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光玻璃,发光玻璃包括玻璃和透光组件,玻璃上设置有开槽,透光组件包括透光光纤和透明胶条,透明胶条内设置有中空部,透光光纤位于中空部内,透明胶条设置在开槽内,或者将透光光纤放置在开槽内,粘性透明胶水填充在开槽内,采用以上结构,透光光纤放置槽透明胶条的中空部内,透明胶条放置在玻璃的开槽内,粘性透明胶水包覆透光光纤,从而将透光光纤放置在玻璃的开槽内,或粘性透明胶水将有光光纤固定在开槽内,通过透光光纤实现密闭空间内的照明,从而避免由于室内安装位置少而导致的室内照明困难的情况。
主设计要求
1.发光玻璃,包括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上设置有开槽,所述发光玻璃包括透光组件,所述透光组件包括透光光纤和透明胶条,所述透明胶条内设置有中空部,所述透光光纤位于所述中空部内,所述透明胶条设置在所述开槽内。
设计方案
1.发光玻璃,包括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上设置有开槽,所述发光玻璃包括透光组件,所述透光组件包括透光光纤和透明胶条,所述透明胶条内设置有中空部,所述透光光纤位于所述中空部内,所述透明胶条设置在所述开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玻璃,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光组件还包括透明保护膜,所述透明保护膜粘贴在所述玻璃上,所述透明保护膜覆盖所述开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玻璃,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明保护膜上设置有图案部,所述图案部与所述开槽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发光玻璃,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玻璃包括发光组件,发光组件包括控制单元与激光器,所述激光器连接所述透光光纤,所述激光器接收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玻璃,其特征在于:
所述激光器的光线输出端位于所述玻璃外,所述激光器的光线输出端与所述透光光纤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透光光纤的输入端位于所述玻璃的边缘处。
6.发光玻璃,包括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上设置有开槽,所述发光玻璃包括透光组件,所述透光组件包括透光光纤和粘性透明胶水,所述透光光纤设置在所述开槽内,所述粘性透明胶水填充在所述开槽内,所述粘性透明胶水包覆所述透光光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玻璃,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光组件还包括透明保护膜,所述透明保护膜粘贴在所述玻璃上,所述透明保护膜覆盖所述开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玻璃,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明保护膜上设置有图案部,所述图案部与所述开槽相对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所述的发光玻璃,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玻璃包括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包括控制单元与激光器,所述激光器连接所述透光光纤,所述激光器接收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光玻璃,其特征在于:
所述激光器的光线输出端位于所述玻璃外,所述激光器的光线输出端与所述透光光纤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透光光纤的输入端位于所述玻璃的边缘处。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发光玻璃。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一些密闭空间内,如室内、车内等,常常需要采用灯具进行照明,但是当该密闭空间内存在玻璃,空间内的灯具可安装位置大大减少,给空间内照明的布局设计带来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密闭空间内照明的发光玻璃。
