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心律失常28例临床分析

胆道心律失常28例临床分析

一、28例胆源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心意[1](2021)在《室早与颈椎影像学异常相关性及心律失常合并颈椎病中医证候研究》文中指出背景:临床上存在着许多无明显心脏器质性病变、原因不明的心律失常,导致治疗方面无从下手。临床上很多心血管科大夫在治疗时,应用常规抗心律失常治疗后效果不佳,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考虑是否存在其他引发心律失常的因素。心律失常和颈椎病在临床均很常见,往往被认为是两种独立不相关的疾病。目前已有研究证明心律失常和颈椎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且有人根据长期临床经验提出不同类型、不同位置的颈椎病变与心律失常的种类可能存在对应关系。但目前关于颈椎病合并心律失常方面的研究多局限于临床病例报告、治疗措施等,对于颈椎影像学异常表现与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等具体问题研究较少。中医治疗本病有较大优势,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核心,但目前对于心律失常合并颈椎病人群的中医证候的相关研究较少。目的:1.对脊柱相关性心脏疾病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索该领域研究现状、热点及动态前沿;2.探索室性早搏和颈椎影像学异常的相关性及相关危险因素;3.探讨心律失常合并颈椎病的中医证候特征及证型分布规律。研究一:基于CiteSpace的脊柱相关性心脏疾病研究的可视化分析1.方法: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中的核心合集为数据源,检索脊柱相关性心脏疾病的文献,借助CiteSpace V.5.7.R1软件和CNKI平台自带的可视化分析功能,对相关研究的年度发文、期刊、学科分布进行分析,对作者、机构及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并绘制可视化图谱。2.结果:共纳入1851篇文献,研究呈波动增长;发表相关文献最多的期刊为《临床误诊误治》、《颈腰痛杂志》、《中国误诊学杂志》等;载文量前三名的学科为外科学、中医学、心血管系统疾病;该领域发文量前三名学者为陆明华、段俊峰、刘健;发文量前三名的机构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上海市静安区中医医院心病科、国际脊椎矫正学联合会中国分会;不同研究团队、机构之间缺乏合作;本领域的研究重点在于颈源性高血压、颈心综合征、颈源性心绞痛、颈源性心律失常等颈椎引起的心脏疾病的临床观察及治疗方法。预测未来将围绕治疗对策继续深入研究。3.结论:分析结果揭示了目前该领域的研究趋势和热点,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可参考的选题内容和研究方向。研究二:室性早搏和颈椎影像学异常相关性的回顾性研究1.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科研服务平台系统中自建库以来至2020年10月1日的具有动态心电图(Holter)和颈椎磁共振成像(MRI)或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结果的患者,经过纳入和排除标准的筛选,收集详细病例资料,将所有病例分为室性早搏(VPB)组和对照组。所有临床资料采用Excel 2019录入,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包括t检验、秩和检验、卡方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结果:对入选的187例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一般资料:VPB组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均无显着差异;(2)VPB与心率变异性:VPB组和对照组的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NN之差>50 ms的个数占总窦性心搏个数的百分比(pNN50)不同水平人数分布不同(P<0.05),对照组的RMSSD、pNN50水平显着低于VPB组(P<0.05)。两组的其他指标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3)VPB与颈椎影像学异常的相关性:VPB组在C5/6位置病变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PB的发生与否和C5/6病变显着相关,呈线性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r=0.196,P=0.007),与颈椎其他指标无相关性;VPB次数和C5/6、C6/7病变显着相关,呈线性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171,P=0.019),(r=0.164,P=0.025),与颈椎其他指标无相关性;(4)VPB发生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OR=1.033(95%CI:1.006-1.060,P<0.05),C5/6:OR=4.051(95%CI:1.297-12.654,P<0.05),RMSSD:OR=2.517(95%CI:1.535-4.128,P<0.05),均为VPB发生的危险因素。3.结论:VPB组和对照组相比,在年龄、RMSSD、pNN50、C5/6病变有显着差异;C5/6、C6/7病变可能导致VPB次数增加;年龄、C5/6病变、RMSSD是VPB发生的危险因素。本研究提供了 VPB和颈椎病具有相关性的临床证据,为开展颈心病的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研究三:心律失常合并颈椎病的中医证候研究1.