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消融论文_徐锋,镡丽霞,李盼,郭清

导读:本文包含了超声消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超声,高强度,肌瘤,激素,子宫,激动剂,尾骨。

超声消融论文文献综述

徐锋,镡丽霞,李盼,郭清[1](2019)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联合GnRHa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将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联合用于子宫腺肌病患者的治疗,并结合临床实际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将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妇产科2015年1月—2018年1月诊治的89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入组病例分为2组:HIFU联合GnRHa组(41例)和单纯HIFU组(48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随访1年的疗效指标。结果:HIFU联合GnRHa组病灶体积缩小率和子宫体积缩小率均大于单纯HIF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IFU联合GnRHa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单纯HIF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HIFU联合GnRHa组痛经VRS评分亦优于单纯HIF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2组患者血清CA125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仅采用HIFU消融比较,HIFU联合GnRHa治疗子宫腺肌病能更有效地缩小病灶体积和子宫体积,同时改善血红蛋白水平和痛经症状。(本文来源于《国际妇产科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李丹丹,张炼,白晋[2](2019)在《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后子宫肌瘤患者骶尾部磁共振信号改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聚焦超声消融(HIFU)治疗子宫肌瘤对患者骶尾骨及骶前软组织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2016年1月至12月在重庆海扶医院接受HIFU治疗的267例子宫肌瘤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通过T2加权像(T2WI)和增强序列观察患者骶尾骨和骶前软组织MRI信号改变。将骶尾骨和骶前软组织信号是否改变作为因变量,患者的基线数据和治疗参数作为自变量。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评价所有参数与骶尾骨和骶前软组织信号改变的相关性。结果 HIFU治疗后磁共振评价显示122例(45.7%,122/267)患者出现骶尾骨及/或骶前软组织信号改变。磁共振信号正常组与信号异常组比较:肌瘤腹侧到皮肤的距离、子宫位置、肌瘤位置、肌瘤类型、肌瘤腹侧到皮肤的距离、肌瘤背侧到骶尾骨的距离等指标在两组间存在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均<0.05);治疗强度、治疗剂量、消融效率及能效因子(EEF)在两组间也存在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子宫位置、肌瘤背侧到骶尾骨的距离及消融效率与骶骨及骶前软组织信号改变显着相关。后位子宫相比前位子宫的肌瘤患者,HIFU治疗时更易出现骶尾骨及骶前软组织的信号改变(P<0.05);肌瘤背侧到骶尾骨的距离与骶骨及骶前软组织信号改变呈现显着负相关(P<0.01),即距离越近,越易出现骶尾骨及骶前软组织信号改变;消融效率越高,即单位时间消融的病灶体积越多,出现骶骨及骶前软组织信号改变可能性越大。进一步研究发现单纯出现骶尾骨信号改变的患者,子宫体积大、肌瘤轻度强化;而出现骶尾骨合并骶前软组织磁共振信号改变的患者中,子宫体积较小、肌瘤强化明显。表明子宫体积、肌瘤强化程度与骶尾骨及骶前软组织信号改变类型有着显着相关性。HIFU治疗后患者骶尾部疼痛发生率在单纯骶尾骨信号改变、骶尾骨合并骶前软组织信号改变及单纯骶前软组织改变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但下肢疼痛患者仅见于骶尾骨合并骶前软组织信号改变患者。结论 HIFU消融治疗可致部分子宫肌瘤患者出现骶尾骨及骶前软组织磁共振信号改变,其发生与子宫位置、肌瘤背侧到骶尾骨的距离及消融效率相关。子宫体积、肌瘤强化程度与骶尾骨及骶前软组织磁共振信号改变类型相关。骶尾骨或骶前软组织磁共振信号改变患者均出现骶尾部疼痛,但下肢痛仅见与骶尾骨合并骶前软组织损伤患者。因此,在HIFU治疗子宫肌瘤时,需根据肌瘤的位置、大小及强化程度,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以降低患者骶尾部组织损伤的发生率。(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届全国超声治疗及生物效应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12-06)