为了实现上述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光玻璃,包括玻璃和透光组件,玻璃上设置有开槽,透光组件包括透光光纤和透明胶条,透明胶条内设置有中空部,透光光纤位于中空部内,透明胶条设置在开槽内。
可见,透光光纤放置槽透明胶条的中空部内,透明胶条放置在玻璃的开槽内,从而将透光光纤放置在玻璃的开槽内,通过透光光纤实现密闭空间内的照明,从而避免由于室内安装位置少而导致的室内照明困难的情况。
进一步的方案是,透光组件还包括透明保护膜,透明保护膜粘贴在玻璃上,透明保护膜覆盖开槽。
可见,透明保护膜覆盖开槽,避免开槽内的透明胶条从开槽中脱落。
进一步的方案是,透明保护膜上设置有图案部,图案部与开槽相对设置。
可见,图案部可加强透光效果。
进一步的方案是,发光玻璃包括发光组件,发光组件包括控制单元与激光器,激光器连接透光光纤,激光器接收控制单元的控制信号。
可见,通过控制单元驱动激光器发出光线,光线延伸至透光光纤内,使得光线通过透光光纤透出,实现玻璃的发光。
进一步的方案是,激光器的光线输出端位于玻璃外,激光器的光线输出端与透光光纤的输入端连接,透光光纤的输入端位于玻璃的边缘处。
可见,激光器位于玻璃外,不影响玻璃透光性,透光光纤的输入端位于玻璃的边缘处,易于与激光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光玻璃包括玻璃和透光组件,玻璃上设置有开槽,透光组件包括透光光纤和粘性透明胶水,透光光纤设置在开槽内,粘性透明胶水填充在开槽内,粘性透明胶水包覆透光光纤。
由此可见,将可透光的透光光纤通过粘性透明胶水安装在玻璃的开槽上,通过透光光纤实现密闭空间内的照明,从而避免由于室内安装位置少而导致的室内照明困难的情况。
进一步的方案是,透光组件还包括透明保护膜,透明保护膜粘贴在玻璃上,透明保护膜覆盖开槽。
进一步的方案是,透明保护膜上设置有图案部,图案部与开槽相对设置。
进一步的方案是,发光玻璃包括发光组件,发光组件包括控制单元与激光器,激光器连接透光光纤,激光器接收控制单元的控制信号。
进一步的方案是,激光器的光线输出端位于玻璃外,激光器的光线输出端与透光光纤的输入端连接,透光光纤的输入端位于玻璃的边缘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发光玻璃实施例中玻璃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发光玻璃实施例中玻璃第一实施方式的部分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发光玻璃实施例中玻璃第二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发光玻璃实施例中玻璃第三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发光玻璃实施例中的发光组件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发光玻璃实施例中的发光组件的爆炸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发光玻璃实施例中的发光组件中去除外框架后的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发光玻璃实施例中的发光组件中去除外框架后的立体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发光玻璃实施例中的发光组件中去除外框架与电路板后的结构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发光玻璃实施例的连接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发光玻璃包括玻璃1、透光组件2以及发光组件3,透光组件2设置在玻璃1上,发光组件3设置在玻璃2外,透光组件2用于传导发光组件3发出的光线,使得玻璃1发出光线,发光组件3用于发出光线至透光组件2中。
参见图1,透光组件2包括透光光纤21,透光光纤沿预设图形轨迹布置在玻璃1上,可将透光光纤21布置成各种不同的形状,使玻璃1外观更加美观,适应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在本实施例中,透光光纤21的输入端211位于玻璃的边缘处,便于位于玻璃1外的发光组件连接玻璃1上的透光组件2。本实施例中的透光光纤21包括光纤纤芯与光纤包层,光纤包层包覆外光纤纤芯外,本实施例中的透光光纤21不包括最外层的涂覆层,保证透光光纤21的透光性,从而保证玻璃1发光后的亮度。
