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邻体干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干扰,指数,竞争,杉木,太白,山国,华山。
邻体干扰论文文献综述
许忠坤,徐清乾,郭文清,顾扬传,杨建华[1](2016)在《生态型造林与传统造林的杉木林邻体干扰效应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比较杉木生态型造林和传统造林邻体对杉木基株干扰效应的差异,阐明生态型造林的优越性,避免造林地滋生大量五节芒,在不影响杉木生长的前提下解决传统造林中出现的炼山和抚育造成的水土流失、地力衰退、生物多样性减少和人工成本高等问题,为今后造林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选用生态型造林与传统造林两种类型造林8年生生长数据,采用邻体干扰指数模型的方法,研究两种造林类型邻体对杉木的干扰效应。结果表明:生态型造林地中有灌木植物22种、草本植物4种;传统造林地中五节芒占草本植物总数量的91.8%,仅有灌木植物7种、其它草本植物1种,前者林地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丰富度指数和香农维纳指数均大于后者。测得两者初始个体高第1、2年平均生长速度分别为86.8 cm/a、31.9 cm/a和94.2 cm/a、51.9 cm/a,灌木植物第1、2年的平均生长速度分别为48.7 cm/a和53.3 cm/a,草本植物的平均生长速度为55.7 cm/a;两者8年生杉木平均高和平均胸径分别为6.4 m、5.8 m和7.9 cm、8.7 cm。生态型造林地中灌木层干扰效应强于传统造林,主要干扰物种有4种,平均干扰指数为2.40;后者林地中草本层干扰效应强于前者,主要干扰物种有1种,平均干扰指数为0.42。生态型造林初始个体高较大,第1、2年平均生长速度大于灌、草植物,无缓苗期,造林后快速生长,对造林初期生长速度促进作用明显;传统造林初始个体高较小,有缓苗期,第1、2年平均生长速度小于灌、草植物,林地必需进行抚育。分别拟合两者总干扰指数与杉木基株大小、基株生长速度唐守正树高曲线,知其均呈显着负相关关系,前者抵抗邻体干扰能力强于后者,个体大小受邻体的影响较小,邻体对基株生长的整体干扰作用要小于后者。生态型造林不抚育促使杉木个体高生长较快,传统造林由于频繁抚育杉木个体胸径生长较快。生态型造林炼山为五节芒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前者无炼山抚育,生物多样性丰富,抑制五节芒生长。(本文来源于《湖南林业科技》期刊2016年04期)
胡会芹,胡卫兵,邹转妮[2](2015)在《小陇山林区油松人工林不同抚育方式对邻体干扰与森林健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表明:小陇山林区油松人工林油松种间与森林健康指数、密度为负相关,种内为正相关;当密度为0.0026(郁闭度0.8)时,种内干扰指数为0.0302,森林健康指数最大,林分效益最佳。(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5年04期)
杨清培,付方林,张露,梁跃龙,唐培荣[3](2013)在《九连山自然保护区毛红椿天然林邻体干扰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邻体效应影响植物种群的更新。为探讨毛红椿天然更新困难的群落学机制,选取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毛红椿天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干扰距离逐级扩大法,探讨了邻体对不同径级毛红椿基株干扰的有效距离、干扰来源和干扰强度。结果表明:(1)较小径级基株受邻体干扰的有效距离较宽(10 m),较大径级相对较窄(6 m);(2)小径级毛红椿基株所受邻体干扰除来自种内干扰外,他种干扰也较大;(3)毛红椿基株径级与邻体干扰指数呈显着的负相关,随着基株个体的增大而干扰指数下降。推断较小植株受邻体干扰强度较大是毛红椿天然更新障碍的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石小龙,刘文桢,郭小龙,张宋智,马建伟[4](2012)在《小陇山林区锐齿栎群落邻体干扰指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小陇山林区锐齿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iserrata)林为研究对象,设锐齿栎单株为基株,将6m半径内的其它树种定义为邻体,采用干扰指数模型和锐齿栎个体的大小进行回归分析,从而获得林木间的竞争关系。结果表明:锐齿栎林分内,锐齿栎个体大小与邻体干扰指数之间呈显着的负相关性,锐齿栎个体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种内竞争,且种内、种间及与整个林分的邻体干扰指数强度都随着基株木个体的增大而下降。依此确定了在本林区锐齿栎林分中基株木与邻体单木间的最大邻体干扰指数值,反推出对基株木竞争强的邻体的胸径大小,从而结合其他因素对其相邻木进行必要的经营措施。