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安装有显示屏;安装于所述显示屏上的导电薄膜;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电容感应控制芯片,所述电容感应控制芯片与所述导电薄膜连接;与所述电容感应控制芯片连接的降电磁波吸收比率SAR电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电容感应控制芯片,所述电容感应控制芯片与安装于所述显示屏上的导电薄膜连接,降SAR电路与所述电容感应控制芯片连接,无需额外增加电容感应片,就可以在检测到人体靠近终端正面时,通过启动降SAR电路从而启动降SAR机制以降低SAR测试值。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安装有显示屏(1);安装于所述显示屏(1)上的导电薄膜(2);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电容感应控制芯片(3),所述电容感应控制芯片(3)与所述导电薄膜(2)连接;与所述电容感应控制芯片(3)连接的降电磁波吸收比率SAR电路。
设计方案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安装有显示屏(1);
安装于所述显示屏(1)上的导电薄膜(2);
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电容感应控制芯片(3),所述电容感应控制芯片(3)与所述导电薄膜(2)连接;
与所述电容感应控制芯片(3)连接的降电磁波吸收比率SAR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薄膜(2)包括多个,每一所述导电薄膜(2)上均设置有金属导体,且每两个所述导电薄膜(2)的接触部分均设置绝缘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柔性电路板FPC(4);
设置于所述FPC(4)上的ITO控制芯片(5),所述ITO控制芯片(5)分别与每一所述导电薄膜(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感应控制芯片(3)设置于所述FPC(4)上,所述电容感应控制芯片(3)与至少一个所述导电薄膜(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与所述FPC(4)连接的印刷电路板PCB(6),所述电容感应控制芯片(3)设置于所述PCB(6)上;
其中,所述FPC(4)与至少一个所述导电薄膜(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PCB(6)上的连接器(7),所述PCB(6)通过所述连接器(7)与所述FPC(4)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PCB(6)上设有控制电路,所述电容感应控制芯片(3)通过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连接器(7)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FPC(4)上设置有导电触点,所述FPC(4)通过所述导电触点与所述连接器(7)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薄膜(2)为氧化铟锡ITO。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MP3播放器、MP4播放器、膝上型便携计算机、车载电脑、台式计算机、机顶盒、智能电视机、可穿戴设备中的至少一项。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移动终端在追求更好的天线性能的同时,也逐渐开始重视无线电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为此可以采用电磁波吸收比率(Specific Absorption Rate,SAR)测试方案。但是同时整机天线性能与SAR测试结果又是相互矛盾的。较好的天线性能必然会产生较高的SAR值,对人体健康不利。
目前,一般降SAR方案为传感器感应到人体接近移动终端设备后启动降SAR机制,但是,正面采用红外传感器进行判定,红外传感器只有在灭屏时才会工作,亮屏时红外停止工作,因此在亮屏时无法判定人体靠近移动终端正面。如果正面采用电容传感器,因现在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占比越来越大,额外增加传感器的感应片,会面临无空间放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以解决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占比较大,额外增加传感器的感应片导致放置空间不足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安装有显示屏;
安装于所述显示屏上的导电薄膜;
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电容感应控制芯片,所述电容感应控制芯片与所述导电薄膜连接;
与所述电容感应控制芯片连接的降电磁波吸收比率SAR电路。
这样,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通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电容感应控制芯片,所述电容感应控制芯片与安装于所述显示屏上的导电薄膜连接,降SAR电路与所述电容感应控制芯片连接,采用导电薄膜与电容感应控制芯片连接,降SAR电路与电容感应控制芯片连接,就可以在检测到人体靠近终端正面时启动降SAR机制以降低SAR测试值,无需额外增加电容感应片,提高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附图标记说明:
