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例患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护理体会

60例患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护理体会

(湖北省公安县中医院湖北荆州434300)

【摘要】总结了6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手法复位和手术治疗后的早期护理,包括术后仔细观察患肢,及时发现前臂缺血的早期症状;患儿的心理护理、患肢的护理、功能锻炼及健康教育。认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止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9-0271-02

肱骨髁上骨折是发生在肱骨干与肱骨髁交界处的骨折,多见于5~12岁儿童,占小儿肘部骨折的30%~40%[1]。由于肱动脉挫伤或压迫后发生血管痉挛,常发生血管神经损伤和前臂高度肿胀,早期处理不当可致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导致缺血性肌挛缩,如不及早处理,容易引起缺血性肌挛缩导致爪形手畸形,严重影响患肢功能,造成患儿终身残疾。现将2012—2014年52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历60例,男41例,女19例;年龄5~13岁。屈曲型骨折14例,伸直型骨折42例;手法复位25例,手术治疗35例。

1.2结果

本组中60例患儿,伤后3个月返院复查,患肢功能恢复良好。2例患儿骨折后超过24h入院,虽经手术治疗,伤后3个月返院复查,患肢骨折部位愈合良好,出现手臂缺血性肌挛缩爪形手畸形,功能障碍。2例失访。

2.护理

2.1前臂缺血的临床观察

前臂缺血的早期症状有:患肢剧烈疼痛,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手部皮肤苍白发凉;末梢循环不良;被动伸直手指时引起前臂剧烈疼痛[2]。皮肤、神经干与肌肉对缺血的耐受性不同,肌肉耐受缺血的时间最短,大约完全缺血4h即可发生坏死,虽血运复通,肌肉不能恢复,肌肉中心坏死严重,周围靠肌膜部可有肌细胞存活。神经干对缺血的耐受性虽较肌肉长,但敏感,前臂缺血30min,即可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缺血12~24h,可永久性神经功能丧失;缺血6h,血运复通后,神经干不完全坏死功能部分回逆[3]。笔者认为早期发现前臂缺血的症状,积极妥善处理,是防止本症状进一步发展导致爪形手的关键。

1.1.1疼痛是前臂缺血的最早表现,也是患儿的一个重要主诉。对手法复位或手术治疗的患儿要认真听取其对患肢疼痛的描述。若表现为不能耐受的持续性疼痛,且被动伸直手指时前臂疼痛加剧,要高度怀疑本症状的发生。本组出现前臂剧痛14例。

1.1.2血液循环障碍血液循环障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患肢手指苍白发凉、桡动脉搏动消失,考虑为肱动脉受损供血障碍。发现此种情况要立即通知医生,尽早手术探查。本组患儿3例入院时已出现肱动脉受损供血障碍。另一种是由于骨折后软组织损伤严重、术后石膏绷带固定太紧,压迫患肢造成前臂肿胀,桡动脉搏动减弱;手指呈屈曲状态,被动伸直手指疼痛加剧,此时若不及时处理,则逐渐加重,皮肤光亮菲薄出现张力性水疱,要立即解除压迫。临床上这种情况多见,本组有18例出现这种现象。

1.1.3感觉异常由于疼痛的掩盖,患儿常不能及时自诉感觉异常。应立即检查患肢感觉是否存在,与健肢相比,患肢是否有麻木,感觉减退、消失或异常敏感不能碰触的现象。

1.1.4功能障碍由于创伤严重、肌肉损伤肿胀或神经功能受损,手指主动活动功能丧失或障碍。

2.2患肢的护理

无论是手法复位外固定或切开复位内固定,早期要认真听取患儿的主诉,仔细观察患肢皮肤情况,分析患肢疼痛的原因。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措施。本组病例有2例行手法复位术石膏托固定的患儿,术后诉患肢疼痛加重,观察发现患肢末梢苍白发凉,桡动脉搏动减弱。立即通知医生,急诊行手术探查,解除对血管的压迫,恢复血液供应,未造成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现象。本组病例8例行手术治疗石膏托固定的患儿,术后4h内出现前臂缺血的早期症状。本护理组及时与医生沟通,根据症状轻重采取两种方法:症状较轻的立即采用双套结悬吊抬高法:即用一根绷带打双套结拴在患肢手腕部,将绷带取合适长度挂在输液架上,使上臂与身体接近于垂直的角度。症状较重的采取松懈包扎患肢的绷带,是患肢暴露在凉爽的空气中数分钟,然后重新包扎固定,用软枕头垫高患肢使之高于心脏水平,严重的采用双套结悬吊抬高法。必要时根据医嘱快速静脉注射甘露醇脱水剂,减轻患肢肿胀。

2.3心理护理

肱骨髁上骨折多见于5~12岁儿童,有的患儿哭闹不止,耐心向患儿家属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紧张、焦虑情绪,引导患儿描述自己的感觉,鼓励患儿积极配合治疗。

2.4功能锻炼

术后第1天开始教患儿练习握拳、伸指、腕关节屈伸、肩关节内收、外展活动,指导他们循序渐进地练习。每天评估患儿锻炼的方法是否正确,向患儿说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2.5健康教育

行手法复位外固定的患儿,带石膏托回家休息,向患儿和家属详细说明有关石膏的护理知识,保持石膏清洁、干燥;观察手指末梢血液循环、温度、甲床颜色是否红润;睡觉时患肢垫软枕抬高,高于心脏水平;起床活动时用三角巾悬吊患肢抬高;每天练习握拳、伸指,腕关节屈、伸,肩关节内收、外展,防止关节僵硬畸形。如果出现肢体肿胀、疼痛明显加重、骨折远端肢体感觉麻木、肢端发凉、颜色苍白等,应立即返回医院复查。

3.小结

肱骨髁上骨折易造成神经血管损伤,加上损伤后的组织反应,局部肿胀严重,均会影响肢体远端血液循环。因病程发展迅速,如不及时发现处理,可导致缺血性肌挛缩,形成爪型手畸形。早期对患肢的观察护理非常重要,发现前臂缺血的早期症状,严格掌握治疗时机和正确的治疗措施,可有效防止或延缓并发症发生,减少致残程度[4]。通过对本组6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早期临床观察与护理,总结护理体会:患儿入院时仔细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皮肤颜色、肿胀程度;手法复位外固定或切开复位内固定6h内,仔细观察桡动脉的搏动、手指的颜色、温度;认真听取患儿的主诉;被动伸指试验;评估患儿的疼痛;及时与医生沟通,采取正确的治疗护理措施,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54.

[2]吕学正.外科护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3:390.

[3]胥少丁,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320.

[4]杨基华,徐海艳.骨筋膜室综合症德早期发现及护理[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3,5:52-53.

标签:;  ;  ;  

60例患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护理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