郭旭,何玉春,何佳[3](2019)在《单纯镇痛条件下聚焦超声消融手术治疗肝癌的初步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初步评价单纯镇痛条件下聚焦超声消融手术(Focused ultrasound ablation surgery,FUAS)治疗肝癌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静脉持续泵入枸橼酸舒芬太尼维持镇痛条件,使用JC型或JC200型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对15例肝癌患者进行消融或姑息性消融治疗,观察术中镇痛效果、FUAS治疗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1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4例,年龄34~79岁,中位年龄56岁,体重41~96kg,中位体重61kg。ASA分级Ⅰ~Ⅱ级8例,Ⅲ级7例,KPS评分50~90分,中位数70分。全部患者经病理学或影像学确诊,其中原发性肝癌8例,转移性肝癌7例,肿瘤最大切面大小约2~17cm,平均7.58cm。有8例患者病灶位于肝右叶,4例患者病灶位于肝左叶,肝门处2例,全肝弥散病变有1例,同时合并有门静脉血栓的有2例。在该镇痛方案下成功完成聚焦超声消融手术治疗共19例次。术中治疗参数:治疗时间46~486 (278.84±134.47) min,辐照时间197~5498 (2739.63±1599.51) s,治疗平均功率385-400 (399.21±3.44) W,治疗强度177~1044 (541.79±194.39) s/h,治疗剂量7.88~219.89 (120.32±63.9) KJ。肿瘤即刻消融率50%~80%(中位消融率70%)。术中镇痛评分0~1分,镇静评分3~4分。术中未出现血压下降,心率过快、过缓,呼吸抑制,骨骼肌强直,恶性呕吐不良反应,术后未出现治疗区皮肤损失、临近器官损伤、恶性呕吐不良反应。结论使用枸橼酸舒芬太尼持续泵入镇痛方案在聚焦超声消融手术治疗肝癌的方面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可操作性及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届全国超声治疗及生物效应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12-06)

李成海,李发琪,尤开军,李东[4](2019)在《短焦距聚焦超声消融皮肤及皮下组织的量效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短焦距的聚焦超声可以在较短传播距离进行聚焦,具有实现皮肤紧致、治疗浅表组织疾病的潜力。然而涉及短焦距聚焦超声消融的临床前研究仍然缺乏,消融的量效关系仍不明确。本研究通过实验研究结合理论模拟的方式,建立短焦距聚焦超声消融皮肤及皮下组织的量效关系,阐明高频率、高声压聚焦超声在多层组织中的声传播及损伤形成机制,旨在为聚焦超声临床剂量投放提供科学依据。材料与方法本研究以离体牛肝和猪皮肤组织为实验材料,中心频率7.57MHz的聚焦换能器(焦距13mm,开孔直径20mm)被用于超声消融。实验上通过研究组织特性、辐照深度、声能量、声功率、辐照时间对聚焦超声诱导损伤的影响,建立短焦距聚焦超声消融的量效关系;理论上结合非线性声传播与生物传热理论,阐释高频率、高声压聚焦超声在不同介质中的声传播及损伤形成机制。结果 1、超声诱导损伤面积随声能量、声功率、辐照时间增大而增大,呈近似线性关系;在声能量较低时,超声诱导所致损伤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达到相同损伤面积,对于同种组织辐照深度越大需要的声能量越大,辐照深度相同时猪皮肤组织所需要的声能量大于牛肝组织。2、介质中的非线性声传播模拟结果可见:相同驱动条件下,聚焦超声在水、牛肝、皮肤组织中的焦点声压依次减小、非线性减弱;超声在水-组织界面出现声反射,且水-皮肤界面的声反射大于水-牛肝界面的声反射。3、组织损伤形成的理论预测结果可见:在相同驱动下,短时间辐照时牛肝、皮肤组织中的损伤趋势一致,损伤近似椭圆形,朝向换能器方向生长,牛肝组织的损伤面积大于猪皮肤组织;延长辐照时间长时间辐照后,猪皮肤组织中除了焦域处的组织损伤,表皮处开始出现第二个损伤区域,随着辐照时间的延长,损伤逐渐合并形成一个损伤区域,而牛肝组织中始终只有一个损伤区域。结论实验可见,超声诱导损伤随声能量、声功率、辐照时间呈近似线性关系增长,说明短焦距聚焦超声消融具有可控制性,可通过参数的调节实现安全高效的治疗;组织中的声传播模拟结果阐明了聚焦超声在不同介质中的声传播机制,解释了相同条件下牛肝组织较猪皮肤组织更容易形成损伤的原因;损伤形成的模拟明晰了聚焦超声治疗中皮肤损伤的物理机制,可为临床治疗皮肤损伤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届全国超声治疗及生物效应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12-06)