1-显示屏,2-导电薄膜,3-电容感应控制芯片,4-柔性电路板FPC,5-ITO控制芯片,6-印刷电路板PCB,7-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安装有显示屏1;
安装于所述显示屏1上的导电薄膜2;
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电容感应控制芯片3,所述电容感应控制芯片3与所述导电薄膜2连接;
与所述电容感应控制芯片3连接的降电磁波吸收比率SAR电路。
其中,所述导电薄膜2可以为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即所述导电薄膜2可以为ITO走线区域。ITO是一种N型氧化物半导体-氧化铟锡,ITO薄膜即铟锡氧化物半导体透明导电膜,通常有两个性能指标:电阻率和透光率。ITO膜层主要是氧化铟锡。在厚度只有几千埃的情况下,氧化铟透过率高,氧化锡导电能力强。其中,所述导电薄膜2的外形和数量并不限定,外形可以根据ITO方案更改为任意形状,数量可以根据所需具备触摸功能的区域面积进行增加或减少。
降SAR电路为与所述电容感应控制芯片3连接的用于控制SAR大小的电路。降SAR电路可以降低移动终端的SAR值。SAR的大小表明了移动终端的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大小,主要是无线通信终端的电磁辐射对人类头部的影响;SAR值的大小和移动终端的辐射功率密切相关。所述降SAR电路的具体线路结构并不限定。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电容感应控制芯片3,所述电容感应控制芯片3与安装于所述显示屏1上的导电薄膜2连接,降SAR电路与所述电容感应控制芯片3连接,无需额外增加电容感应片,就可以在检测到人体靠近终端正面时开启降SAR电路,启动降SAR机制以降低SAR测试值;并且,借用显示屏1已有的走线作为传感器的电容感应片,可以达到移动终端在任何状态下均可以检测出人体靠近移动终端正面(即显示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导电薄膜2可以包括多个,每一所述导电薄膜2上均设置有金属导体,且每两个所述导电薄膜2的接触部分均设置绝缘结构。
其中,所述导电薄膜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当所述导电薄膜2为一个时,所述导电薄膜2上金属导体;当所述导电薄膜2为多个时,每一个所述导电薄膜2上均设置有金属导体,并且,每两个所述导电薄膜2互相接触的部分均设置绝缘结构,使得每一个导电薄膜2之间互不导通。
可选的,所述移动终端还可以包括:
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4;
设置于所述FPC4上的ITO控制芯片5,所述ITO控制芯片5分别与每一所述导电薄膜2连接。
其中,FPC是以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为基材制成的一种具有高度可靠性,绝佳的可挠性印刷电路板,具有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弯折性好的特点。
可选的,所述电容感应控制芯片3设置于所述FPC4上,所述电容感应控制芯片3与至少一个所述导电薄膜2连接。
其中,所述电容感应控制芯片3可以固定设置在FPC4上,所述电容感应控制芯片3可以根据需要与一个所述导电薄膜2连接,也可以与多个所述导电薄膜2连接,所述电容感应控制芯片3与所述导电薄膜2可以通过导线连接;在移动终端正面靠近人体时,人体与导电薄膜2上的金属导体产生感应电容,所述电容感应控制芯片3检测到电容的变化后,移动终端可以获取电容前后的变化值,如果电容变化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值,则开启降SAR电路,从而启动降SAR机制,达到降SAR的效果;如果所述电容变化值小于所述预设值,则不开启降SAR电路,即不启动降SAR机制。所述预设值可以为判断电容变化的程度是否需要启动降SAR机制的条件。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电容感应控制芯片3,所述电容感应控制芯片3与安装于所述显示屏1上的导电薄膜2连接,无需额外增加电容感应片,就可以在检测到人体靠近终端正面时开启降SAR电路,启动降SAR机制以降低SAR测试值;并且,借用显示屏1已有的走线作为传感器的电容感应片,可以达到移动终端在任何状态下均可以检测出人体靠近移动终端正面(即显示屏),并且,可以不受到显示屏1工作状态的影响。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电薄膜2可以包括多个,每一所述导电薄膜2上均设置有金属导体,且每两个所述导电薄膜2的接触部分均设置绝缘结构。
其中,所述导电薄膜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当所述导电薄膜2为一个时,所述导电薄膜2上金属导体;当所述导电薄膜2为多个时,每一个所述导电薄膜2上均设置有金属导体,并且,每两个所述导电薄膜2互相接触的部分均设置绝缘结构,使得每一个导电薄膜2之间互不导通。
可选的,所述移动终端还可以包括:
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4;
设置于所述FPC4上的ITO控制芯片5,所述ITO控制芯片5分别与每一所述导电薄膜2连接。