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通过对文献充分调研后,制定中医证候信息采集表,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纳入病例,填写中医证候信息采集表,构建中医证候信息数据库,运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频数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归纳中医证型,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中医证型与心律失常及颈椎影像学指标的关系。2.结果:共纳入121例病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91例,年龄16-86岁。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头晕、乏力、失眠、胸闷、食少纳呆、心悸、口干咽燥、肢体麻木、头痛、恶心呕吐、口苦、气短、急躁易怒、痰多、胸痛、眩晕、脘腹胀满、颈项强、耳鸣等为其主要症状及体征。经KMO和Bartlett的检验显示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通过因子分析,得到7个公因子。公因子1为肝阳证因子;公因子2为痰湿证因子;公因子3为气虚证因子;公因子6为血瘀证因子;公因子7为单一的舌象,可属于气虚、阳虚、血虚等证。公因子4只有头晕、头痛两个症状,未能归入单一的证型。将公因子聚类分析后得到3种主要中医证型,分别为痰湿中阻、气虚血瘀、肝火炽盛。并初步探索了中医证型与心律失常、颈椎影像学指标的关系。结果显示,发生室性早搏时,出现痰湿中阻证的几率较低;室性早搏次数越多,出现气虚血瘀证的几率越高;发生心动过缓时,出现痰湿中阻证的几率较高;C2/3存在病变时,出现痰湿中阻证的几率较低;C2/3存在病变时,出现肝火炽盛证的几率较高。3.结论:目前初步探索出心律失常合并颈椎病的中医证候特征及中医证型与心律失常、颈椎影像学指标的关系,为心律失常合并颈椎病中医证候的标准化研究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杜紫阳[2](2021)在《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临床分析及手术治疗妊娠期胆结石相关疾病的临床价值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第一章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临床分析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in pregnancy,APIP)的发病原因、临床特征、治疗方法、疾病对孕妇及胎儿的影响等,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策略。方法:选取2013至2018年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APIP患者39例,作为妊娠组;同期住院的同年龄段非妊娠女性急性胰腺炎患者81例,作为非妊娠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间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在发病原因、临床特征、辅助检查结果、治疗方法之间的差异,通过对比分析总结APIP的疾病特点。结果:1.发病原因妊娠组发病原因包括:特发性19例(48.7%)、胆源性15例(38.5%)、脂源性4例(10.2%)、其他原因1例(2.6%)。非妊娠组发病原因包括:胆源性50例(61.7%)、特发性22例(27.2%)、脂源性4例(4.9%)、其他原因5例(6.2%)。两组患者发病原因存在统计学差异,妊娠组以特发性急性胰腺炎为主,非妊娠组以胆源性急性胰腺炎为主(χ2=5.439,P=0.020;χ2=5.740,P=0.017)。2.临床特征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好发于妊娠晚期。其中妊娠早期2例(5.1%)、妊娠中期12例(30.8%)、妊娠晚期25例(64.1%)。妊娠组轻型急性胰腺炎26例(66.7%)、中重型急性胰腺炎7例(17.9%),重型急性胰腺炎6例(15.4%);非妊娠组轻型急性胰腺炎61例(75.3%)、中重型急性胰腺炎12例(14.8%),重型急性胰腺炎8例(9.9%),两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轻型急性胰腺炎为主。两组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胆道状态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皆以胆囊多发结石多见。3.辅助检查结果两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RBC计数、WBC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血红蛋白量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血清钙离子、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血淀粉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妊娠组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WBC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高于非妊娠组;非妊娠组RBC计数、血红蛋白量高于妊娠组。妊娠组急性胰腺炎B超阳性检出率为51.4%,非妊娠组急性胰腺炎B超阳性检出率为54.8%,无统计学差异(χ2=0.105,P=0.746)。4.治疗方法及结局妊娠组患者以保守治疗为主,仅1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选择手术治疗后继续妊娠,非妊娠组23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选择手术治疗。妊娠组患者复发2例(5.1%),非妊娠组患者复发5例(6.2%),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妊娠组1患者治疗后发生严重胰瘘,非妊娠组1患者治疗无效死亡。