(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刘永平,蔺雨阳[5](2010)在《小陇山林区华山松在微环境变化下的邻体干扰特征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研究了小陇山林区天然华山松林分内华山松个体所处微环境与邻体干扰之间的相互耦合的关系。以华山松单株为样圆中心,摄取有效长(通过华山松个体大小判定)尺度内的微环境指标(本文以生境湿度表征),应用2种改进的干扰指数模型和微环境指标作梯度对比,得出华山松微环境特征与邻体干扰指数之间呈显着的负相关性。结果表明华山松群落中,华山松个体之间存在着的种内竞争同微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林下微环境是影响邻体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甘肃林业科技》期刊2010年03期)
陈德祥,班小泉,李意德,肖文发,骆土寿[6](2008)在《热带柚木(Tectona grandis L. f.)人工林中不同邻体干扰强度下林木CO_2气体交换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以海南岛尖峰岭21a生的珍贵树种柚木人工林为对象,以邻体干扰指数为干扰强度评价指标,用Li-6400(Li-cor,Inc.,USA)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研究了邻体干扰强度对柚木个体CO2气体交换的日动态和季节变化特性,光合-光响应特性及光合-CO2响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邻体干扰并未改变个体叶片光合作用日进程,但对日净光合速率(Pn)的影响差异较大,表现为弱、中、强和极强度干扰下日Pn时段均值比为2.5∶2.3∶1.7∶1.0,弱干扰下日最大净光合速率为极强干扰下的2.8倍;随着干扰强度的增加,柚木叶片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特征参数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邻体干扰对光合-光响应和光合-CO2响应特征参数的影响明显,弱干扰下柚木叶Asat、Qsat、αA、CE、Vcmax和Jmax分别是极强干扰下的2.7、1.3、1.4、2.7、1.9和2.8倍,Qcomp和Rd则受邻体干扰的影响不明显。干扰强度对光合光响应和光合CO2响应特征的影响随光环境和CO2浓度的改变而有所差异,光环境的改变对弱干扰下柚木个体的影响明显要强于强度以上干扰的个体,而CO2浓度的改变对弱干扰个体的影响则明显要弱于强度干扰以上个体的影响。因此,在林分结构相对单一、经营管理措施基本一致的人工林内,邻体干扰是个体竞争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干扰强度的不同将影响种内个体光合碳同化能力出现差别,导致个体生长差异。可以基于邻体干扰指数评价柚木人工林内种内竞争程度的大小,并以此为依据合理调整柚木人工林的林分结构,达到对环境资源的最合理利用。(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08年09期)
蒙朝阳,周超,谢元贵,刘济明,王译梓[7](2008)在《邻体干扰改进模型在竹类研究中的利用——以小蓬竹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改进的邻体干扰模型,利用喀斯特适生竹种小蓬竹样地实际调查的基株与邻体的数据,研究基株竹高、冠幅以及枝下高与干扰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基株的冠幅、树高与枝下高与干扰指数之间呈显着的负相关关系。不同样地因为密度不同,相同因子相同数值决定的干扰指数不一样。该研究结果为合理营造和经营竹类林分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竹子研究汇刊》期刊2008年03期)
曹靖夫,蒙朝阳,周超,刘济明,张承凤[8](2007)在《小篷竹群落邻体干扰指数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邻体干扰指数模型,分析小蓬竹群落种内、种间竞争强度,确立小蓬竹群落的竞争干扰因子。结果表明,在小蓬竹群落中,对小蓬竹干扰指数最大是猴樟,其次是小蓬竹本身。在自然情况下的群落演替过程中,猴樟种群将占优势,最终小蓬竹将在小蓬竹群落彻底消失。(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07年25期)
封磊,洪伟,吴承祯,宋萍[9](2007)在《杉木-观光木人工混交林竞争及邻体干扰指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杉木和观光木人工混交林中林木竞争影响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圈,在此基础上将竞争指数分解为不同的邻体干扰指数,对象木生长量与3种干扰指数的回归分析表明,以杉木为对象木时,利用张大勇提出的干扰指数模型(Izdy)效果最好;以观光木为对象木时,利用Weiner提出的干扰指数模型(Iwg)效果最好.同时,竞争强度研究表明,杉木种内竞争>杉木观光种间竞争>观光木种内竞争.通过对几种竞争影响的划分比较,说明将竞争空间分为内、外两圈能较好地反应林木的竞争规律.表3参17(本文来源于《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2007年02期)
