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林晶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林晶

福建省晨森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浙江福建323000

摘要:在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作为施工过程中一个重要部分,在整体土木工程建筑中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要保证土木工程施工工作的质量,就需要加强混凝土施工结构,从而保证施工工作满足实际的建设要求。但现阶段,由于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导致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出现裂缝等问题,这对土木工程施工效果的发挥有着很大的阻碍,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施工单位的后续发展。对此,相应的建筑企业以及施工单位必须对影响混凝土结构的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在不断探究的基础上采用相应的技术来规避其影响,进而达到改善混凝土结构的作用,最终推动土木工项目的顺利完成。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1土木工程建筑与混凝土结构施工分析

1.1土木工程概念

土木工程是指,各类工程建筑的总体概括,例如,道路施工工程、桥梁工程、房建工程、地下工程以及供电工程等,属于建筑工程的总称。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则是指,在实际的工程施工过程中应用的各项技术,例如,对材料的检测技术、对工程的勘测技术、施工技术、验收技术以及维修技术等,其技术直接影响土木工程的整体质量。

1.2混凝土结构施工

混凝土是现阶段土木工程施工中最常见的施工材料,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材料,该材料的制作主要是以砂石、水以及水泥按照合理的工序与配比进行混合,并加入适量的添加剂,如,凝胶材料,通过搅拌,形成质量良好的水泥混合物,被人们称为混凝土。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强度,抗压性能良好,并具有良好的耐久性、价格低廉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在土木工程中。具体来说,混凝土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首先,制作过程简单便捷,不需要复杂的制造工艺,原材料价格较低,实用性较强,同时,混凝土成品不易损坏,方便工作人员进行运输,符合当前土木工程建筑行业的需求。其次,混凝土自身的导热性能较差,具有良好的耐热性与不易燃烧的性能,同时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与耐久性,自身的质量受自然环境影响不大。最后,由于混凝土自身的性质影响,在制作前期,可以根据不同的施工要求进行形状塑造,以此来满足不同的土木工程中对混凝土形状的需求,同时,混凝土还可以与钢筋进行结合,形成混凝土钢筋结构,从整体上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

2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剖析

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涉及建筑地质勘探、设计、施工、养护等诸多环节,主要采用砂石、水、胶凝材料等,使不同的施工材料进行混合、胶结,成为水泥质混凝土,表现出良好的耐久性和抗压强度,在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过程中,会受到环境、结构、施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问题:

2.1混凝土施工材料问题

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材料极其关键,如果没有对水泥、泥浆、砂石等材料进行检测和试验,使不合格的工程材料进入到施工现场,则会使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质量下降,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如:钢筋混凝土材料表面存在污染生锈或碰撞移位的现象,就会导致混凝土结构质量下降。

2.2施工操作问题

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操作都是人的行为,如果在混凝土混合、搅拌、运输、浇捣、夯实等环节中出现问题,则都会影响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无可弥补的裂缝。为此,要注重人为施工的规范性作业。

2.3混凝土自身的性能问题

由于混凝土结构会存在自缩现象,即水泥的硬化现象,当混凝土结构中的水分损失过大,则会增加混凝土的脆性,生成混凝土裂缝。同时,在混凝土施工作业的过程中,还会添加高效减水剂,它尽管可以加快混凝土的流动度,然而也不可避免地对水泥的自缩性带来极其显著的改变。另外,混凝土中还会掺入一些硅灰、煤灰等矿物质,它们也会使混凝土出现自缩现象。

2.4温度变化的问题

混凝土在温度变化的条件下会因自身体积变形而产生应力,当其温度应力超出混凝土自身所能承受的抗拉强度时,则会生成较为普遍的收缩裂缝,并以现浇墙板式混凝土结构和现浇框架式混凝土结构为甚。同时,如果混凝土施工中模板构造不够合理、模板拆卸时间不准确,则会使混凝土出现漏水、漏浆的现象,降低混凝土模板的刚度。另外,如果混凝土结构的后期养护不够恰当,则也会生成混凝土裂缝。

3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3.1混凝土的拌制

对于混凝土来说,进行合理的搅拌对其质量影响较大,因此,工作人员应重点注意该环节,以保证其质量符合要求。例如,对于骨料、外加剂、水泥以及相关的掺合料等进行合理的控制,尤其是对其投料的顺序、投料量等,进行合理的规划,保证其质量符合要求。实际的搅拌时间也是影响其质量的重点因素,此时,工作人员应重点注意搅拌的时间与搅拌速度,并对其浇筑时间进行控制,从根本上保证其质量符合标准要求。与此同时,还应对其进行有效的含水率频率检测,尤其是在天气不同的情况下或者环境湿度较大的环境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检测,并结合检测的数据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满足实际的需求。煤灰质量与原材料检测也是重要内容,工作人员应进行合理的配比,以实际的需求为基础,促使其配比最合理,并加入一定量的外加剂,通过均匀的搅拌,保证其质量满足实际的施工要求。

3.2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的运输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由于混凝土本身的特性,在混凝土的运输过程中需要防止混凝土结块,在放置的过程中又会因为混凝土放热而让混凝土内的水分蒸发,导致原料配比不正确,使混凝土变性而无法使用。因此,在混凝土搅拌完毕之后,运输时间务必不能超过2个小时,并用帆布等将搅拌完毕的混凝土遮盖起来以防止水分蒸发。其次,混凝土的搅拌地点应当距离施工地点越近越好,确定车辆的运输路线,并统一运输车辆的型号以方便统计混凝土的数量。

3.3混凝土的浇筑与振捣

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应当首先检查施工设备是否齐全以及施工设备的状况是否完好。对卡具、料斗、输送泵管等部分进行检查,并对浇筑部分的钢筋、预埋件、模板等进行防漏和除锈,并在进行浇筑之前严禁工人改变混凝土的配料和质量,严格按照浇筑的工序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从而防止混凝土开裂和骨料下沉的问题。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需要利用振捣棒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振捣的过程中需要根据钢筋的间隙来选择振捣棒的型号,之后以浇筑顺序为准,将振捣棒进行有序排列,并利用快插慢拔的振捣方式使混凝土达到充分地振捣,同时振捣棒应当不接触任何的模板、钢筋或者预埋件,并对混凝土出现的冷缝进行修正,从而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3.4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浇筑以及振捣完成后,待7天后混凝土凝固,拆除模板并运用塑料薄膜将混凝土包裹严实并根据当前的气温特点进行相应的养护措施。若是气温过低则使用草垫等进行保温;若是温度过高则需要增加洒水的频率以保持混凝土能在一个恒温的环境下稳定发生水化反应。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应当控制在20℃以内,进行一个为期7天的养护之后运用红外线测温器等确认混凝土内部的温度,确认混凝土已经完全凝固之后在表面施用养护液,混凝土强度大于1.2MPa后便可进行下一步的施工工作。

结语

在现阶段的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应明确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重要性,加强对施工要点的管理,从根本上保证建筑施工的整体质量,满足实际的需求。因此,应积极进行技术创新,不断优化技术水平,并解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利用有效的策略解决其不足之处,促使我国土木工程行业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袁利斌.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微[J].门窗,2018(02):76-77.

[2]鲁志伟,韦小丹.混凝土结构施工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水泥,2015(01):345.

[3]王波.探究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15):56-57.

标签:;  ;  ;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林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