参见图2,作为第一实施方式,透光组件2还包括透光双面胶22以及透明片23,透光双面胶22位于玻璃1与透明片23之间,透光双面胶22分别与玻璃1、透明片23粘贴,透光光纤21粘贴在透光双面胶22上。其中,透光光纤21粘贴可粘贴在透光双面胶22朝向玻璃1的一侧上,或由于透明片23也可透光,透光光纤21也可粘贴在透光双面胶22朝向透明片23的一侧上。将可透光的透光光纤21通过透光双面胶22和透明片23安装在玻璃1上,通过透光光纤21实现密闭空间内的照明,从而避免由于室内灯具安装位置少而导致的室内照明困难的情况。
参见图3,作为第二实施方式,玻璃1上设置有开槽11,透光组件包括透明胶条24和透明保护膜25,透明胶条24内设置有中空部241,透光光纤21位于中空部241内,透明胶条24设置在开槽11内。透明保护膜25粘贴在玻璃1上,透明保护膜25覆盖开槽11。透光光纤21放置在透明胶条24的中空部241内,透明胶条24放置在玻璃1的开槽11内,从而将透光光纤21放置在玻璃1的开槽11内,透明保护膜25覆盖开槽11,避免开槽11内的透明胶条24从开槽11中脱落,完成透光光纤21在玻璃1上的固定。透明保护膜25上还设置有图案部,图案部与开槽11相对设置,图案部可加强透光效果。
参见图4,作为第三实施方式,玻璃1上设置有开槽12,透光组件2包括粘性透明胶水26和透明保护膜27,透光光纤21放置在开槽12内,粘性透明胶水26填充在开槽12内,粘性透明胶水26包覆在开槽12内的透光光纤21,完成透光光纤21在开槽21内的安装。将可透光的透光光纤21通过粘性透明胶水26安装在玻璃1的开槽12内,透明保护膜27粘贴在玻璃1上,透明保护膜27覆盖开槽12,完成透光光纤21在玻璃1上的固定。
参见图5和图6,发光组件3包括壳体4、电路板5、激光器6、输出光纤31、光纤输出头32以及控制组件,电路板5与激光器6均设置在壳体4内,控制组件设置在电路板5上,控制组件包括控制单元,壳体4上设置有出光口41。
壳体4包括外框架42与内框架43,外框架42上设置有第二开口421、第三开口422和中空部423,第二开口421与中空部423连通。内框架43上设置有放置腔室431与第一连接盖43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盖432与放置腔室431一体成型。第一连接盖432盖合外框架42的第二开口421,电路板5与激光器6分别放置在放置腔室431内,激光器6设置在内框架43的底部。内框架43穿过第二开口421进入中空部423,从而将激光器6与电路板5装入壳体4内。发光组件3的出光口41设置在第一连接盖432上,出光口41与第二开口421、中空部423连通,便于输出光纤31的一端穿过出光口41与壳体4内的激光器6的光线输出端连接,输出光纤31的另一端连接光纤输出头32,光纤输出头32位于玻璃外,光纤输出头32与位于玻璃边缘处的透光光纤21的输入端211连接。
激光器6包括相对设置的光线输出端61和电连接端子62,光线输出端61与电连接端子62分别设置在激光器6同一方向的两侧上。电路板5上设置有避空槽51,电路板5在避空槽51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开口52与电连接部53,第一开口52靠近并朝向出光口41设置,第一开口52与出光口41连通,便于激光器6与输出光纤31连接。激光器6位于避空槽51内,激光器6的光线输出端61位于电路板5的第一开口52处并朝向出光口41,激光器6的电连接端子62靠近并与电路板5的电连接部53连接。激光器6位于电路板5的避空槽51内,同时激光器6的光线输出端61位于避空槽51的第一开口52并朝向出光口41,并且激光器6的电连接端子62靠近并与电路板5的电连接部53连接,由于避空槽51的第一开口52与电路板5的电连接部53分别位于避空槽51的两侧,从而使得避空槽51与激光器6之间的相对位置较为平齐,使得电路板5与激光器6的相对位置较为平齐,在本实施例中,当电路板5沿水平方向设置时,激光器6也是沿水平方向放置在避空槽51内,相对应激光器6焊接在电路板5的上侧或者下侧,本实施例中激光器6的设置方式使得电路板5的厚度大大减小,并且激光器6的位置与电路板5的位置重合,使得电路板5上焊接激光器6后,电路板5的厚度大大降低,从而壳体4的体积大大减小,便于发光组件的安装与应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盖432与外框架42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433,第一密封圈433的设置提高内框架43与外框架42之间连接的密封性,使得内框架43与外框架42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
参见图7和图8,内框架43内上设置有多个支撑块7,支撑块7上设置有支撑部71与定位部72,基于内框架43的底部,定位部72高于支撑部71,支撑部71支撑电路板5,电路板5上设置有定位槽54,定位部72位于定位槽54内。支撑部71支撑电路板5,当电路板5水平放置时,定位部72对电路板5进行定位,避免电路板5沿水平方向发生移动,支撑块7对电路板5在放置腔室431内的位置进行固定。在本实施例中,内框架43内的部分支撑块7上没有设有定位部72。
