能拓展亟需解决的问题
    3.2 高速公路服务区物流功能扩展需求概述
        3.2.1 高速公路服务区物流功能拓展影响因素
        3.2.2 高速公路服务区物流功能拓展需求
        3.2.3 高速公路服务区物流功能拓展需求指标
    3.3 高速公路服务区物流功能拓展需求预测
        3.3.1 需求预测的一般方法
        3.3.2 预测模型的假设条件
        3.3.3 指数-回归组合预测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物流型高速公路服务区运营模式解析
    4.1 高速公路服务区运营模式
        4.1.1 高速公路服务区运营的基本任务
        4.1.2 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运营管理常规模式
        4.1.3 国内外高速公路服务区运营模式的成功经验
    4.2 物流园区运营模式
        4.2.1 我国物流园区运营现状
        4.2.2 物流园区运营模式解析
        4.2.3 物流园区运营管理关键点
    4.3 物流型高速公路服务区运营模式分析
        4.3.1 物流型高速公路服务区经营模式
        4.3.2 物流型高速公路服务区组织方式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贵州省实例分析
    5.1 贵州省高速公路服务区拓展物流功能的必要性分析
        5.1.1 交通层面的必要性
        5.1.2 地理层面的必要性
        5.1.3 产业层面的必要性
        5.1.4 信息层面的必要性
    5.2 贵州省高速公路物流需求及运营管理现状分析
        5.2.1 贵州省高速公路物流需求分析
        5.2.1.1 贵州省物流需求指标
        5.2.1.2 指数平滑法预测贵州省物流需求
        5.2.1.3 回归分析法预测贵州省物流需求
        5.2.1.4 指数-回归组合预测结果
        5.2.2 贵州省高速公路服务区运营管理现状
        5.2.3 贵州省物流型高速公路服务区运营管理模式
    5.3 贵州省高速公路服务区功能拓展及运营模式设计——以遵义服务区为例
        5.3.1 遵义服务区地理位置
        5.3.2 遵义服务区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5.3.3 遵义服务区物流功能拓展
        5.3.3.1 功能拓展思路
        5.3.3.2 功能拓展设计
        5.3.4 遵义服务区运营模式选择
        5.3.4.1 对服务区物流内外部情况进行评分
        5.3.4.2 服务区运营模式选择
        5.3.5 遵义高速公路服务区未来运营战略思考
        5.3.5.1 拓展冷链物流
        5.3.5.2 打造为物流节点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对贵州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建议
        6.2.1 统一规划服务区配套物流设施
        6.2.2 建立健全服务区物流集散功能
        6.2.3 优化服务区资源利用渠道
        6.2.4 构建物流信息港
致谢
参考文献

(6)天津机场数字化空港物流体系构建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及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研究综述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数字化相关理论
        2.1.2 空港物流相关理论
        2.1.3 扎根理论方法概述
    2.2 相关研究综述
        2.2.1 数字化相关研究
        2.2.2 空港物流相关研究
        2.2.3 智慧物流体系相关研究
        2.2.4 研究现状评述
    2.3 数字化空港物流体系概念界定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扎根理论方法的数字化空港物流体系理论模型构建
    3.1 扎根理论方法的研究流程
    3.2 研究问题确定与样本收集
        3.2.1 问题确定
        3.2.2 样本收集
    3.3 样本处理
        3.3.1 开放式编码
        3.3.2 主轴编码
        3.3.3 选择式编码
    3.4 理论模型饱和度检验
    3.5 数字化空港物流体系理论模型及阶段性结构
        3.5.1 数字化空港物流体系理论模型
        3.5.2 数字化空港物流体系阶段性结构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天津机场数字化空港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4.1 天津机场数字化空港物流发展现状
        4.1.1 天津机场空港物流整体运营现状
        4.1.2 天津机场数字化空港物流发展现状
    4.2 天津机场数字化空港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4.2.1 数字化发展理念认识不足
        4.2.2 数字技术应用标准不统一
        4.2.3 数字化设施设备引入不力
        4.2.4 数字技术应用的范围有限
        4.2.5 数字化通关环境建设进程缓慢
    4.3 天津机场数字化空港物流发展阶段判断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天津机场数字化空港物流体系构建
