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自组织网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组织网络,算法,路由,序列,传感器,路径,波束。
自组织网络论文文献综述
王伟亮,黄嘉庚,刘瑰瑰,蓝波,张志海[1](2019)在《浅谈无线移动自组织网络QoS路由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子设备发展,无线通信需求增多,为满足用户需求,无线基础设施数量不断增多,移动自组织网络成为现实,成为移动通信技术研究和实践的主流方向,QoS问题因此受到广泛关注,成为该领域研究热点。因此,本文将针对无线移动自组织网络QOS路由协议常见类型、基本要求展开探讨和分析,望促进无线移动自组织网络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来源于《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期刊2019年12期)
陈翰林,胡明,胡洁珺,颜辉[2](2019)在《基于车载自组织网络的数据和能量协同路由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车载自组织网络中路边单元具有较高碳足迹和部署成本的问题,提出一种车载自组织网络中数据与能量协同的路由算法,通过路边单元间的能量合作及路边单元与下行车辆能量传输的方法,实现网络生命周期最大化.其中路边单元节点可从自然界和车辆中收集能量,并通过能量协作将路边单元节点获得的部分能量传输给邻居路边单元节点.通过分析数据速率、传输功率和能量传输,解决了能量和数据路由中最大网络生命周期的问题,确定了能量和数据路由联合优化策略的必要条件,并基于分布式Lagrange-Newton迭代算法更新数据流、能量流和功率控制,使算法能更快地收敛到最优操作点.实验结果表明,在车载自组织网络中的能量合作框架可有效改善网络生命周期.(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洪洁,张德海[3](2019)在《高动态飞行器自组织网络组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节点高速移动和网络拓扑变化迅速严重影响着高动态飞行器自组织网络性能。提出了一种适于高动态场景的移动自组织网络协议栈设计。该设计着重QoS需求,围绕网络拓扑高动态变化特征,合理配置不同层次的网络协议,适合高动态应用场景。以平面网络为例,分析评估了FANET网络在高动态环境下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组网方式可行并能满足高动态飞行器自组织网络的功能和性能需求。还提出了节点在个体移动方式下保持网络高性能的最佳节点数目和网络各层次协议适应高动态拓扑变化的应对策略。(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张宏,吕悦晶[4](2019)在《基于大数据挖掘技术的车载自组织网络状态异常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主成分分析法与Apriori关联规则挖掘算法,提出一种利用大数据技术检测车载自组织网络(VANET)运行状态异常的方法。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大数据中挖掘出关键评估指标;针对关键指标采用并行关联规则模型,挖掘强关联规则,进而找出主要影响因素;基于历史数据和自组织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方法,输入主要影响因素值,输出关键评估指标值。对评估指标值进行算例分析,利用VANET状态异常检测方法预测指标概率,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得到的预测值较仅使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准确性高。(本文来源于《汽车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刘半藤[5](2019)在《基于能量粒子算法的无线自组织网络节点移动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借鉴传统的粒子群优化模型,将网络节点类比于具有能量维度的粒子,提出一种能量粒子算法确定节点移动策略。首先,建立节点模型分析节点能量消耗方式。然后,建立节点移动模型,利用邻居节点的剩余能量信息确定节点移动方向与移动速度。最后,仿真结果显示:相对于传统的节点移动方式,本文所提出的节点移动策略可以有效缓解网络瓶颈节点能量消耗速率,改善网络能耗均衡性,延长网络生存时间。(本文来源于《传感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张宏[6](2019)在《车载自组织网络中车辆路径预测序列模式数据挖掘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向交通参与者提供实时、可靠的交通状况信息,提高出行效率,根据车辆序列模式特点,联系车载自组织网络拓扑结构与实际车辆运动路径,提出车载自组织网络环境下序列模式定义,采用基于路侧单元(RSU-Based)和基于车辆(Vehicle-Based)两种方案收集车辆路径信息,建立车辆行驶路径数据库,进行序列模式数据挖掘,评估其通信开销,计算车辆路径模式生成的运动规则的支持度和置信度,提取车辆频繁行驶路径及其概率。案例分析表明,在动态路网中使用序列模式数据挖掘方法能有效解决单车路径选择问题。(本文来源于《汽车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丁滔,陈欢[7](2019)在《LTE自组织网络专利技术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LTE自组织网络(SON)技术的原理和标准演进过程,并且基于专利数据库对LTE自组织网络(SON)技术的专利申请进行了检索、筛选、统计和分析,对自组织网络(SON)技术的申请趋势和主要申请人进行了分析,并梳理了自组织网络(SON)技术的技术分支和发展脉络,最后还分析重点技术分支的实际案例。(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信息》期刊2019年18期)
