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形貌变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微动开关,酸性盐雾,腐蚀,接触电阻
形貌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朱蒙,李明,李刚,傅耘[1](2019)在《不同环境下微动开关腐蚀形貌及接触电阻变化对比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分析不同试验环境下微动开关的腐蚀行为,研究其腐蚀机理。方法针对干湿交替酸性盐雾试验环境、盐雾/SO2复合试验环境及热带海洋大气环境下微动开关接触电阻的变化趋势,以及对不同试验环境后微动开关内部被腐蚀的细小结构件进行微观形貌观察和能谱分析。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试验环境下微动开关的腐蚀机理及其对电性能参数的影响。结果含硫环境对微动开关内部银质触点的影响最严重。结论腐蚀产物硫化银的导电性极差,这会导致微动开关接触电阻升高。(本文来源于《装备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陈磊[2](2018)在《热处理木材表面粗糙度和形貌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木材热处理后样品的微观表面形貌和粗糙度及方差变化,在图像与数据相互佐证的情况下,总结木材样品在热处理时间不同的情况下的变化规律,起到为以后的科研生产提供数据参考的作用。将4种木材的试样分为4组,其中一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其他3组试样放入热处理箱中,整个过程中采取水蒸汽保护,恒温180℃。随后将分组的试样放入恒温恒湿的环境中进行调制。接着在扫描电镜下对试样进行观察和拍摄,并使用表面粗糙度测定仪对其进行粗糙度测量。同时对切片进行喷金处理形貌观测。马尾松4种样品的粗糙度在1 h时变得比未处理样品大,随后才随热处理时间增加而减小。北美短叶松4种样品的粗糙度在1 h时变小,随后又因为热处理时间变长,粗糙度增加。杉木4种样品的粗糙度随热处理时间增加而逐渐减小。毛白杨4种样品的粗糙度在1 h时变得比未处理样品大,随后才随热处理时间增加而减小。4种样品的实验结果与微观图观测到的一致。(本文来源于《国际木业》期刊2018年06期)
陈泽龙,周凯,李天华,尹游,朱光亚[3](2019)在《XLPE粘弹性与水树自恢复后微观形貌变化的关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交联聚乙烯(XLPE)绝缘内部水树自恢复后的微观形貌变化与其粘弹性对水树自恢复的影响机制,室温下(20℃)对2组XLPE样本分别施加有效电压老化时间均为21天的持续性老化与周期性老化。实验结果发现:相较于持续性老化样本,周期性老化样本中水树产生了自恢复现象,其水树样本尺寸较短,而扫描电镜(SEM)观察到其水树区域的微孔却尺寸相对较大,分布也较为密集。通过动态热机械分析(DMA)测试和电场仿真,表明交变电场下XLPE内部弹性能量的不断累积与形变的逐渐增大,直至超过其弹性极限时将导致水树生长。周期性电压老化下的水树样本在撤去电压后,水分逐渐渗出水树区域,储存在水树通道和微孔内部的弹性能量逐渐消失,从而导致其水树尺寸明显小于持续电压老化下的水树样本。此外,老化过程中,水分多次重复进出已有的水树区域,对周围的XLPE基体造成机械疲劳损伤,是导致周期性老化样本水树区域微孔尺寸较大,分布密集的原因。(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韩丽华,彭志勤,周旸,胡智文[4](2018)在《老化蚕丝纤维形貌结构和轻稳定同位素比值变化的观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将稳定同位素技术应用到古代丝织品产地溯源的研究受到极大关注,其中老化对丝织品同位素的影响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人工模拟的方式,对蚕茧茧层及丝织品分别进行热老化和光湿老化处理后,观测分析蚕丝纤维的形貌结构变化以及样品中相关的轻稳定同位素比值变化。结果显示,2种老化处理方法对蚕茧茧层与丝织品中氢、氧、碳同位素比值以及蚕丝纤维的形貌结构均有明显影响。各种老化样的丝纤维表面粗糙,出现严重断裂,丝蛋白的非结晶区被破坏。不同老化处理方法及不同老化样品的轻稳定同位素比值变化有所不同,其中对2H普遍存在富集作用,表现为氢同位素比值明显较高,并且有水分参与的光湿老化方式对所有样品尤其是蚕茧茧层样品的同位素比值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蚕业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江一鸣[5](2018)在《分子形貌理论应用于原子间成键过程的动态变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子形貌理论不仅能够精确地描绘出所选分子体系的形状和大小,同时能够形象生动地显示出分子的表面电子密度及特征。本文应用分子形貌理论,分别探讨了双原子体系和叁原子体系成键过程的形貌动态变化。对成键过程进行了科学可视化,用静态漫画的方式和动画演示这两种方式描述分子形貌图变化的过程。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1)对于双原子体系分别研究了:H-F体系两原子由远到近成键过程、Li-F体系两原子由远到近成键过程的形貌动态变化,使用MP2/6-311++G(d,p)的基组和理论方法,计算获得H-F、Li-F体系成键过程的第一电离能。利用MELD软件包,结合自编程序,在hf/6-311++G(d,p)理论水平下,计算得到各个核间距下体系单电子作用势。