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伏马毒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伏马毒素B_1,伏马毒素B_2,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乳制品
伏马毒素论文文献综述
施雅[1](2019)在《UPLC-MS/MS测定乳制品中伏马毒素B_1、B_2残留》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建立一种UPLC-MS/MS测定乳制品中伏马毒素B_1、B_2残留的检测方法,乳制品经过溶解后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弱碱性,用PBS缓冲液进行稀释,再用伏马毒素免疫亲和柱进行净化。0.1%甲酸水溶液-乙腈作为流动相,采用C18色谱柱,再用UPLC-MS/MS进行定性、定量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伏马毒素B_1、B_2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线性范围为0.5~50μg/L,样品在1.0~10μg/kg加标浓度下回收率为80.3%~96.7%,变异系数为2.3%~8.8%,检出限为0.5μg/kg,定量限为1.0μg/kg。该方法能够准确、稳定、灵敏地测定乳制品中伏马毒素的残留。(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9年11期)
袁巧玲,范颖,宁玲忠,苏建明,雷红宇[2](2019)在《伏马毒素B_1对猪肾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旨在探究伏马毒素B_1(FB_1)对猪肾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MTT检测FB1对PK15细胞活力和qPCR检测周期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FB1显着减少细胞活力,降低细胞核增殖抗原PCNA和周期蛋白Cyclin B和Cyclin D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P21和P27的mRNA表达水平。说明FB1可通过调控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猪肾上皮细胞增殖。(本文来源于《饲料博览》期刊2019年07期)
黎晓雯,罗俊崇,张梦丹,王凯,曹嫦妤[3](2019)在《伏马毒素B1的毒性和检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伏马毒素是镰刀属真菌产生的毒素,可污染世界各地的农作物。目前已发现的伏马毒素有28种,分为FA、FB、FC、FP四大类。而B1型伏马毒素是所有类型中污染最广泛、毒性最强的一种。FB1通过抑制神经酰胺合成酶的活性,发挥其毒性作用,并可经食物链传播,严重危害畜禽和人类的健康。论文主要对FB1的毒性作用及检测方法进行简要综述,为进一步研究FB1提供新视角。(本文来源于《动物医学进展》期刊2019年06期)
姜妍,刘延兴,李人杰,庞民好,刘颖超[4](2019)在《密度、施肥、种植方式及杀虫剂处理对玉米穗腐病及伏马毒素污染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不同种植密度、施肥水平、耕作方式以及杀虫剂处理对玉米穗腐病发生及籽粒中伏马毒素污染水平的影响,于2014—2015年以浚单20、先玉335为供试玉米品种进行田间试验,通过改变种植密度、施肥水平、耕作方式及使用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处理,在收获期调查玉米穗腐病的病情指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检测玉米籽粒中伏马毒素含量。结果表明,先玉335和浚单20在田间发生穗腐病的病情指数及其籽粒中伏马毒素含量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显着增大,在密度为7.5万株/hm~2时,其病情指数在2014年分别为16.00和10.33,在2015年分别为18.15和16.38,伏马毒素含量在2014年分别为2.38、1.53 mg/kg,在2015年分别为3.23、2.20 mg/kg,均显着高于密度为6.0万株/hm~2和4.5万株/hm~2时;穗腐病的病情指数及伏马毒素含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在施肥量为675 kg/hm~2时,病情指数在2014年分别为12.35和8.37,在2015年分别为15.11和13.30,伏马毒素含量在2014年分别为1.35、0.85 mg/kg,在2015年分别为2.39、2.19 mg/kg,均显着高于施肥量为450 kg/hm~2及225 kg/hm~2时;耕作方式对穗腐病病情指数及伏马毒素含量无显着影响,旋耕后播种方式下穗腐病病情指数及伏马毒素含量略小于贴茬直播方式;使用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处理后,能显着降低穗腐病发生的严重程度及伏马毒素的污染水平。