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清理喷筒内残余塑胶的喷嘴论文和设计-李超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清理喷筒内残余塑胶的喷嘴,它包括由筒体(1)和底盖(2)组成的喷筒,底盖(2)上开设有螺纹孔C(6),螺纹孔C(6)内设置有出料管(7),出料管(7)的外壁上且沿其轴向开设有外螺纹(8),出料管(7)的外螺纹(8)与螺纹孔C(6)螺纹连接,出料管(7)的下端部延伸于底盖(2)下方,出料管(7)的上端部延伸于筒体(1)内,且延伸端的外柱面上焊接有多个刮刀片(9),刮刀片(9)的外边缘相接触,刮刀片(9)的下表面与底盖(2)的顶表面接触。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紧凑、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实现在线清理喷筒体内壁上的残余塑胶、操作简单。

主设计要求

1.一种便于清理喷筒内残余塑胶的喷嘴,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由筒体(1)和底盖(2)组成的喷筒,所述筒体(1)的顶部封闭,筒体(1)顶部固定安装有垂向设置的油缸(3),油缸(3)贯穿筒体(1)顶部且延伸于筒体(1)内,油缸(3)活塞杆的作用端上设置有位于筒体(1)内的活塞(4),筒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料口(5),进料口(5)位于活塞(4)下方,所述筒体(1)的底部为开口,筒体(1)的底部设置有底盖(2),底盖(2)上开设有螺纹孔C(6),螺纹孔C(6)内设置有出料管(7),出料管(7)的外壁上且沿其轴向开设有外螺纹(8),出料管(7)的外螺纹(8)与螺纹孔C(6)螺纹连接,出料管(7)的下端部延伸于底盖(2)下方,出料管(7)的上端部延伸于筒体(1)内,且延伸端的外柱面上焊接有多个刮刀片(9),刮刀片(9)的外边缘相接触,刮刀片(9)的下表面与底盖(2)的顶表面接触。

设计方案

1.一种便于清理喷筒内残余塑胶的喷嘴,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由筒体(1)和底盖(2)组成的喷筒,所述筒体(1)的顶部封闭,筒体(1)顶部固定安装有垂向设置的油缸(3),油缸(3)贯穿筒体(1)顶部且延伸于筒体(1)内,油缸(3)活塞杆的作用端上设置有位于筒体(1)内的活塞(4),筒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料口(5),进料口(5)位于活塞(4)下方,所述筒体(1)的底部为开口,筒体(1)的底部设置有底盖(2),底盖(2)上开设有螺纹孔C(6),螺纹孔C(6)内设置有出料管(7),出料管(7)的外壁上且沿其轴向开设有外螺纹(8),出料管(7)的外螺纹(8)与螺纹孔C(6)螺纹连接,出料管(7)的下端部延伸于底盖(2)下方,出料管(7)的上端部延伸于筒体(1)内,且延伸端的外柱面上焊接有多个刮刀片(9),刮刀片(9)的外边缘相接触,刮刀片(9)的下表面与底盖(2)的顶表面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清理喷筒内残余塑胶的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垂向设置,所述筒体(1)与出料管(7)同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清理喷筒内残余塑胶的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刮刀片(9)为扇形结构,刮刀片(9)的外边缘与筒体(1)内壁相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清理喷筒内残余塑胶的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外壁上焊接有多个支撑于地面上的支撑腿(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清理喷筒内残余塑胶的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3)活塞杆的底部开设有螺纹孔A(11),所述活塞(4)内开设有通孔A(12),活塞(4)与活塞杆之间设置有螺钉A(13),螺钉A(13)贯穿通孔A(12)且与螺纹孔A(11)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清理喷筒内残余塑胶的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底部开设有多个螺纹孔B(14),所述底盖(2)上开设有多个与螺纹孔B(14)相对应的通孔B(15),筒体(1)与底盖(2)之间设置有螺钉B(16),螺钉B(16)贯穿通孔B(15)且与螺纹孔B(14)螺纹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理喷嘴机构中喷嘴结构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便于清理喷筒内残余塑胶的喷嘴。