    5.1 天津机场数字化空港物流体系总体架构
    5.2 天津机场数字化空港物流系统体系构建
        5.2.1 系统体系整体架构
        5.2.2 网络层设计
        5.2.3 技术层设计
        5.2.4 数据层设计
    5.3 天津机场数字化空港物流功能体系构建
        5.3.1 功能体系整体架构
        5.3.2 用户管理系统
        5.3.3 货运销售系统
        5.3.4 仓储管理系统
        5.3.5 信息服务系统
    5.4 天津机场数字化空港物流支撑体系构建
        5.4.1 支撑体系要素
        5.4.2 支撑体系构建内容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天津机场数字化空港物流体系构建的对策建议
    6.1 天津机场数字化空港物流系统体系构建对策建议
        6.1.1 坚持数字化发展理念
        6.1.2 统一数字化运行机制
        6.1.3 重视数字化技术引入
    6.2 天津机场数字化空港物流功能体系构建对策建议
        6.2.1 拓展数字化服务模式
        6.2.2 扩大数字化应用范围
    6.3 天津机场数字化空港物流支撑体系构建对策建议
        6.3.1 规范数字化空港物流行业标准
        6.3.2 加大对于数字科技的研发投入
        6.3.3 优化提升相关行业发展环境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语与展望
    7.1 论文研究工作总结
    7.2 论文研究不足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作者简介

(7)义乌国际陆港物流园区发展规划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时代背景与机遇
        1.1.2 物流园发展问题
        1.1.3 物流园区的建设
    1.2 研究对象及范围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范围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2 物流园区规划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2.1 物流园区的相关研究
        2.1.1 物流园区的定义
        2.1.2 物流园区的功能及作用
        2.1.3 物流园区发展的主要问题
        2.1.4 物流园区规划的建设要求
    2.2 物流园区理论在国内外的当代实践
        2.2.1 国外实践分析
        2.2.2 国内实践分析
    2.3 典型物流园区发展案例-
    2.4 本章小结
3 义乌国际陆港物流园区的发展现状分析
    3.1 义乌物流园区发展概况
        3.1.1 发展背景
        3.1.2 发展现状分析:
        3.1.3 发展过程与趋势
        3.1.4 义乌物流园区发展目标
        3.1.5 基本规律与问题
    3.2 上位规划的解读与落实
        3.2.1 金义都市新区规划(2012-2030年)
        3.2.2 义乌市域总体规划(2006-2020)和义乌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3.3 本章小结
4 义乌国际陆港物流园区的SWOT分析
    4.1 内部优势分析(Strength)
        4.1.1 区域优势明显
        4.1.2 定位明确
        4.1.3 多式联运物流发展空间大
    4.2内部劣势分析(Weakness)
        4.2.1 传统物流企业“小、散、弱”现象较为普遍
        4.2.2 物流业基础设施滞后
        4.2.3 物流项目要素保障需进一步加强
    4.3 外部环境机遇分析(Opportunity)
        4.3.1 围绕“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义新欧”中欧班列双向常态化运行
        4.3.2 围绕海陆铁空立体化发展思路,进一步完善国际物流园区功能
        4.3.3 围绕提升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加快国际物流园区开放平台建设
    4.4 外部环境威胁分析(Threat)
        4.4.1 国际物流园区功能不够完善
        4.4.2 开放程度不够深入
        4.4.3 用地指标紧缺制约新区发展
    4.5 义乌国际陆港物流园区发展SWOT矩阵
    4.6 本章小结
5 义乌国际陆港物流园区应解决的重要规划问题及对策
    5.1 义乌国际陆港物流园应解决的重要规划问题
        5.1.1 空间与功能的问题
        5.1.2 支持系统的问题
        5.1.3 信息系统的发展
    5.2 义乌国际陆港物流园发展规划对策
        5.2.1 空间布局与规划对策
        5.2.2 支持系统的规划对策
        5.2.3 信息系统建设的对策
    5.3 本章小结
6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8)“海丝”核心区战略下福建省物流业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课题来源
        1.1.1 研究背景
        1.1.2 课题来源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区域物流发展研究