APIP对胎儿预后有严重影响,其中早产4例(10.3%),胎儿丢失(流产、胎死宫内、引产等)11例(28.2%),活胎引产是胎儿丢失的主要原因(8例,72.7%)。结论:1.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好发于妊娠晚期,以特发性急性胰腺炎最常见。非妊娠女性急性胰腺炎以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最常见。2.两组患者以轻型急性胰腺炎为主,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发病症状不典型,结合辅助检查快速准确的诊断有利于防止病情进展。3.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严重威胁胎儿的生命安全,治疗后放弃胎儿是胎儿丢失的主要原因。第二章手术治疗妊娠期胆结石相关疾病的临床价值探讨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妊娠期胆结石相关疾病(Gallstone-related disease,GRD)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手术治疗妊娠期GRD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自数据库建库起至2020年8月9日,按照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遴选出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并由两名不同的研究者对纳入的文献单独地进行质量评估及数据提取,最终提取的数据使用STATA 1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12篇文献,共有2492名妊娠期患者,其中手术治疗组患者429人,保守治疗组患者2063人。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对胎儿早产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OR=0.676,95%CI:0.453-1.009,P=0.055),但手术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疾病复发率、胎儿丢失率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具有统计学差异(OR=0.044,95%CI:0.021-0.091,P<0.001;OR=0.379,95%CI:0.163-0.878,P=0.024<0.05)。结论:妊娠期GRD患者接受手术治疗较保守治疗疾病复发率及胎儿丢失率低,并且不增加胎儿早产的风险,手术可能是治疗妊娠期GRD的更优选择。

钱敏娴[3](2019)在《老年急性重症胰腺炎相关肺损伤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临床常见病,多数轻症患者呈自限性,少数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不但表现为胰腺组织严重破坏,还可能出现多器官损伤。在SAP引起的多器官损伤中,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最为突出。由于基础疾病较多、器官功能衰退和抗应激能力退化等原因,老年SAP患者病情更复杂,治疗难度也更大。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探讨老年患者SAP急性反应期发生ALI/ARDS的危险因素及可能的治疗策略。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8年1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SAP患者(年龄≥60岁)的临床资料,剔除资料不完整的病例,最终整理收集符合本次研究目的的病例共123例。另有93例同期资料完整的<60岁的SAP患者作为对照。在资料收集的基础上:(1)描述SAP的一般临床资料、发病原因、与ALI/ARDS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2)分析SAP时ALI/ARDS发生的危险因素。比较有无ALI/ARDS两组患者之间检查结果的差异,将在单因素分析中阳性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析可能用于老年SAP相关肺损伤的预测因子。(3)分析早期使用乌司他丁和早期肠内营养对老年SAP相关ALI/ARDS的预防作用。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3例老年SAP患者,其中发生ALI 36例(29.27%),发生ARDS 35例(28.46%)。52例未发生ALI/ARDS的患者中共有5例死亡(死亡率9.62%),71例发生ALI/ARDS的患者中共有17例死亡(死亡率29.06%)。伴发ALI/ARDS的年轻SAP患者和老年SAP患者之间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两者的病因构成具有明显差异。无ALI/ARDS组与有ALI/ARDS组吸烟率和饮酒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所收集的实验室检查指标,老年SAP无肺损伤组、老年SAP伴发ALI/ARDS组之间,血清C-反应蛋白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余实验室指标在老年SAP发生肺损伤过程中的预测和评估作用不大。随着APACHE II评分、BISAP评分、Ranson评分和CTSI评分增加,SAP相关肺损伤呈现加重趋势。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APACHE II评分和BISAP评分是ALI/ARDS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C反应蛋白、APACHE II评分、BISAP评分和Ranson评分可作为ALI/ARDS的预测因子。C反应蛋白、APACHE II评分、BISAP评分和Ranson评分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38.6mg/L、9.5、3.5和2.5。综合此二项结果,C反应蛋白、APACHE II评分和BISAP评分是老年SAP患者发生ALI/ARDS的危险因素和预测因子。早期使用乌司他丁和肠内营养对SAP相关肺损伤有预防作用。结论:(1)老年SAP患者发生肺损伤与病因、吸烟和饮酒情况关系较小。(2)C反应蛋白、APACHE II评分和BISAP评分是老年SAP患者发生ALI/ARDS的危险因素和预测因子。(3)早期使用乌司他丁和肠内营养可以预防老年SAP相关ALI/ARDS的发生。