内框架43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限位块73,电路板5位于限位块73与支撑块7之间,当电路板5水平方式时,电路板5位于限位块7343与支撑块7之间,对电路板5在放置腔室431内的位置进行竖直方向的固定。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块73远离电路板5的一端上设置有倾斜面731,倾斜面731朝向电路板5倾斜设置,在放置腔室431内安装电路板5时,可直接沿倾斜面731的倾斜方向将电路板5按压至限位块73与支撑部72之间。
外框架42上设置有第三开口422,第三开口422与中空部423连通,第二开口421与第三开口422位于外框架42的同一方向上的两侧上。发光组件还包括第二连接盖8,第二连接盖8盖合第三开口422,第二连接盖8与外框架42之间也设置有密封圈81。
参见图9,第三开口422与放置腔室431连通,内框架43靠近第三开口422的一侧设置有通孔434,第二连接盖8朝向第三开口422的一侧设置有卡扣块82,卡扣块82与通孔434配合连接,从而完成第二连接盖8与内框架43之间的连接,使得外框架42、内框架43以及第二连接盖8之间连接更加稳固。
内框架43朝向第三开口422的一侧设置有连通部55,连通部55与放置腔室431、第三开口422连通,连通部55内设置有限位槽56,第二连接盖8朝向第三开口422的一侧设置有卡块83,卡块83在连通部55内与限位槽56配合连接,进一步使外框架42、内框架43以及第二连接盖8之间连接更加稳固。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盖8的卡块83上设置有出线口84,出线口84与放置腔室431连通,电路板5通过连接线85连接电源插头86,连接线85穿过第二连接盖8上的出线口84与壳体4外的电源插头86连接。
参见图10,控制组件9包括驱动电路93、控制单元91和无线模块92,无线模块92与控制单元91连接,控制单元91与驱动电路93连接,驱动电路93与激光器6连接,无线模块92包括蓝牙模块921、4G模块922和\/或wifi通信模块923。在发光玻璃使用的过程中,无线模块92向控制单元91输出控制信号,控制单元91根据控制信号通过驱动电路93驱动激光器6,从而实现无线控制发光玻璃的开启或关闭,操作非常方便。
控制组件9还包括转盘按键96,转盘按键96与控制单元91连接,转盘按键96用于手动输入透光光纤21的显示信息,如颜色、亮度和饱和度等,控制单元91接收转盘按键96输入的信息后,转化相对应的驱动信号至对应的驱动电路93。
控制组件9还包括DMX512接口94和RS485接口95,DMX512接口94和RS485接口95分别与控制单元91连接,RS485接口95将来自DMX512接口94的控制信号输出至控制单元91,控制单元91根据该控制信号驱动驱动电路93。
在本实施例中,透光组件2还包括耦合器,耦合器与透光光纤21连接。发光组件包括三个激光器6,三个激光器6包括红光激光器63、绿光激光器64以及蓝光激光器65,三个激光器6同时与耦合器连接,驱动电路93包括红光驱动电路931、绿光驱动电路932和蓝光驱动电路933,红光驱动电路931驱动红光激光器63向耦合器输出红光,绿光驱动电路932驱动绿光激光器64向耦合器输出绿光,蓝光驱动电路933驱动蓝光激光器65向耦合器输出蓝光。在开槽11内的透光光纤21连接耦合器,耦合器对应不同的激光器6与不同的驱动电路93,不同的激光器6对应发出不同颜色至同一耦合器,使连接耦合器的一根透光光纤21可透出多种颜色的光,从而实现在发光玻璃内多种颜色之间的切换。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76367.X
申请日:2019-01-16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672077U
授权时间:20191122
主分类号:F21K 9/20
专利分类号:F21K9/20;F21V11/16;F21V8/00;F21V33/00;F21Y115/30
范畴分类:35A;
申请人:珠海百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珠海百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9085 广东省珠海市唐家湾镇科技七路1号中电高科技产业园3栋厂房3单元303
发明人:廖善荣;林立;马杰
第一发明人:廖善荣
当前权利人:珠海百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黄国豪
代理机构:44262
代理机构编号:珠海智专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62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