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唑衍生物论文-周家宏,吴平,张正垠,魏怀鑫,张强

咔唑衍生物论文-周家宏,吴平,张正垠,魏怀鑫,张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咔唑衍生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咔唑衍生物,A-π-D-π-A结构,光物理性质,合成

咔唑衍生物论文文献综述

周家宏,吴平,张正垠,魏怀鑫,张强[1](2019)在《具有A-π-D-π-A结构的咔唑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光物理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合成了叁种基于咔唑的具有A-π-D-π-A结构的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M1~M3,并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紫外-可见(UV-Vis)光谱、荧光光谱、循环伏安法、热重分析(TGA)对其光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1~M3在CH_2Cl_2稀溶液中均在约350、465 nm处出现两个吸收峰,其最大吸收波长均位于约465 nm处,并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溶液成膜性。M1、M2和M3在CH_2Cl_2稀溶液中均发射黄色荧光,发射峰均在575 nm左右;在固体状态下,荧光发射峰均发生显着红移,荧光发射峰分别位于633、662和685 nm,均发射红色荧光;其最高已占轨道(HOMO)能级分别为-5.29、-5.24和-5.33 eV,与阳极氧化铟锡(ITO)的功函(-4.8~-5.0 eV)相匹配,表现出良好的空穴传输性能;其热分解温度分别为224、307和320℃,热稳定性优良。(本文来源于《化学世界》期刊2019年12期)

宋飒飒,夏方媛,黄苏琴,王筱梅[2](2019)在《咔唑衍生物E型延迟荧光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延迟荧光(DF)来源于激发叁重态(T1)通过反系间窜越重新生成激发单线态(S1)的辐射跃迁,其荧光分子构效关系的研究是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OLED)领域研究热点课题之一。实验选用了四种具有延迟荧光特性的咔唑衍生物(2CZPN、4CZPN、4CZIPN和4CZTPN)为研究对象,通过吸收光谱、稳态-瞬态荧光光谱的测定,研究了四种咔唑衍生物的溶剂效应、浓度效应、结构效应、荧光寿命和荧光量子产率。结果发现,引入更多的咔唑基团会导致物质的吸光度、荧光和荧光量子产率的增强;咔唑基邻、对位位置(4CZIPN和4CZTPN)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和宽波长的延迟荧光,可作为OLED器件潜在的发光材料。(本文来源于《苏州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宋思思,邹元明,陈倩倩[3](2019)在《咔唑及其衍生物在蓝光OLED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人们对咔唑的研究十分关注,其在医药、染料和农药等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而咔唑及其的衍生物具有特有电学、电化学和光物理等性能,其不仅能够当作良好空穴传输的材料,且在咔唑的化合物内不同的位置进行电子传输的修饰基团引入,能够使电子与空穴更易注入,对两者平衡进行有效调节,因此其也被当作用于蓝光荧光的重要材料,下面,本文就针对咔唑及其衍生物在蓝光OLED中的运用进行分析,来对其进行深入的了解。(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9年20期)

范思琪,梁经泰,方方[4](2019)在《新型2-取代氨基-5-(N-异丙基-9H-咔唑-2-基)-1,3,4-噻二唑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N-异丙基-9H-咔唑为起始原料,经取代、氧化、环合、酰化4步反应合成了7个新型2-取代氨基-5-(N-异丙基-9H-咔唑-2-基)-1,3,4-噻二唑类化合物(1a~1g),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 MS(ESI)和元素分析表征。采用MTT法测定了1a~1g对5种肿瘤细胞的体外抗增殖活性。结果表明:1a~1g对人正常VEC细胞的抑制活性弱于5-FU。1d和1e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和人结肠癌细胞(HCT-8),1e对人肺癌细胞(A549细胞),以及1g对人结肠癌细胞(HCT-8)的抑制活性(IC_(50)≤9.28μmol·L~(-1))均与5-FU相当。(本文来源于《合成化学》期刊2019年10期)