        1.3.2 物流效率评价研究
        1.3.3“海丝”战略下物流业发展研究
        1.3.4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框架
    1.5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5.1 研究方法
        1.5.2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区域物流相关理论
        2.1.1 区域物流的内涵
        2.1.2 区域物流需求预测
        2.1.3 区域物流网络构建
    2.2 物流业效率评价相关理论
        2.2.1 效率与物流业效率的概念
        2.2.2 物流业效率评价方法
    2.3 物流战略管理理论
        2.3.1 物流战略管理概念及特点
        2.3.2 物流战略分析方法简述
第三章 福建省物流业现状分析及运行效率评价
    3.1 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3.1.1 地区经济发展概况
        3.1.2 三次产业结构概况
    3.2 物流业发展状况分析
        3.2.1 物流产业规模增长概况
        3.2.2 物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概况
        3.2.3 物流信息化建设概况
    3.3 福建省物流业运行效率评价
        3.3.1 多时期网络DEA模型概述
        3.3.2 评价指标选取与样本选择
        3.3.3 运行效率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福建省物流需求分析与预测
    4.1 福建省物流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
        4.1.1 物流需求分析
        4.1.2 物流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4.2 福建省物流需求预测方法介绍
        4.2.1 均值GM(1,1)预测法
        4.2.2 回归分析法
        4.2.3 基于预测有效度的组合预测法
    4.3 福建省物流需求预测
        4.3.1 总货运量预测
        4.3.2 水路与民航货运量预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海丝”核心区战略下福建省物流业发展SWOT分析
    5.1 SWOT定性分析
        5.1.1 优势分析(Strengths)
        5.1.2 劣势分析(Weaknesses)
        5.1.3 机会分析(Opportunities)
        5.1.4 威胁分析(Threats)
    5.2 SWOT定量分析
        5.2.1 确定内外部因素权重
        5.2.2 评价内外部因素
        5.2.3 量化分析SWOT坐标系
    5.3 发展战略思路分析
        5.3.1 面向国内
        5.3.2 面向国际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海丝”核心区战略下福建省物流业发展对策建议
    6.1 面向国内发展的对策建议
        6.1.1 优化跨区域物流通道建设
        6.1.2 加快战略性枢纽节点建设
        6.1.3 推进多样化物流服务建设
        6.1.4 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
        6.1.5 鼓励侨商参与“海丝”核心区物流建设
        6.1.6 发展经济激发物流需求
    6.2 面向国际发展的对策建议
        6.2.1 推动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
        6.2.2 投资“海丝”沿线物流枢纽
        6.2.3 促进国际物流产业链整合
        6.2.4 完善跨国物流信息平台
    6.3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9)陕西省道路货运业综合发展水平测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综述小结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思路
        1.3.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2 研究思路与框架
    1.4 本文难点与重点
第二章 陕西省道路货运业发展现状分析
    2.1 道路货运行业发展现状
    2.2 道路货运业主要发展成就
    2.3 道路货运业存在主要问题
第三章 道路货运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评价指标体系涵义
        3.1.1 评价指标概念及功能
        3.1.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步骤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2.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3.2.2 评价指标的初选
        3.2.3 评价指标的阐释
        3.2.4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3.3 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