计算了分子平面内禀特征轮廓点到原子核距离以及界面对应的电子密度,并且绘制了各体系的分子形貌图。(2)对于叁原子体系分别研究了:O原子沿着H_2分子的H-H键方向由远到近进攻H_2分子过程、O原子沿着垂直于H_2分子的H-H键且经过H-H键键心的直线由远到近进攻H_2分子形成H_2O分子过程,在MP2/6-311++G(d,p)的基组和理论方法下,计算获得两种进攻过程中各个体系的第一电离能。使用MELD精密从头计算中的hf/6-311++G(d,p)方法,结合我们自编的分子形貌程序,计算分子中一个电子作用势的大小,进而获得分子各个内禀特征值以及这些值对应的边界电子密度,并绘制出分子形貌图。(3)围绕“科学可视化”这一主题。主要体现为两种形式:利用SAI等绘图软件,结合HF分子成键的分子形貌图变化,绘制漫画。利用PS等做图软件对HF分子成键和H_2O分子形成的形貌平面图进行修改和整合,以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这两种方法都能够与理论计算结合起来,更加直观和形象地展现出分子成键时分子形貌的变化,同时也能让更多人对理论计算产生兴趣,体验化学科学的魅力。本文通过分子形貌理论,对分子的成键过程提供了更直观的认识。结合图像和动画,对研究分子成键过程也有了一种崭新的方向和认知。(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孙红娟,刘波,彭同江,段佳琪[6](2018)在《微晶石墨氧化-膨胀过程中微形貌与结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深度揭示微晶石墨氧化和膨胀过程中结构的变化规律,分别采用SEM-EDS、XRD、Raman和FTIR等测试分析手段对其产物结构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微晶石墨经氧化后,层间域被撑大,结构层上接入大量的羟基、羧基和环氧基等亲水性含氧官能团.随氧化剂(KMnO4)用量增加,产物层间距、结构缺陷和无序度逐渐增大.高温膨胀后,氧化微晶石墨被还原,结构中的部分吸附水和含氧官能团被除去,结构缺陷与无序度减小,部分sp2区域得到了恢复.膨胀微晶石墨颗粒含有丰富的网络型孔隙结构,孔径集中在2~5nm.(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秦海容,徐丹,刘琴[7](2018)在《壳聚糖复合涂膜的微观形貌变化及其对红桔的保鲜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采后水果进行涂膜是延长其贮藏期的新型保鲜技术。试验将红桔分别在纯壳聚糖涂膜液(CS)和壳聚糖/纳米金刚石(CS/ND)复合涂膜液(纳米金刚石质量分数为2%)中分别浸泡浸泡2~3 min后晾干,置于温度为(10±3)℃,湿度为(65±10)%的环境中贮藏,并与商业保鲜剂(FA)处理组和未处理组(CK)进行对照。定期测定红桔的失重率、抗坏血酸含量、可溶性固体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内部二氧化碳浓度以及腐烂个数,并采用扫描电镜(SEM)观测果皮的微观形貌变化。结果表明,CS/ND涂膜使红桔的腐烂率在整个贮藏期间均显着降低,但CS涂膜仅在前7 d有效。CS/ND涂膜组的抗坏血酸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贮藏前期较高,可滴定酸含量则在整个贮藏期间均可维持较高水平,且CS和CS/ND涂膜组内部CO2浓度均高于其余2组。说明复合涂膜能有效地延长果实的贮藏期,保持较好的果实品质。随贮藏时间的延长,涂膜表面均出现微孔。在涂膜中添加纳米金刚石可提高涂膜稳定性,延缓微孔的出现,从而保鲜效果更持久。(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2018年02期)
陈林萍,廖兰,张风丽,李章发,倪莉[8](2017)在《柠檬酸超高脱酰胺改性小麦蛋白的聚集态和表观形貌变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柠檬酸脱酰胺改性(121℃、10 min)小麦蛋白,调控样品浓度从极稀到亚浓变化(7~130 mg/mL)得到不同脱酰胺程度(DD)的改性蛋白聚集体(包括>90%超高DD),并用水解度、Zeta电位、流体力学有效直径、SDS-PAGE、FTIR、内源性荧光光谱(IFS)等表征其物理化学和构象变化以及采用SEM和AFM解析浓度对改性蛋白表观形貌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脱酰胺程度、水解度和Zeta电位(负电荷)随着小麦蛋白原始聚集态浓度的降低而增加,而其分子力和流体力学有效直径呈降低的趋势。在HMW-GS以及α、β、γ-醇溶蛋白亚基(30~50 ku)区间的条带逐渐变浅,然而在极稀浓度(7 mg/mL)超高脱酰胺时(DD=92%)时的ω-醇溶蛋白、LWM-GS的条带明显消失。FTIR和IFS表明随着蛋白浓度的降低,β-转角和α-螺旋含量增加以及色氨酸暴露程度增大,蛋白分子空间结构得到充分展开。SEM和AFM显示除了具有超高脱酰胺程度的改性蛋白表观形貌是松散的微小聚集体外【(103.70±4.68)nm】,其它脱酰胺程度的改性蛋白聚集成均匀的块状【(119.03±4.22)nm~(563.78±0.45)nm】,印证了以上结构的变化。以上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改变蛋白原始聚集态来调控蛋白分子间距离和分子缠绕程度是一个能够提高脱酰胺程度并获得超高脱酰胺程度(DD>90%)的有效方法。该研究结果可为通过获得超高或完全脱酰胺的改性蛋白以调控小麦蛋白乳糜泻致敏性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2017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四届年会暨第九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7-11-08)