(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黄馨雨[5](2019)在《同时检测谷物及中药材中伏马毒素B_1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免疫层析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真菌毒素是一种真菌产生的有毒次生代谢产物,伏马毒素B_1(FB_1)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是常见的真菌毒素中的两种水溶性毒素,目前主要受污染物是谷物和饲料等,对人体和动物都会造成不可逆伤害。近年来中药材受FB_1和DON污染的情况也等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建立了两种可同时检测谷物及中药材中FB_1和DON的球型纳米金和花状纳米金免疫层析方法,用于定性检测谷物及中药材样品中FB_1和DON的含量是否超过限量标准1 mg/kg。首先,本文采用柠檬酸叁钠还原法制备的球型纳米金作为免疫标记物,研制可同时检测FB_1和DON的免疫层析试纸条,并考察柠檬酸叁钠添加量对球型纳米金粒径和试纸条灵敏度的影响规律:柠檬酸叁钠添加量与球型纳米金粒径呈反比,且当纳米金粒径范围在20-30 nm之间时纳米金粒径的变化对试纸条的检测灵敏度并没有显着影响。通过实验条件优化最后采用了柠檬酸叁钠添加量为1.4 mL制备的纳米金为最优球型纳米金,并研制出同时检测FB_1和DON的免疫层析试纸条,该试纸条对于FB_1和DON的灵敏度均可以达到20 ng/mL。其次,本文采用金种子介导生长法制备的花状纳米金作为免疫标记物,研制可同时检测FB_1和DON的免疫层析试纸条,并考察氯金酸添加量、金种子液添加量以及对苯二酚添加量叁个单因素对花状纳米金粒径和试纸条灵敏度的影响规律:氯金酸添加量及种子液添加量与纳米金粒径成反比,对苯二酚添加量与纳米金粒径成正比,且当花状纳米金表面分支比较明显时纳米金比表面积更大更有利于提高试纸条的检测灵敏度。通过实验条件优化最后采用了氯金酸添加量为0.25 mL、种子液添加量为300 mL以及对苯二酚添加量为0.5 mL制备的纳米金为最优花状纳米金,并研制出同时检测FB_1和DON的免疫层析试纸条,该试纸条对于FB_1和DON的灵敏度均可以达到5.0 ng/mL,这表明相对于使用球型纳米金作为免疫标记物制备的传统试纸条,灵敏度增加了四倍。最后,本文将研制的同时检测FB_1和DON的球型免疫层析试纸条和花状免疫层析试纸条应用于谷物和中药材中真菌毒素的检测,在当地市场、网络销售以及其他地方采购总共116个样品(51个小麦样品,18个玉米样品以及47个中药材样品),试纸条与HPLC或ELISA的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因此本文研制的两种免疫层析试纸条适用于现场大批量样品中FB_1和DON的筛查。(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9-05-22)
苑学霞,丁照华,董燕婕,梁京芸,范丽霞[6](2019)在《干燥方式、储存温度和品种对玉米中伏马毒素B_1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伏马毒素B_1广泛存在于玉米中,是玉米及其制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危害因子。选取23个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干燥方式(烘干、晒干和晾干)和不同储藏温度(4、15、25℃、常温)对其中伏马毒素B_1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进行烘干、晒干和晾干后放置3个月后,伏马毒素B_1含量为烘干<晒干<晾干,玉米水分含量与伏马毒素B_1含量显着相关(r=0.678);不同温度中放置3个月后,伏马毒素B_1含量由小到大为4℃<15℃<25℃<室温;烘干、4℃储存玉米中伏马毒素B_1含量分别为0~1.39 mg/kg(平均值0.40 mg/kg)、0.08~1.60 mg/kg(平均值0.78 mg/kg),均低于美国FDA规定的最高限量(2 mg/kg);品种对玉米中伏马毒素B_1含量影响显着。烘干、4℃储存、选取高抗镰刀菌玉米品种可有效控制在储藏过程中伏马毒素B_1对玉米的污染。(本文来源于《中国粮油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孟繁磊,宋志峰,王巍巍,杨建,魏春雁[7](2019)在《改良QuEChERS法结合UPLC-QTRAP-MS/MS技术测定玉米中的伏马毒素B_1、B_2》一文中研究指出改进QuEChERS样品制备方法,为玉米中伏马毒素B1、B2的UPLC-QTRAP-MS/MS检测提供良好的分析结果。