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课程实施与市场接轨问题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实施与市场接轨问题研究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课程实施就业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curriculumimplementationandmarkettrailconnectionquestionresearch

ZhengQingping

Abstract:Inrecentyears,takegotemployedastheguidanceschoolmentalityhasbecomethemultitudinous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sthemutualrecognition,howcausesthemediumvocationaleducationthecurriculumfromthelocalization,todeveloptotheimplementationcanmeettheemploymentneeds,hasbecomethedutytoteachthedomainresearchanimportanttopic.Thisarticleunifiesmyschooltheeducationteachingpractice,takegetsemployedastheguidance,makessomediscussionstakeabilityasthestandarddutycurriculumreformandtheimplementation.

Keywords:The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CurriculumimplementsTheemployment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3-0135-02

1.中等职业教育课程的一般特点

1.1中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专门教育,所培养的人才都有具体行业、专业或工种的职业方向要求,因而各门课程必须体现其职业方向;另外,中职教育所培养的均是直接从事生产服务的职业技术人才,因此,中职课程目标既要体现生产一线所需的实际技能要求,还要能及时反映生产一线的变化。

1.2中职教育是一种以各产业生产技术为主的教育,因而熟练的操作技能或现场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是中职课程内容三要素(知识、技能、态度)的重心所在,这就使得其课程内容必须以提升技能为主导,要适应当时、当地所属的特定行业、职业的要求,既不能滞后,又不能过分超前;知识既要够用,又要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1.3中职培养对象所对应的行业、专业众多,影响中职课程模式的因素比普通高中的课程模式更多、更复杂;同时随着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其课程模式也需要及时进行变更。

1.4中职课程无论是开发还是实施均需密切与社会各方广泛联系,以及时取得用人单位或市场相关信息;另外,由于中职课程的实施条件要求高,往往需要有较大的设备、人员、资金等的投入。如:近几年,我校机电专业添置了18台数控机床,34台普通机床及其他设备,共投入资金500多万元;服装专业共投入100多万元,添置了180台设备;电子技术专业共投入300多万元,添置了100多台设备;计算机专业共投入300多万元,添置了500多台设备。这在普通高中几乎是无法想象的。

2.现行体制下中职课程存在的主要弊端

2.1课程设计过多偏重于理论的完善、系统,强调大而全,其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不注重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知识的运用及技能的培养重视不够,忽略有关职业态度学习方面的课程设计。课程体系仍采用传统的三段式课程结构,即将课程分为普通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含实践课)。这种课程模式虽然便于课程的编制及组织教学,但学生不易形成本专业整体的认识,即只有知识而没有对工作过程的认识,这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衔接是不利的,从而导致了学校培养学生时的课程目标与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技术实践能力的目标不一致的现象。而且这种课程模式以学年、学期等为基本的学习时间单位,不利于学生灵活选择学习内容,不利于学生根据兴趣和需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学生没有一个短期内能完成的实际目标,削弱了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兴趣。考试成了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造成了学生的厌学。

2.2重文化课、轻专业课。从教师课堂组织教学来看:“讲授——接收”式(即“填鸭式”)教学模式一直是课堂教学传统的组织方式,虽然课堂教学实施了诸多改革尝试,但目前的现状仍然是老师们一边批判“填鸭式”教学方式,一边仍“坚持不懈”地运用之!究其原因:一是长久以来教师们对这种方式的操作已经得心应手;二是学生客观存在的学情现实,让大部分老师们认为在教学中只能通过不断传授的方式,才能让“底子这么薄”的学生学到知识!但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方式的效果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是很差的!最明显的后果就是学生的厌学情绪越来越重了!

2.3课程实施所选用的教材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行业的需要,学用不一致。

2.4课程门类多,教学投入大,教学效益不佳。课程门类划分过细,相关学科的内容多有重复之处,不仅教学投入大或重复投入,而且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浪费时间,浪费教育资源,教学效益大打折扣。例如:许多学校为了体现本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完备、丰富,将大学、大专的计算机专业课程加以简化照搬,从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到微机原理、数据结构;从pascal到VB、C语言、汇编语言;从wps到office;另外还有Foxpro,Authorware,Dreamveaver,Flash,3DStudioMax,AutoCAD,Photoshop、CorelDraw……不一而足,不可谓不全面,不可谓不丰富,基本上囊括了计算机的各个领域:原理、操作系统、程序设计、办公软件、多媒体、平面、三维设计、数据库、网页设计统统都有了,但却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方面——课程所面对的学习者。中职学生普遍是历经中考失败而来到职业学校的,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自信心不足,主动学习兴趣不高。据统计,近几年我校新生入学成绩各科平均分合格的不到40%,面对这样层次的学生,让他们学习计算机原理、程序设计等就连大学生都颇感吃力的课程是不现实的,让连初中基础知识都掌握不完全不牢固的他们立即进行数据库、平面设计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无异于缘木求鱼。

2.5在考评上,对文化课考评硬,对专业课考评软;对理论知识考评硬,对技能操作测评软。操作考试内容放在一张试卷上考,试卷上面“做零件”,试卷上面“开机器”。以一张试卷“一锤定音”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这不是一种科学的评价方式,不能从整体上反映学生的实际专业水平。