祝宝让,杨武威,李静,刘滢[5](2019)在《聚焦超声消融治疗软组织肉瘤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聚焦超声(HIFU)消融治疗软组织肉瘤的疗效、安全性及生存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9年1月-2016年2月,应用JC型高强度聚焦超声系统,消融治疗软组织肉瘤患者资料,评价局部消融疗效、并发症,统计累计生存率(OSR)、肿瘤进展时间(TTP)及中位生存时间(MST),分析影响TTP与MST的主要因素。结果共94例患者行185次HIFU治疗,CR8.5%(8/94),PR73.4%(69/94),SD11.7%(11/94),PD 6.4%(6/94)。总体的1年、3年、5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6.5%、68.3%、62.9%;Ⅰ期患者的1年、3年、5年累计生存率均为:100%;Ⅱ期患者的1年、3年、5年累计生存率为:98%、90.7%、85%;Ⅲ期患者的1年、3年、5年累计生存率为:92.2%、83.2%、75.7%;Ⅳ期患者的1年、3年、5年累计生存率为:91.2%、58.5%、48.6%;整体的中位生存期为75.6月,中位进展时间66.0月。共发生各级、各类并发症143例次,发生率最高的为疼痛50.3%(93/185),其中96.5%(138/143)为轻度,未出现永久后遗症及治疗相关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TTP、MST的主要因素均为: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消融疗效、肿瘤病理分级(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TTP、MST的主要因素均为:消融疗效、肿瘤病理分级(P<0.05)。结论 HIFU治疗软组织肉瘤,局部有效率较高,能够延长生存时间,并发症可控,值得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届全国超声治疗及生物效应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12-06)

王怡然,许永华,王伊[6](2019)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HIFU)治疗阔韧带平滑肌瘤10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阔韧带平滑肌瘤临床上治疗主要以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及腹腔镜肌瘤剔除术为主,而因为其生长位置的特殊性,改变了盆腔正常的解剖结构,术中更容易伤及输尿管、子宫动脉,甚至髂内动脉、膀胱等。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消融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非侵入性治疗技术之一,通过焦点区超声波产生的热效应致使靶区内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具有不损伤靶区外组织的特点。本研究旨在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阔韧带平滑肌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2017年11月通过强度聚焦超声消融(HIFU)治疗的10例阔韧带平滑肌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均是术前通过MRI确诊的阔韧带平滑肌瘤患者,使用的聚焦超声治疗设备为JC-200型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重庆海扶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治疗中为使患者处于镇静镇痛状态,在实时超声引导下进行超声消融治疗,治疗后次日行增强MRI评估。评估方法:测量术前肌瘤大小,包括肌瘤长径(D1)、前后径(D2)、左右径(D3)和术后无灌注区(NPV)。计算肌瘤体积大小、无灌注区体积大小和消融率,体积计算方法:V=0.5233×D1×D2×D3,无灌注体积消融率(消融率)=无灌注区体积/靶肌瘤体积×100%。结果 10例阔韧带平滑肌瘤患者均消融成功,消融率约56.8±17.7%。其中短期不良反应:术中下腹部疼痛7例,术中骶尾部疼痛3例,术中皮肤灼痛6例。长期及严重不良反应:输尿管损伤0例;子宫动脉及髂内动脉损伤0例;肠穿孔0例;双下肢神经损伤0例。结论 10例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HIFU)治疗的阔韧带平滑肌瘤病例均治疗有效,消融率满意,术中虽然有较高比例短期不良反应发生,但通过降低治疗功率、适当增加治疗-间隔比、增加术中换水频率均可有效缓解,且不会造成长期并发症,更没有出现输尿管损伤、子宫动脉及髂内动脉损伤等传统手术或腹腔镜手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综上,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HIFU)是阔韧带平滑肌瘤患者的一种可选择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届全国超声治疗及生物效应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12-06)