任冬梅,黄醒,赵岷[5](2019)在《含咔唑基吡嗪衍生物的二阶NLO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B3LYP方法,在6-311G(d,p)水平上研究了若干含咔唑基吡嗪衍生物的二阶NLO性质和电子光谱.结果表明,分子的二阶NLO系数(βtot)与极化率(α)成正比关系,并且取代基吸电子强度的增加以及芳香杂环的引入可以明显提高分子的二阶NLO活性.当以丙基为供体,叁氰基苯乙烯基为受体,并用吡咯环代替苯环时,显示了较大的NLO活性和良好的透光性,研究体系在NLO材料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分子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6](2019)在《吡咔唑类抗癌活性取代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用途和组成它们的药物组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发明的主题是化学名称为5,6-二甲基-9-甲氧基-1-(1-甲基-4-硝基吡唑-5-基)-6H-吡啶[4,3-b]咔唑和式1的具有抗癌性能的1-取代哒唑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用途和包含它们的药物组合物。(本文来源于《乙醛醋酸化工》期刊2019年08期)

桑翔,吕顺,丁文娟,张晓波,宋冬冬[7](2019)在《Ⅴ型咔唑衍生物的合成和光电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Sonogashira反应合成了一个含炔键的Ⅴ型咔唑衍生物(CEF),并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了它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光物理性质、电化学性质和热稳定性。CEF具有高的荧光量子产率和热稳定性,并且最高电子占有轨道为-5.52 eV,有望作为发光材料和空穴传输材料应用于电致发光器件领域。(本文来源于《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期刊2019年02期)