第四章 道路货运发展水平测度方法
    4.1 测度方法的甄选
        4.1.1 评价方法概述
        4.1.2 测度方法选择
    4.2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4.3 综合发展水平测度
        4.3.1 纵向测度模型—灰色综合评价法
        4.3.2 横向测度模型—因子分析法
        4.3.3 综合测度步骤
第五章 陕西省道路货运发展水平测度及分析
    5.1 数据的收集获取
        5.1.1 数据来源
        5.1.2 数据无量纲处理
    5.2 陕西省道路货运发展水平纵向比较
        5.2.1 陕西省历年道路货运发展水平测度
        5.2.2 陕西省历年道路货运发展水平分析比较
    5.3 与其他省份道路货运发展水平横向比较
        5.3.1 陕西省与其他省份道路货运发展水平测度
        5.3.2 与其他省份道路货运发展水平分析比较
第六章 陕西省道路货运业发展对策建议
    6.1 打造最优化市场结构体系
    6.2 打造货运车型标准化体系
    6.3 打造信息化技术支撑体系
    6.4 打造集约化货运组织体系
    6.5 打造一体化交通物流体系
    6.6 打造法制化综合治理体系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一、发表的学术论文
    二、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10)四川对“互联网+”公路货运物流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当前国内公路货运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1.1物流企业、公路货运业规模偏小
    1.2物流企业、公路货运企业专业化、信息化水平低
2四川公路货运市场发展概况与物流产业政策分析
    2.1四川公路货运市场发展概况
    2.2四川物流发展的产业政策分析
3四川打造公路货运物流信息平台的实践
    3.1四川省公路物流货运信息平台对比分析
    3.2四川打造公路货运信息平台的瓶颈与困难
        3.2.1平台缺乏有效的运营方式
        3.2.2个体散户特征的个体司机与车辆的信息化水平还不高
        3.2.3公路信息化与业务管理的融合不足
        3.2.4屡见不鲜的信任危机
        3.2.5尚在迷雾中的盈利模式
        3.2.6各地信息平台没有形成信息共享机制
4四川公路物流货运信息平台的发展目标与实现途径
    4.1发展目标
    4.2实现途径
        4.2.1顺应政策导向,把握市场机会
        4.2.2响应电商新需求,探索公路货运物流新生态
        4.2.3加强物流集聚集约,促进平台高效联动发展
        4.2.4鼓励平台创新经营,减少同质化竞争
        4.2.5新旧有机结合,实现平衡发展
        4.2.6突出优质平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4.2.7借助资本力量,催化行业加速整合
5推进四川公路物流货运信息平台建设的政策保障
    5.1国家对四川省“互联网+”公路货运物流创业创新产业的重大项目予以政策支持与保障,为四川打造成西部开放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5.2将建立公路物流货运平台建设和运营标准纳入四川物流业发展规划与重点工作范畴
    5.3政策上确保实现公路货运信息平台与其他物流信息平台互联互通
    5.4从政策上推动示范性“互联网+”公路货运信息平台培育
    5.5从政策上推动四川物流大数据中心与“公共云”服务体系建设
    5.6从政策上积极推进公路货运信息平台模式创新,打造平台融资环境
6结束语

四、浙江打造货运信息网络(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的《哈萨克斯坦真理报》中国形象研究[D]. 黄锦南. 浙江大学, 2021(08)
  • [2]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竞争力研究 ——中国东部沿海7省份案例研究[D]. 马信辉. 山东大学, 2021(12)
  • [3]“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研究[D]. 兰筱琳.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2)
  • [4]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空间联系网络结构及其驱动机制研究[D]. 周建平.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8)
  • [5]高速公路服务区物流功能拓展及其运营模式研究 ——以贵州省为例[D]. 孙玲.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1)
  • [6]天津机场数字化空港物流体系构建与对策研究[D]. 张岩. 中国民航大学, 2019(02)
  • [7]义乌国际陆港物流园区发展规划对策研究[D]. 陈楠. 浙江大学, 2018(01)
  • [8]“海丝”核心区战略下福建省物流业发展对策研究[D]. 潘晓. 福州大学, 2018(03)
  • [9]陕西省道路货运业综合发展水平测度研究[D]. 郭丽娜. 长安大学, 2016(02)
  • [10]四川对“互联网+”公路货运物流的探索与实践[J]. 李翔. 中国发展, 2015(05)

标签:;  ;  ;  ;  ;  

浙江建立货运信息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