李静,杨武威,祝宝让[7](2019)在《聚焦超声消融治疗胰腺癌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消融治疗胰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JC型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系统,消融治疗54例胰腺癌患者,观察治疗前后的影像学变化及临床症状,评价HIFU治疗的疼痛缓解程度、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结果 54例患者经HIFU治疗后,疼痛缓解率为:95.74%,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6.91%、7.82%、3.27%,中位生存时间为8月(3,71),无上消化道出血或胃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增强CT或MRI显示HIFU治疗区内组织消融。结论 HIFU是一种治疗胰腺癌的有效方法,具有无创和较高的安全性,止痛效果明显,适合病情较重、不能耐受其他方法治疗的患者。(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届全国超声治疗及生物效应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12-06)

胡泊[8](2019)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与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效果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与宫腔镜电切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声组(25例)与宫腔镜组(25例)。超声组患者采取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进行治疗,宫腔镜组患者采取宫腔镜电切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不良发应发生情况。结果超声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宫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宫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患者术后1、3、5、10 d的VAS评分均低于宫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对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采取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治疗的效果显着,不仅能够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而且能够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9年32期)

向晓莉[9](2019)在《中国原创世界领先——超声消融手术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聚焦超声消融手术利用超声波的聚焦性和穿透性,将体外发射的超声波聚焦到体内病灶处,在焦点处瞬间形成高温,使靶组织凝固性坏死,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而精准聚焦使病变区域外的组织不受损伤。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无创伤、不出血、不需麻醉,真正实现了从体外对体内疾病的治疗。近20年,中国原创的聚焦超声消融手术技术在全球治疗的良恶性肿瘤疾病共121 814例,其中良性肿瘤109 948例,恶性肿瘤11 866例,且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良好。重庆医科大(本文来源于《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期刊2019年10期)