杨凯栋[8](2019)在《新型含咔唑/咔唑-靛红环的硫代碳酰腙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对Cdc25B/PTP1B抑制活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1.设计并合成出了49个新颖的目标化合物。其中包括14个含咔唑环的单-/双-硫代碳酰腙衍生物TM-I-3a~3n和35个含咔唑-靛红环的硫代碳酰腙衍生物TM-II-1~35。利用IR、~1H NMR、~(13)C NMR、2D NMR和元素分析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2.评价了目标化合物TM-I-3a~3n和TM-II-1~35对Cdc25B/PTP1B的抑制活性。实验结果显示:(1)在目标化合物TM-I-3a~3n系列中,大部分化合物对Cdc25B表现出良好的抑制活性,抑制率为79.87%~99.46%,其中化合物TM-I-3k的抑制活性最高,IC_(50)=(0.23±0.02)μg/mL。大部分化合物对PTP1B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抑制率为53.09%~93.33%。其中化合物TM-I-3h的抑制活性最强,IC_(50)=(1.00±0.16)μg/mL。值得注意的是,化合物3c,3f~3h及3j~3n对Cdc25B和PTP1B均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3k的活性最高。(2)在目标化合物TM-II-1~35系列中,所有目标化合物对PTP1B均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抑制率为89.34%~98.91%。其中化合物TM-II-6的抑制活性最高,IC_(50)=(0.65±0.05)μg/mL。其活性高于对照药物齐墩果酸[IC_(50)=(3.16±0.21)μg/mL]。3.本论文所得研究结果为开发新型Cdc25B和PTP1B抑制剂提供了有力依据。本论文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谢敬娟[9](2019)在《具有刺激响应发光性质的咔唑衍生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刺激响应发光材料在光动力转换、监测环境污染、生命科学领域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应用需求。有机刺激响应发光材料由于其具有分子结构变化灵活性大、发光颜色可调、原材料廉价、生物相容性好等优势而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由于分子内电荷转移效应,D-A型分子是OFF-ON转换刺激响应发光材料的一种重要候选者。本论文选取咔唑或叁苯胺为电子给体基团,苯环为π桥,丙二腈或4-腈基苯为受体,辛基或异辛基为N烷基柔性链,分别以3-溴咔唑、3,6-二溴咔唑、1,3,6,8-四溴咔唑为原料,设计合成了一系列的咔唑衍生物(o-CPSM/o-CPDM/o-CPTM,i-CPSM/i-CPTM,TTPA-CZ-PN/DTPA-CZ-DPN)。通过改变分子中受体单元个数来调控空间位阻,改变分子结构的对称性,调控分子的光物理性质及聚集态分子的堆积形式,进而调控化合物的刺激响应发光行为。通过荧光发射光谱、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和瞬态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法等表征手段研究了上述性质的构效关系。结果如下:1.以丙二腈为电子受体的咔唑衍生物分子,随电子受体单元个数的增加,在弱极性的溶剂(如甲苯)中的荧光量子产率从单臂咔唑给-受体型分子的13.6%增加到四臂的咔唑衍生物分子的35.7%,同时发光波长保持在500 nm左右。叁种化合物都表现出橙光机械刺激响应荧光增强的性质,其中二臂咔唑衍生物(o-CPDM)在机械研磨后荧光量子产率增加比率最高,达到了4.4倍(λ=611 nm),叁种化合物还表现出热刺激响应荧光减弱的性质,其中四臂咔唑衍生物(o-CPTM)在加热后荧光量子产率降低的比率最高,仅为原始状态的0.41倍。XRD,DSC,SEM表征结果表明,机械响应荧光增强来自相变,而热响应荧光减弱归因于分子不同的堆积形式。2.对于具有支化N-取代(异辛基)的对应物,机械刺激响应荧光量子产率增强比率减小(i-CPDM机械研磨后荧光量子产率增加了2.16倍),热刺激响应荧光量子产率降低比率增加(i-CPTM热刺激后荧光量子产率减弱为原来的0.29倍)。单晶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具有较大空间位阻的异辛基抑制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可能是上述结果的原因。3.对于以4-腈苯基作为电子受体和叁苯胺作为电子给体的四臂咔唑衍生物,随给体个数增加,甲苯溶液中的荧光量子产率从DTPA-CZ-DPN的39.82%增加到TTPA-CN-PN的45.68%。通过增加具有平面结构的电子受体的数量来增加热响应发光的对比度。(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赵永亮[10](2019)在《咔唑基异丙醇胺衍生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咔唑类杂环衍生物因其具有广谱的生物活性在药物研究领域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基于本课题组前期关于咔唑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本论文采用亚结构活性拼接法,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以异丙醇为连接链的咔唑基异丙醇胺类化合物,并通过~1H NMR、~(13)C NMR和高分辨质谱(HRMS)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浊度法测试了目标化合物对水稻白叶枯病菌、柑橘溃疡病菌和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的离体生物活性。对活性较好的化合物测定了其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活体盆栽试验,并对高活性化合物进行了初步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如下:以3,6-位取代的咔唑为起始原料,通过取代反应将环氧丙烷与咔唑氮原子相连,然后使用不同取代的氨基进行开环反应,合成了37个结构新颖的1-(取代氨基)-3-(3,6-取代基-9H-咔唑-9-基)-2-丙醇类化合物I,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表现出较好的活性,其中,化合物I_1-I_(20)和I_(25)-I_(37)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EC_(50)在0.902~35.4μg/mL之间,远优于对照药剂叶枯唑和噻菌铜(EC_(50)分别为92.61和121.82μg/mL);化合物I_1-I_(20)和I_(27)-I_(37)对柑橘溃疡病菌的EC_(50)在0.993~30.5μg/mL之间,也远超过了对照药剂噻菌酮的抑制活性(EC_(50)=77.04μg/mL);化合物I_1-I_7、I_9-I_(12)、I_(14)-I_(17)、I_(19)、I_(20)和I_(24)对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的EC_(50)在0.603~32.0μg/mL之间,也远超过了对照药剂叶枯唑和噻菌酮(EC_(50)分别为111.2和87.0μg/mL)的抑制活性。利用剪叶法测试了化合物I_(15)的活体活性,结果表明:当浓度为200μg/mL时,化合物I_(15)对水稻白叶枯病具有较好的治疗和保护效果,防效分别为50.77%和48.71%,高于对照药剂叶枯唑(治疗:43.47%;保护:40.91%)及噻菌铜(治疗:42.60%;保护:39.17%)。为了进一步的改善目标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在路线1目标化合物I_(37)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点击化学反应合成了15个1-(((1-取代基-1H-1,2,3-叁唑-4-基)甲基)氨基)-3-(9H-咔唑-9-基)-2-丙醇类化合物II。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II_1-II_9和II_(11)-II_(15)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EC_(50)在3.36~8.28μg/mL之间,远低于对照药剂叶枯唑和噻菌铜(EC_(50)分别为92.61和121.82μg/mL);化合物II_1-II_9和II_(11)-II_(15)对柑橘溃疡病菌的EC_(50)在2.87~12.9μg/mL之间,也远超过了对照药剂噻菌酮(EC_(50)=77.04μg/mL)的抑制活性。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成像技术发现化合物I_(15)的加入使病原体的细胞膜出现部分褶皱或破裂;同时,荧光滴定图谱结果显示,化合物I_(15)能与水稻白叶枯病菌的DNA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为了进一步的探讨其作用机制,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了化合物I_(15)处理的水稻白叶枯病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表明247个蛋白表达出现显着的变化,其中,β-葡萄糖苷酶、果糖激酶、内切葡聚糖酶、海藻糖-6-磷酸合成酶和海藻糖-6-磷酸磷酸酶显着的变化影响了淀粉和蔗糖代谢途径;丙二酰-酰基甲氧基转移载体蛋白、β-酮乙基合成酶I和丙二酰基转运还原酶等显着的降低影响了脂肪酸的合成,导致生物素代谢异常。通过平行反应监测技术对非标定量蛋白质组中差异蛋白进行验证,二者具有相同的趋势。因此,我们推测目标化合物I_(15)可能影响细菌的能量代谢过程,导致细菌不能进行物质运输,从而使菌体不能正常进行生命活动。(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9-06-01)