顾丽雯[4](2019)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肌炎临床特征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2014-2018年单中心儿童心肌炎临床特征分析目的:回顾性分析住院儿童心肌炎所有临床症状,尤其是首发、早期临床症状,为心肌炎的诊断,尤其是危重病例的识别提供临床经验,从而减少误诊率,降低患儿死亡率。方法:通过对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4年01月至2018年12月共145例心肌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起病日期、就诊日期、住院日期)、首发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预后等,并将其分为暴发性心肌炎(Fulminant Myocarditis,FM)组与非FM组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1)心肌炎以冬春季节起病多见。本资料共145例心肌炎患儿,男性79例,女性66例。FM组共47例(32.4%),男19例,女28例;非FM组共98例(67.6%),男60例,女38例,FM组中女性比例(58.6%)高于非FM组女性比例(38.8%)(P<0.05)。(2)FM组首发临床表现中消化系统症状31例(66.0%)、神经系统症状11例(23.4%)、面苍/急促45例(95.7%)、食纳差36例(76.6%)、精神差31例(66.0%)明显高于非FM组(P<0.01)。(3)病初心肌损伤指标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MB isoenzyme of Creatine Kinase mass,CK-MB mass)、肌红蛋白(Myoglobin,MYO)、B 型钠尿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在 FM组升高程度较非FM组显着(P<0.01)。入院首次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表现比较:FM组病初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19.1%)、Ⅲ°房室传导阻滞(Atrial Ventricular Block,AVB)发生率(10.6%)高于非FM组(P<0.01),而心室颤动发生率(4.3%)、心室扑动发生率(4.3%)、高度AVB发生率(4.3%)、T波低平/倒置发生率(34.0%)高于非FM组(P<0.05),但FM组中病初室性早搏发生率(10.6%)明显低于非FM组(P<0.01)。入院首次超声心动图(Ultrasound Cardiogram,UCG)表现:FM组左室收缩功能下降比例(73.3%)、心脏增大比例(75.6%)、室间隔增厚比例(37.8%)、心包积液比例(22.2%)、室壁运动异常比例(48.9%)明显高于非FM组(P<0.01)。(4)145例患儿中死亡4例(2.8%)(均为FM患儿),存活141例(97.2%),治愈 114 例(78.6%)。结论:儿童心肌炎在冬春季节发病率较高,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是心肌炎患儿最为常见的首发症状,心脏损伤表现在临床中却相对少见。通常表现为消化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伴面苍、精神食纳欠佳的患儿,则需警惕FM。患儿心肌损伤标志物、ECG、UCG在病初多有异常,灵敏度高,因此应作为临床一线辅助检查。在临床实践中需注意,ECG表现为Ⅲ°/高度AVB、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常提示FM可能,而出现室性早搏则在非FM中多见。心肌炎尤其是FM常病情危重,早期病死率高,故临床疑似或确诊心肌炎者均应收住入院观察治疗。第二部分:单中心十五年儿童暴发性心肌炎临床特征分析目的:探讨儿童FM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预后特征,为FM的早期识别、诊治提供临床经验。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01月至2018年12月临床诊断为FM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其性别、年龄、发病时间、临床症状、辅助检查、治疗手段及预后,并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1)本资料共70例FM患儿,男性29例(41.4%),女性41例(58.6%),其中新生儿2例,婴幼儿33例,发病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年发病例数由2004到2018年逐年增加。(2)起病前3周内,有70.0%的患者有明确前驱感染史,其中41例(58.6%)为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8例(11.4%),最为多见。(3)FM首要症状以心外表现为主,呼吸道症状41例(58.6%)、消化道症状37例(52.9%)较为多见;典型心脏症状在年长儿中多见,主要包括胸闷13例(18.6%)、胸痛6例(8.6%)、心悸4例(5.7%)。婴幼儿中表现为精神欠佳28例、拒乳/食纳差27例、面苍/大汗23例。(4)首诊辅助检查中,肌酸激酶同工酶(MB isoenzyme of Creatine Kinase,CK-MB)升高 20/23(86.9%),CK-MB mass 升高 37/46(80.4%),cTnI 升高 60/67(89.6%),MYO 升高 27/60(45.0%),BNP 升高 30/50(60.0%)。ECG 异常占 98.6%,最常见的是T波改变28例(40.0%)、ST-T段改变25例(35.7%)、窦性心动过速25例(35.7%),其中Ⅲ°/高度AVB14例(20.0%),室性心动过速8例(11.4%)。