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缩短论文_吕丽星,孙继敏,张志亮,贾莹莹,田晟辰

导读:本文包含了地壳缩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地壳,褶皱,库车,断层,青藏高原,盆地,速率。

地壳缩短论文文献综述

吕丽星,孙继敏,张志亮,贾莹莹,田晟辰[1](2018)在《拜城-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新生代构造演化与地壳缩短速率空间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天山是的远离板块边界的陆内造山带,新生代期间以强烈的挤压缩短为特征,两侧发育典型的前陆褶皱冲断带。研究天山两侧前陆褶皱冲断带的构造演化是揭示天山地区新生代陆内变形过程的重要途径。位于南天山与塔里木盆地交接部位的拜城-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西起阿克苏,东至库尔勒,由五个次级构造单元组成:北部单斜带、克拉苏-依奇克里克构造带、拜城-阳霞凹陷、秋里塔格构造带(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八)——专题16:青藏高原隆升与风化剥蚀和气候变化、专题17:新构造、地表过程与地质灾害机理》期刊2018-10-21)

张玲[2](2017)在《天山南麓库车褶皱带晚第四纪地壳缩短及变形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受到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远程作用的影响,天山自早—中中新世开始重新活动并快速隆升。现代GPS数据显示,横跨天山~80°E以西的地壳缩短速率为10~13 mm/a,至东部降低为2~5 mm/a。天山西部的地壳缩短速率是印度—欧亚板块汇聚速率45 mm/a的1/4。由于经历了强烈的构造变形,天山成为了探索陆—陆碰撞造山机制和演化历史的天然实验室。仪器和历史记录的综合地震资料显示,天山地区的活动变形主要集中在其南北两侧山麓地(本文来源于《国际地震动态》期刊2017年10期)

黄伟亮[3](2016)在《天山内部焉耆盆地中晚第四纪地壳缩短速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板内造山带变形过程和构造演化的研究是当今地球科学领域的前沿课题。横跨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和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的天山,是目前全球最为活跃的板内造山带之一,这使其成为现今研究板内造山带变形过程的天然实验室。天山山体由多条东西走向的山脉组成,分割开了北部的哈萨克斯坦地块和准噶尔盆地以及南部的塔里木盆地,同时在山体内部还散布着多个大小不一的山间盆地(如:伊塞克盆地、伊犁盆地、尤鲁都斯盆地、(本文来源于《国际地震动态》期刊2016年06期)

吴国栋,吴传勇,沈军,戴训也,陈建波[4](2016)在《博格达北麓晚第四纪地壳缩短速率》一文中研究指出博格达推覆构造,由南向北发育3~4排活动断裂,活动性逐渐向北迁移,最新活动主要集中在前缘的阜康断裂及北叁台断裂上。阜康断裂上盘在二工河一带为单斜岩层,具有断弯褶皱的特征,通过测量阶地拔河高度、阶地基座岩层的产状以及阶地年代数据,应用断弯褶皱变形的关系式得到了断层沿断层面滑动速率为0.8 mm/a;北叁台断裂发育在断层扩展褶皱北叁台背斜北翼,利用阶地剩余面积及褶皱滑脱面埋深,计算得到北叁台背斜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缩短速率在0.5~0.9mm/a之间。综合得到博格达北麓晚第四纪地壳缩短速率为1.3~1.7 mm/a,考虑到埋藏地貌面的变形量,估计博格达北麓晚第四纪以来南北向总的地壳缩短速率在1.5~2.0 mm/a之间。(本文来源于《内陆地震》期刊2016年02期)