徐蝶,罗勇,高悬,熊洁,蒋冰蕾[10](2019)在《双歧杆菌改变肿瘤组织声学特性对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对裸鼠皮下肿瘤组织声学特性变化及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的影响。方法培养双歧杆菌,建立人乳腺癌(MDA-MB-231)荷瘤鼠模型。将40只荷瘤裸鼠随机分为2组,即实验组(n=20)和对照组(n=20)。实验组连续3 d尾静脉注射双歧杆菌悬液(200μL、浓度4×10~8cfu/mL),对照组连续3 d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200μL)。注射前、第1次注射后第3天、第7天,采用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估肿瘤组织硬度变化;注射后第7天(从第1次注射算起)两组均处死10只荷瘤鼠,剥离肿瘤,插入式脉冲取代法测量肿瘤组织声速和声衰减;Masson染色观察肿瘤内胶原纤维改变、免疫组化行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PECAM-1/CD31)标记,评估组织内新生血管变化。两组各剩余的10只荷瘤鼠进行HIFU消融,通过对比辐照前/后灰度变化值、凝固性坏死体积、能效因子和病理检查,评价消融效果。结果组织声学特性:实验组中胶原纤维形态粗大、排列致密,新生血管含量较少呈条索状或点状;对照组肿瘤内胶原纤维形态细小、排列疏松,新生血管含量较多呈长条形或类圆形。双歧杆菌定植于肿瘤内第7天,实验组肿瘤硬度大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超声波在肿瘤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对照组(P=0.001)、声衰减大于对照组(P=0.000)。HIFU消融效果:实验组灰度变化值平均值大于对照组(P=0.0006),凝固性坏死体积大于对照组(P=0.0045),能效因子小于对照组(P=0.0134)。结论通过静脉注射双歧杆菌,可改变肿瘤组织胶原纤维含量、声传播速度、声衰减,并减低HIFU辐照的能效因子,提高HIFU辐照效率。(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超声消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聚焦超声消融(HIFU)治疗子宫肌瘤对患者骶尾骨及骶前软组织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2016年1月至12月在重庆海扶医院接受HIFU治疗的267例子宫肌瘤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通过T2加权像(T2WI)和增强序列观察患者骶尾骨和骶前软组织MRI信号改变。将骶尾骨和骶前软组织信号是否改变作为因变量,患者的基线数据和治疗参数作为自变量。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评价所有参数与骶尾骨和骶前软组织信号改变的相关性。结果 HIFU治疗后磁共振评价显示122例(45.7%,122/267)患者出现骶尾骨及/或骶前软组织信号改变。磁共振信号正常组与信号异常组比较:肌瘤腹侧到皮肤的距离、子宫位置、肌瘤位置、肌瘤类型、肌瘤腹侧到皮肤的距离、肌瘤背侧到骶尾骨的距离等指标在两组间存在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均<0.05);治疗强度、治疗剂量、消融效率及能效因子(EEF)在两组间也存在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子宫位置、肌瘤背侧到骶尾骨的距离及消融效率与骶骨及骶前软组织信号改变显着相关。后位子宫相比前位子宫的肌瘤患者,HIFU治疗时更易出现骶尾骨及骶前软组织的信号改变(P<0.05);肌瘤背侧到骶尾骨的距离与骶骨及骶前软组织信号改变呈现显着负相关(P<0.01),即距离越近,越易出现骶尾骨及骶前软组织信号改变;消融效率越高,即单位时间消融的病灶体积越多,出现骶骨及骶前软组织信号改变可能性越大。进一步研究发现单纯出现骶尾骨信号改变的患者,子宫体积大、肌瘤轻度强化;而出现骶尾骨合并骶前软组织磁共振信号改变的患者中,子宫体积较小、肌瘤强化明显。表明子宫体积、肌瘤强化程度与骶尾骨及骶前软组织信号改变类型有着显着相关性。HIFU治疗后患者骶尾部疼痛发生率在单纯骶尾骨信号改变、骶尾骨合并骶前软组织信号改变及单纯骶前软组织改变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但下肢疼痛患者仅见于骶尾骨合并骶前软组织信号改变患者。结论 HIFU消融治疗可致部分子宫肌瘤患者出现骶尾骨及骶前软组织磁共振信号改变,其发生与子宫位置、肌瘤背侧到骶尾骨的距离及消融效率相关。子宫体积、肌瘤强化程度与骶尾骨及骶前软组织磁共振信号改变类型相关。骶尾骨或骶前软组织磁共振信号改变患者均出现骶尾部疼痛,但下肢痛仅见与骶尾骨合并骶前软组织损伤患者。因此,在HIFU治疗子宫肌瘤时,需根据肌瘤的位置、大小及强化程度,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以降低患者骶尾部组织损伤的发生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超声消融论文参考文献

[1].徐锋,镡丽霞,李盼,郭清.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联合GnRHa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研究[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9

[2].李丹丹,张炼,白晋.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后子宫肌瘤患者骶尾部磁共振信号改变分析[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届全国超声治疗及生物效应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9

[3].郭旭,何玉春,何佳.单纯镇痛条件下聚焦超声消融手术治疗肝癌的初步临床研究[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届全国超声治疗及生物效应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9

[4].李成海,李发琪,尤开军,李东.短焦距聚焦超声消融皮肤及皮下组织的量效关系研究[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届全国超声治疗及生物效应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9

[5].祝宝让,杨武威,李静,刘滢.聚焦超声消融治疗软组织肉瘤的临床研究[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届全国超声治疗及生物效应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9

[6].王怡然,许永华,王伊.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HIFU)治疗阔韧带平滑肌瘤10例分析[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届全国超声治疗及生物效应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9

[7].李静,杨武威,祝宝让.聚焦超声消融治疗胰腺癌的临床观察[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届全国超声治疗及生物效应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9

[8].胡泊.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与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效果对比[J].中国当代医药.2019

[9].向晓莉.中国原创世界领先——超声消融手术技术的研究和发展[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9

[10].徐蝶,罗勇,高悬,熊洁,蒋冰蕾.双歧杆菌改变肿瘤组织声学特性对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效果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超声消融治疗仪(外...超声消融技术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增强扫描图灌注区体积与TIWI高信号区...常规超声消融区深部中4CEUS示...超声消融导管外观注:图中可见导...3-2大鼠股神经高损(50.0MHz...

标签:;  ;  ;  ;  ;  ;  ;  

超声消融论文_徐锋,镡丽霞,李盼,郭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