背景技术

塑胶注塑机又名注射成型机或注射机,是将热塑性塑胶注入或注射到注塑模具的注塑腔内,利用注塑模具内注塑腔的不同形状成型成不同形状塑胶制品的设备。注塑机包括上料装置、加热装置、塑胶熔炉和喷嘴机构,上料装置位于塑胶熔炉的上方,上料装置用于将塑胶或塑料投放到塑胶熔炉内,塑胶熔炉内设置有用于加热塑胶或塑料的加热装置,喷嘴机构的入口与塑胶熔炉的排料口连通,其中喷嘴机构包括喷筒、设置于喷筒上的喷嘴、设置于喷筒内用于给热塑性塑胶施加压力的活塞。注塑机工作时,工人先将喷嘴机构的喷嘴伸入到注塑腔内,随后向熔炉内投入一定量的塑料,加热装置将熔炉内的塑料加热以得到热塑性塑胶,加热后的热塑性塑胶自流流入到喷嘴机构的喷筒内,然后操作活塞沿喷筒轴向运动,活塞将热塑性塑胶朝喷嘴方向施压,加压后的热塑性塑胶经喷嘴射入到注塑腔,最终完成了注塑。

现有的喷嘴的结构如图1所示,它包括喷筒17和设置于喷筒17左端部的端盖18,端盖18上设置有油缸3,油缸3贯穿端盖18且伸入于喷筒17内,活塞杆上焊接有位于喷筒17内的活塞4,喷筒17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5,喷筒17的右端部设置有喷嘴19,进料口5位于活塞4的右侧。工作时,工人将喷嘴19对准注塑模具的注塑口,再将热塑性塑胶经进料口5加入到喷筒17内,当加入到一定量后,工人向油缸3的无杆腔中通入液压油,油缸3的活塞杆向右伸出并带动活塞4向右运动,活塞4给加入的热塑性塑胶加压,被加压的热塑性塑胶顺次经喷嘴19、注塑模具的注塑口注射到注塑腔内,从而实现了注塑操作。当注塑完成后,工人们经常发现喷筒17的内壁上附着有大量固化的塑胶,造成喷筒17长期使用后喷筒17空间变小,最终喷筒17被堵塞,影响后期的注塑,其堵塞的主要原因是热塑性塑胶流动性差,停机后塑胶固化在喷筒17内壁上。由于喷筒的端部为与油缸相连接的端盖,因此需要拆卸掉油缸3、端盖18和活塞4后才能去清理固化的塑胶,清理清理时用钢刷反复刮喷筒17内壁,以将残余塑胶刮下,清理后还需要重新安装上端盖、油缸和活塞,且为人工刮塑胶,这无疑是增加了工人的工作量,同时降低了清理效率。因此亟需一种无需拆卸掉端盖和油缸的喷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实现在线清理喷筒体内壁上的残余塑胶、操作简单的便于清理喷筒内残余塑胶的喷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便于清理喷筒内残余塑胶的喷嘴,它包括由筒体和底盖组成的喷筒,所述筒体的顶部封闭,筒体顶部固定安装有垂向设置的油缸,油缸贯穿筒体顶部且延伸于筒体内,油缸活塞杆的作用端上设置有位于筒体内的活塞,筒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料口,进料口位于活塞下方,所述筒体的底部为开口,筒体的底部设置有底盖,底盖上开设有螺纹孔C,螺纹孔C内设置有出料管,出料管的外壁上且沿其轴向开设有外螺纹,出料管的外螺纹与螺纹孔C螺纹连接,出料管的下端部延伸于底盖下方,出料管的上端部延伸于筒体内,且延伸端的外柱面上焊接有多个刮刀片,刮刀片的外边缘相接触,刮刀片的下表面与底盖的顶表面接触。

所述筒体垂向设置,所述筒体与出料管同轴设置。

所述筒体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刮刀片为扇形结构,刮刀片的外边缘与筒体内壁相切。

所述筒体的外壁上焊接有多个支撑于地面上的支撑腿。

所述油缸活塞杆的底部开设有螺纹孔A,所述活塞内开设有通孔A,活塞与活塞杆之间设置有螺钉A,螺钉A贯穿通孔A且与螺纹孔A螺纹连接。

所述筒体的底部开设有多个螺纹孔B,所述底盖上开设有多个与螺纹孔B相对应的通孔B,筒体与底盖之间设置有螺钉B,螺钉B贯穿通孔B且与螺纹孔B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实现在线清理喷筒体内壁上的残余塑胶、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 为现有喷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 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 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示意图;