该方法包括将样品与酸化的乙腈水溶液混合振荡提取,然后使用MgSO4、NaCl进行盐析液体分配,通过用MgSO4、PSA、C18、石墨化碳黑和中性氧化铝分散固相萃取净化,C18色谱柱分离,以甲醇-0. 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正模式扫描,采用多反应检测(MRM)-信息依赖采集(IDA)-增强子离子扫描(EPI)模式检测,在线EPI谱库定性分析,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10~500μg/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2种伏马毒素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 999,检出限分别为5μg/kg和3μg/kg;添加低、中、高3个水平,2种伏马毒素的平均回收率在89. 11%~104. 6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2. 33%~9. 89%之间。与免疫亲和柱法比较发现,两种方法的回收率和特异性差别不大,但是改良的QuEChERS方法更具有时间和成本效益。(本文来源于《中国油脂》期刊2019年01期)
周虹玲,徐旭文,洪梦蓉,胡玲[8](2018)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玉米及其制品中隐蔽型伏马毒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HPLC-MS/MS)检测玉米及玉米制品中隐蔽型伏马毒素的方法。方法样品中加入伏马毒素B1和B_2的稳定同位素内标,用2 mol/L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水解,使隐蔽型及游离型伏马毒素一并转变为水解型伏马毒素,用乙酸乙酯萃取水解型伏马毒素。色谱分离采用0.1%甲酸(A)和甲醇(B)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采用正离子扫描(positive ion electrospray ionization,ESI4)、多反应监测模式(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对水解型伏马毒素B_1和B_2(hydrolyzed fumonisin B_1 and B_2, HFB_1和HFB_2)的定量离子和定性离子进行监测。另取一份平行样品,根据国家标准GB 5009.240-2016第二法测定其中的游离型伏马毒素含量。样品中隐蔽型伏马毒素的含量(按伏马毒素当量计)通过水解型伏马毒素减去游离型伏马毒素含量计算而得。结果本方法在15 min内完成HFB1和HFB2及其稳定同位素内标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离分析。HFB1和HFB2在50、100和1000μg/kg添加水平的回收率为89.1%~109.2%,相对标准偏差为3.3%~12.2%(n=6),方法定量限为15~20μg/kg。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前处理简单,适合测定玉米及其制品中的隐蔽型伏马毒素。(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期刊2018年21期)
李丽娜,刘宁,渠清,刘炳辉,杨贝贝[9](2018)在《不同地区玉米籽粒中伏马毒素含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伏马毒素(Fumonisins)是一类主要由层出镰孢(Fusarium proliferatum)和拟轮枝镰孢(F.verticillioides)产生的水溶性次级代谢产物,主要成员包括伏马毒素B_1(fumonisins B_1,FB_1)和B_2(fumonisins B_2,FB_2)。该毒素不仅能够引起一些动物肝脏、脾脏、肾脏等器官的损伤,甚至可能诱发人类食道癌的发生。玉米作为主要农作物,是谷物食品和饲料的主要来源之一,易受镰孢菌侵染而被伏马毒素污染。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玉米及玉米制品中的伏马毒素含量不得超过2 000μg/kg,欧盟将最大限量标准设定为4 000μg/kg。因此,为保证人畜健康对玉米籽粒中伏马毒素含量进行测定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于山东、四川、甘肃、山西、贵州、陕西、宁夏、吉林8个省(区)采集67份污染镰孢菌的玉米果穗样品,通风晾干后,手工脱粒备用。每份样品中随机选取200g健康籽粒粉碎后过0.45μm网筛,制成玉米粉样品,进行伏马毒素的提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HPLC-FLD)—柱后衍生法检测伏马毒素FB_1和FB_2的含量。结果发现,67份样品中有50份污染了伏马毒素,污染率为74.6%,FB_S含量在ND(未检出)~6 755μg/kg,平均含量为2 214μg/kg,其中FB_1含量在ND~5 398μg/kg,FB_2含量在ND~6 386μg/kg。