谭海林,桂中祥,张宜生[9](2017)在《Al-Si镀层在热冲压成形中的形貌完整性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光学显微镜和SEM,观察了Al-Si镀层在热冲压成形过程中形貌完整性的变化,并结合EDS和XRD进行物相分析;采用Talyor Surf-120对奥氏体化前后的镀层板试样表面进行粗糙度测量。结果表明:奥氏体化前后,Al-Si镀层的完整性经历了显着变化,镀层内产生了裂纹和孔洞;裂纹密度随奥氏体化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孔洞的尺寸则随之增大;裂纹和孔洞的形成与镀层内部组织演变有关。同热浸镀试样相比,镀层板的表面粗糙度显着提高,但奥氏体化参数对粗糙度的影响并不明显。热弯曲实验表明变形区外侧的镀层在拉应力作用下开裂,裂纹垂直扩展到基体表面;变形区内侧的镀层在压应力作用下,出现层状开裂。(本文来源于《塑性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肖娜,李实,林梅钦[10](2017)在《CO_2-水-方解石相互作用后岩石表观形貌及渗透率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将CO_2注入地下油藏用于驱替原油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及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种有效方法。CO_2注入地层后会与地层流体和岩石发生反应,其中岩石组成中的碳酸盐矿物极易与CO_2和水发生反应导致储层岩石物性发生改变。论文以方解石为代表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电诱导双等离子体原子排放光谱测定仪(ICP-AES),扫描电镜(SEM)及在5 MPa压力下填砂模型的试验方法进行评价,分别考察了方解石的矿物学性质、CO_2-水-方解石反应前后方解石的表面物性、反应前后溶液的离子浓度变化及方解石填砂模型与CO_2、水反应后渗透率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与CO_2和水反应后,方解石出现溶蚀现象;反应压力增加,方解石溶蚀现象增加,反应后溶液中Ca~(2+)、HCO_3~-浓度增加;反应温度增加,方解石溶蚀现象增加,反应后溶液中Ca~(2+)、HCO_3~-浓度先增加,后降低;与CO_2和水反应后的方解石/石英砂填砂模型水测渗透率增加。(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7年24期)
形貌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木材热处理后样品的微观表面形貌和粗糙度及方差变化,在图像与数据相互佐证的情况下,总结木材样品在热处理时间不同的情况下的变化规律,起到为以后的科研生产提供数据参考的作用。将4种木材的试样分为4组,其中一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其他3组试样放入热处理箱中,整个过程中采取水蒸汽保护,恒温180℃。随后将分组的试样放入恒温恒湿的环境中进行调制。接着在扫描电镜下对试样进行观察和拍摄,并使用表面粗糙度测定仪对其进行粗糙度测量。同时对切片进行喷金处理形貌观测。马尾松4种样品的粗糙度在1 h时变得比未处理样品大,随后才随热处理时间增加而减小。北美短叶松4种样品的粗糙度在1 h时变小,随后又因为热处理时间变长,粗糙度增加。杉木4种样品的粗糙度随热处理时间增加而逐渐减小。毛白杨4种样品的粗糙度在1 h时变得比未处理样品大,随后才随热处理时间增加而减小。4种样品的实验结果与微观图观测到的一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形貌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1].朱蒙,李明,李刚,傅耘.不同环境下微动开关腐蚀形貌及接触电阻变化对比分析研究[J].装备环境工程.2019
[2].陈磊.热处理木材表面粗糙度和形貌变化分析[J].国际木业.2018
[3].陈泽龙,周凯,李天华,尹游,朱光亚.XLPE粘弹性与水树自恢复后微观形貌变化的关联[J].高电压技术.2019
[4].韩丽华,彭志勤,周旸,胡智文.老化蚕丝纤维形貌结构和轻稳定同位素比值变化的观测分析[J].蚕业科学.2018
[5].江一鸣.分子形貌理论应用于原子间成键过程的动态变化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8
[6].孙红娟,刘波,彭同江,段佳琪.微晶石墨氧化-膨胀过程中微形貌与结构变化[J].地球科学.2018
[7].秦海容,徐丹,刘琴.壳聚糖复合涂膜的微观形貌变化及其对红桔的保鲜效果[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8
[8].陈林萍,廖兰,张风丽,李章发,倪莉.柠檬酸超高脱酰胺改性小麦蛋白的聚集态和表观形貌变化的研究[C].2017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四届年会暨第九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7
[9].谭海林,桂中祥,张宜生.Al-Si镀层在热冲压成形中的形貌完整性变化[J].塑性工程学报.2017
[10].肖娜,李实,林梅钦.CO_2-水-方解石相互作用后岩石表观形貌及渗透率变化特征[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