张玲[5](2016)在《天山南麓库车褶皱带晚第四纪地壳缩短及变形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受到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远程作用的影响,天山自早-中中新世开始重新活动并快速隆升。现代GPS数据显示横跨天山~80°E以西的地壳缩短速率为10-13mm/a,至东部降低为2-5mm/a。天山西部的地壳缩短速率是印度—欧亚板块汇聚速率45mm/a的四分之一。由于经历了强烈的构造变形,天山成为了探索陆—陆碰撞造山机制和演化历史的天然实验室。仪器和历史记录的综合地震资料显示天山地区的活动变形主要集中在其南北两侧山麓地带。然而,地质时间尺度的天山山前地壳缩短速率由于欠佳的年代学约束而存在很多争议。同时,虽然由GPS所计算的现代缩短速率十分准确,但因为两方面原因而不能简单地用来理解造山过程。一方面,GPS速率仅代表十分狭窄时间窗内的缩短速率,因而必然会受到主要毗邻断层之上幕式滑动事件相伴的弹性应变释放的显着影响;另一方面,造山过程本质上是非弹性的,但由GPS导出的应变既包含非弹性部分又包含弹性部分。因此,我们仍需要计算一个准确的、长期的,并且独立于大地变形速率的汇聚缩短速率。天山南缘的山麓地带是典型的前陆褶皱逆冲带,也是塔里木盆地的最北缘,在新近纪和第四纪持续沉降,同时也记录了这一时期天山和塔里木盆地之间的相互作用。本文的研究区位于南天山山前的库车盆地。堆积于库车盆地内部的巨厚新生代沉积物已遭受了强烈变形从而形成了一个复杂逆断裂褶皱带,也就是我们称之为的库车逆断裂褶皱带。在广泛观察的基础上,我们通常认为库车逆冲推覆前缘是通过薄皮式逆断裂褶皱带向盆地方向迁移的。我们在野外实际观察中发现库车盆地内亚肯背斜带、秋里塔格背斜带和喀桑托开背斜带在晚第四纪均是活动的。随着库车盆地内部石油勘探的不断深入,其深部构造信息不断被揭露,尤其是其深部的隐伏断层。库车逆断裂褶皱带下部存在一个低角度的主滑脱逆冲断层,其上存在大量复合及对冲断层。这些断层有些是活动的,并且吸纳了天山—塔里木盆地边缘现今的地壳缩短;另外一些则是不活动断层。目前仅仅凭借地震反射剖面,我们很难判断这些断层的活动性。通过利用二维简单断层位错模型拟合晚第四纪地表变形速率来确定深部断层活动性及滑脱面上的滑动速率分布。其中,晚第四纪地表变形数据基于构造地貌制图和宇宙成因核素10Be测年。本文所取得的结论总结如下:(1)在库车逆断裂褶皱带中,地表变形通过对已变形的地貌面进行绝对定年来定量化。在地表没有风化侵蚀的前提假设下,我们得到所有被测地貌面的最小暴露年龄。所有年龄结果分布在3个区间内,分别为:125.4~140ka、43.9~79.9ka和18.9~26.2ka。我们将其与晚第四纪温度曲线进行对比,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年龄结果都有幕式气候波动相对应。同时,我们不能忽略区域构造作用的影响,它在地貌面保留上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2)通过一步一步不断推进的模拟显示,在一阶近似中,在前陆沉积楔中的变形总体上来说是因为主滑脱层上向上不断减小滑动速率产生的,并且促进了老断层的重新活动。亚肯背斜仅是由低角度滑脱断层的终端效应产生的,它的变形幅度与断层前沿的滑动速率呈正比。滑脱面向下伸展段几乎并不对亚肯背斜地表变形产生任何影响。与之毗邻的秋里塔格背斜是由位于主滑脱面上的断坡和向上减小的滑动速率共同作用产生的。在深入天山内部的滑脱面北端的断坪—断坡—断坪构造造成了喀桑托开背斜带内的构造隆升和轻微掀斜。模拟曲线还显示更北地区的靠近天山山前和天山内部几乎没有地壳隆升。但是这个观点仍需要更多的地质证据加以约束。(3)不断推进的反演模拟同时给出了晚第四纪横跨天山的地壳缩短速率。通过与秋里塔格背斜T2和T1,3地貌面变形拟合所计算的缩短速率分别为11.54~12.96mm/a和10.92~12.11mm/a。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基于地表零侵蚀假设所计算的地貌面年龄为最小暴露年龄,计算所得的均为最大地壳缩短速率。(4)研究区内大部分晚第四纪地表变形均是由深部隐伏滑脱断层产生的。但是,之前的研究成果报道在秋里塔格背斜带和喀桑托开背斜带南北翼发育大量断续、短迹线的活动断层断错了晚第四纪地貌面。我们认为这些地表断层都是主滑脱断层的次级断层。(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期刊2016-06-01)