贵州、山西、四川、陕西、吉林、山东、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穗腐病样品污染均值分别为:5 033μg/kg、3 903μg/kg、3 442μg/kg、3 288μg/kg、2 958μg/kg、2 435μg/kg、2 425μg/kg、1 382μg/kg。18%的样品中FBs含量大于2 000μg/kg,超过欧盟最大限量标准。28%的样品中FB_S含量超过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规定,但没有超过欧盟最大限量标准。综上所述,不同地区玉米籽粒中伏马毒素的含量存在差异,主要与地理位置,生长季节的气候因素,如降水量、相对湿度等有关。此外,伏马毒素的污染情况还受菌株产毒能力和镰孢菌种群结构的影响。该试验对不同地区的玉米籽粒样品中伏马毒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由于样品数少,对于各地区玉米果穗感染镰孢菌的情况和毒素污染情况还需持续监测,并研发相应的控制策略,以期为玉米安全生产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绿色植保与乡村振兴——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10-24)
林滉[10](2018)在《饲料中伏马毒素的危害及其检测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伏马毒素理化性质、污染情况、危害和限量,详细介绍了薄层色谱测定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气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等目前饲料中伏马毒素检测技术的研究。(本文来源于《福建分析测试》期刊2018年05期)
伏马毒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旨在探究伏马毒素B_1(FB_1)对猪肾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MTT检测FB1对PK15细胞活力和qPCR检测周期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FB1显着减少细胞活力,降低细胞核增殖抗原PCNA和周期蛋白Cyclin B和Cyclin D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P21和P27的mRNA表达水平。说明FB1可通过调控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猪肾上皮细胞增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伏马毒素论文参考文献
[1].施雅.UPLC-MS/MS测定乳制品中伏马毒素B_1、B_2残留[J].食品工业.2019
[2].袁巧玲,范颖,宁玲忠,苏建明,雷红宇.伏马毒素B_1对猪肾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J].饲料博览.2019
[3].黎晓雯,罗俊崇,张梦丹,王凯,曹嫦妤.伏马毒素B1的毒性和检测方法[J].动物医学进展.2019
[4].姜妍,刘延兴,李人杰,庞民好,刘颖超.密度、施肥、种植方式及杀虫剂处理对玉米穗腐病及伏马毒素污染的影响[J].植物保护学报.2019
[5].黄馨雨.同时检测谷物及中药材中伏马毒素B_1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免疫层析方法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9
[6].苑学霞,丁照华,董燕婕,梁京芸,范丽霞.干燥方式、储存温度和品种对玉米中伏马毒素B_1的影响[J].中国粮油学报.2019
[7].孟繁磊,宋志峰,王巍巍,杨建,魏春雁.改良QuEChERS法结合UPLC-QTRAP-MS/MS技术测定玉米中的伏马毒素B_1、B_2[J].中国油脂.2019
[8].周虹玲,徐旭文,洪梦蓉,胡玲.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玉米及其制品中隐蔽型伏马毒素[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8
[9].李丽娜,刘宁,渠清,刘炳辉,杨贝贝.不同地区玉米籽粒中伏马毒素含量分析[C].绿色植保与乡村振兴——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
[10].林滉.饲料中伏马毒素的危害及其检测技术[J].福建分析测试.2018
标签:伏马毒素B_1; 伏马毒素B_2;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乳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