UCG异常者占89.7%,其中左室收缩功能减弱47例(69.1%)、心脏增大45例(66.2%)最为多见,另外室间隔增厚16例(23.5%),室壁运动异常25例(36.8%),心包积液15例(22.1%)。(5)70例FM患儿中,死亡患儿11例,59名患儿存活。死亡组中出现呼吸促/费力(72.7%)、呼吸心跳骤停(27.3%)、心室颤动(18.2%)的比例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6)治疗过程中,使用磷酸肌酸组存活率(79.7%)明显高于未使用磷酸肌酸组存活率(20.3%)(P<0.01),联合使用两种及两种以上营养心肌药物者存活率(78.0%)明显高于未联合使用者存活率(22.0%)(P<0.01)。使用静脉用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e Globulin,IVIG)组存活率(86.4%)高于未使用IVIG组存活率(13.8%)(P<0.05)。(7)70例FM患儿死亡率达15.7%,生存率为84.2%,存活59例中有43例(61.4%)痊愈,有2例安装永久起搏器,2例患儿失访。结论:儿童FM多见于冬春季节,各年龄段可见,其起病迅猛,病程进展极快,疾病早期死亡率高。FM的首发临床症状不典型,多以消化道或呼吸道症状起病,对于确诊FM患儿早期使用大剂量IVIG及心肌营养药物治疗疗效确切,有助于提高存活率。患儿病程中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和心室颤动后存活率较低。

张西亚[5](2014)在《胆心综合征中医辨证分型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文中认为目的研究胆心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与心率变异性指标的相关性,探索能指导临床辨证分型的特异性指标,为胆心综合征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的临床研究方法,收集本院胆石科2010年8月-2013年10月因胆系疾病住院的胆心综合征患者113例,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制定临床观察表,采集并填写详细的四诊资料及动态心电图等辅助检查的相关结果。根据该采集表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之后将106例常见证型患者信息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管理,统计分析胆心综合征不同证型分布规律。通过不同证型之间的心率变异性对比分析,探索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及相关性。结果1.胆心综合征中医证型构成比中痰火扰心证占40.7%,心脉瘀阻证占34.5%,痰湿痹阻证占18.6%,其它占6.2%。胆心综合征各证型在年龄构成、性别比例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2.痰湿痹阻证患者伴高脂血症、高血压、2型糖尿病的比例明显高于痰火扰心证及心脉瘀阻证。3.痰火扰心证对6个HRV指标影响强度最大的是PNN50,影响强度最小的是SDNN。而RMSSD则是痰火扰心证中最重要的指标。其中与痰火扰心证呈正相关的心率变异性指标是RMSSD、PNN50、HF,呈负相关的指标是SDNN,而与SDANN及LF无明显相关性。4.心脉瘀阻证对6个HRV指标影响强度最大的是RMSSD,影响强度最小的是SDNN。同时RMSSD也是心脉瘀阻证中最重要的指标。其中与心脉瘀阻证呈正相关的心率变异性指标有RMSSD、PNN50、HF,呈负相关的指标有SDNN、SDANN、LF。5.痰湿痹阻证对6个HRV指标影响强度最大的是RMSSD,影响强度最小的是SDANN。而HF则是痰湿痹阻证中最重要的指标。其中与痰湿痹阻证呈正相关的心率变异性指标有RMSSD、PNN50、HF、SDNN,呈负相关的指标有SDANN、LF。结论本研究中胆心综合征中医证型以痰火扰心证、心脉瘀阻证为常见证型,其中痰火扰心证在胆心综合征中最为常见。胆心综合征各证型与心率变异性存在一定的关系,心率变异性可以作为胆心综合征中医辨证分型的无创性参考依据之一。

李洪生,李海云[6](2004)在《28例胆源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文中认为胆源性心律失常在内外妇儿诊疗中均可见到,并非罕见,致心律失常诱发因素及机理尚不清楚,据我院1990年1月-2002年1月,总结28例胆道疾病诱发的心律失常做-临床分析。临床资料:28例患者均来自本院内外妇儿病区及门诊,男10例,女18例。年龄40~80岁,平均56岁,50~80岁占70%。既往无心脏病史,无心律失常史,均来源于胆道疾患引起,其中80%患者自行缓解。20%患者均为食道调搏及药物终止,但部分时常复发。

杨传瑞,张卡琳,郭霞[7](1999)在《《重庆医学》1999年第28卷卷终主题词索引》文中认为

山西省心血管病防治协作组[8](1976)在《急性心肌梗塞359例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 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表现,临床上较为常见。近年来,在毛主席革命卫生路线的指引下,国内各地对本病的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病例,病死率有了明显下降。为了进一步掌握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临床表现与死亡的规律,将省内27个医院中1974年1月至1975年12月两年内发病的、发病后在8周内住院的急性心肌梗塞32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分析的内容包括:一、一般临床资料分析;二、急性心肌梗塞的先兆表现;三、并发心