肖捷,熊林,何建坤[6](2015)在《天山北麓地壳缩短速率与地表沉积-剥蚀作用关系的二维有限元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天山山脉位于中国西部,南北两侧分别与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相邻.在天山山脉北麓,由于持续的冲断和褶皱作用,形成了一系列走向东西近平行排列的活动背斜构造.地质观测表明,这些背斜在平均到大致1 Ma时间上的水平缩短速率在2.1~5.5mm/a,但平均到大致(10±2)ka以来的水平缩短速率仅为(1.25±0.5)mm/a.在时间上,发生天山山脉北麓冲断-褶皱速率下降与末次冰期以来大量冰消融的时间基本一致.为了探讨这些活动背斜在不同时间窗口内水平缩短速率变化的机制,本文建立了一个二维粘-弹-塑性有限元模型.模型考虑了天山山脉水平挤压和地表沉积-剥蚀相互耦合作用.模拟结果显示,在恒定的水平推挤速度下,当地表沉积-剥蚀作用相对较弱时,天山山脉地壳的缩短主要被其北麓的断层相关褶皱吸收,其缩短速率与平均到大致1 Ma时间尺度上这些背斜的水平缩短速率基本一致;然而,随着地表沉积-剥蚀作用不断加强,仍然在相同的水平速率推挤下,天山山脉地壳的缩短却不断向山体内部转移,导致天山北麓的断层相关褶皱水平缩短速率减小,并与平均到大致(10±2)ka以来的水平缩短速率相近.这表明在大陆内部活动构造带,地表的沉积-剥蚀作用对应变在不同构造带的调配起着重要的动力学作用.就天山山脉而言,如果业已存在的天山腹地及其前陆变形带在末次冰消期的气候变化可以用地表沉积-剥蚀作用的强化来代表,那么在平均到大致1 Ma和(10±2)ka时间尺度上,天山山脉北麓观测到的地壳缩短变化可能与气候变化所控制的沉积-剥蚀地表过程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地球科学》期刊2015年10期)

李志刚,刘静,贾东,陈伟,孙闯[7](2015)在《龙门山南段新生代地壳缩短变形定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边界"年轻高地形但低水平缩短速率"的特征引发了对其隆升机制(地形演化)的争论,确定新生代地壳缩短量及其对隆升的直接贡献是解决这一争论的关键。本论文将选取龙门山南段新生代地壳缩短变形展开定量化研究,基于野外地质调查和新的二维、叁维地震剖面,辅以断层相关褶皱理论,确定该地区早新生代同构造生长地层记录并建立平衡地质剖面,更准确定量出龙门山(本文来源于《2015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二)——专题34青藏高原周缘活动构造与构造地貌研究进展、专题35青藏高原及邻区新生代构造与地貌过程、专题36青藏高原隆升与风化剥蚀和气候变化》期刊2015-10-10)

王伟,杨少敏,谭凯,赵斌,黄勇[8](2014)在《利用GPS资料分析天山现今地壳缩短速率》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1999~2013年的GPS区域网资料,并结合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2009~2013年的GPS资料以及境外天山、帕米尔等地区公开发布的最新速度场结果,获取整个天山及邻区较为完整的地壳运动图像,以此研究天山及邻区的现今地壳缩短速率及其空间变化。初步结果表明,自西向东分别横跨帕米尔北缘逆冲断裂带、柯坪塔格逆断裂-褶皱带、库车逆断裂-褶皱带、玛纳斯逆断裂-褶皱带和吐鲁番中央隆起逆断裂-褶皱带的5条GPS速度剖面显示,整个天山南北向的缩短速率由西向东逐渐减小,且剖面内的地壳缩短与变形并非线性分布,其现今地壳缩短速率分别为26、20、12、9和4 mm/a。(本文来源于《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期刊2014年05期)

徐锡伟,刘保金,John,Shaw,于贵华[9](2014)在《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地壳鳄鱼嘴状地壳缩短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2008年汶川地震和2013年芦山地震的连续发生表明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下部上地壳存在着脆性缩短。但由于缺乏详细的、高分辨率的地球物理勘探,我们对深部什么样的构造连接、吸收、调节、转换深部过程与地表地质构造一无所知。长110km的跨2008年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的深地震反射剖面,结合500-km长的地震测深剖面展示出了青藏高原持续南东向与华南克拉通汇聚这一纯剪切条件下鳄鱼嘴状的地壳缩短样式:上地壳出现多重推覆构造体系中的有震错动的脆性缩短和下地壳华南克拉通构造楔插入使高原物质受阻增厚的变形局面,是四川盆地整体较龙门山抬升速率低地隆升从而缺失发育完好前陆盆地的原因。(本文来源于《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40:青藏高原周缘的构造变形与深部动力学过程论文集》期刊2014-10-20)