其中,FPC是以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为基材制成的一种具有高度可靠性,绝佳的可挠性印刷电路板,具有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弯折性好的特点。
可选的,所述移动终端还可以包括:
与所述FPC4连接的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6,所述电容感应控制芯片3设置于所述PCB6上;
其中,所述FPC4与至少一个所述导电薄膜2连接。
其中,在所述FPC4上的布局空间不足,或者所述FPC4上结构高度不满足所述电容感应控制芯片3设置于所述FPC4上时,所述电容感应控制芯片3可以设置于所述PCB6上,再通过所述FPC4与所述导电薄膜2连接。所述FPC4与所述导电薄膜2可以通过导线连接,也可以采用其他连接方式。
可选的,所述移动终端还可以包括:
设置于所述PCB6上的连接器7,所述PCB6通过所述连接器7与所述FPC4连接。
其中,所述PCB6通过所述连接器7与所述FPC4连接,且所述FPC4与至少一个所述导电薄膜2连接,实现所述PCB6与至少一个所述导电薄膜2连接;并且,所述电容感应控制芯片3设置于所述PCB6上,可以实现所述电容感应控制芯片3通过所述PCB6与至少一个所述导电薄膜2连接的效果,在移动终端正面靠近人体时,人体与导电薄膜2上的金属导体产生感应电容,所述电容感应控制芯片3检测到电容的变化后,移动终端可以获取电容前后的变化值,如果电容变化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值,则开启降SAR电路,从而启动降SAR机制;如果所述电容变化值小于所述预设值,则不开启降SAR电路,即不启动降SAR机制。所述预设值可以为判断电容变化的程度是否需要启动降SAR机制的条件。其中,所述连接器7可以为弹片,也可以为其他具有弹片功能的器件,所述连接器7的数量并不限定。
可选的,所述PCB6上设有控制电路,所述电容感应控制芯片3通过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连接器7连接。
其中,所述电容感应控制芯片3通过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连接器7连接,使所述电容感应控制芯片3可以通过连接器7与所述FPC4连接,从而使所述电容感应控制芯片3与所述导电薄膜2连接。
可选的,所述FPC4上可以设置有导电触点,所述FPC4通过所述导电触点与所述连接器7连接。
其中,所述FPC4上的导电触点可以与所述连接器7接触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通电连接;并且,所述FPC4可以通过所述导电触点与所述连接器7连接,也可以通过导线或其他方式与所述连接器7连接。
并且,所述导电薄膜2可以通过所述FPC4上的线路与所述连接器7连接,也可以直接与所述导电触点连接。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电容感应控制芯片3,所述电容感应控制芯片3与安装于所述显示屏1上的导电薄膜2连接,无需额外增加电容感应片,就可以在检测到人体靠近终端正面时开启降SAR电路,启动降SAR机制以降低SAR测试值;并且,借用显示屏1已有的走线作为传感器的电容感应片,可以达到移动终端在任何状态下均可以检测出人体靠近移动终端正面(即显示屏),并且,可以不受到显示屏1工作状态的影响;并且,在所述FPC4布局空间不足,或者结构高度不满足所述电容感应控制芯片3与所述导电薄膜2的连接方式的时候,可以将所述电容感应控制芯片3设置于所述PCB6上,避免FPC4空间不足的情况。
为了便于说明,将以手机作为本实用新型终端设备的具体实例进行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了手机作为终端设备之外,亦可适用于其它具备显示屏的终端设备,如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3(Moving Picture ExpertsGroup Audio Layer III,MP3)播放器、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4(Moving PictureExperts Group Audio Layer IV,MP4)播放器、膝上型便携计算机、车载电脑、台式计算机、机顶盒、智能电视机、可穿戴设备等等均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电容感应控制芯片3,所述电容感应控制芯片3与安装于所述显示屏1上的导电薄膜2连接,无需额外增加电容感应片,就可以在检测到人体靠近终端正面时开启降SAR电路,启动降SAR机制以降低SAR测试值;并且,借用显示屏1已有的走线作为传感器的电容感应片,可以达到移动终端在任何状态下均可以检测出人体靠近移动终端正面(即显示屏),并且,可以不受到显示屏1工作状态的影响。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1257817.1
申请日:2019-08-05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805884U
授权时间:20191217
主分类号:H04M1/02
专利分类号:H04M1/02
范畴分类:39A;
申请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23860 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乌沙步步高大道283号
发明人:于西;郑嘉伟
第一发明人:于西
当前权利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代理人:许静;安利霞
代理机构:11243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