朱利芬[9](2021)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术后电风暴预测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植入术后发生电风暴(electrical storm,ES)原因及探讨其进一步治疗。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0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行ICD/CRT-D(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defibrillators,CRT-D)植入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所有患者均规律程控及随访(随访包括电话及门诊),根据术后启动ICD/CRT-D治疗的情况,分为发生电风暴组、普通治疗组、未治疗组三组。统计患者性别、年龄、吸烟、饮酒、起搏器的类别、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脏病、预防级别、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改善心室重构药物、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术前心律失常等相关资料。通过比较发生电风暴组与普通治疗组、发生电风暴组与未治疗组的相关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ICD术后发生电风暴的影响因素,探讨其发生电风暴后的进一步治疗。结果:共有109名植入ICD/CRT-D患者,包括7例二次植入ICD/CRT-D患者(均因电池耗竭而更换)。在随访期间,有15例患者未定期返院程控,故只有94例患者纳入最终的数据统计及分析中。术后共有54例患者触发了ICD放电治疗,其中18例发生电风暴治疗,36例患者发生普通治疗,余40例患者未启动ICD治疗。18例电风暴患者中仅有5例(27.78%)患者有明确的诱因,有8例(44.44%)患者至少发生过2次电风暴。与普通治疗组相比,电风暴组术前合并室性心律失常(94.44%vs 58.33%,P=0.005)及心功能≥III级(88.89%vs 63.89%,P=0.049)患者比例高于普通治疗组;通过二元Logstic回归分析得出,术前合并室性心律失常(P=0.015,OR=14.79)及心功能≥III级(P=0.040,OR=5.88)是发生电风暴的危险因素。与未治疗组相比,发生电风暴组二级预防(88.89%vs45.00%,P=0.001)、术前合并心律失常(94.44%vs 55.00%,P=0.002)、心功能≥III级(88.89%vs 62.50%,P=0.037)患者比例高于未治疗组,通过二元Logstic回归分析得出:二级预防(P=0.045,OR=5.99)及心功能≥III级(P=0.032,OR=6.68)为发生电风暴的危险因素。本中心约83.33%的患者可通过去除诱因、优化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及调整起搏器参数终止电风暴。结论:1.二级预防、心功能≥III级及术前合并心律失常是ICD术后发生电风暴的危险因素;2.去除诱因、优化抗心律失常药物及调整起搏器参数对大部分发生电风暴的患者有效,对于优化药物治疗及调整起搏器参数仍不能有效控制电风暴的患者,对有支持条件的患者,可予以射频消融治疗。

孔祥一[10](2021)在《射频热凝联合脉冲刺激治疗颈源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应用常规药物和颈椎间盘射频热凝联合脉冲刺激治疗颈源性心绞痛,观察治疗前后的24h平均心率、24h平均收缩压,心电图中心肌缺血程度的改善,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估常规药物和颈椎间盘射频热凝联合脉冲刺激治疗颈源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为治疗颈源性心绞痛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手段。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以胸痛为主诉,伴颈椎病变的患者56例,男性29例(占52%)、女性27例(占48%),年龄20至80岁,平均年龄56岁。病程为1月至6年不等,平均病程为14个月。将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8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完善颈椎核磁、常规心电图、心脏彩超、24h动态心电图、24h动态血压、测定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等检查。药物组应用常规治疗心绞痛的药物,治疗组应用颈椎间盘射频热凝联合脉冲刺激治疗颈源性心绞痛。疗程相同的两组患者,比较治疗前后24h的平均心率、24h平均收缩压、心电图中心肌缺血程度的改善、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及VAS评分等指标,评估颈椎间盘射频热凝联合脉冲刺激治疗颈源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所有数据资料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当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应用颈椎间盘射频热凝联合脉冲刺激治疗颈源性心绞痛,治疗后24h的平均心率、24h平均收缩压均降低,且优于常规药物治疗。2.应用颈椎间盘射频热凝联合脉冲刺激治疗后心电图中心肌缺血改善的程度优于常规药物治疗。3.应用颈椎间盘射频热凝联合脉冲刺激治疗的患者,血清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含量较治疗前下降,且优于常规药物治疗。4.术后1周、2周、1月、3月、6月随访两组患者,发现应用颈椎间盘射频热凝联合脉冲刺激治疗后,VAS评分降低较常规药物治疗更明显。结论:应用射频热凝联合脉冲刺激治疗颈源性心绞痛,治疗后24h的平均心率,24h平均收缩压,血清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术后1周、2周、1月、3月、6月的VAS评分下降,心电图中心肌缺血程度较治疗前改善,且较常规药物治疗效果更佳。

二、28例胆源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8例胆源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室早与颈椎影像学异常相关性及心律失常合并颈椎病中医证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心律失常与颈椎病相关性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1 流行病学情况
