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酸液循环利用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和第一过滤机构,所述装置本体内部一侧通过滑条滑动连接有第一过滤机构,且第一过滤机构一端焊接有把手。本实用新型中,该装置内部设有第一过滤机构和第二过滤机构,第一过滤机构和第二过滤机构整体均为抽屉状结构,且与装置内侧的滑条滑动连接,过滤机构由把手、过滤板、镂空网、凸条和密封条构成,当酸液流入过滤机构内时,第一过滤机构顶面放置的布质过滤板能够将酸液内的铅过滤在表面,酸液通过底部焊接的镂空网流向下方的第二过滤机构,进行二次过滤,能够最大化过滤出酸液中的固体铅,然后通过手动抽出过滤机构,便于回收再次利用,提高铅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主设计要求
1.酸液循环利用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和第一过滤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内部一侧通过滑条滑动连接有第一过滤机构(3),且第一过滤机构(3)一端焊接有把手(11),所述第一过滤机构(3)与装置本体(1)贴合位置粘接有密封条(12),所述第一过滤机构(3)内侧边沿放置有过滤板(13),且过滤板(13)下方位于第一过滤机构(3)底部焊接有镂空网(15),所述第一过滤机构(3)下方位于装置本体(1)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过滤机构(4),且第二过滤机构(4)一端通过凸条(14)连接有酸液池(10)。
设计方案
1.酸液循环利用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和第一过滤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内部一侧通过滑条滑动连接有第一过滤机构(3),且第一过滤机构(3)一端焊接有把手(11),所述第一过滤机构(3)与装置本体(1)贴合位置粘接有密封条(12),所述第一过滤机构(3)内侧边沿放置有过滤板(13),且过滤板(13)下方位于第一过滤机构(3)底部焊接有镂空网(15),所述第一过滤机构(3)下方位于装置本体(1)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过滤机构(4),且第二过滤机构(4)一端通过凸条(14)连接有酸液池(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酸液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内部顶端通过套环套接有水管(5),且水管(5)下部表面焊接有淋酸管(6),所述淋酸管(6)下部表面均匀开设有多个淋酸孔,所述淋酸管(6)下方位于装置本体(1)内部焊接有镂空板(2),且镂空板(2)表面安装有输送带(7),所述输送带(7)下方位于装置本体(1)内部一侧底端设有酸液池(10),且酸液池(10)内部安装有PH计(8),所述酸液池(10)内部一侧连通有水管(5),且水管(5)表面位于装置本体(1)外部一侧安装有水泵(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酸液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机构(3)和第二过滤机构(4)外形均为抽屉状结构,且均通过端部的凸条(14)与酸液池(10)外表面插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酸液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7)上方位于水管表面均匀焊接有多个圆筒结构的淋酸管(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酸液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板(13)边缘环绕设有边框,且边框内侧卡接有布质滤网。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酸液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板(2)两端位于装置本体(1)表面对称开设有矩形开口。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酸液循环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铅酸电池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电池系统。铅蓄电池的优点是放电时电动势较稳定,缺点是比能量小,对环境腐蚀性强。铅蓄电池的工作电压平稳、使用温度及使用电流范围宽、能充放电数百个循环、贮存性能好、造价较低,因而应用广泛。
铅蓄电池生产过程中,会在蓄电池极板极栅上涂上适量的铅膏,然后将涂有铅膏的极板板栅传送到淋酸架上淋酸,酸液中的硫酸与极板表面的铅膏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酸铅保护膜,从而防止板栅在后续干燥和固化等工序中产生裂纹,同时避免极板间相互粘连,使用后的酸液往往就流入废液池处理掉,这样不仅对环境影响较大,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蓄电池的成本,而且也浪费了大量的铅和酸液。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酸液循环利用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酸液循环利用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和第一过滤机构,所述装置本体内部一侧通过滑条滑动连接有第一过滤机构,且第一过滤机构一端焊接有把手,所述第一过滤机构与装置本体贴合位置粘接有密封条,所述第一过滤机构内侧边沿放置有过滤板,且过滤板下方位于第一过滤机构底部焊接有镂空网,所述第一过滤机构下方位于装置本体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过滤机构,且第二过滤机构一端通过凸条连接有酸液池。
优选的,所述装置本体内部顶端通过套环套接有水管,且水管下部表面焊接有淋酸管,所述淋酸管下部表面均匀开设有多个淋酸孔,所述淋酸管下方位于装置本体内部焊接有镂空板,且镂空板表面安装有输送带,所述输送带下方位于装置本体内部一侧底端设有酸液池,且酸液池内部安装有PH计,所述酸液池内部一侧连通有水管,且水管表面位于装置本体外部一侧安装有水泵。