咔唑衍生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延迟荧光(DF)来源于激发叁重态(T1)通过反系间窜越重新生成激发单线态(S1)的辐射跃迁,其荧光分子构效关系的研究是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OLED)领域研究热点课题之一。实验选用了四种具有延迟荧光特性的咔唑衍生物(2CZPN、4CZPN、4CZIPN和4CZTPN)为研究对象,通过吸收光谱、稳态-瞬态荧光光谱的测定,研究了四种咔唑衍生物的溶剂效应、浓度效应、结构效应、荧光寿命和荧光量子产率。结果发现,引入更多的咔唑基团会导致物质的吸光度、荧光和荧光量子产率的增强;咔唑基邻、对位位置(4CZIPN和4CZTPN)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和宽波长的延迟荧光,可作为OLED器件潜在的发光材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咔唑衍生物论文参考文献

[1].周家宏,吴平,张正垠,魏怀鑫,张强.具有A-π-D-π-A结构的咔唑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光物理性质[J].化学世界.2019

[2].宋飒飒,夏方媛,黄苏琴,王筱梅.咔唑衍生物E型延迟荧光特性研究[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宋思思,邹元明,陈倩倩.咔唑及其衍生物在蓝光OLED中的运用[J].山东化工.2019

[4].范思琪,梁经泰,方方.新型2-取代氨基-5-(N-异丙基-9H-咔唑-2-基)-1,3,4-噻二唑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J].合成化学.2019

[5].任冬梅,黄醒,赵岷.含咔唑基吡嗪衍生物的二阶NLO性质研究[J].分子科学学报.2019

[6]..吡咔唑类抗癌活性取代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用途和组成它们的药物组成[J].乙醛醋酸化工.2019

[7].桑翔,吕顺,丁文娟,张晓波,宋冬冬.Ⅴ型咔唑衍生物的合成和光电性能[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19

[8].杨凯栋.新型含咔唑/咔唑-靛红环的硫代碳酰腙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对Cdc25B/PTP1B抑制活性评价[D].辽宁师范大学.2019

[9].谢敬娟.具有刺激响应发光性质的咔唑衍生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

[10].赵永亮.咔唑基异丙醇胺衍生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D].贵州大学.2019

标签:;  ;  ;  ;  

咔唑衍生物论文-周家宏,吴平,张正垠,魏怀鑫,张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