宋超,刘明[8](2019)在《移动自组织网络和无线传感器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子科技大学于2018年10月9~12日在四川成都市举办第15届移动自组织与传感器系统国际会议。本次会议的主办单位为IEEE Computer Society。会议由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承办,戴元顺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会议邀请美国等(本文来源于《国际学术动态》期刊2019年04期)
蔡震,梁满贵[9](2019)在《基于遗传算法的道路车辆自组织网络源路由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前基于交叉路口的城市车辆自组织网络(VANETs)路由协议中,道路上数据包传输大多采用基于地理位置的贪婪转发策略,当数据量较大时,个别节点负载较重,极易引起传输延迟增大乃至丢包的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源路由机制,通过记录单体车辆的驾驶信息而非传统方法中的车流均值数据,来预测道路上车辆网络的连通情况,并借助遗传算法,首次基于道路连通性、节点负载和连接跳数这3点综合考虑,计算得出道路上最佳的源路由节点序列.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传输率与延迟时间上,性能均优于传统的贪婪路由机制,尤其在车流量为250 veh·lane-1·h-1时,传输率提升约13%.该研究可为智能交通信息通讯提供可靠助力.(本文来源于《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期刊2019年04期)
张绍英[10](2019)在《移动自组织网络中基于QoE的跨层多波束信道接入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引入数字多波束技术可以使移动自组织网络的信道容量得到有效提升,然而,时间、频率、空间、用户、功率等多维度资源域的统一调度与跨层联合优化使得信道接入机制的分析与设计变得更加复杂。为此,结合多波束的特性,将波束宽度限制、收发限制、通道限制、功率限制等多种约束条件抽象图论问题,并建立分析模型。基于分析模型,进一步提出了MB-MAC(Multi-beam Medium Access Control)信道接入机制,结合物理层的预编码技术,建立定向链路的队列模型,度量用户的满意度(Quality of Experience,QoE),设计了适用于自组织网络中多用户并发并收的信道接入机制,兼顾了网络容量和用户满意度。仿真结果表明,MB-MAC机制能在保证各个用户满意度的情况下,有效提升网络吞吐率。(本文来源于《电讯技术》期刊2019年07期)
自组织网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车载自组织网络中路边单元具有较高碳足迹和部署成本的问题,提出一种车载自组织网络中数据与能量协同的路由算法,通过路边单元间的能量合作及路边单元与下行车辆能量传输的方法,实现网络生命周期最大化.其中路边单元节点可从自然界和车辆中收集能量,并通过能量协作将路边单元节点获得的部分能量传输给邻居路边单元节点.通过分析数据速率、传输功率和能量传输,解决了能量和数据路由中最大网络生命周期的问题,确定了能量和数据路由联合优化策略的必要条件,并基于分布式Lagrange-Newton迭代算法更新数据流、能量流和功率控制,使算法能更快地收敛到最优操作点.实验结果表明,在车载自组织网络中的能量合作框架可有效改善网络生命周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组织网络论文参考文献
[1].王伟亮,黄嘉庚,刘瑰瑰,蓝波,张志海.浅谈无线移动自组织网络QoS路由协议[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9
[2].陈翰林,胡明,胡洁珺,颜辉.基于车载自组织网络的数据和能量协同路由算法[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19
[3].洪洁,张德海.高动态飞行器自组织网络组网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9
[4].张宏,吕悦晶.基于大数据挖掘技术的车载自组织网络状态异常检测[J].汽车技术.2019
[5].刘半藤.基于能量粒子算法的无线自组织网络节点移动策略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19
[6].张宏.车载自组织网络中车辆路径预测序列模式数据挖掘方法[J].汽车技术.2019
[7].丁滔,陈欢.LTE自组织网络专利技术综述[J].中国科技信息.2019
[8].宋超,刘明.移动自组织网络和无线传感器系统[J].国际学术动态.2019
[9].蔡震,梁满贵.基于遗传算法的道路车辆自组织网络源路由机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9
[10].张绍英.移动自组织网络中基于QoE的跨层多波束信道接入机制[J].电讯技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