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机构和第二过滤机构外形均为抽屉状结构,且均通过端部的凸条与酸液池外表面插接。
优选的,所述输送带上方位于水管表面均匀焊接有多个圆筒结构的淋酸管。
优选的,所述过滤板边缘环绕设有边框,且边框内侧卡接有布质滤网。
优选的,所述镂空板两端位于装置本体表面对称开设有矩形开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该装置内部设有第一过滤机构和第二过滤机构,第一过滤机构和第二过滤机构整体均为抽屉状结构,且与装置内侧的滑条滑动连接,过滤机构由把手、过滤板、镂空网、凸条和密封条构成,当酸液流入过滤机构内时,第一过滤机构顶面放置的布质过滤板能够将酸液内的铅过滤在表面,酸液通过底部焊接的镂空网流向下方的第二过滤机构,进行二次过滤,能够最大化过滤出酸液中的固体铅,然后通过手动抽出过滤机构,便于回收再次利用,提高铅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2、本实用新型中,该装置本体内部顶端安装有水管,水管一侧延伸至外侧与水泵连接,且水管端部与装置本体内部的酸液池连通,同时水管一侧表面等距焊接有多个淋酸管,能够将酸液均匀淋在下方输送带的蓄电池极板板栅上,使用后的酸液通过输送带底部焊接的镂空板流入过滤机构,然后回流至酸液池内,便于再次利用,且酸液池内安装有PH计,能够实时监测当前酸液池PH值,为人作人员添加酸液以及调和合适的PH值提供方便,避免了废酸液处理操作,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酸液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酸液循环利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酸液循环利用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酸液循环利用装置的第一过滤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装置本体、2-镂空板、3-第一过滤机构、4-第二过滤机构、5-水管、6-淋酸管、7-输送带、8-PH计、9-水泵、10-酸液池、11-把手、12-密封条、13-过滤板、14-凸条、15-镂空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图2和图3所示,酸液循环利用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和第一过滤机构3,装置本体1内部一侧通过滑条滑动连接有第一过滤机构3,且第一过滤机构3一端焊接有把手11,第一过滤机构3与装置本体1贴合位置粘接有密封条12,第一过滤机构3内侧边沿放置有过滤板13,且过滤板13下方位于第一过滤机构3底部焊接有镂空网15,第一过滤机构3下方位于装置本体1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过滤机构4,且第二过滤机构4一端通过凸条14连接有酸液池10。
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装置本体1内部顶端通过套环套接有水管5,且水管5下部表面焊接有淋酸管6,淋酸管6下部表面均匀开设有多个淋酸孔,淋酸管6下方位于装置本体1内部焊接有镂空板2,且镂空板2表面安装有输送带7,输送带7下方位于装置本体1内部一侧底端设有酸液池10,且酸液池10内部安装有PH计8,酸液池10内部一侧连通有水管5,且水管5表面位于装置本体1外部一侧安装有水泵9。
请参照图1和图3所示,第一过滤机构3和第二过滤机构4外形均为抽屉状结构,且均通过端部的凸条14与酸液池10外表面插接,使得酸液能够流入过滤机构内,输送带7上方位于水管表面均匀焊接有多个圆筒结构的淋酸管6,能够使得酸液淋散的更加均匀,过滤板13边缘环绕设有边框,且边框内侧卡接有布质滤网,能够将酸液中的固体铅滞留在表面,便于回收利用,镂空板2两端位于装置本体1表面对称开设有矩形开口,便于输送带7传输待淋酸零件。
本技术方案中PH计8的型号为MP512-01,水泵9的型号为KD\/F4012。
工作原理:使用时,该装置本体1内部顶端安装有水管5,水管5一侧延伸至外侧与KD\/F4012水泵9连接,且水管5端部与装置本体1内部的酸液池10连通,同时水管5一侧表面等距焊接有多个淋酸管6,能够将酸液均匀淋在下方输送带的蓄电池极板板栅上,使用后的酸液通过输送带7底部焊接的镂空板2流入过滤机构,该装置内部设有第一过滤机构3和第二过滤机构4,第一过滤机构3和第二过滤机构4整体均为抽屉状结构,且与装置内侧的滑条滑动连接,过滤机构由把手11、过滤板13、镂空网15、凸条14和密封条12构成,当酸液流入过滤机构内时,第一过滤机构3顶面放置的布质过滤板13能够将酸液内的铅过滤在表面,酸液通过底部焊接的镂空网15流向下方的第二过滤机构4,进行二次过滤,能够最大化过滤出酸液中的固体铅,然后通过手动抽出过滤机构,便于回收再次利用,提高铅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然后酸液回流至酸液池10内,便于再次利用,且酸液池10内安装有(MP512-01)PH计8,能够实时监测当前酸液池PH值,为人作人员添加酸液以及调和合适的PH值提供方便,避免了废酸液处理操作,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酸液的利用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86808.4
申请日:2019-01-1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3(武汉)
授权编号:CN209357830U
授权时间:20190906
主分类号:H01M 4/20
专利分类号:H01M4/20;B01D29/01;B01D29/58
范畴分类:38G;
申请人:武汉东湖星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武汉东湖星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石牌岭东二路5号
发明人:任明伟;夏军;张莉
第一发明人:任明伟
当前权利人:武汉东湖星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沈莉
代理机构:42230
代理机构编号:湖北竟弘律师事务所
优先权:CN2018218291378
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