郭召杰,付锁堂,程丰,于祥江,陈琰[10](2014)在《青藏高原北缘地壳缩短量与走滑量定量评估:来自柴达木盆地构造的制约》一文中研究指出青藏高原北缘由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等大型山脉与夹持其间的柴达木盆地等构造单元组成,形成了青藏高原北缘独特构造景观。青藏高原北缘发育阿尔金、东昆仑以及祁连-南山叁大主要断裂系统,这些断裂系统联合调节并控制了青藏高原北缘自印度与欧亚板块碰撞以来的地壳缩短与变形1-4。目前对于阿尔金断裂自印度-欧亚板块碰撞以来的开始活动时间还存在较大的争议:时限从~49 Ma2,到始新世至早渐新世4-6,到中新世7-10。根据不同的参考点,前人对于阿尔金断裂的左行走滑位移量(本文来源于《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40:青藏高原周缘的构造变形与深部动力学过程论文集》期刊2014-10-20)

地壳缩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受到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远程作用的影响,天山自早—中中新世开始重新活动并快速隆升。现代GPS数据显示,横跨天山~80°E以西的地壳缩短速率为10~13 mm/a,至东部降低为2~5 mm/a。天山西部的地壳缩短速率是印度—欧亚板块汇聚速率45 mm/a的1/4。由于经历了强烈的构造变形,天山成为了探索陆—陆碰撞造山机制和演化历史的天然实验室。仪器和历史记录的综合地震资料显示,天山地区的活动变形主要集中在其南北两侧山麓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壳缩短论文参考文献

[1].吕丽星,孙继敏,张志亮,贾莹莹,田晟辰.拜城-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新生代构造演化与地壳缩短速率空间分布特征[C].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八)——专题16:青藏高原隆升与风化剥蚀和气候变化、专题17:新构造、地表过程与地质灾害机理.2018

[2].张玲.天山南麓库车褶皱带晚第四纪地壳缩短及变形机制[J].国际地震动态.2017

[3].黄伟亮.天山内部焉耆盆地中晚第四纪地壳缩短速率研究[J].国际地震动态.2016

[4].吴国栋,吴传勇,沈军,戴训也,陈建波.博格达北麓晚第四纪地壳缩短速率[J].内陆地震.2016

[5].张玲.天山南麓库车褶皱带晚第四纪地壳缩短及变形机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6

[6].肖捷,熊林,何建坤.天山北麓地壳缩短速率与地表沉积-剥蚀作用关系的二维有限元模拟[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5

[7].李志刚,刘静,贾东,陈伟,孙闯.龙门山南段新生代地壳缩短变形定量研究[C].2015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二)——专题34青藏高原周缘活动构造与构造地貌研究进展、专题35青藏高原及邻区新生代构造与地貌过程、专题36青藏高原隆升与风化剥蚀和气候变化.2015

[8].王伟,杨少敏,谭凯,赵斌,黄勇.利用GPS资料分析天山现今地壳缩短速率[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4

[9].徐锡伟,刘保金,John,Shaw,于贵华.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地壳鳄鱼嘴状地壳缩短模型[C].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40:青藏高原周缘的构造变形与深部动力学过程论文集.2014

[10].郭召杰,付锁堂,程丰,于祥江,陈琰.青藏高原北缘地壳缩短量与走滑量定量评估:来自柴达木盆地构造的制约[C].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40:青藏高原周缘的构造变形与深部动力学过程论文集.2014

论文知识图

6.5 1999~2007 期中国大陆西部 GPS 速度...意大利CROP计划深地震反射解释剖面揭...西海原断裂,好}-连断裂交汇部位影像...河西走廊及邻区lJ.星影像及构造形态解...’剖面的地壳缩短和地形对比...断层滑动速率到水平缩短率的转换模式

标签:;  ;  ;  ;  ;  ;  ;  

地壳缩短论文_吕丽星,孙继敏,张志亮,贾莹莹,田晟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