        2 西医研究进展
        3 中医研究进展
        4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研究中的应用
        1 数据挖掘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
        2 中医药数据挖掘中存在的问题
        3 结语
        参考文献
前言
研究一 基于CiteSpace的脊柱相关性心脏疾病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一、资料和方法
        1 数据来源
        2 检索策略
        3 研究方法
    二、研究结果
        1 年发文量分析
        2 文献来源分布
        3 学科分布情况
        4 作者共现分析
        5 研究机构共现
        6 关键词分析
    三、讨论与小结
        1 讨论
        2 小结
研究二 室性早搏和颈椎影像学异常相关性的回顾性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病例来源
        2 纳入标准
        3 排除标准
        4 采集指标
        5 研究方法
    二、研究结果
        1 研究对象一般临床资料
        2 两组之间HRV指标的比较
        3 颈椎病变与VPB的相关性分析
        4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三、讨论与小结
        1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2 研究结果的分析
        3 本研究特点
        4 本研究的局限性
        5 小结
研究三 心律失常合并颈椎病的中医证候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病例来源
        2 纳入标准
        3 排除标准
        4 诊断标准
        5 研究方法
    二、研究结果
        1 研究对象一般临床资料
        2 中医证候的频数分析
        3 基于因子分析的证候特征研究
        4 基于聚类分析的证候特征研究
        5 中医证型分布
        6 中医证型和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研究
        7 中医证型与颈椎影像学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8 中医证型与心律失常、颈椎影像学指标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三、讨论与小结
        1 关于中医证型研究方法的讨论
        2 对心律失常合并颈椎病的中医证型的分析
        3 中医证型与与心律失常、颈椎影像学指标的相关性探讨
        4 本研究的局限性
        5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2)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临床分析及手术治疗妊娠期胆结石相关疾病的临床价值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临床分析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一般资料与方法
    第三节 结果
    第四节 讨论
    第五节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手术治疗妊娠期胆结石相关疾病的临床价值探讨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一般资料与方法
    第三节 结果
    第四节 讨论
    第五节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附录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老年急性重症胰腺炎相关肺损伤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临床资料收集
    1.4 研究方法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纳入患者的一般情况
    2.2 病因分析
    2.3 吸烟和饮酒情况比较
    2.4 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比较
    2.5 临床评分系统结果的比较
    2.6 影像学检查结果的比较
    2.7 老年SAP患者发生ALI/ARDS的危险因素分析
    2.8 老年SAP患者发生ALI/ARDS的预测因子分析
    2.9 早期使用乌司他丁对老年SAP相关肺损伤的预防作用研究
    2.10 早期使用肠内营养对老年SAP相关肺损伤的预防作用研究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综述 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缩略词
致谢

(4)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肌炎临床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研究背景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2014-2018年单中心儿童心肌炎临床特征分析
    前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单中心十五年儿童暴发性心肌炎临床特征分析