图中,1-筒体,2-底盖,3-油缸,4-活塞,5-进料口,6-螺纹孔C,7-出料管,8-外螺纹,9-刮刀片,10-支撑腿,11-螺纹孔A,12-通孔A,13-螺钉A,14-螺纹孔B,15-通孔B,16-螺钉B,17-喷筒,18-端盖,19-喷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2~3所示,一种便于清理喷筒内残余塑胶的喷嘴,它包括由筒体1和底盖2组成的喷筒,所述筒体1的顶部封闭,筒体1顶部固定安装有垂向设置的油缸3,油缸3贯穿筒体1顶部且延伸于筒体1内,油缸3活塞杆的作用端上设置有位于筒体1内的活塞4,筒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料口5,进料口5位于活塞4下方,所述筒体1的底部为开口,筒体1的底部设置有底盖2,底盖2上开设有螺纹孔C6,螺纹孔C6内设置有出料管7,出料管7的外壁上且沿其轴向开设有外螺纹8,出料管7的外螺纹8与螺纹孔C6螺纹连接,出料管7的下端部延伸于底盖2下方,出料管7的上端部延伸于筒体1内,且延伸端的外柱面上焊接有多个刮刀片9,刮刀片9的外边缘相接触,刮刀片9的下表面与底盖2的顶表面接触。

如图2~3所示,所述筒体1垂向设置,所述筒体1与出料管7同轴设置。所述筒体1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刮刀片9为扇形结构,刮刀片9的外边缘与筒体1内壁相切。所述筒体1的外壁上焊接有多个支撑于地面上的支撑腿10。

如图2所示,所述油缸3活塞杆的底部开设有螺纹孔A11,所述活塞4内开设有通孔A12,活塞4与活塞杆之间设置有螺钉A13,螺钉A13贯穿通孔A12且与螺纹孔A11螺纹连接,所述筒体1的底部开设有多个螺纹孔B14,所述底盖2上开设有多个与螺纹孔B14相对应的通孔B15,筒体1与底盖2之间设置有螺钉B16,螺钉B16贯穿通孔B15且与螺纹孔B14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工人先将出料管7对准注塑模具的注塑口,再将热塑性塑胶经进料口5加入到筒体1内,当加入到一定量后,工人向油缸3的无杆腔中通入液压油,油缸3的活塞杆向下伸出并带动活塞4向下运动,活塞4给加入的热塑性塑胶加压,被加压的热塑性塑胶顺次经出料管7、注塑模具的注塑口注射到注塑腔内,从而实现了注塑操作。当注塑一段时间后,工人向油缸3的有杆腔中通入液压油,活塞杆缩回并带动活塞4复位,以为下次注塑做准备。

当该喷嘴长期使用后,喷筒的筒体1的内壁上紧紧附着有大量固化后的残余塑胶,为了清理这些残余塑胶,工人只需旋转出料管7,使出料管7在螺纹孔C6内向上旋进,进而带动刮刀片9向上旋进如图4所示,由于刮刀片9的外壁与筒体1的内壁接触,因此在旋进过程中,刮刀片9的外边缘将固化于筒体1内壁上的残余塑胶铲下,即将筒体1内壁上位于底盖2和活塞4之间区域内的残余塑胶铲下。因此,该装置相比传统的喷嘴,无需拆卸掉油缸、端盖和活塞后再进行清理,该装置实现了在线清理喷筒筒体内壁上的残余塑胶,没有繁琐的工序,极大的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还提高了清理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设计图

一种便于清理喷筒内残余塑胶的喷嘴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1744472.2

申请日:2019-10-1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0(成都)

授权编号:CN209832414U

授权时间:20191224

主分类号:B29C45/17

专利分类号:B29C45/17;B29C45/53;B29C45/20

范畴分类:17J;

申请人:成都恒贯塑胶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成都恒贯塑胶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龙泉驿区)车城东五路88号2号厂房1楼1号

发明人:李超;陈俊廷;张琴;袁小兴;李双

第一发明人:李超

当前权利人:成都恒贯塑胶有限公司

代理人:詹权松

代理机构:51218

代理机构编号: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一种便于清理喷筒内残余塑胶的喷嘴论文和设计-李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