段仁燕[10](2005)在《太白红杉邻体干扰与竞争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太白红杉(Larix chinensis)是我国特有的国家二级保护物种,分布区极其有限,仅分布在陕西秦岭山地2600~3600m海拔范围内。它是秦岭地区最上线的唯一乔木树种,是该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涵养水源、稳固山石、保持水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竞争是影响植物形态、结构、生活史等动态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当环境资源不能满足植物最大需求时,植物间会产生竞争。植物间的竞争关系是植物种群和群落生态学的理论基础,对于指导物种保护有重要意义。植物固着生长的特性决定了其竞争往往发生在邻体植物之间,邻体植物间的竞争,也称为邻体干扰。有关太白红杉邻体干扰与竞争特性的研究,尚未见相关报道。本文对此开展了较系统的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归纳如下: 1 采用逐步扩大范围的方法探讨了不同径级基株所受的邻体竞争强度(平均竞争强度和总竞争强度)与影响范围的关系,结果是:①邻体的平均竞争强度随影响范围的增加而降低,在一定的范围内下降较快,而超出该范围后下降的幅度减小,可以此为依据来确定邻体范围;②基株径级不同,邻体范围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忽略径级的情况下,太白红杉的邻体范围为6m;③邻体总的竞争强度和影响范围之间的关系服从对数函数关系(CI=AlnC+B)。结果表明,采用逐步扩大范围的方法能有效地确定竞争范围,提出了确定植物邻体竞争范围的新方法。 2 大多研究表明,没有适合所用物种的竞争指数,应根据研究对象选择相应的竞争指数。对太白红杉的研究表明:①竞争指数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②通过比较分析4种有代表性的植物竞争指数的预测效果,发现张跃西(1993)提出的包含对象木胸径、竞争木胸径及对象木与竞争木距离的竞争指数能客观反映太白红杉群落植株间的竞争关系。 3 以6m为竞争范围,采用张跃西的竞争指数定量分析了太白红杉种内和种间的竞争强度。结果表明:①随对象木(基株)胸径的增大,由于太白红杉种群自然稀疏过程中密度调节作用,植株距离增加,种内竞争强度降低;②太白红杉分布的海拔较高,群落内其它物种较少,个体普遍偏小,种间竞争相对较弱,种内与种间竞争关系顺序为:太白红杉—太白红杉>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太白红杉>牛皮桦(Betula utilis)—太白红杉>其他树种—太白红杉。③竞争强度与对象木胸径的关系服从幂函数关系(CI=AD~(-B)),当太白红杉胸径达到35cm以上时,竞争强度几乎没有变化,所得的预测模型能很好地预测太白红杉种内和种间的竞争强度。(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05-05-01)
邻体干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表明:小陇山林区油松人工林油松种间与森林健康指数、密度为负相关,种内为正相关;当密度为0.0026(郁闭度0.8)时,种内干扰指数为0.0302,森林健康指数最大,林分效益最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邻体干扰论文参考文献
[1].许忠坤,徐清乾,郭文清,顾扬传,杨建华.生态型造林与传统造林的杉木林邻体干扰效应比较[J].湖南林业科技.2016
[2].胡会芹,胡卫兵,邹转妮.小陇山林区油松人工林不同抚育方式对邻体干扰与森林健康研究[J].现代园艺.2015
[3].杨清培,付方林,张露,梁跃龙,唐培荣.九连山自然保护区毛红椿天然林邻体干扰效应[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3
[4].石小龙,刘文桢,郭小龙,张宋智,马建伟.小陇山林区锐齿栎群落邻体干扰指数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2
[5].刘永平,蔺雨阳.小陇山林区华山松在微环境变化下的邻体干扰特征比较研究[J].甘肃林业科技.2010
[6].陈德祥,班小泉,李意德,肖文发,骆土寿.热带柚木(TectonagrandisL.f.)人工林中不同邻体干扰强度下林木CO_2气体交换特征[J].生态学报.2008
[7].蒙朝阳,周超,谢元贵,刘济明,王译梓.邻体干扰改进模型在竹类研究中的利用——以小蓬竹为例[J].竹子研究汇刊.2008
[8].曹靖夫,蒙朝阳,周超,刘济明,张承凤.小篷竹群落邻体干扰指数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
[9].封磊,洪伟,吴承祯,宋萍.杉木-观光木人工混交林竞争及邻体干扰指数研究[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7
[10].段仁燕.太白红杉邻体干扰与竞争特性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