    前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心肌炎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致谢

(5)胆心综合征中医辨证分型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标准
2 研究方法与观察指标
    2.1 研究方法
    2.2 研究指标
3 结果
    3.1 113 例胆心综合征患者证型分布情况
    3.2 106 例胆心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及分析
    3.3 胆心综合征常见证型患者之间动态心电图 HRV 单指标分析
    3.4 胆心综合征常见证型与动态心电图 HRV 指标 logistic 回归分析
4 讨论
    4.1 胆心综合征
    4.2 心率变异性
    4.3 胆心综合征患者的中医证型及其分布规律
    4.4 胆心综合征患者的中医证型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
5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详细摘要

(9)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术后电风暴预测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术后电风暴治疗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射频热凝联合脉冲刺激治疗颈源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概念
    1.2 解剖学
    1.3 发生机制
        1.3.1 自主神经失调
        1.3.2 神经根压迫
        1.3.3 椎动脉-延髓-交感神经
        1.3.4 神经-免疫-内分泌
        1.3.5 脊髓或脊髓血管受压
    1.4 射频疗法的机制
第2章 文章综述 脊柱源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2.1 脊柱源性疾病的研究概况
        2.1.1 国外研究进展
        2.1.2 国内研究进展
    2.2 脊柱源性疾病的发病机制
        2.2.1 交感神经系统激活
        2.2.2 解剖学因素
        2.2.3 生物力学因素
    2.3 脊柱源性疾病的治疗方法
        2.3.1 整脊治疗
        2.3.2 脊神经内侧支阻滞
        2.3.3 射频疗法
    2.4 展望
第3章 实验内容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纳入标准
        3.1.2 排除标准
    3.2 主要仪器和设备
    3.3 研究内容
    3.4 研究方法
        3.4.1 药物组治疗方法
        3.4.2 治疗组治疗方法
    3.5 观察指标及随访
        3.5.1 观察指标
        3.5.2 随访
    3.6 统计学分析
第4章 实验结果
    4.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4.2 两组患者24小时平均心率的变化程度比较
    4.3 两组患者24小时平均收缩压的变化程度比较
    4.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中心肌缺血变化程度的比较
    4.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含量的比较
    4.6 两组患者VAS评分的比较
第5章 讨论
第6章 本研究的不足和缺点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28例胆源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室早与颈椎影像学异常相关性及心律失常合并颈椎病中医证候研究[D]. 王心意.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2]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临床分析及手术治疗妊娠期胆结石相关疾病的临床价值探讨[D]. 杜紫阳. 兰州大学, 2021(12)
  • [3]老年急性重症胰腺炎相关肺损伤的临床分析[D]. 钱敏娴. 苏州大学, 2019(08)
  • [4]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肌炎临床特征研究[D]. 顾丽雯. 苏州大学, 2019(05)
  • [5]胆心综合征中医辨证分型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D]. 张西亚.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4(03)
  • [6]28例胆源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J]. 李洪生,李海云.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2004(01)
  • [7]《重庆医学》1999年第28卷卷终主题词索引[J]. 杨传瑞,张卡琳,郭霞. 重庆医学, 1999(06)
  • [8]急性心肌梗塞359例的临床分析[J]. 山西省心血管病防治协作组. 山西医药杂志, 1976(06)
  • [9]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术后电风暴预测因素分析[D]. 朱利芬.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10]射频热凝联合脉冲刺激治疗颈源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 孔祥一. 吉林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胆道心律失常28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