3.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课程理念,改革中职课程

近几年来,中职教育面临许多困境。首先是生源逐渐减少,普高、职高共同抢夺有限的生源,都出现了“僧多粥少”吃不饱的现象,生源的减少直接造成各学校招生不足,教学经费的减少又限制了学校的发展和对教学设备的投资,使学校教学设备陈旧落后,满足不了教学需要;其次是生源素质逐渐下降,初中里的好学生和有潜力可挖的学生几乎都进入普高学习,剩下的学生大都是基础较差或没有好的学习习惯甚至是厌学的学生;生源素质的下降,又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学生难教、不好教是中职教学面临的最大难题,而激烈的市场竞争又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占有一席之地。针对当今中职校招生“零拒绝”的现状,教学内容偏多偏深,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疲劳,不但教学效果显现事倍功半之势,而且好不容易学得的知识与原理又不是企业生产操作岗位最需要的。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企业招不到合适的工人,而职高毕业生却眼高手低,职业能力不足,不肯也不会从事一线操作工作,直接造成了中职校培养目标的偏离。

可见,中职课程体系设置现状、毕业生的能力水平与企业对中职毕业生最普遍的要求相距甚远,形成了非常突出的供需矛盾。职业教育发展要贴近市场要求,以就业为导向,就必须摈弃陈旧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管理模式,探索新的课程管理方法,对现有的课程进行必要的改革。例如,对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分开设置:计算机专业可以以理论为基础,如计算机组装,简单原理,组网等,以实用软件教学为主,如access、photoshop、flash、frontpage等较流行的专业软件,计算机语言和程序设计作为能力提高部分在最后学年学习,可以只选择VB、delphi等一种或几种面向对象较常用易入门的语言,完全没有必要学习C语言、汇编语言等深奥难学的语言。非计算机专业则主要以办公软件为主,如office系列,辅以部分本专业常用工具软件,如autoCAD、CorelDraw等,能够胜任本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就可以了。

同时,教学中注意处理好下面几个问题:

3.1正确处理文化课与专业课的关系。中职文化课的主要作用是为学生学习奠定必要的文化基础,重点要放在应用上(例如:语文学习中,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语言表达能力就很重要;思想品德教育重点应放在职业道德教育上,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了解企业对员工的职业道德要求,使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后能尽快适应企业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放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上,同时要考虑不同的专业对文化基础要求的差异而有所侧重,以适用、够用为准。

3.2专业基础课在理论方面以够用为准。根据目前中职学校学生生源素质不高,市场对职高生的技能要求等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专业理论知识不宜过深,不宜过分追求其系统性和完整性。腾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更多地接受就业所需的技能训练,加强相关能力培养。

3.3专业技能课要突出运用,落实技能。要针对目前市场上学生上岗最需要的技能,将其及时组合、补充进现有的课程中,使其模块化,这样学生毕业工作之后才不会觉得学无所用。

3.4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对技能课程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且务必注重落实。在课程实施中要重点体现和强化技能训练,并进行认真考核,评价要减少随意性,注意规范化、制度化,要充分利用学校实习场所和实习基地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4.加强就业导向背景下的中职课程实施管理,有效推进中职课程改革

中职教育要真正做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和社会办学,就必须建立与就业接轨的机制,加强课程的实施管理。

4.1就中职课程的设置、开发及实施等应建立起一套由学校把关,相关行业及教师参与的课程运行机制。

学校要根据就业的需求变化及时对课程设置、内容及实施等进行适当的调整。如:根据劳动力市场和企业需求的调研,结合我校的设备情况及本地区对数控人员的需求,确定了三年制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主要专业方向为数控车削加工。培养该专业方向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应具有的专业课程模块可分为机械识(制)图及CAD、普通机加工技术、电气控制技术基础、数控车削技术、CAD/CAM软件应用基础等核心课程。其中车削加工技术是普通机加工技术中主要的课程内容,它是从事数控车削加工的基础,根据专门化方向的职业能力分析与职业技能鉴定要求,再确定该专业的学生必须达到普通车工初级工水平,其相关的训练项目有:端面、外圆的加工,内孔的加工,圆锥面的加工,沟槽与切断加工,普通螺纹加工等。同时给予教师对课程进行二度开发的权利和空间。教师对课程的开发、教材的编写质量的高低,以是否适应市场需求、学生就业率的高低来衡量。通过学校与企业联合组织的上岗就业考评这一杠杆真正做到适时、适用,符合就业需要。

4.2老师要了解市场需求,摸清学生底细,把握专业目标,吃透课程内涵,提高对课程的开发和整合能力,重视把知识落实到学生的实际工作运用中,为学校课程设置及实施提出自已的建议。当今社会,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专业课教师如不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术,靠吃老本,教出来的学生是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的,学生的就业率也不可能高,直接影响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4.3用人单位对就业的需求变化最具发言权。学校应充分听取用人单位就课程建设提出的意见。学校应主动向企业了解相关行业标准、专业岗位的变化信息及需求,指导学校相关专业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或对学校课程调整提出改进意见。

5.中职课程实施中应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5.1师资:专业课教师要想达到对专业教学技能熟练,必须到企业、到生产岗位上去实地工作,到不同的设备上去实地体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程度要到位,这是一般专业理论课教师的“软肋”,黑板上讲知识原理绝对没有问题,但要通过实际操作来说明知识对技能的支撑,对教师来说是最难的。大部分理论教师缺乏动手能力,这里面需要培训机制、新的评价机制跟进,从而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投入。

5.2教学环境条件:首先,要突破传统的以教室为主的常态教学环境,要建立讲练一体化教学场所,要把教室置身于具有“实战”状态的工作环境中去。其次,要实施小班化教学管理,要以小组指导形式来实施教学,教学环境具有讲课、讨论、操作、环境模拟等综合性功能。

5.3评价问题:在日常考核中要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在内容上,打破一张考卷定分数的模式,采用操作、过程口述、书面分析相结合等形式,综合学生知识、技能、态度来评价。在组织形式上,打破集中教室考试模式,采用学生、教师一对一操作,问答等个性化评价方法,在细节上做到一人一评。在专业综合能力考核上,要以职业技能鉴定为标准,严格执行国家标准,确保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标签:;  ;  ;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实施与市场接轨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